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27011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好了啦!超大杯!」聯力 Lian Li O11 Dynamic EVO XL 裝機開箱分享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3-10-4 05:32:5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早在去年(2022年)六月底的時候就在聯力的新品發表會上看到這咖機殼的樣貌與概念,那時的我心心念念期待著這款產品的到來,總在實隔超過 450 天之後的這個秋季,終於有機會來實際好好體驗一下這款產品的魅力!

雖然在今年的 COMPUTEX 2023 上有看見並且理解過其內部設計,不過從一開始的樣品展示,到最終量產的機殼型式,都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目前選擇 O11D 系列機殼之後開始喜歡這款產品,這個系列所推出的款式以已經快要突破個位數了,非常誇張!但在我自己體驗過 O11D EVO 之後,從安裝體驗到外型展示以及對應不同需求能夠切換模式的整體設計,都讓我感到非常驚豔,甚至說是刷新我的三觀也不為過!

從此之後像是被寵壞似的,對於其他款機殼的要求水準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即便到目前為止我也體驗過不少機殼的開箱內容,但在開箱完這次 O11D EVO XL 之後,又再一次的提升了,是真的不得不佩服聯力這段時間以來,對於機殼的結構設計,一點一滴地不斷突破來超越自己!


▲不囉嗦!直接整體出規格資訊給大家參考,看到價格之後想先行告退的觀眾們,我就不阻止你們啦!如果有興趣的也建議先到官網上再多看兩眼,有些更詳細的變化資訊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先來看一眼外箱,熟悉的紙箱原色搭配速度線條點綴機殼外觀,O11 DYNAMIC EVO XL 應該是該系列的最終進化版本不會再更大了吧!?但可別忘了,O11 系列裡還有一款研發中的 Vision 型號,也是一款非常特別的設計,期待之後的到來~


▲從外箱可以最明顯的感受到與 O11D EVO 不同的地方除了體積與重量之外,IO 模塊中的 USB-A 數量增加了,還有前面與側邊的玻璃之間所謂的 A 柱給移除了!


▲打開包裝,映入眼簾的是高級 EPE 珍珠棉妥妥的保護著機殼本體,上方搭配了配件盒~


▲就先來看看配件盒裡面都給了那些法寶吧!有本多達 28 頁厚厚一疊的安裝說明書,內容步驟講解得非常詳細,真心建議在安裝前需要花點時間翻閱一下!高級的感謝字卡與螺絲分類盒,並附上了一塊與 DER8AUER 合作的銘牌~


▲或許是因為螺絲種類過多,內附的螺絲是直接給一整包需要自己再度分類,過程中需要搭配說明書上的內容仔細比對,增加了這個要稍微多費心的步驟,多多少少難免會去影響到一點心情!


▲除了螺絲分類盒之外,還多附加了一個顯示卡支撐架,從 O11D EVO 的 GB-001 進化到 O11D EVO XL 的 GB-003,疑?中間的 GB-002 跑去哪兒了!?在整體安裝與使用體驗上都優化了不少!解決了在海景房中不容易安裝顯卡支架的尷尬點~


▲另一盒則是配給了一些束帶與支架遮片,主要是給側面風扇支架作使用,由於側面能夠支援 14 或 12 公分風扇三個,在使用 12 公分風扇時,無法完美填滿多餘空間,在外型上看起來不是太順眼,裝上它之後視覺呈現上會協調一些,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風流~


▲由於體積大、本體重,再加上四四方方的外型沒有一個很好的施力點,只好還是用上老方法,將整個外箱倒過來抽出,建議力氣不大的人找個朋友一起協助,不然光是想看到機殼本體,過程都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正如本篇開箱文標題所述,真的是好了啦!超級大咖!不過在出廠運送過程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其實 A 柱還是暫時保留著的,需要用戶們再自行拆除~


▲在底部的大面積的尼龍緻密濾網的拆除方向是從側面玻璃下方抽取~


▲在背面側板上的表面有髮絲紋處理,在進出風面上進行了網孔工藝,外觀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在實際上手之後才發現!這塊側板這麼大,儘管有不小的沖孔面積,但不至於這麼輕呀,這重量很不對勁~


▲細細品味過後,才發現這一整塊是鋁合金呀!由於鋁金屬再加工上要比鋼板難上不少,所以在沖孔的孔洞部分沒有辦法太過細密,並且鋁不帶任何磁性,所以又得在沖孔兩邊加上了鐵條來搭配磁吸濾網進行二次過濾!這細節都給你照顧得滿滿的~


▲不僅僅只是側板,就連頂部蓋板也是鋁合金!並且也一樣再額外搭配上磁吸濾網做二次過濾,由於頂部多數人會選擇安裝冷排加上風扇往外排風,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散熱效率,你可以選擇移除磁吸濾網,只保留頂蓋即可,當然這也相對的讓內部入塵量會容易多一些~


▲簡單放大來仔細對比磁吸濾網與頂蓋上的孔洞大小與分佈,鋁合金的加工相當不容易,這部分的嘗試應該花了許多成本、下了不少工夫!


▲拆除背板後,由左至右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可以獨立拆卸的風扇支架,兼具遮線板功能的 2.5 吋硬碟架,上下兩組帶有熱插拔功能的硬碟架與中間的電源安裝位!


▲中間的硬碟架無論往左掀開還是往右蓋上都有磁鐵設計吸附著,雖然內部的裡線深度超級足夠,但還是不建議無腦亂塞!


▲原因出在了上下兩組的硬碟架上,為了方便熱插拔選擇了側掀方式,雖然立意良善,但卻沒有一個特別穩定的固定方式,在實際安裝完後的整線過程中總是晃呀晃呀晃的,加上外側還設計了一個把手,如果整線部分沒有處理好,側板是不太好蓋上的!


▲機殼內預附的線材有那麼「億點點」多,可以先分為三個部分,我們一一來說,首先就是上下這兩組的硬碟架,由於增加了熱插拔功能所額外預先延伸出的 SATA 傳輸線與供電線,如果沒有 HDD 的需求,我非常建議你先把這東西給拆了!


▲另外再提一嘴,硬碟架外層可以透過螺絲分類盒附件中的長螺絲來安裝風扇來協助硬碟散熱,此項更新是不是就代表著 EVO 上所設計在側邊安裝 6 公分迷你風扇的方案,其實沒有什麼用處呢 ..

而且這樣的散熱方式,只能解決靠近外面的這顆硬碟而已,裡面的那顆硬碟吹不太到風,如果是有兩個硬碟需求的話,我會建議上下都各裝一顆並分別為他們加裝 12 公分且僅有 15mm 厚度的薄扇~


▲前置 IO 整合成了 F_PANEL 相當不錯,不用再一條一條慢慢插了!旁邊兩條則是前面板的燈條元件,插上 SATA 供電才可以發光,聯力自家的特規接口已經預先接上一條 5V 3Pin ARGB 轉接線了,接上主機板就可以透過軟體同步燈效,如果不介意的話也可以不接,透過 IO 上的燈光燈效控制按鈕也能簡單調整,如果你本身就打算使用聯力積木風扇的話,就拔掉轉接線直接接上控制盒~


▲開機鍵在側面與正面都能按,正面加入了白色開機指示燈,較少需要用到的其他按鈕則設計在側邊,讓正面更加簡潔~
長按 M 鍵同步主板或 L-Connect,再按一次 M 為關閉同步
長按 C 鍵為關閉燈光效果,再按一次 C 或 M 為打開燈效


▲最後是底部 IO 模塊上的連接線材,USB 3.0 給到了兩條,每條對應兩個接口,但很可惜並沒有做出外觀上識別的判斷依據,只能夠自己嘗試著接接看,對於不夠高級的主機板只有一個 USB 3.0 接口來說不是很方便!Type-C 在說明書上是寫說 USB 3.1 GEN2,只有 10G 而非 20G 這點有點可惜,而且現在越來越多高階主機板能夠提供到兩組 Type-E 了,如果 EVO XL 是旗艦定位的話,感覺還是差了一點意思 ...


▲由於 IO 模塊是音源複合孔而非耳機麥克風各自獨立,感覺稍微再調整一下空間,是蠻有機會再多塞進一個 Type-C 的吧 (?


▲ IO 模塊有前、側、後三種位置,預設在前面玻璃下方,但我發現在這個位置只剩下兩指的空間能夠施力,這讓搬動機殼變得相當費力!所以我個人會推薦移裝到側面做使用~


▲頂部側邊的鋁飾板底下,沒有看到留有 IO 模塊線材走線的開孔空間,或許是在 O11D EVO 上的頂部 USB 開孔鋁飾板銷售回饋並不是太受歡迎,在 XL 版本中不支援 IO 遷移到頂部!

海景房就不適合放在桌面下使用,這我當然也能理解,但這逼得讓體積與重量都相當龐大的 XL 只能放在桌面上使用,所以相當考驗使用者的擺放位置與環境,必須非常注意桌子耐重能力是否足以支撐!


▲頂部與底部的風扇支架不能說完全相同,只能說是一模一樣!畢竟 O11D EVO XL 也延續著同樣功能,能夠支持反向建構的左右視界!屬於目前市面上唯一能夠放在左手邊欣賞的無 A 柱海景房型機殼~


▲機殼內附了兩個線材扣夾,配件盒裡又再多給一個,總共三個,本身凹字形加上外面再一條魔鬼氈的雙層設計,讓你在整線上無往不利!可以先用內層將較粗的電源線材給先扣住,再把較細的風扇、燈光線材透過外層的魔鬼氈整理,這個用起來真的是超級好用~


▲搭配上機殼內部密密麻麻像是硬碟架的開孔,只要對應好孔洞,無論是直立還是橫向都能好好整線,真的有種用過就回不去的感覺!附件盒內給的束帶根本就用不上~


▲基本上沒有安裝太多硬碟的話,只靠機殼內兩個線材扣夾足矣!理線真的很簡單,就只是抓住整捆線材,扣夾一壓一推就完成了~


▲中間硬碟架再蓋起來,俗稱的眼不見為淨~


▲再蓋上側板,就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不需要螺絲,僅仰賴著球型卡扣,得益於鋁製側板的輕量化設計,即便大面積的側板也不覺得重!這份量甚至比起常見的 MATX 機殼側板都還要來得輕~


▲無論是在頂部、側面還是底部均能支援達 420 冷排,不過目前市面上還是以 360 一體式水冷為主流,這意味著 420 AIO 的選擇相當的少!但在分體水領域中,420 冷排就不是什麼罕見的玩意兒了,所以比起一般常見的主機來說,O11D EVO XL 更加適合分體水玩家!


▲在 O11D EVO XL 的架構中,我最最最喜歡這項新的設計!主機板居然能夠獨立成了一組模塊!明顯比起 Lancool 216 還要將所有主機板銅柱拆除後往上往下移動一格還要高級非常非常多!


▲從海景房直接成了家徒四壁 .. 欸!不是!是家徒兩壁才對~ 甚至未來還能稍微幫這獨立模塊加裝腳墊,直接成了機殼裸測架!


▲還有一個重大改革在於 PCIe 的固定方式,擺脫了過往需要螺絲鎖固顯示卡的繁瑣設計,顯示卡有幾槽檔板就得鎖上幾顆螺絲,而又大又笨重的螺絲不斷考驗著螺絲起子的磁力,一個不小心螺絲又不知道飛到哪兒去~


▲有了這樣改革,安裝顯卡變得相當輕鬆容易,解放了螺絲起子,只需要有手就行,將後方手轉螺絲擰開、掀起側蓋、取下檔板、裝上顯卡、壓回側蓋、擰上手轉螺絲,一頓簡單且直覺的操作就把顯卡裝好了!甚至不會在你新顯卡的 PCIe 檔板上留下螺絲痕跡~

這項設計不免讓我想到酷碼的 HAF 700 EVO 旗艦機殼,也用上了「相似」的設計,不知道這部分的是不是也有專利問題!


▲得益於免螺絲的設計,在對應的側邊也不再需要挖出凹口來與螺絲起子相容,在整體結構強度上更強,作為一塊裸測架使用感覺上是真沒問題!真的很想在這邊許個願,請問一下聯力可不可以將這塊主機板獨立模塊單獨販售呢~


▲透過這組獨立主機板模塊,就可以很好的來展示關於 GB-003 的顯示卡支撐架,分為 ATX 模式與 E-ATX 模式,主要是透過一塊 C 型鋼板來延長距離! 或許是考量到機殼本身設計可以倒置,仔細看支撐架的細節部分,並不只是單純的撐!在支架上方還有一小塊檔片,透過下方可調節的支撐模塊將顯卡給「夾住」!讓顯卡更加牢固~

話雖如此,但還是請大家在寄送整機時,將顯卡拆下來獨立運送!即便再怎麼牢固的固定顯卡方式,也很難抵擋物流配送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以 RTX 3070 SUPRIM 超龍為例,在 E-ATX 模式中正好撐上了顯示卡尾部,並且也不會卡到顯卡風扇,如果稍微短一點的顯卡改為 ATX 模式也能撐到! 如果顯卡長度比 ATX 主機板還短的話,基本上也不太需要撐了啦~


▲會有 E-ATX 模式的原因除了為避免與主機板側邊的接口產生衝突之外,也能多一種與顯卡支撐的位置,盡量相容於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顯卡!


▲實際安裝時,顯示卡支撐架與主機板側邊接口還留有相當多的空間,對於 EVO XL 來說更加適合 E-ATX 主機板,在 EVO 機殼中難免還是會多突出一小塊!


▲預設狀態下,上下都各有一組特大號的檔板,透過手轉螺絲固定,搭配著主機板獨立模塊,可以做往下或往上的自由調節!


▲而我選擇往下調節一檔,如此一來後方就能夠支援兩個 12公分風扇,甚至想要在後方安裝 240 冷排也沒問題!不過這個方式有個小缺點,就是會上主機板上方的空間多出非常多,甚至會空到覺得不太協調,且在線材的裸露上也會變得更加明顯!


▲依照國際慣例,還是給大家簡單列出本次實際安裝的各項零件給大家參考~


▲轉眼間,整台主機我已經裝好了,這次選用的配件很特別,若真要替它取個名字,我願稱為「黑白熊貓 AKA. 法務戰爭」,選用了白色風扇與水冷來搭配黑色 O11D EVO XL,即便是追風者家的 D-RGB 也能夠接上聯力積木風扇控制器上的接口,我不知道聯力最終會不會同意我這樣做,但我想表達的是,大家都是為了 PC DIY 這個圈子一起共同努力研發、設計,應該和睦共處,不該互相攻擊~


▲由於配件盒內的支架遮片僅能用在側面,頂部與底部的支架並不能用,所以在底部嘗試用上四個120風扇,算是能夠剛好塞入,但對應不上支架鎖點,如果不介意的話,或許只用束帶固定著用也還行吧 (?


▲碰上只有一個 USB 3.0 接口的主機板,顯得有些尷尬,如果說你的 USB 2.0 設備不多,還能有一個閒置接口的話,可以額外選擇 USB 2.0 轉 3.0 的轉接線,要用來接上鍵盤滑鼠等無線設備的話還是挺夠用的~


▲以我這次試裝的 15 公分電源搭配上 50 公分長的 12VHPWR 線材,在主機板模塊下置的情況下,線材稍嫌太短,沒有辦法繞顯卡下方去走線,只能通過顯卡上方與電源連接,給大家做個參考,線材盡量比 50 公分長一些會更好調整!


▲在組裝過程中,即便 A 柱與前玻璃板不拆也是不會影響的,所以我更推薦先不要拆,等待組裝完成,確定點亮保證沒問題之後,再來移除~

透過頂部的固定螺絲將前方玻璃卸下,再透過螺絲起子拆卸掉 A 柱頂部與底部共計四個螺絲即可拆除 A 柱!


▲在前方與側方的玻璃兩邊都有做一個斜面切角處理,與一般常見玻璃側板的直角不同,且不會有鋒利割手的情況,這細節處理的是真不錯!不過在移除 A 柱後,確實能夠明顯感受到頂部有角落處有一部份的變形下垂,這點真的挺難避免的,稍微用手輔助一下,勉強算是能夠扣上玻璃的卡扣吧!

這點在頂部安裝夾漢堡式的水冷排應該會更能明顯感受到,雖然與板上其他開箱有類似情況,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個銜接縫隙與頂板強度確實是還有一些進步空間的!


▲主機板模塊下置的主要用意應該是為了讓頂部騰出更多空間已利水冷排進行風扇夾漢堡的操作,如果還只是裝單層風扇的話,會顯得主機板上方相當空曠,裸露線材顯得格外明顯!如果在意的話,就在多花億點點錢加三個風扇上去吧~


▲在海景房型的機殼中,我想多數人都還是選擇水冷作為外型的展示,對於風冷塔散的支援高度其實根本不會在意,雖然 O11D EVO XL 的塔散支援高度也已經高達 167mm,基本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塔散均能安裝,但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塔散支援高度同時也代表了 12VHPWR 的相容程度,這裡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顯卡的 12VHPWR 的接口沒有特別做內縮的話,在與玻璃側板的距離上會非常緊張!


▲在實體比較過黑白兩款之後,詩人會非常推薦選擇黑色款式,一來是多少能夠省下一點點小錢,二來是在鋁製外殼的部分,髮絲紋質感會更加明顯之外,黑色款對於零件上的搭配也更容易!

另外則是個人對於白色款機殼的要求特別特別高,白色款雖然在 IO 線材上給到了全白,但是!硬碟架、顯示卡支架、線材扣夾上的魔鬼氈等等這些細節上還是沒有達到我全白的要求,尤其是聯力一直以來選擇灰色的理線圈,其實我還是挺在意的!!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不知不覺也落落長寫了一堆,由於文章到此已經過長,沒辦法再塞入散熱測試等項目了,但我相信應該不太有人在意溫度表現吧?畢竟機殼內沒有預裝任何風扇,都必須自己額外購買,就連想要顯卡豎立吊掛、直立安裝等等之類的騷操作都必須額外購買相關 DLC 配件來完成!


▲最後補充一點,原本在樣品設計上是能夠實現自由切換電源與硬碟架的位置,但在最終量販上市的版本中不知為何卻捨棄了這樣的可玩性,如果能夠自由更換位置,或許我的 12VHPWR 線材就不會嫌太短了!





「總結」




▲這邊我簡單整理並列出 O11D EVO 與 EVO XL 版本之間的差異給大家參考一下,在配件部分 EVO 比較豐富一些,新出的 EVO XL 的 PCIe 延長線系列可以 EVO 上沿用~

EVO 的顯示卡支援長度已經達 426mm,基本上已經能夠相容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顯卡了!雖然在 EVO XL 上給到了更長的 460mm,但意義並不大,屬於體積增加後的附加價值!

在硬碟的擴充支援性上雖然 EVO XL 憑藉著大體積的優勢,但在極限化之下還是面相大眾化的 EVO 更多更廣!

雖然 IO 模塊上多了兩個 USB 3.0 可以使用,但是一般能夠支援到兩組 USB 3.0 接口的主機板還不夠普及,加上 EVO 還能夠透過額外購買配件來擴充,在這部分甚至 EVO 還略勝一籌!

對於風扇的支援性從兩個 14 公分風扇增加到了三個,對於一般玩家來說是挺無感的,畢竟目前 420 AIO 的選擇相當少,聯力自家也還沒推出 420 AIO,EVO XL 只裝 360 水冷反而顯得有些空曠,直接選擇 EVO 版即可,所以主要 EVO XL 的定位還是更適合分體水領域的發燒友們進行更多發揮!

兩款除了都能左右開弓以外還有很多地方都相差無幾,其中很大的不同就在於 A 柱是否存在,或許有人會說,EVO 也有推出一款全視版呀!但是那款其實是只在對岸代理商自行改良的特仕款,在台灣基本不會上市!

兩者比較下來,做為不考慮做分體水的一般玩家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在意 A 柱所影響的視覺感受,EVO 無論是在價格上、重量上、環境泛用性、擴充性上都是更值得推薦的選擇~

但似乎聯力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推出 EVO XL 的許多細節上也增進了優化,像是進化版的顯示卡支撐架、支架遮片、可調整的主機板獨立模塊、頂蓋與側板的輕量化鋁合金更添質感、更加方便的線材扣夾、支援熱插拔的硬碟架且能夠支援薄扇散熱,其中我尤其喜歡主機板獨立模塊,搭配上磁吸式免工具的新穎設計實在令人愛不釋手!

其中還有一項區別是豎立吊裝顯卡的空間增加,更容易相容於碩大的 RTX 40 系板磚型顯示卡,許多人在意的顯示卡吊裝之後所帶來的溫度提升也得到了改善,這些優勢都是 EVO XL 獨有讓 EVO 所獲得不到的優勢!

在散熱上雖然我並沒有做實測,但參考過其他相關的開箱影片與文章,這部分完全不必要擔心!如果你真的對於溫度表現相當敏感,建議直接選擇 EVO XL 進行分體水組裝!

PCIe 延長線這次推出了長達三個鄉民長度的 90 公分,在上一次 EVO 的機殼推出之後,我查到的相關訊息是長度到了 40 公分左右已經是極限了,再更長的話就容易影響到穩定性,並且在性能表現上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失!

這次在 EVO XL 的機殼上市之後沒想到居然也推出了長度達 90 公分與 60 公分的 PCIe 延長線,在性能的損失部分不知道究竟影響多少,這部分的實測我目前是還沒有看到的,如果知道的夥伴們也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一下!但我相信聯力自己內部應該是有做測試的!並且在穩定性與性能損失之間應該不大,不然應該也不會貿然上市~

經過了近些年,聯力在機殼推出的銷售手法上幾乎都是給你一個最基本的配套措施再加上一堆零零總總的升級配件來完善產品,但總會給人一種必須不斷加錢才能獲得完整體驗的感覺!如果是反向操作,先給你一個滿血大全配的選項,再透過不斷減少配件與減價的選項,是不是在感受上會好一點呢?

「貴」從來不是產品的缺點,而是我的缺點!但想要獲得最獨特的顯卡吊裝方式,機殼本體加上配件再加上風扇的基本花費可以輕輕鬆鬆抵過一顆高階 CPU 的價格,這真的很難想像整機組起來的總花費會是多少,整體給人一種只可遠看,不可褻玩焉的距離感 ....

關於 EVO XL 的定位給我的感覺就是,你是分體水玩家再考慮,一般玩家直接買 EVO 就好了,也多虧了聯力自己 O11D 系列所帶動起來的風潮,真的想要無 A 柱的海景房機殼,目前市面上幾乎滿街都是!

以上就是我對 【「好了啦!超大杯!」 聯力 Lian Li O11 Dynamic EVO XL】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全台最大3C發燒友聚集地
https://discord.com/invite/jing
歡迎對科技充滿好奇心的玩家加入」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18 14:46 , Processed in 0.114455 second(s), 3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