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深舔公子
查看: 15223
回復: 1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顯示卡器 Graphics card & Monitor] [XF]終於等到你之NVIDIA GTX480對ATI HD5870測試報告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0_5.jpg


    沒錯,終於等到你,GTX480。這張代號GF100晶片的FERMI架構,可說是繼G92核心以後最大的改變,讓NVIDIA的粉絲等了又等,給了對手ATI好整以暇的用5800/5900系列應戰,到底是甚麼樣的策略因素讓一向十分執著顯卡寶座的NVIDIA竟然這麼甘心的讓大家又猜又等又罵,甚至很多潛在消費者都紛紛轉購ATI的顯卡呢?其實小弟我的觀點就是NVIDIA設計了一顆”繪圖級”的消費顯卡晶片,用個例子來說明的話,就是把賽車用的引擎裝在市售版的車架上,那麼這中間的等待是不是值得?今天就直接來讓GTX480跟HD 5870 PK看看就知道了。
    ATI拔得DX11戰場的頭籌
    ATI從5系列宣布支援DX11後,等於已經在這個戰場上先插旗了,但是NVIDIA卻等到現在才出手,先不論是不是DX11的遊戲、應用軟體的支援性已經夠了,但是這先手肯定是輸了一步。隨著DX11的Dirt2遊戲及Heaven 2.0的DX11測試軟體上市,首先第一個重點是我們可以看到DX11非常著重曲面細節(Tessellation)的技術,呈現給消費者的感受就是物件更為真實自然立體,物件的邊緣細節、相當擬真的陰影特效比起DX10都更為進步,也因此現階段的DX11效能測試,大多也集中在這個部分。
    GF100晶片的重大改革
    Fermi的名稱也是可以用撲朔迷離來形容,從最早的GTX300,因為大家都認為很理所當然的延續GTX200嘛,不過很顯然NVIDIA並不想讓大家稱心如意,所以把300系列給了OEM的晶片組,而新架構,就用400系列來做為新世代的開始。而這一代的晶片代號也從GF100起跳,也因為TSMC的40nm產品在ATI上面獲得了實際上的使用保證,才會讓NVIDIA跟進使用,頗有讓ATI當白老鼠的感覺,而且一向認為GDDR3比GDDR5要好的NVIDIA總算現在都跟進採用。所以跟對手ATI條件對等的比賽才算開始。以往在GTX200系列上面看到的NVIO晶片,也包含在GF100內了,所以可見GTX480已經沒有所謂晶片時脈影響輸出畫質的問題。而最大的不同,應該是那數量高達30億的晶體數目,HD5870的晶體數量是21.54億,這兩者之間就有明顯的落差。至於在晶片內部的架構,除了NVIDIA的CUDA單元以外,新增加了Poly-Morph引擎以及幾何處理兩個單元,這完全是針對DX11而來的設計,能夠幫助GTX480在DX11的運算獲得更強大的能力。
    GTX480的外觀,與G80時代開始的整塊包住的設計不同,散熱鰭片跟散熱導管外露以爭取更多的散熱面積。
    前方的輸出也增加了HDMI,不過請注意這是”Mini HDMI”,一般的標準HDMI接頭還是需要轉接。
    電源也需要8+6 pin才能驅動,可見其耗電量應該會滿驚人的。
    SLI技術不但保留,而且號稱具有比以往SLI更多3倍的效能表現,不過目前先測試單卡效能再說,這部分就保留到往後有機會再來體驗。
    特別請到了GTX260來比較一下外觀上的不同。
    總長度是差不多的,不過散熱導管猶如爪子一般的外露,也成為了另外一種視覺上的焦點。
    尾部的進氣口,就是我比較不能理解的設計,因為GTX480是”封住”的,並不像GTX260是真的有吸入冷風。
    這次是拿掉了雞肋的S端子,但卻換來了並沒有很普及的Mini-HDMI(本來想用HDMI輸出的卻囧oz)。
    這才是今天對比的主角,HD5870。
    總長度也差不多。
    但輸出介面就輸了一些,標準HDMI與Display Port,使得5870的便利性提升不少。
    接下來是對於每個新架構都一定要的儀式,也就是大卸八塊看內部構造囉。
    這次的前蓋與後蓋的組合方式不太一樣,採用卡榫來固定。
    所有卡榫推起來後,這片ABS材質的蓋子就可以先卸下來。
    風扇跟散熱片則是固定在另外一片底座上,這次的渦卷風扇跟GTX295用的實在很像。
    散熱器是採用5根熱導管設計,而且是用上了HDT技術以求最大的散熱量,種種跡象都說明了40nm還是壓不下30億電晶體的熱力。
    代號GF100的晶片核心,DIE尺寸相當的驚人,目前晶片版本是A3,依照慣例應該還會有後續的更新B版出來。
    背後的螺絲以及檔板的螺絲都卸下後,這片底座才能拆下,拆卸難度比起GTX295簡單多了。
    PWM採核心6相供電加上GDDR5的2相。
    12顆的三星GDDR5打造總共1536MB的大容量。
    PCB前方的布局,把NVIO納入GF100後,多的空間自然塞入更多顆記憶體不是問題。
    平台設定,為了避免一些CPU不夠力的因素,所以採用X58平台,I7-920 CPU來測試。
    測試平台列表:
    CPU: INTEL I7-920
    MEM: OCZ3B2000LV6GK
    MB: GBT EX58-EXTREME
    PSU: ThermalTake 775W
    VGA: MSI GTX480、GBT HD5870
    LCD: Terra 23吋 1920x1080
    OS Drive: WD 300G迅猛龍
    OS version: Vista 32 ultimate SP2 English
    測試項目:
    3DMARK06
    3DMARK VANTAGE
    CRYSIS
    CRYSIS WARHEAD
    FARCRY2
    STREET FIGHTER4
    STALKER 2
    DIRT2
    FURMARK
    UNIGINE 2.0
    DX11 SDK
    測試設定:
    CPU不超頻、記憶體設定1333mhz,其餘AUTO,NVIDIA驅動為197.17,5870為10.3。
    GTX480的CPU-Z起始畫面,不過由於GPU-Z版本是0.39所以當時還無法完整辨識。
    版本進步到0.40後趕快抓一張截圖。
    待機耗電量約為203W。
    3DMARK06 HDR運算約為356W。
    5870上機圖。
    5870的CPU-Z,這時的GPU-Z就一直使用0.40版本。
    5870待機約為142W。
    3DMARK06 HDR運算時約為226W。
    這邊列出所有測試成績的部分,解析度全部以1680x1050+1920x1080為主,遊戲以及3DMARK跑分的結論就是全部贏過HD 5870,而且向來輸給ATI的高倍反鋸齒的測試都有很可怕的成長,少數項目贏過HD 5870的成長%甚至高達將近100倍的勝率,DX9的3DMARK06成長幅度不大,但4Xaa後的衰減率微乎其微。DX10的VANTAGE以及CRYSIS這些遊戲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到了DX11,在DIRT2的表現也比HD 5870好很多,但是同樣的成長幅度也如預期般的在溫度以及耗電量的部分有比HD 5870高的成長,用Furmark來燒的結果都把兩張卡逼到了100%的風扇開啟速度,可是實際上在遊戲測試的時候,都沒有任何一款遊戲可以讓兩張卡都以全速運轉,除非您是買卡回家跑甜甜圈燒機的人,不然溫度的問題其實還不用太過擔憂,但是不可否認的恐怖耗電量,的確要建議入手的人得先準備好一顆高功率的PSU才行。
    另外還有一個測試DX11的方法,但是需要些比較複雜的程序,就是利用微軟官方的DX11 SDK內的簡短測試。
    比方說更多的曲面以及光影計算。
    或者是三角立體曲面計算的應用等等(這娃娃真的滿詭異的)
    GTX480尚有成長調整的空間
    人們向來是喜新厭舊的,這次NVIDIA的GTX480,效能部分真的是讓人驚豔,跑起之前常用的遊戲都有很高的成長幅度,而且還有32倍反鋸齒的能力尚未真正體驗,所以感覺上似乎還於刃有餘,很有往上調整的空間,畢竟核心晶片版本依照往例大致上要等到B2才算真正成熟,驅動部分也應該還可以調整讓效能更為狂暴,現在就等DX11支援的遊戲以及應用軟體遍地開花,以及更高主流解析度的螢幕普及化,GTX480的真正實力才得以發揮,但我相信很多效能至上的狂熱分子應該是迫不急待的入手,而且更多開發散熱器的廠商一定對於GTX480/470愛不釋手,因為只要你能設計出有效降低這個猛獸溫度的散熱器,等到NVIDIA開放Layout之後一定很受市場的歡迎,我們也很期待Fermi架構的中低階版本趕快推出,讓真正可以順跑DX11的中低階顯示卡普及到一般民眾的主機裡。


    2#
    evans837 發表於 2010-4-16 23:34:52 | 只看該作者
    和tomshardware测评出入很大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3 10:49 , Processed in 0.150082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