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62289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電] Ryzen AI 首戰!Acer Swift Edge 16 測試報告 / 生活 AI 的新挑戰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兩大 CPU 廠商都想搶的 AI PC 首發,這次由 AMD 先攻推出具備 Ryzen AI 加速的 Ryzen 7 7840U 筆電處理器,結合微軟 Studio Effects 帶來基本的 AI 視訊功能,而此次也會加入 Lightroom AI 功能的體驗,藉由 Acer Swift Edge 16 來實測具備 IPU 10 TOPS 運算能力的 Ryzen AI 能否加速我們的日常生活。

Acer Swift Edge 16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AMD Ryzen 7 7840U、8C16T、5.1GHz Boost、15-30W
Ryzen AI:IPU 10 TOPS
記憶體:內建 16GB (4x 4GB) LPDDR5 SDRAM
繪圖晶片:內顯 AMD Radeon 780M、12CU、2700 MHz
主螢幕:16” OLED WQXGA+ 3200x2000、400nits、120Hz
儲存空間:512GB M.2 NVMe PCIe 4.0 SSD
I/O 連接埠:2 x USB 4 Type-C、HDMI 2.1、2 x USB 10Gbps、3.5mm 耳機麥克風、MicroSD 讀卡機
音效:DTS Audio
網路:Wi-Fi 6E(802.11ax) 2x2 + Bluetooth 5
電池:4670mAh, 53.9Wh
變壓器:65W Type-C
尺寸:357.55 x 245.9 x 14.48-15.24mm
重量:1.24 kg
視訊鏡頭:1440p30fps、雙陣列麥克風


AMD Ryzen 7840U生活 Ryzen AI 首戰 Acer Swift Edge 16

AMD 在這代 Ryzen 7000 U 系列筆電處理器率先加入 Ryzen AI 功能:Ryzen 7 7840U 與 Ryzen 5 7640U。Ryzen 7 7840U 具備 8C16T、最高 5.1GHz Boost、15-30W TDP 與 Radeon 780M 顯示晶片,而 Ryzen 5 7640U 則是 6C12T、最高 4.9GHz Boost,一樣 TDP 功耗但內顯改為 Radeon 760M。


↑ Ryzen 7040U 系列處理器,僅 7840U 與 7640U 具備 Ryzen AI 功能。


AMD 特別提到:「AMD 擁有第一個也是唯一可用於 x86 Windows 處理器上的專屬 AI 引擎,其中「專用 AI 引擎」的定義為一款僅處理 AI 推理模型的 AI 引擎,且屬於 x86 處理器裸晶的一部分。」這意味著 Ryzen 7 7840U 與 Ryzen 5 7640U 具備專屬的 AI 硬體單元,能夠替整合的 AI 應用像是微軟 Studio Effects 帶來硬體加速。


↑ Ryzen AI 基於 AMD XDNA 架構所設計的硬體加速單元。


只不過目前生活 AI 都處於開發階段,除了微軟 Studio Effects 的 AI 視訊功能外,像是 Adobe Lightroom 也加入文字轉圖像的生成 AI 以及 AI 降噪提升解析度等功能,但除此之外 AI 生活應用還有一段開發之路要走。


↑ AI PC 目前主要支援微軟 Studio Effects。


↑ 同時 Ryzen AI 亦可作為 AI 軟體的開發平台,並有著各種軟體、框架堆疊。


生活 AI 挑戰 Microsoft Studio Effects、Photoshop、Lightroom

目前 AI PC 唾手可得的應用功能,莫過於微軟自家 Studio Effects,針對視訊鏡頭提供:自動取景、目光接觸修正與背景模糊去背等效果。自動取景會讓鏡頭跟隨人物主體自動 Zoom In,而目光修正則利用 AI 將眼睛視線自動對準鏡頭,並透過 AI 自動背景模糊與去背等功能。


↑ Acer Swift Edge 16 的 1440p30fps 視訊鏡頭。


↑ Camera app 啟用 Studio Effects 的三項 AI 功能。


操作上,Windows 的 Camera app 可直接啟用 Studio Effects 的三項 AI 功能;當然若想要搭配 Zoom、OBS 等第三方軟體也具備 AI 鏡頭功能,則要在 Windows > 設定 > 藍牙與裝置 > Acer QHD User Facing 裝置設定中,將 Camera Effects 的功能啟用,如此一來其他應用都可套用視訊 AI 效果。

不過目前 AMD 並有沒提供可監控 IPU 使用資源的功能,因此僅能透過工作管理員觀察 CPU 與 GPU 的使用率,而在開啟 Studio Effects 的三項 AI 功能


↑ 亦可在 Windows 裝置設定中將 AI 功能預設開啟。


除此之外,Adobe 的 Photoshop 也加入「Firefly 生成 AI」,藉由文字來生成圖片並快速融入目前的影像當中,不過這功能主要是利用雲端伺服器進行推論,因此並不需要硬體功能只需連網;但 Lightroom 的 AI 降噪、RAW 細節提升,這功能就相當吃重硬體效能,不過目前應該是以 GPU 加速為主,並未使用到 Ryzen AI 的硬體加速功能。

總之 AI PC 確實會成為未來的主流,但生活、生產力 AI 的功能還處於早期的開發階段,目前能用的功能相對有限,而且不同程式開發者所採用的解決方案亦有不同,這就需要點時間讓硬體、AI 軟體相互磨合。


↑ Photoshop Firefly 生成 AI 主要靠雲端伺服器幫助推論。


↑ Lightroom AI 降噪、RAW 細節提升能帶來不錯的處理效果,但目前主要以 GPU 加速為主。


Acer Swift Edge 16 吋 3.2K OLED 鏡面螢幕與全尺寸鍵盤、大觸控板

此次測試的 Acer Swift Edge 16 商用輕薄筆電,除採用 AMD Ryzen 7 7840U 處理器具備 Ryzen AI 功能外,更只有 1.24kg 的重量以及 15.24mm 的厚度,搭載 16 吋、16:10 比例、3.2K 解析度的 OLED 鏡面面板,可達到 100% DCI-P3 色域與 120Hz 的更新率。


↑ Acer Swift Edge 16 輕薄墨綠色鋁合金機身。


↑ 16 吋、16:10 比例、3.2K 解析度的 OLED 鏡面面板。


鏡面 OLED 螢幕有著相當高的對比度,能完整呈現影像暗部到高光的色階變化,但是鏡面螢幕在使用時若亮度低於 50%,畫面暗部會明顯的環境反射,使用時須避免在高亮環境使用。此外,OLED 面板支援 VESA DisplayHDR TureBlack 500 認證,藉由 HDR 達到更高的動態對比度提升。


↑ 點亮規格 3200 x 2000、120Hz、10-bit、RGB、HDR。


↑ OLED 螢幕翻拍。


↑ OLED 螢幕翻拍。


↑ 4K HDR 影片翻拍。


薄型設計下 Swift Edge 16 還是塞下 100% 的鍵盤配置,主要按鍵區有著較大的鍵帽與基本的手感,但鍵帽下沉的行程較短且下沉後會沒入 C 件內稍有點卡手,且鍵盤面表面結構強度不足打字時會有下沉的狀況,不過搭配自動按鍵背光功能也相當方便;但由於塞入數字鍵盤,使得觸控板稍微偏左的配置,較大的觸控板相對好操作採隱藏式的左右按鍵。


↑ 筆電全尺寸鍵盤與大觸控板。


I/O 配置:雙 USB 4 Type C、HDMI 與 USB-A 10Gbps

Acer Swift Edge 16 輕薄的機身下還是有著相當足夠的 I/O 連接能力,包含 2 個 USB 4 Type C 的高速傳輸能力,並都支援 USD PD 充電與 DP 影像輸出,以及 HDMI 2.1、2 個 USB 10Gbps、3.5mm 耳機麥克風與 MicroSD 讀卡機,不論是要視訊會議、簡報輸出、多螢幕工作都不成問題。


↑ 左側 I/O。


↑ 右側 I/O。


↑ 最多 3 個外接螢幕輸出。


Acer Swift Edge 16 創作 PS、LR、DaVinci Resolve 測試

Acer Swift Edge 16 效能測試,設定為 Windows 平衡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AMD Ryzen 7 7840U 處理器與 16GB LPDDR5 記憶體。並分別針對創作、渲染、電腦整體效能進行測試,並衡量筆電散熱與電池續航表現。

CPU-Z 檢視 AMD Ryzen 7 7840U 處理器資訊,代號 Phoenix、4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5.1GHz、熱功耗為 15W TDP;記憶體為 16GB LPDDR5。筆電使用 AMD Radeon 780M 內建顯示晶片。


↑ CPU-Z。


↑GPU-Z。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測試主要針對 PS 常用的功能分為「一般」與「濾鏡」兩個任務。一般任務使用 18MP .CR2 RAW 影像,進行縮小至 500MB、旋轉、魔術棒選擇、Mask Refinement、Paint Bucket、Gradient、Content Aware Fill、儲存 .PSD 與開啟 .PSD 檔案等操作。

濾鏡任務則是套用 Camera Raw Filter、鏡頭校正、降噪、自動銳化、移軸模糊、光圈模糊、自適應廣角與液化等操作;上述測試都會運行三次,並且成績會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Acer Swift Edge 16 在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成績達到 846 分、GPU 68.1分、一般任務 106.1 分、濾鏡 63.1 分;對於商用輕薄筆電來看,可以處理基本的照片編修,但若檔案過於龐大就可能不適合了。


↑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則是建立 500 張使用 Canon EOS 5D Mark III – 22MP .CR2、Sony a7r III – 42MP .ARW 與 Nikon D850 – 45MP .NEF 所拍攝的照片庫,主動任務主要是測試 LR 圖片庫的放大檢視、切換以及自動 WB / 色調等操作。

被動任務則是匯入 500 張照片、建立智慧預覽、合併全景、合併 HDR、輸出 50x 張 JPEG、DNG 等操作來進行測試;成績一樣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Acer Swift Edge 16 在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成績達到 775分、主動 73.6 分、被動 81.4 分;筆電能夠處理簡單、少量的照片批次處理。


↑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Acer Swift Edge 16 獲得 557 分的成績,在 4K Media 獲得 35 分、GPU 特效 16 分、Fusion 116 分。若只是短片的輸出、剪輯這並不成問題,只要喝杯咖啡就能解決的時間。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Acer Swift Edge 16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也帶給 CPU 更強悍的渲染測試;而 CINEBENCH R23 成績一併附上方便玩家對比參考。

AMD Ryzen 7 7840U 在 CINEBENCH 2024 有著 CPU 581 pts、單執行緒 98 pts 的性能,而在 R23 版本則有著 CPU 12045 pts、單執行緒 1709 pts 的運算效能。


↑ CINEBENCH 2024 與 R23。


Geekbench 6 CPU 測試採用資料壓縮、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程式碼編譯等綜合測試,來頻估處理器的單核心與多核心性能;而 GPU 測試,則包圖像處理、計算攝影、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等工作,並採用 OpenCL API 進行操作。

AMD Ryzen 7 7840U 在 Geekbench 6 CPU 達到多核心 9970 分、單核心 2367 分;GPU 測試則有著 25524 分的成績。


↑ Geekbench 6 CPU。


↑ Geekbench 6 GPU。


AIDA64 記憶體測試,AMD Ryzen 7 7840U 採用雙通道 16GB LPDDR5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50022 MB/s、91360 MB/s、記憶體延遲 111.6ns。


↑ AIDA64 記憶體。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Acer Swift Edge 16 達到 7190 分的成績,這效能可滿足基本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使用需求,一般電腦工作 11326 分、生產力 10985 分、數位內容創作 8108 分的成績。


↑ PCMark 10。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Acer Swift Edge 16 達到 1642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1598 分、Creativity 創作 1699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1609 分。


↑ CrossMark。


Acer Swift Edge 16 筆電使用 512GB M.2 PCIe NVMe SSD,效能上 CrystalDiskMark 可達到循序讀寫 6957.9 MB/s、4952.81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Radeon 780M 內顯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達到 6177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則獲得 2477 分。遊玩英雄聯盟等電競類遊戲肯定不成問題。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Acer Swift Edge 16 溫度測試

Acer Swift Edge 16 散熱表現算是不錯,但是風扇轉速較高的高頻音相對有點刺耳,一般使用建議以 Windows 平衡模式即可,通過 AIDA64 CPU 測試溫度來到 65.8°C、Cinebench R23 CPU 則在 60.3°C,測試時 Windows 平衡模式下 CPU 功耗限制在 15W 左右。


↑ Acer Swift Edge 16 溫度測試。


約 10 分鐘的壓力測試下筆電鍵盤最上方溫度來到 41.3°C、出風處則在 44.2°C 左右;一般筆電使用少有長時間的壓力測試,因此這表面溫度僅供參考,倘若是一般文書、上網、串流影片,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表面溫度,但若用來輸出長影片則有機會遇到。


↑ 鍵盤表面熱像儀溫度。


Acer Swift Edge 16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方面,Acer Swift Edge 16 只能說是基本,Windows 平衡或最佳電源效率設定下,於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測試都是 6 小時 45 分的續航能力;畢竟目前主流的輕薄機種至少要達到 10 小的續航表現才能稱做好。


↑ Acer Swift Edge 16 筆電續航測試。


總結

AMD 首發的 AI PC 筆電處理器 Ryzen 7 7840U,帶來微軟整合的 Studio Effects 功能,提供基本視訊鏡頭的自動取景、目光接觸修正與背景模糊去背等效果,並以 AMD XDNA 架構支援著 ONNX 開放機器學習的格式,讓 AI 開發者可輕易的運用 Ryzen AI 的硬體加速效能。

只不過目前 AI PC 針對家用、商用、生產力等 AI app 還處於開發階段,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讓 AI PC 開花結果。

至於 Acer Swift Edge 16 輕薄商用筆電,有著相當亮麗的 16 吋 OLED 16:10 3.2K 的鏡面面板,使用上需要稍微注意螢幕反射的問題,以及建議螢幕亮度至少要 50% 以上才有較好的觀看清晰度;至於內建 16GB LPDDR5 記憶體,對於輕薄筆電來說也是必要之惡。

只不過儲存系統只有 512GB SSD 這肯定相當不夠用,以目前的 Windows 11 系統來說不配個 1TB 做為系統碟,可能幾個月儲存空間就會亮起紅燈;另一方面,鍵盤表面的結構強度不足稍微可惜,但有著相當夠用的 USB 4、HDMI 等 I/O 連接便利性。

但台灣市場是否會販售搭載 Ryzen 7 7840U 的 Acer Swift Edge 16 筆電就不得而知,但未來肯定是 AI PC 大戰的時代,但除了整合 AI 硬體加速外,最重要的 AI 應用、AI app 這段真的還有一段開發的路要走。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18 09:51 , Processed in 0.182840 second(s), 5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