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主流電競筆電系列 GE65 Raider 9SF,升上行動平台最高 8 核心 Intel Core i9-9880H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繪圖晶片,帶來強悍無比的電競效能,更具備窄邊 FHD 240Hz 更新率顯示器與 Dynaudio 認證的 Giant Speaker 揚聲器模組,滿足玩家遊戲影音全體驗;而 GE65 Raider 更換上新的外觀與散熱設計,究竟 8 核筆電能有多強的遊戲效能,就讓小編來個測試報告。
GE65 Raider 9SF 規格
系統:Windows 10 P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9880H 8C/16T
晶片組:Intel HM370
記憶體:2 x 8GB DDR4 2666MHz、2 個插槽 (Max 64GB)
繪圖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B GDDR6
顯示器:15.6\" FHD (1920x1080), 240Hz, IPS-Level Display
儲存系統:1 x M.2 NVMe PCIe 3.0 x4 512GB SSD、1 x M.2 PCIe / SATA、1 x 2.5” SATA 1TB HDD
I/O 連接埠:2 x USB 3.2 Gen2 Type-A / C、2 x USB 3.2 Gen1、1 x RJ45、1 x SD (XC/HC)、1 x HDMI(4K60Hz)、1 x Mini-DisplayPort、1 x 3.5mm Mic-in、1x 3.5mm 耳機輸出(HiFi / SPDIF)
音效:Giant Speaker 2 x 2W 揚聲器、2 x 3W 低音、Nahimic 3
網路:Killer Gb LAN、Killer ax Wi-Fi / BT v5
電池:6Cell 51Whr
變壓器:20V DC, 14A, 280 W
尺寸:357.7 x 248 x 26.9 mm
重量:2.27 kg
GE65 Raider 9SF 開箱 / 新設計立體線條
MSI 電競筆電主要以旗艦效能 GT、輕薄款 GS 與主流 GE 三大系列為主,而若想要入門款則有 GP 系列。主流系列的 GE65 Raider 9SF 屬於該系列的高規格款式,採用 Intel Core i9-9880H 行動處理器 8 核心 16 執行緒,目前行動平台最強悍的處理器之外,並具備著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B 繪圖晶片與雙 SO-DIMM DDR4 插槽,配置 8GB*2 DDR4-2666 記憶體。
顯示器除了採用窄邊框設計解放視覺拘束外,更升上目前最高更新率 240Hz 的 15.6\" FHD IPS 面板;儲存則以 M.2 NVMe PCIe 3.0 x4 512GB SSD 做為系統碟,並保留一個 M.2 PCIe / SATA 插槽可擴充,並配置 1 顆 2.5” 1TB HDD 做為資料碟。
此外,這台音效同樣採用 Giant Speaker 雙 2W 揚聲器與雙 3W 低音單體配置,並透過 Nahimic 3 音效軟體強化遊戲音效體驗;至於網路則予以 Killer Doubleshot Pro:Killer Gb LAN 與 Killer ax Wi-Fi 組合。
整體規格已相當強悍,不僅處理器上至 8 核心,繪圖晶片也採用 Mobile 版本(P)而非功耗較低的 Max-Q,如此強悍的電競筆電,細節規格太多,就一邊開箱一邊介紹囉。
↑ MSI GE65 Raider 9SF 筆電外箱,以及帥氣的背包。
↑ 筆電側面有詳細規格等資料。
↑ GE65 Raider 9SF 筆電配件包含著:變壓器、電競滑鼠與說明文件。
GE65 Raider 9SF 換上新的筆電表面(A 件)設計,採用兩道立體紅線造型呼應著鏡面龍魂 Logo;連接一器的是機身尾部,以往都是筆電後方的散熱開孔,這次則加上 RAIDER 系列字樣,這到有點像是車尾牌的設計。
整體外觀,以一致的霧黑配色,搭配醒目的亮紅線條點綴,並以立體的線條與高低層次增添整體質感;相較以往的髮絲紋設計,老實說:「小編頗喜歡這次低調又有點炫龍魂、RAIDER 字樣的造型設計。」。
↑ GE65 Raider 9SF 筆電表面以兩道立體紅線造型呼應著鏡面龍魂 Logo;底部還有著 RAIDER 車尾牌。
↑ 立體紅光乍現與鏡面低調的龍魂 Logo。
↑ 開機後,龍魂 Logo 有著白色背光,更顯得有神。
↑ 筆電後方除了散熱孔外,還有 RAIDER 車尾牌。
窄邊框 15.6”FHD 240Hz 顯示器 / True Color 100% sRGB
掀開筆電先別被 Steel Series 單鍵 RGB 鍵盤給吸走,這代採用窄邊框 15.6”FHD 240Hz 顯示器,也是目前電競筆電最高更新率的款式,出自 Sharp IGZO TFT-LCD 面板、對比度 1000:1、最大亮度 300 cd/m2。
GE65 Raider 9SF 螢幕採用三邊窄設計,左右邊框僅 6mm,上方同樣保有 HD 720p 網路攝影機與收音麥克風,上方邊框約 9mm 厚;整體視覺上,可讓玩家感受到無邊框拘束的視覺體驗,也可稍微降低機身尺寸,也讓一般 15.6 吋的筆電包,都能輕鬆裝下窄邊框設計的筆電。
↑ GE65 Raider 9SF 窄邊框 15.6”FHD 240Hz 顯示器。
↑ 邊框左右兩側約 6mm、上方約 9mm 厚。
↑ 1920 x 1080、8bit、240Hz。
色域表現上,可達到 100% sRGB 的色彩表現,並透過 True Color 軟體提供:sRGB、抗藍光、遊戲玩家、設計者、文書與電影等影像模式。小編自身比較喜歡 sRGB 模式,顏色的表現相對準確外,像是遊戲玩家與設計者,還提供更多的細部調整功能,讓玩家可依自身需求與習慣調整。
實際影像呈現可參考下圖,但因為翻拍摩爾紋的關係,沒法呈現影像的細膩度,但整體顏色表現上相對準確。
↑ 影像翻拍參考。
↑ 影像翻拍參考。
↑ 影像翻拍參考。
True Color 軟體除了上述的影像調整外,也提供 App Sync:可指定應用程式不同的影像模式,並透過軟體自動切換,例如選到指定應用時就將影像切換成指定的模式;螢幕視窗分割:則是依據選擇的分割比例,快速排列視窗的小工具;校準則支援 X-Rite、SpectraCal 等校色器。
↑ 遊戲玩家自訂。
↑ 設計者自訂。
↑ 工具。
Steel Series 單鍵 RGB 全尺寸 100% 鍵盤
GE65 Raider 9SF 採用全尺寸 100% 配置 Steel Series 單鍵 RGB 鍵盤,包含著主要按鍵、數字鍵盤、功能鍵與 Fn Key 組合等功能。而筆電的 C 件按鍵區也因此稍微降低高度,讓按鍵獲得較好的行程空間。
而鍵盤的打字、按壓手感,有點像是「軟中帶速」,一開始按壓感覺有點軟 Q,慢慢壓力克數達到觸發點時,按鍵就會直直落下,整體手感明確好打字。RGB 效果也相當華麗,每一鍵下方都有著獨力 RGB 燈珠,可點亮整個鍵盤,讓玩家有著相當不錯的打字體驗與 RGB 效果。
↑ 全尺寸 Steel Series 單鍵 RGB 鍵盤。
↑ 右上方有著獨力電源開關、鍵盤色彩切換、Cooler Boost 風扇加速鍵。
↑ Steel Series 刻印。
只不過筆電觸控板同樣以偏左設計而非置中,以及左右鍵獨力的設計,只不過由於太偏左,有時還是會有誤觸的情況發生。
↑ 觸控板。
鍵盤 RGB 效果提供給各位參考,而鍵盤可透過 Steel Series Engine 3 進行設定,可針對單鍵、多鍵設定不同的燈效,並有著 Key Bindings 功能,例如按下 Fn Key 後,只亮起可組合的按鍵背光,讓玩家在鍵盤的使用上更得心應手。
↑ 鍵盤 RGB 背光效果。
↑ 右側 USB LED 燈光。
↑ 左側 USB LED 燈光。
↑ 按下 Fn Key 後可組合的按鍵。
↑ Steel Series 單鍵 RGB 燈效設定。
↑ Key Bindings。
基本 I/O 配置 USB LED 照明
筆電主要 I/O 都位於左側,僅 DC IN、SD 讀卡機與 2 個 USB 埠至於右側,主要原因在於電池配置、散熱鰭片等考量下,不得以將 2 個 USB 埠至於右側前方;倘若要連接隨身碟或其他 USB 裝置時,相對容易影響滑鼠的操作空間。
筆電左側,有著 RJ-45、HDMI、Mini-DisplayPort、USB 3.2 Gen 2 Type A 與 Type C,以及 3.5mm 麥克風、耳機音源孔;右側則是 2 個 USB 3.2 Gen 1、SD 讀卡機與 DC IN。
↑ 左側 I/O 埠。
↑ 右側 I/O 埠。
Cooler Boost 5 雙厚散、7 導管 Dragon Armor 新設計
看過筆電的外觀、螢幕、鍵盤後,接著就要來聊聊散熱設計,從筆電 C 件鍵盤處可見,C 件表面密封的相當好,因此推測散熱氣流主要由底部導入,而這代 GE65 Raider 9SF 底部,採用不規則的強肋結構與金屬沖網孔打造底部 D 件,並藉由腳墊撐高底部,讓筆電有著更好的散熱器流。
↑ 不規則的散熱網孔與墊高設計。
筆電內部同樣將電池置於後方,前方留有較大的揚聲器空間,並保有最多 3 儲存裝置擴充的配置。但對比最早期的 Raider 設計,這代 Giant Speaker 的體積稍有縮小,雖然保有不錯的音效,但不像當初聽見 GE63VR 7RE Raider 時的驚訝。
倘若能改變配置,取消內部 2.5” SATA 介面,直接將資料碟更換為 M.2 SATA SSD 配置,或者提供 USB 3.2 Gen 2 轉 2.5” SATA 的外接盒,也可讓購買筆電的玩家直接獲得儲存資料的行動硬碟使用,而省下的空間除了可留給 Giant Speaker 外,也可讓散熱機構得以釋放。
而且如今 USB 3.2 Gen 2 的頻寬即可滿足 2.5” SATA HDD(250 MB/s)或 SSD(500 MB/s)的效能,只不過各位玩家的看法是否也跟小編一樣呢?
↑ GE65 Raider 9SF 內部配置與散熱設計。
散熱面採用 Cooler Boost 5 設計,以雙風扇搭配 7 根熱導管偏重 GPU 的散熱設計。GPU 處連帶 VRM 與記憶體一同散熱,並有著 5 根熱導管替 GPU 散熱,而其中三根直連左側的散熱鰭片與風扇;CPU 處主要有 2 根熱導管自用,還有額外 2 根共用的熱導管,但右側風扇具備雙鰭片出風。
↑ GPU、VRM 與記憶體一同散熱。
↑ 左側較厚的散熱風扇。
↑ 右側 CPU 雙鰭片散熱風扇。
筆電記憶體有著 2 個 DDR4 SO-DIMM 插槽,測試這台已配置 8GB*2 DDR4-2666 雙通道記憶體;並有著 2 個 M.2 插槽,並已安裝 SAMSUNG MZVLB512HAJQ PCIe Gen3 x4 SSD,並留下另一個可擴充的 M.2 插槽。
↑ DDR4 記憶體與 M.2 插槽。
無線網卡採用 Killer 1650X,實質上即是 Intel AX200NGW 無線網路晶片,支援 802.11ax 雙頻率 2x2 160MHz 頻寬與 1024QAM 調變;並同樣整合 BT 5.0。
↑ Killer 1650X 無線網卡。
做為資料碟使用的 Seagate BarraCuda Pro ST1000LM049 1TB HDD。
↑ 2.5” 資料碟。
筆電前方同樣給予揚聲器相當大的空間,Giant Speaker 來自於 MSI 與 Dynaudio 的合作攜手打造,配置著雙 2W 全音域單體與、2 個 3W 低音單體,讓電競筆電也能有著不錯的遊戲音效表現,聲音宏亮外也帶有細節。
↑ Giant Speaker。
↑ Giant Speaker。
筆電採用 20V, 14A 輸出 280W 的變壓器,這顆體積相對大且稍重,但為了支撐 i9 與 RTX 2070 這也是必要之惡。
↑ 筆電變壓器。
Giant Speaker 大音箱與 Nahimic 3 音效加持
音效方面除了有著 Giant Speaker 配置 2 個 2W 全音域單體與與 2 個 3W 低音單體之外,更可藉由 Nahimic 3 軟體音效強化。
未開啟 Nahimic 音效效果前,Giant Speaker 音量宏亮飽滿無破音,但也顯得悶與集中至筆電前方,而在開啟 Nahimic 音效後,可有效增加空間感,也不讓聲音表現這麼悶,此外也可補正單體朝下的聆聽感受。
而 Nahimic 軟體也提供:音樂、電影、通訊與遊戲等情境,玩家也可針對語音、低音、高音等三頻效果自行調整增益,並有著虛擬環繞效果供玩家使用。
↑ Nahimic 3 音效。
↑ 麥克風強化。
Dragon Center 2.0 監控、模式控制軟體
筆電的控制與監控功能,同樣交給「Dragon Center」軟體進行控制,軟體首頁提供基本的監控功能,可即時檢視 CPU、GPU、RAM、SSD 的使用率,以及裝置資訊、風扇轉速等。
↑ Dragon Center 監控頁面。
而在「系統環境設置」頁面中,則可調整 Shift 模式:ECO、Comfort、Sport 與 Turbo,不同的模式對於 CPU 效能有不同的限制,這將在效能測試時在提出;而風扇轉速則有:自動、基本、進階與 Cooler Boost。
風扇設定為進階時可自訂 CPU、GPU 不同階段的風扇轉速,而 Cooler Boost 則是全速6,000 RPM 運轉,此時可獲得最好的散熱與效能,但相對的噪音也相對大。
此外,還有著 USB LED 開關、DPI 調整、Windows 鍵開關、Fn / Win Key 對調、WebCam 開關等。
↑ 系統環境設置。
電源管理頁面中,則可設定長校使用、平衡保養、最佳保養等設定,幾單來說長校使用,會將電池充滿至 100%,並隨時保持電力充飽狀態,而平衡保養則是低於 70% 開始充電、80% 後停只充電。
↑ 電源管理頁面。
Gaming Mode 功能,可針對支援的遊戲,進行系統優化與 Shift、True Color、Nahimic 自動調整。除此之外,還提供 Voice Wizard:麥克風音訊強化、行動中心:MSI app 的連線管理功能與幫助頁面。
↑ Gaming Mode。
GE65 Raider 9SF 效能測試
在進入測試之前要先稍微了解下 Dragon Center 當中的 Shift 模式與風扇轉速設定。首先,在風扇自動前提下,調整不同的 Shift 模式,會直接影像 CPU 時脈,但相對 GPU 時脈則不太受限。
簡單來說,就是當筆電設定在 Turbo、Cooler Boost 下可獲得最好的 CPU 與 GPU 性能,但相對的必須忍受風扇 6,000 RPM 的噪音,但為了測試 GE65 Raider 9SF 的最佳效能,因此將會以這模式進行測試。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9880H 處理器資訊,為 14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行動處理器,CPU 時脈最高可達 4.8GHz;主機板採用 HM370 晶片組,並搭配 8GB*2 DDR4-2666 記憶體。
↑ CPU-Z。
GPU-Z 方面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 與 Intel UHD Graphics 630 混合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 為筆電標準版,GPU 時脈最高可超頻至 1415 MHz、記憶體同樣超至 1838 MHz,但因為測試時會導致程式不穩定,因此GPU 測試並無手動超頻。
↑ G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而這顆 i9-9880H 有著不錯的單核性能,達到 780 分的成績。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而 R20 係出同源,更採用複雜的測試場景,除能更能反映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外,R20 分數也無法與 R15 進行比較。
i9-9880H 在 R15 的 CPU 多核方面獲得 1610 cb 的成績、單核心則也提升到 187 cb,若對比以往 6 核心的版本,多核心效能提升約 29%、單核心 5%。
而 R20 的成績也有提升,CPU 達到 3306 cb、單核心 441 cb 的性能。
↑ CINEBENCH R15 與 R20。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880H 需要 137 秒的渲染時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同樣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880H 需要 94 秒的渲染時間。
↑ V-Ray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9880H 可達到 3105 PPS 的效能,花費 84 秒的計算時間。
↑ POV-Ray。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筆電使用 DDR4-2666 8GB*2 記憶體進行測試,讀取 35741 MB/s、寫入 34790 MB/s、延遲 61.7ns,對筆電表現來說還算不錯。
↑ AIDA64。
WinRAR 壓縮效能,對於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時脈高與記憶體性能好的平台,i9-9880H 可達到 22957 KB/s 的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則可用到更多核心的性能,i9-9880H 壓縮 48229 MIPS、解壓縮 70878 MIPS。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在 X264 編碼下,i9-9880H 有著 44.4 FPS 的效能,而 X265 則有著 28.3 FPS 的效能。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儲存效能面,以做為系統碟的 SAMSUNG MZVLB512HAJQ 進行測試,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下,循序讀寫 Seq Q32T1 有著讀寫 3337.4 MB/s、1952.2 MB/s 的高效能。
↑ CrystalDiskMark。
測試電腦整體性能 PCMark 10 可說是代表性的工具,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試。
GE65 Raider 9SF 在 PCMark 10 測試獲得 5963 分的成績,不僅在 Essentials 有著好成績外,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效能也因為 i9-9880H 的 8 核心有著提升。
↑ PCMark 10。
此外,PCMark 10 Applications 測試,則是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的測試,針對不同的程式有不少的效能測試,而這項目也獲得更高的 10,105 分的成績。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 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GE65 Raider 9SF 獲得 18,487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9,387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4,903 分。
這性能代表著 GE65 Raider 9SF 在 1080p 解析度,有著足夠的效能驅動 AAA 遊戲特效全開的效能,電競遊戲或 AAA 大作都可滿足。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GE65 Raider 9SF 獲得 7,930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3,680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Port Royal 針對著新一代即時光線追蹤技術所設計的測試情境,測試顯示卡需支援 DirectX 12 與 DirectX Raytracing(DXR)技術,測試採用 2560 × 1440 解析度進行,場景內有著大量的反射材質,可細膩的呈現出物理光影的反射效果。
GE65 Raider 9SF 在 Port Royal 測試中獲得 4,593 分,而 FPS 則在 21.27 幀。可見筆電光追最好解析度是在 1080p 左右,而特效可能無法開至最高。
只不過,若透過 DLSS 深度學習加速,即可達到 2 倍的性能提升,同樣的 Port Royal 測試 DLSS On,性能可提升至 31.02 FPS。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DLSS。
GE65 Raider 9SF 遊戲測試
遊戲則以 AAA 大作進行測試,像是《全境封鎖 2》、《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與《惡靈古堡 2》,以及熱門的大逃殺遊戲《絕地求生 PUBG》,賽車類型的《F1 2019》等,此外也加入支援 DXR 技術的《戰地風雲 V》、《戰慄深隧:流亡》等遊戲。
遊戲測試皆以「預設最高設定」、1080p(1920 x 1080)解析度進行測試,詳細的個別設定標住於圖表中,提供給各位參考。
首先《惡靈古堡 2》、《絕地求生 PUBG》與《F1 2019》三款遊戲毫無壓力,有著平均 110-125 FPS 的性能,這完全是小意思;而《戰地風雲 V》與《古墓奇兵:暗影》也不差,亦有著平均 92-97 FPS 的性能,至於《全境封鎖 2》也有平均 80 FPS 的性能。
而相對吃效能的《刺客教條:奧德賽》與《戰慄深隧:流亡》,在特效全開下平均就在 55-57 FPS 之間;整體來看,GE65 Raider 9SF 的效能,絕對能滿足 1080p、AAA 遊戲特效全開的需求,做為最強的主流 15” 電競筆電也當之無愧。
↑ 1080p 遊戲測試。
光線追蹤方面,目前有《古墓奇兵:暗影》、《戰地風雲 V》與《戰慄深隧:流亡》支援,下圖表加入開啟光線追蹤的效能與光線追蹤加上 DLSS 輔助後的效能比較。
可見普遍遊戲開啟光線追蹤後效能都有著明顯的降低,但在透過 DLSS 輔助可讓平均 FPS 達到遊玩的標準,倘若想玩光追大作,那 GE65 Raider 9SF 也是主流中相對不錯的選擇。
↑ 1080p 光線追蹤遊戲測試。
GE65 Raider 9SF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則以三種設定方式:Comfort / 自動風扇、Sport / 自動風扇、Turbo / Cooler Boost Mode 進行測試,並分別測試待機、AIDA64(CPU)、Fire Strike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
Comfort / 自動設定下,是最安靜的使用模式,單獨 CPU 壓力測試最高來到約 79°C,而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下 GPU 則來到 80°C、CPU 78°C。
↑ 溫度測試 Comfort / 自動設定。
設定 Sport / 自動模式下,可見 CPU 與 GPU 溫度都有提升,也快接近降頻的邊緣,此外這測試下也讓風扇逼近 6,000 RPM。
↑ 溫度測試 Sport / 自動設定。
而測試的設定 Turbo / Cooler Boost Mode,有著最高的效能,而且相對溫度也壓了下來,但測試一開始,觀察到 CPU 同樣快達到降頻邊緣的 90°C,但隨著時間變長後,則慢慢穩定在 87°C 左右。
↑ 溫度測試 Turbo / Cooler Boost Mode 設定。
由此可知,倘若獲得 GE65 Raider 9SF 的最大效能,一定是要設定在 Turbo / Cooler Boost Mode,但相對的 6,000 RPM 的風扇噪音,聽久了會讓人覺得疲勞;而一般使用建議可設定在 Comfort 或 Sport 的模式、風扇同樣為自動,則可獲得相對安靜的遊戲、電腦使用體驗。
此外,亦透過 AIDA64 CPU+GPU 雙燒的方式,在 Sport / 自動風扇模式下,燒機 20 分鐘後測量筆電鍵盤處(C 件)表面溫度,溫度最高處於正中央 45°C,手托觸控板處則在 35°C。
↑ 雙燒壓力測試鍵盤處溫度。
GE65 Raider 9SF 續行力測試
針對筆電的續行力測試,則使用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並選擇 Modem Office 與 Applications 兩項。Modem Office 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而 Applications 測試,則是以實際的微軟 Office 程式進行測試。
測試時,筆電設定:Comfort、自動風扇、Windows 更好電池、50% 螢幕亮度、LED Off(鍵盤與 USB)。
GE65 Raider 9SF 在 Modem Office 測試有著 3 小時 33 分的續行力,而在 Applications 測試下同樣也有著 3 小時 38 分的續行表現;這隊於一台電競筆電來說,算是可接受的續行表現。
↑ PCMark 10 Modem Office。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總結
MSI GE65 Raider 9SF 有著簡約耐看的新設計,低調中又展現出籠魂、電競的風範,這代換上 9 代 8 核 i9-9880H 處理器與 RTX 2070 繪圖晶片,可給予玩家強悍的遊戲效能,在 1080p 解析度下遊玩 AAA 大作特效全開也不成問題,期待明年《Cyberpunk 2077》與《看門狗:自由軍團》所帶來的光線追蹤效果,而最近《Control》新作也有相當出色的光追設計,晚點在用這台來玩玩。
顯示規格升上 240Hz 更新率、窄邊框的 IPS 面板,這也讓玩家有著舒適、滑順的影像體驗,更具備 True Color 100% sRGB 的色域表現;至於音效則有 Giant Speaker 大音箱與 Nahimic 3 音效加持,可給予玩家相當出色的影音體驗。
但是,從散熱設計來看,這款還是以偏重 GPU 散熱為優先,使得測試時 CPU 溫度一開始會達到 9X°C 以上的溫度,隨後才降低時脈讓溫度維持在 8X°C,倘若玩家希望 CPU 效能好一點,除了要將 Shift 設定為 Sport 或 Turbo 模式,風扇可調整為進階,並將最大轉速提升到 85%,藉此獲得效能、噪音與溫度的平衡。
若各位玩家想追求 8 核心筆電與出色的遊戲效能,MSI 這代 GE65 Raider 9SF 肯定不會讓玩家失望。
來源: 九代八核 MSI GE65 Raider 9SF 開箱測試 / 最強規格 i9-9880H, RTX 2070, 240Hz |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