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MD一片低迷的市場中,690G擺脫以往相容性差及性能低落的刻板印象,整合了Radeon X1250的內建顯示晶片憑藉其性能成功的殺出一條血路,高性價比的690G成為採用AMD整合平台的第一首選,這絕對是AMD晶片組發展史上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重要的里程碑。早在AMD計畫緊接著即將發表新一代7系列的晶片組同時,各界莫不引頸期盼AMD這次會為我們帶來甚麼更豐盛的牛肉大餐,有鑑於中國在IGP主機板市場活躍且多元的潛能,AMD沿用先前690G的成功模式並於2008年1月份在北京發表780G,各大主機板也陸續推出了基於780G晶片組的主機板,華碩當然不可能在這場盛宴中缺席,接著就來看看華碩M3A78-EMH-HDMI如何演繹780G晶片組吧!!
彩盒的正片很簡約,不像高階的R.O.G系列密密麻麻的說明文字,幾個重要的大項如AM2+、HyperTransport3以及AMD的四核心Phenom,都在這塊主機板支援之列。
後面每個小綠方塊都說明此塊主機板的功能,DDR2-1066、780G的最大賣點HDCP & Surround View(Hybrid CrossfireX)、Gbit網路、八聲道的環繞音效,在這片主機板上也都是支援的項目。另外幾個有別於其他廠商的獨家技術,如CrashFree BIOS 3 技術,若使用者遇到BIOS更新失敗或因為病毒毀損BIOS程式碼,只需使用主機板附贈的支援光碟重新開機,系統就能自動修復BIOS。EZ Flash 2雖然不是個創新技術,但使用者只要按下預設的熱鍵啟動功能,便能簡單的在進入作業系統前從USB 隨身碟擷取資料更新BIOS,再也不用到處找磁碟機去更新BIOS。最有趣的大概就是My LoGo2的功能了,可以用這小軟體編輯喜歡的開機圖案自行製作出個性化的開機圖案哦!!
內附的線材很簡單,除了一片驅動程式光碟外,另外一片是Norton的防毒軟體及燒錄程式,使用手冊及主機板基本排除指南說明的滿清楚,對想嘗試DIY組裝電腦但不熟悉的使用者有不小的幫助,其他的就如圖片中看到的,硬碟光碟線材以及背板。
主機板延續華碩一貫的作工設計,中低階主機板皆採用黃褐色的機板,在南北橋都置放上被動散熱片,供電的部分採用裸露式的電感線圈去除高頻雜訊干擾,電容則採用鋁殼電容加強供電的穩定性。
CPU支援940Pin AM2/AM2+規格,市面上有許多價格合理且性能不錯的AMD CPU供使用者選擇。
記憶體部分同樣支援雙通道技術,腳座區分成黑色及黃色,使用者依照顏色區分便可啟動雙通道技術。我們很習慣一次購足同規格大小及廠牌的記憶體做雙通道,再AMD推出Phenom後,在這個地方的定義有不一樣的改變,這片主機板擁有Ganged & Unganged技術,由於Phenom內建兩個64位元的記憶體控制器,可以透過BIOS設定組合成128位元的Ganged模式和雙獨立64位元的Ungagned模式,因此除了記憶體的時脈限制之外,就算記憶體容量大小不同,CL值不一樣也照樣能夠啟動雙通道的效果。
電源部分採用24Pin供電,IDE Port同樣從善如流的僅保留一個Channel,注意到後面那個綠色的9Pin插槽吧,那不是USB Port,雖然現在幾乎是用不到Com Port華碩仍保留了一個Com1 Port供有需要的使用者另外連接使用。
提供六組 Serial ATA供安裝硬碟及光碟機使用,也可支援RAID0、RAID1以及RAID0+1磁碟陣列。
PCI-E 16X的擴充插槽擁有PCI-E 2.0規格,提高了對頻寬要求日益增加的顯示卡更充裕的支援,PCI-E 1X及PCI介面可方便使用者另外安裝音效卡及電視卡,除了主機板背面的4組USB Port,另外主機板上也另外提供8組連接埠,總共達12組USB連接埠。
機板背面顯示輸出除了標準的D-Sub & DVI輸出,當然少不了相容HDCP規範的
HDMI輸出,採用ALC883晶片的八聲道環繞音效並擁有Gbit網路介面,方便讓使用在建構置放在客廳的多媒體系統。
HDMI & DVI的輸出須透過這組Jumper做調整,無法透過BIOS設定是較為麻煩的地方。
電容部分皆採用日系KZG電容,對主機板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幫助。
拆掉南北橋的散熱片,主機板的外觀
北橋就是傳說中的780G囉~780G採用55nm製程製作,在功耗及省電有不少幫助,支援AMD AM2+ 全系列CPU,HyperTransport 3.0將運作時脈的倍增到2.6GHz,匯流排頻寬因此增加到41.6GB/s。結合了RV610 (HD3200)顯示核心,也是第一款支援DX10的整合型晶片,最大分享支援到256M記憶體,UVD硬體解碼不但可降低CPU對高清畫質解碼有極大助益,也是這張主機板的最大賣點,搭配HD3400系列獨立顯卡,更可以做到Hybrid CrossfireX技術,簡單說來就是配上一片HD3450就可以協同主機板開啟Crossfire,這些都是整合型晶片史無前例的功能。
南橋採用SB700晶片組,原生支援6組SATA II並同時支援RAID 0/1/0+1,雖然沒有RAID5功能,不過會採用這價位主機板的使用者應該也不會在乎吧。SB700同時也提供12組USB Port支援,更先進的電源管理及更低的功耗是SB700的設計重點。
下面進入了測試部分,主要就內建的RV610(HD3200)、Hybrid CrossfireX以及內建的UVD硬體解碼做測試,首先先測是內建的RV610(HD3200)在3DMark05及3DMark06的表現,接著先列出測試的平台
780G - 3DMark05 – 1024 X 768 No AA/AF
780G - 3DMark06 – 1024 X 768 No AA/AF
可以看得出來,內建的RV610顯示晶片的780G效果擁有不錯的效能,手邊另外有一片ASUS的HD3450,同樣跑個數據來做比較
HD3450 - 3DMark05 – 1024 X 768 No AA/AF
HD3450 - 3DMark06 – 1024 X 768 No AA/AF
當然囉~780G內建的HD3200一定是輸給HD3450,不過別忘了這片主機板支援了Hybrid CrossfireX,在BIOS裡面開啟Surround View選項並插上HD3450,重新開機後進去Catalyst選項開啟CrossFire功能就啟動了Hybrid CrossfireX功能接著同樣測試3DMark05 & 3DMark06,得到下列兩個數據
780G & HD3450 Hybrid CrossfireX - HD3450 - 3DMark05 – 1024 X 768 No AA/AF
780G & HD3450 Hybrid CrossfireX - HD3450 - 3DMark06 – 1024 X 768 No AA/AF
從這幾張截圖看來,Hybrid CrossfireX確實能有效提升顯示性能,在從下列圖表比較可看出,780G & HD3450配合啟動Hybrid CrossfireX,在3DMark05的測試比內建的780G效能提升約52%,而在3DMark06的測試約提升了77%,效能的提升可以說是非常的顯著。
接著下面進行內建的UVD功能,在CPU的部分換下Phenom 9600,改用Athlon X2 4200+以突顯出透過UVD解碼的差異,H.264及VC-1各採用導火線以及神鬼認證3作為測試影片,首先列出測試諸元
AthlonX2 4200+ CPU軟體解壓縮H.264影片測試
780G內建UVD硬體解壓縮H.264影片測試
AthlonX2 4200+ CPU軟體解壓縮VC-1影片測試
780G內建UVD硬體解壓縮VC-1影片測試
同樣做成下列圖表比較,可以比較出UVD對於藍光影片的解碼有非常大的優勢,如果要求完全靠CPU做軟體解碼可能得用到Athlon X2 5000+等級的CPU才能得到比較流暢的畫面,而780G輕輕鬆鬆的就達到解碼的要求,且CPU的負荷也降到了非常低。
總結:
AMD 780G承襲了前一代690G的優點,更增加HyperTransport 3.0、Hybrid CrossfireX等創新功能,可以看出AMD對780G可以說是寄予厚望,從690G熱賣的情況看來,780G必定是AMD系列產品最高C/P值的選擇,UVD硬體支援藍光解碼也成為在家庭多媒體平台的第一首選。華碩M3A78-EMH HDMI的誕生,低廉的採購成本讓使用者簡單輕鬆的體驗平常需要購足主機板加上獨立顯示卡的性能,等於是讓整合型主機板跨越到一個新的世代,而ASUS EZ Flash2、ASUS Q-Fan及My Logo2等華碩特色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使用者因操作不當所造成的困擾,全系列主機板產品三年保固,是在選購780G同類產品中值得考慮的選擇。
[ 本帖最後由 fairybear 於 2008-3-19 13:3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