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基本功技巧 踏入攝影記者行列不只是夢想
很多喜歡攝影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夢想成為以攝影為職業的專業攝影師, 不管是時尚攝影師, 人像攝影師, 或是攝影記者等. 而說到攝影記者, 相信第一個聯想到的一定就是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或是各大通訊社的攝影師, 包含路透社, 美聯社等.
想成為攝影記者, 應該是不少人的夢想, 帶著相機深入各個國家, 利用相機紀錄下令人動容, 感到震撼的畫面. 而透過職業的關係, 也能到更多不同的國家體驗各國的文化與民俗風情.
但成為攝影記者, 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以筆者自己來說, 我是雜誌的攝影記者. 要成為攝影記者第一要件就是基本功, 當我們碰到各式各樣的狀況時, 相機的操作, 光線的控制不應該是阻礙我們拍攝的理由. 我們必須隨時都能快速反應, 與一般拍攝較不同的地方是我們常會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將照片拍攝完成. 有些畫面更是只有短短的一瞬間, 如果沒辦法穩定的控制你的器材而錯失了畫面, 那就只能提著頭去見老闆, 準備回家吃自己. 除此之外, 當拍攝到的採訪對象是名人或是大企業老闆, 他們的時間可是很寶貴, 常常只有10到15分鐘可拍攝, 這時候如果基本功沒有打得很紮實, 一定會碰到手忙腳亂的狀況. 同樣的, 如果拍不好或是沒拍到, 一樣準備回家吃自己. 所以, 說了這麼多, 基本功真的是需要花時間訓練.
當然, 相信以上講了這麼多, 一定有不少朋友覺得其實由我來分享實在沒什麼說服力, 畢竟我也不是國家地理雜誌或是大通訊社的攝影記者. 比起他們, 我確實還差了一大截, 但是, 如果是路透社的首席攝影師與大家分享攝影記者的技巧是不是就有說服力多啦?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由駐點在曼谷的路透社首席攝影師Damir Sagojl多年擔任攝影記者所累積的心得, 同時他也製做了一段影片供大家欣賞,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影片.
首先是第一個Anticipate 也就是預料.
通常攝影記者在拍攝一個專題或是主題時, 一定會需要對被攝主題或主角有簡單的認識, 有了一定的概念才有辦法可以預料到現場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被攝主角的反應與個性, 這樣我們才能更快速的針對現場狀況做反應. 當然前提還是基本功必須要打好, 因為如果有了預料的能力, 但卻為了操作器材而手忙腳亂錯失畫面, 那....請準備提頭去見老闆.
第二個為Research 研究.
不管是攝影記者或是文字記者都需要具備研究的能力. 研究你的被攝主角, 研究你的拍攝題材, 研究你的拍攝所在地, 當你越深入研究你就會對即將要拍攝的事件越了解, 你就可以更快速的進入拍攝的狀況, 同時也能更精準的判斷該拍攝的主題.
第三個為Reach Out 伸出援助之手.
其實這個意思並不一定真正代表需要伸出援助, 而是當我們在陌生國度工作時, 我們並不一定在當地有熟人, 當然也更不用提到會有朋友, 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與當地的民眾建立起關係. 不管是用什麼方式透過建立關係, 更可以讓我們在異鄉拍攝時更加容易, 有時也會更有親身的感動.
第四個為Prioritise 優先考慮.
記者要有過濾的能力, 當我們置身於拍攝地, 眼前有各式各樣可拍攝的畫面, 但是什麼是該馬上拍攝, 什麼可以略過, 這點非常重要. 尤其當拍攝的時間很短, 如果沒有考慮清楚先後順序, 很有可能就會錯失掉真正應該要拍攝的畫面.
第五個為Practice 練習.
練習練習練習, 攝影沒有第二條路, 熟能生巧需要靠大量的練習. 尤其在攝影記者這個拍攝步調相當迅速的類別, 如果沒有足夠的練習一定會手忙腳亂. 與其追求更多更新的器材, 不如把手邊器材好好摸熟, 完整駕馭它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個為Interact 互相作用.
也可稱為互動, 攝影需要與人互動. 不管是與同行互動, 從更多同行中獲取幫助, 或是與拍攝主角進行互動, 這對攝影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最後一個為Be Invisible 試著隱形.
正常來說, 一般人面對鏡頭都有一定的恐懼程度, 所以當我們想要獲得更自然更融入現場環境氛圍時, 我們就必須以不干擾私人領域為前提, 讓自己從旁拍攝, 這樣才能拍到更自然不造作的紀實照片.
以上七個由路透社首席攝影師所分享的小技巧提供給喜歡紀實攝影或是有心想進入攝影記者圈的朋友, 希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 記住, 攝影是需要苦練的, 練習才能讓你拍攝更順利, 與大家共勉之.
最後補上攝影師Damir Sagojl的部落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他的部落格看看. https://blogs.reuters.com/damir-sagol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