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現階段推出的產品,除了Fury系列外,其他如R9 390X等皆由上代產品Rename而來,本篇測試將只著重於產品本身的特性進行解析
MSI R9 390X GAMING 8G 乍看之下其實相當相似於前代產品,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顯示卡晶片限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協力廠商想要做點變化都是難上難。目前可以看到各家廠商在顯示卡中加入的功能,已經不再強調硬體超頻或是特殊線路設計,相反地,更著重於散熱模組的最佳化,同時提昇產品體驗中的各個環節,諸如靜音設計、配色與造型,甚至是軟體及降低超頻困難度,都成為近年廠商強力主打的宣傳要點。
MSI R9 390X Gaming 8G顯卡介紹
不同於上代 R9 290X GAMING,新版本採用 Torx Fan 與 Twin Frozr V 模組。新的風扇採 2 顆 100mm(cage:100mm、Fan:95mm),並未盲目追隨著多風扇模組。或許有些人覺得 3 風扇很酷,不過編輯認為多未必好,尤以這種伴隨噪音增加的負評價,謹慎將模組解熱能力最大化提昇後,真不足再來考慮增加也不遲。
整個散熱模組的結構相當緊湊嚴實,為了將風扇壓在 2 顆與維持足夠的解熱能力,MSI 做出了取捨之下的考量。整張卡不再維持普通雙槽結構,改轉往 2.5 槽的設計,藉由鰭片增厚的方式,提昇整個模組的解熱上限。
由於是實打實的鰭片增長,整張顯示卡重量因此增加了不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SI 靠著在 PCB 側邊增加 L 架的方式,替顯示卡增加支撐點。整體的支撐強度雖然不如公板靠著壓鑄工藝處理所打造出來的強化件來得高,不過有比無好,同樣能減緩龐大散熱模組施力於 PCIe Connector 上的問題。
PCB 背面增加了金屬背板,許多人都會搞錯,以為金屬背板是用來散熱,並不全然。怎麼說呢?要看金屬背板到底是什麼屬性其實很簡單,用於散熱後面會加上導熱膠,若後面加了塑膠片,那肯定就不是散熱。
不用於散熱,那加背板有何用意?大多數都是因應 PCB 增長後,為了避免 PCB 彎曲索性增加金屬板來強化之。MSI 則是將之與散熱模組結合,一方面解決散熱器末端為了與 VRM 接觸必須固定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將本來就不足的側邊 L 架的涵蓋範圍增加到整張顯示卡上。
整個散熱模組長度約略等於 PCB 長度,整體設計相當到位且嚴實。除了 GPU 部分,散熱器在設計時也涵蓋了 VRM,發熱量高的元件均放了散熱膠用於導熱。
位於核心端部分,熱導管與鰭片之間的接觸方式,不再針對圓管狀的熱導管特地開模沖出對應的溝槽,全面改將熱導管壓扁處理之。捨棄的主要原因主要為高成本之外,溝槽是建立在鰭片之內,此消彼長後,或許仍能維持在應有的性能上。延伸出核心端後的所有熱導管,則維持在原先的形狀,並不多做處理。
MSI 的鰭片與熱導管之所以會做的這麼好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點。其一為工藝上的優勢,鰭片透過扣 Fin 的方式互相固定,能夠維持良好的外型且不變形、不分岔。熱導管部分則是靠著鍍鎳處理,相當大幅的將回流焊最常出現的毛病,回流不成功,空焊甚至溢錫等毛病給妥妥的掩蓋。所以你在 MSI 的散熱器中,相當難發現到做不好的地方,實際上,以這麼多熱導管且密集度如此高的產品,MSI 在顯示卡散熱器上的選用與堅持方面,仍然是相當用心且到位。
為了跟上現代人講求外型一定要炫,MSI 在散熱器上放了一顆 LED 燈,簡單的透過飾板勾勒出自家形象。
顯卡用料與設計特色
PCB 內側加了一片金屬板,延伸至擋板上,透過這片金屬板搭配金屬背板,還有 PCIe 金手指這三個點,將整張顯示卡固定在機殼中。金屬板除了支撐用途之外,也涵蓋了元件導熱的作用,底下的重要元件佈滿了導熱膠導熱。
VRM 採 6+1+1 相設計,核心部分較前代產品多了 1 相,配置大同小異,Layout 則改變良多,前端濾波電容取消,輸出端的陶瓷電容雖然有保留,不過數量方面則短少許多。不過沒有 R9 390X Reference Card 做對照的情況下,MSI 何以做此改變仍然是個謎。
除了 Vccio 部分採 1H2L 之外,其餘各相均為 1H1L CooperMOS 配置,用料方面與公板近似。
2 個 PCIe 6/8pin 則是顛倒,這個設計主要為避免因散熱片過大造成卡住的問題,有效解決散熱器在這部份需特地裁出淨空的狀況。
R9 390X 與 R9 290X 最大不同處只在記憶體方面,新款採用 SK hynix H5GC4H24AJR-T2C,單顆 4Gb(128Mx32),16 顆配成 512bit 與 8GB 容量。不過相當特別的是這個顆粒在經過時間的消逝後,從原先只支援到 5Gbps 規格,一舉提昇至 6Gbps。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MSI Z170A Gaming Pro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
3DMark 11
3DMark
遊戲實測
| Minimum | Maximum | Average | Bioshock Infinite | | |
| DX11, 1920 x 1080, Ultra + DOFF | 29.78 | 216.22 | 126.18 | DX11, 1920 x 1080, Medium | 30 | 368.02 | 232.64 | DX11, 1920 x 1080, Low | 29.91 | 492.14 | 264.84 |
| | |
| Tomb Raider | | |
| DX11, 1920 x 1080, Ultimate | 76 | 130 | 101.1 | DX11, 1920 x 1080, Medium | 224 | 330 | 290.8 | DX11, 1920 x 1080, Low | 282 | 480 | 411.3 |
| | |
| Hitman: Absolution | | |
| DX11, 1920 x 1080, Ultra | 52 | 76 | 62.6 | DX11, 1920 x 1080, Medium | 64 | 94 | 78.2 | DX11, 1920 x 1080, Low | 66 | 100 | 81.8 |
| | |
| Sleeping Dogs | | |
| DX11, 1920 x 1080, Ultra | 53.9 | 93.8 | 78 | DX11, 1920 x 1080, Medium | 97.2 | 313.9 | 175.8 | DX11, 1920 x 1080, Low | 80.5 | 364.3 | 187.6 |
| Minimum | Maximum | Average | Metro 2033 | | |
| DX11, 1920 x 1080, AA=4x, Very High | 9.77 | 238.83 | 120 | DX11, 1920 x 1080, AA=4x, Medium | 14.76 | 261.3 | 126.67 | DX11, 1920 x 1080, AA=4x, Low | 9.01 | 204.25 | 76.33 |
| | |
| Metro:Last Light | | |
| DX11, 1920 x 1080, AA=SSAA, Very High, Very High | 9.84 | 198.69 | 107.67 | DX11, 1920 x 1080, AA=SSAA, Medium, Normal | 10.82 | 190.37 | 96 | DX11, 1920 x 1080, AA=SSAA, Low, Normal | 10.72 | 88.87 | 52.67 |
Furmark
紅:0xAA、綠:8xAA
結論
MSI R9 390X GAMING 8G 整張卡的表現,除了擁有較好的散熱器之外,Layout 也全盤打掉重新設計,雖然有小部分仍不夠完善的地方,不過相較於競品間大多採用公版Layout僅更換包裝與散熱器小改後重新上路的廠商,MSI算是較有誠意的一群。另外由於顯示晶片核心的定位再加上耗電量並無相對優勢,R9 390X GAMING 8G 在銷售上可能得需面對不少阻力,不過面對市場上其他同質產品的競爭, MSI 仍將這道菜發揮的可圈可點,這對AMD的忠實粉絲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來源: MSI R9 390X GAMING 8G - 老兵不死,再戰沙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