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qxxrbull
查看: 2806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源類 PSU] NZXT C750 金牌電源供應器 / 具備十年保固與優質用料,高階電源的好選擇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xxrbull 發表於 2020-1-22 18:11:3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NZXT-C750_774x300.jpg


聽到 NZXT 這間公司,或許各位玩家們還是對它的機殼產品比較熟悉,當然 NZXT 同時也有在銷售機殼以外的相關零組件與周邊設備,電源供應器的相關產品自然也不例外。在 2018 年時,NZXT 就推出了 E 系列的數位監控電源供應器,而在今年更發表了本次所介紹的 C 系列電源供應器。

NZXT C 系列電源供應器目前共有三個型號與瓦數,分別為 650、750、850W,全部皆具備十年保固、80 PLUS 金牌轉換效率與全模組化的設計,整體十足的具備高階電源應有的風範。
以下我們將介紹這次所拿到的 C750 版本,並詳細介紹給各位玩家這款電源在內部構造與相關的輸出表現。

產品規格一覽 :
產品型號 : NZXT C750
規格標準 : ATX 12V 2.4
保固 : 10 years
輸入電壓、電流 : 100-240 VAC、10A-5A
PFC 類型 : 主動式 PFC
轉換效率 : Up To 92%
尺寸 : 150(L) x 150(W) x 86(H)
MTBF : 100,000 hours
運作溫度 : 0~50°C
安規規範 : CB / CE / FCC / TUV / cTUV-SUDus / China CCC / Taiwan BSMI / Australia RCM / EAC
風扇尺寸 : 120mm
80 PLUS 認證 : 金牌認證
接頭 : 1 x MB 24(20+4) Pin、1 x 8(4+4) Pin EPS 12V、4 x 8(6+2) Pin PCI-E、8 x SATA、6 x Molex


簡潔靛藍色與白色包裝,創造不凡質感

NZXT C750 在包裝方面沒有過於酷炫的顏色與圖片,採用白色搭配靛藍色的配色更能夠呈現簡單不凡的品質,畢竟電源供應器這項零組件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可靠與穩定,這樣的包裝風格也正應對著這樣的優質產品。






↑ 外包裝一覽。


↑ 包裝內部有著 BUILD THE EXTRAORDINARY 的文字。


內部包含電源供應器本體、模組線、電源線、螺絲、說明書等配件。


↑使用說明書。


↑ 模組線材一覽,C750 特別以同樣是湛藍色配色的收納包來包裝所附的線材,對於有用不到的多餘模組線,玩家可以直接收納於此處,十分方便。


模組化線材與電源線一覽。實際量測線材長度,ATX 20+4 Pin 為 63 公分,PCI-E 兩個插槽分別為 68 與 74 公分,CPU EPS 為 68 公分。 SATA 線材分別四個孔為 52、62、72、83 公分。 Peripheral (Molex 4 Pin) 的 3 個插槽長度分別為 52、62、72 公分。




↑ 線材實際長度量測,在此處也可見到主要的 ATX 24 Pin、PCI-E、CPU EPS 線材尾端皆有加上電容,提供更優質的輸出表現加成。


圓孔散熱、霧面噴砂,創造優質外觀

NZXT C750 在外觀方面採用霧面烤漆,左右兩側打上 NZXT C750 的型號標示並非僅僅是使用貼紙的裝飾設計。背面、風扇位置具備圓孔狀散熱孔,輸出能力、安規、SN 等資訊則是貼在本體背面銘牌上。






↑ 電源供應器本體一覽。


↑ 模組化接線板位置。


↑ 輸出與規格資訊銘牌。


海韻代工、經典金牌架構,最佳相容性與可靠性的保證

本次評測我們將這款 NZXT C750 的電源進行拆解,以解析內部用料細節給各位玩家看。


外殼拆解一覽,相信對於資深玩家而言,一眼即可看出這款 PSU 採用了海韻代工的方案與架構,為各位玩家帶來最優質的用料與最可靠的架構與相容性保證。


↑ 外殼拆解圖片。


↑ PCB 背面,採用黑色的 Solder Mask,焊點方面做工十分優秀,整體完全沒有用到飛線,製造工藝十分良好。


↑ 在風扇方面採用鴻華 HA1225H12F-Z FDB 軸承扇,12V、0.58A、2200 rpm。並且貼有塑膠導風板將氣流導向電源內部發熱量較大的部件。


一次側 EMI 方面具備 Champion CM02X X 電容放電 IC,相較於一般使用放電電阻並聯在 X 電容上的設計,能夠減少電力必須通過電阻而造成的功率損失。這也是許多高階高轉換效率所必備的料件之一。AC 輸入端 (一階 EMI) 方面具備 1 個 Cx 與 2 個 Cy 電容,實體開關僅切斷棕色 L 線。




↑ 電源輸入端一覽,背面可見 Champion CM02X X 電容放電 IC。


二階 EMI 位於 PCB 板上,包含 1 個 Cx 電容,兩個共模電感,2 個 Cy 電容。保險絲採用直立式安裝並加上熱縮套,MOV 湧浪保護元件也位於此處。


↑ 二階 EMI 一覽。


橋式整流器部分採用兩枚 LITEON GBU1508,並鎖在散熱片上加強散熱。APFC Boost 電感採用封閉式 PQ 型磁芯元件形式,另一旁可見用於 PFC Pi-type filter 的藍色 MPE 電容。


↑ 橋式整流器元件、MPE 電容一覽。


↑ 此處可以看到 APFC 電感上方有著 Seasonic 的標誌。


APFC 開關晶體與升壓二極體均鎖在散熱片上加強散熱。APFC 開關晶體型號為兩枚英飛凌 IPA60R180P7S,APFC 升壓二極體則為意法半導體 STTH8S06D,陰陽 (A、K) 極上皆有套上磁珠。此處另可見 NTC 與繼電器,NTC 用以抑制 Inrush Current,而繼電器 (Relay) 會將 NTC 短路,去除 NTC 作用所造成的轉換功率損失,同樣是為了增進轉換效率而設計的。


↑ 一次側 APFC 與 NTC、Relay 相關元件一覽。APFC 開關晶體在 Gate 極上有額外套上磁珠,抑制寄生震盪。


↑ BULK 電容 (APFC 主電容) 採用日本化工 KMR 系列 400V 560μF、耐溫 105°C。


↑ APFC 控制器採用虹冠 CM6500UNX,算是十分常見的 APFC 方案。


NZXT C750 採用全橋 (Full-Bridge) 架構,因此主具備四枚開關晶體,均採用虹冠 GPT10N50ADG,具全絕緣封裝設計可避免灰塵或濕氣累積造成打火或短路的狀況,同樣皆在 Gate 極上有額外套上磁珠。


↑ 主開關晶體一覽,晶體本身接處於散熱片上散熱。


電源中間的部分為 LLC 電路區,可見 LLC 諧振電感、諧振電容、一次側電流 CT (比流器),一旁驅動隔離變壓器也位於此處。


↑ LLC 諧振電感 (白框)、諧振電容 (橘框)、一次側電流 CT 比流器 (綠框)、驅動隔離變壓器 (黃框) 一覽。


↑ 主變壓器特寫一覽。


二次側採用同步整流 (SR) 與 DC-DC 方案。+12V 採用同步整流控制,+5V 與 +3.3V 則採用位於 Riser Board 上方的元件以從 +12V D2D 轉換出去的方式輸出。LLC 控制器與同步整流均採用 IC 為虹冠 CM6901T6X SLS (SRC/LLC+SR) 方案。


↑ 虹冠 CM6901T6X SLS (SRC/LLC+SR) IC。


+12V 同步整流晶體為 4 枚 Nexperia PSMN2R6-40YS LFPAK 封裝,位於 PCB 板背面。並且透過正面額外加大的散熱片協助散熱。


↑ Nexperia PSMN2R6-40YS 同步整流 MOSFET。


↑ 正面散熱片一覽,各有額外加上鰭片增加散熱能力。


+3.3V 與 +5V 採用 Riser Board 上方的元件進行轉換,子板上方均採用固態電容,具體晶體與控制器型號由於被後方散熱片擋住故無法得知。若從海韻相同架構相同瓦數的產品推斷,應同樣為 Anpec APW7159C 雙通道 DC-DC 控制器,搭配六枚英飛凌 BSC0906NS ( +3.3V 與 +5V 各使用三枚) 的 MOSFET 達成。


↑ DC-DC Riser Board 一覽,後方散熱片具導熱膠接觸相關元件以加強散熱。


+5VSB 直接自 AC 轉換,採用杰力 EM8569C (整合 PWM 待機控制器與內建 MOSFET) 、待機輔助變壓器,並搭配 MCCSemi MBR1045ULPS 進行輸出。


↑ Excelliance MOS EM8569C IC 與待機輔助變壓器一覽。


↑ MCCSemi MBR1045ULPS 位於 PCB 背面。


電源管理監控 IC 與隔離高 / 低壓區的光耦合器皆主要位於 PCB 背面。電源管理監控 IC 採用 Weltrend  WT7527V,提供 OVP / UVP / OCP / SCP 等保護,並接受主機板發出的 PS-ON 信號與生成 PG (Power Good) 信號。光耦合器則是隔離高低壓區避免發生故障導致更大損毀的情況。


↑ Weltrend  WT7527V 電源管理監控 IC。


↑ 三枚光耦合器。


在二次側電容方面也均採用日系電容。固態電容方面採用 FPCAP、日本化工 PSF、PSE 的廠牌品種,部分電路上甚至更進一步使用 FP5K 的高壽命品種。電解電容則為日本化工 KY、KZE 與 Rubycon YXG 的廠牌與系列。在使用壽命方面提供相當不錯的保障。


↑ 電容用料一覽。


電源模組化接線板上方亦放有數枚電容增進輸出品質。


↑ 電源模組化接線板正面一覽。


NZXT C750 電源用料簡表
內部用料簡表
架構一次側
全橋 LLC 諧振
架構二次側
DC-DC + 同步整流 (SR)
一次側
EMI Filter
4x Cy 電容 (主要)、1x Cy 電容 (for +5VSB)、2x Cx 電容、
2x 共模電感, 1x Champion CM02X、1x MOV
橋式整流器
2x LITEON GBU1508 (800V, 15A)
APFC 開關晶體
2x Infineon IPA60R180P7S (650V, 18A @150°C, 0.34Ω)
APFC 升壓二極體
1x STMicroelectronics STTH8S06D (600V, 8A)
BULK 電容
1x Nippon Chemi-Con KMR 400V 560μF 105°C
主開關晶體
4x Champion GPT10N50ADG  (500V, 9.7A @25°C, 0.7Ω)
APFC 控制 IC 
Champion CM6500UNX
二次側
二次側濾波電容
電解電容
固態電容
同步整流 IC
+12V : CM6901T6X
同步整流晶體
4x NXP PSMN2R6-40YS (40V, 100A @25°C, 2.8mΩ)
DC-DC 控制 IC
+3.3V & +5V : 1x Anpec APW7159C (?)
DC-DC 晶體
+3.3V & +5V :  
6x Infineon BSC0906NS (30 V, 40 A @100 °C , 0.0045Ω @25°C) (?)
監控 IC
Weltrend WT7527V
風扇
鴻華 HA1225H12F-Z FDB,12V、0.58A、2200 rpm
+5VSB 電路
Rectifier
1x MCCSemi MBR1045ULPS (45V, 10A)
控制 IC
Excelliance MOS EM8569C
*(?) 表示僅為推測,無法完全確定。


NZXT C750 電源電壓穩定度測試

本次測試使用高階的 I9-9900K 平台。並且搭配 AMD Rx Vega 64 與 AMD Rx Vega 56 兩張顯卡進行測試。以確保能夠達到足夠的功耗。

測試平台:
CPU: Intel i9-9900K
RAM: KLEVV CRAS X RGB DDR4 3466 16G (8Gx2)
MB: ASUS ROG MAXIMUS XI EXTREME Z390
VGA:
AMD Rx Vega 64 公版 x1
AMD Rx Vega 56 公版 x1
SSD: Corsair MP600 1T M.2 2280 PCIe SSD
PSU: NZXT C750 (測試主角)
OS: Win10 x64 Pro 1909
INPUT VOLTAGE : AC 110V / 60Hz


這次我們將具備電力監測功能的延長線接上電源線,來進行測試。此延長線可同時測得電壓、電流、功率、交流電頻率、Power Factor (P.F.) 值等數值。

量測使用优立得 UT61-E 電表,並使用其附帶的 RS232 Data logging 功能於另一台電腦上記錄數據,以 EXCEL 來製作折線圖表並以 Windows 內置的剪取工具編輯。

測試使用以上配備,使用 Furmark GPU Stress 對整個平台進行負載測試;一開始先以待機狀態量測 2 分鐘,之後運行上述程式 6 分鐘,再關閉 2 分鐘。每次測試總共約 10 分鐘,以觀察電壓變化。


↑ 實際裝機情況一覽。





↑ 待機時,110V AC 端耗電約 57.78W。測試時 110V AC 端耗電約 558.1W。另外受惠於主動式 PFC 架構,P.F. 值幾乎都有 0.9 以上。


測試結果如下圖。


↑ CPU EPS 4+4Pin +12V 量測結果。


↑ PCI-E 6+2Pin +12V 量測結果。


↑ ATX 20+4Pin +3.3V 量測結果。


↑ MOLEX 4Pin +12V 量測結果。


↑ MOLEX 4Pin +5V 量測結果。


NZXT C750 廠商提供測試數據一覽

這回 NZXT 也針對本顆 C750 電源供應器在內部測試了諸多專業的數據,我們一並將其提供給各位讀者看。


↑ 115、230V 轉換效率一覽,在約 50% 的負載下可以擁有最佳的轉換效率。


Hold Up Time (維持時間),根據 Intel 的規範必須高於 16ms,若過低將有可能造成連接備援用 UPS 突發斷電時的瞬間無法順利接替供電,本顆 C750 經測試有著約 16.95ms 的保持時間表現,高於 Intel ATX 的規範。


↑ Hold Up Time 測試。


滿載漣波 (Ripple) 表現,此項目為測試直流輸出下的交流成分雜訊,數值自然是越低越好,依照 Intel ATX 規範,+3.3V、+5V、+12V 分別的最大漣波 Vp-p (峰對峰值) 不得超過 50mV、50mV 與 120mV。

這顆 NZXT C750 電源在此一項目下,+12V 平均約 57.4mV、+5V 平均約 8.49mV、+3.3V 平均約 8.04 mV,整體而言可以說是遠遠低於 Intel 的標準,表現優異。


↑ +12V Full Load Ripple (Vp-p),Avg. 57.4 mV。


↑ +5V Full Load Ripple (Vp-p),Avg. 8.49 mV。


↑ +3.3V Full Load Ripple (Vp-p),Avg. 8.04 mV。


動態負載,此項目藉由讓電源供應器的負載量不斷瞬變,使輸出電壓會出現瞬間往上下較大振幅的變動,過程中測試該電源在各路下的電壓輸出情況,數值方面自然是最高 / 最低電壓偏離整數越少越好。

這顆 NZXT C750 電源在此一項目下,+12V 最高 12.4V、最低 12.0V、+5V 最高 5.22V、最低 4.88V、+3.3V 最高 3.42V、最低 3.21V。


↑ +12V Dynamic Load,Max. 12.4V、Min 12.0V, +5V Dynamic Load,Max. 5.22V、Min 4.88V。


↑ +3.3V Dynamic Load,Max. 3.42V、Min 3.21V。


NZXT C750 心得結論 : 優質用料、可靠架構、玩家組裝首選

NZXT C750 採用海韻經典熱銷的金牌架構,整體內部的用料與元件自然而然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水準。以 APFC 相關晶體與二次側 +12V 的同步整流晶體來看,皆使用歐系離散元件大廠英飛凌與 nexperia 廠牌的料件,電容方面無論是固態或是電解電容皆使用日系廠牌,在耐用度方面有著相當不錯的可靠性。

電壓表現方面,以本次採用一般 DIY 平台的測試結果顯示,最低電壓與 +12V 偏離約 1.1%,其餘 +5V 與 +3.3V 更是有著更低的偏離,整體的輸出表現可說是十分的優良。

對於想要選擇一款優質電源的玩家來說,NZXT 這回所端出的 C 系列電源供應器,相信絕對是個相當不錯,兼具外觀、內在用料、輸出表現的優質產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18 10:06 , Processed in 0.169668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