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Computex大展,Cooler Master的booth曾經在歷代的高階機殼區,展示了一款沒見過的機殼,只見的到影子而看不見真身。
只有生意夥伴,或是身分特殊的訪客才有緣一親芳澤,不過從從造型與隱約可見的輪廓來看,當時有不少猜測是旗艦Cosmos系列的新產品。
而就在2012年之始,CM正式的發表了全新高階旗艦 - Cosmos II 。由先前國外所曝光的照片看來,其體積也十分嚇人,CM在規格上還特別稱為”Ultra TOWER”,
與一般FULL TOWER完全劃分開來。接下來便針對COSMOS II (以下略稱 CII)進行一系列的開箱介紹,與裝機示範。
產品外箱:除了超大真的想不到其他形容詞了XD
產品規格一覽:淨重22KG!加上超大體積讓先前開過箱的Trooper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了。另外3.5”裝置可以多達13個,對於多硬碟用戶非常實用。
本體外觀:全霧面黑色烤漆。整體造型類似一代的COSMOS,也採弧狀腳座與把手設計,不過龐大體積更顯霸氣面板。外觀皆為鋁材。
前面版:很簡潔的設計,有可上下移動的活門,下方為網孔設計可直接拆除。內部風扇為20公分低轉LED扇,另外還留有額外的風扇安裝空間可以使用。
上視:果然是有COSMOS一脈相承的味道。
COSMOS LOGO處的面板也可移動:裡面為電源/風扇用的多合一面板,有類似拉絲的紋路,開關則是採用微動式設計達成面板的一體感。
前I/O面板也很齊全:提供了4組USB2.0、音訊、esata以及兩組的USB3.0連接功能。
後方出氣孔採大範圍網孔交錯:
卸除之後可以看到裡面風扇放置空間:有不同的孔位對應不同尺寸風扇,最多為3個12公分風扇。若是有興趣在此放置一體式水冷的冷排也是做得到,不過需要一點技巧,後面的裝機會稍作說明。
預設的上出風風扇:12CM、1200RPM。
降下前面版:內有三個5.25”裝置插槽、兩個快速3.5”插槽。
前面版上升下降帶有阻尼感,頂部有兩顆磁鐵吸付防止滑下:
5.25”裝置門檔:非常少見的正面快拆式設計。
3.5”快速插槽有上鎖設計防止有心人開啟:滑軌式直接插入不用外搭其他支架。
背部一覽:看不見固定側版的螺絲,取而代之的是可撥動的卡榫。
電源部分:因應高瓦數電源可能帶來的尺寸增大,而特別使用延伸用的外框向外伸出。
底部濾網可抽換清洗:
左方側版:鋁製與塑料混合製作成型,可防止全金屬材料常有的共振,另作拉絲處理。
提供多顯卡配置用的強制進風對策,與下方硬碟架風道進氣口巧妙的形成頗有質感的pattern。
右側側板因為不需要GPU散熱,所以剩下硬碟用風道:
兩側側版都是掀開式設計:
當然可以卸除:可以看到通氣部分也是有網孔防塵。
風扇孔位這塊可以卸除:從內部鎖上螺絲,另一方面也方便拆卸下來作清理。
細節也顧到了:轉軸也作了陽極處理。
上方提供五個轉向硬碟架,另外5.25”的免工具設計採用按壓式:硬碟托盤的部分與過往的托盤構造大致相同,只是CII的又多了網孔化設計。
下方有獨立的硬碟用風道:雙12公分,一樣1200RPM/17dBA的規格。
扳開以後內藏六個3.5”硬碟架,此時就不難看出採用網孔化托盤的用意了:
後方有螺絲固定,卸除後可以將下方空間放置水冷排:
拆出的硬碟架長這樣子:
有非常多的走線孔:不過不要被這麼多的線嚇到XD,這些都是機殼提供的風扇控制與面板用線材。
後方配置與先前開過的TROOPER類似:後出風扇為14CM、1200PRM/19dBA。
先前在TROOPER上見過的加工銅柱:一樣出現在CII上。
POWER的減振策略則是用上了泡棉作處理:
風扇用線材:有對不同區塊用線作上標籤,黑色的則是提供LED風扇上的LED提供電源,這應該就是對應CM自家風扇的專屬設計了。
USB3.0連接方式採用19PIN Header:對於原生USB3.0越來越接近普及,而大部分高階版也都有獨立19PIN HEADER的設計來說,這樣的作法才是正途。
配件一覽:除了常見的螺絲與束線用材以外,比較特別的大概就是那水冷排用的支架、以及3.5” 用的鑰匙。還有因應CPU用8PIN電源可能的長度不足特別附上的EPS 8PIN延長線。不過實測以後,CM自家的金牌以及SPH系列都可不必用上,非常充足。
一樣非常重要的:說 明 書,這次不是放在殼內了,因為可能剛拿到機殼沒看過說明書連側版都開不了XD。
先前有網友在嫌TROOPER為中高階機殼,說明書卻外表過於寒酸。這次你們得到了一本質感提升不少的說明書XDDD
簡單的裝機一下:用偏大張的X79-UD7,與HD7970、GTX580 MATRIX插上去也還是有大到爆的閒置空間。空間多到有點懶惰整線………….XDDD
水冷排:可以放進海盜H100這樣的2D排。但因為一體式水冷尺寸有些尷尬,因此用了比較偷雞的做法。
風扇改用預設的方式鎖緊,不與冷排鎖一起。而水管出口由第三個12CM處伸出,螺絲也是利用了第三個12CM的孔位,略為移動以後鎖上(圖中的螺絲只是示範用,應該要用牙長更短的螺絲),不過偷雞的做法便是只有兩個孔位可以鎖。若是用1D排應該就輕鬆很多:
上電以後的面板控制:風扇總共可以控制9顆。前扇*1、TOP*、硬碟用扇*3以及兩顆GPU扇,都透過這面版一次完成。
風扇控制有三速循環:紅色-高速、藍色-低速、紫色-中速。以及LED開關。達到最高速會有蜂鳴提示。
其實對於如此高檔的機殼,已經不是對於機能性的要求這麼簡單,除此之外的細節、質感,以及風格才是高端使用者追求的。
撇開風格這種個人因素強烈的選項以外,C II的其餘部分都已經是做到幾近完美,多合一的控制面板、獨立的硬碟風道、按壓式的免工具及面板,都是旗艦級機殼應有的表現。
真的要拿來說嘴的,大概就是鋁皮加上厚實剛材的代價實在是太”沉重”,配上大體積一個人搬動真的有些吃力。
而售價方面,已經進入到了萬元等級....建議售價10500。個人私心希望如果售價是CM式的實惠的話,應該是可以輕鬆殺爆高階市場吧…XD
簡單腰痛分享至此,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