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收集藝人影片的關係,硬碟空間嚴重的不足,再加上硬碟的數量眾多(大多都是80G或160G的),整理起來真的是要人命,且只能靠現在唯一的一條外接線把資料拉進拉出,真的是快瘋掉,後來只好再找一個可以外接隨時更換硬碟的轉換線搭配使用,安捏咖A舒適阿。
後來上網找到 ICY DOCK MB981U3
一個像以前任天堂紅白機可以插硬碟像在插卡帶的光速轉接線,SATA硬碟輕輕鬆鬆插下去就可以開始用了,不用像以前還要特別把轉接線線跟硬碟連接的傳輸線跟電源線理好,如果有需要,還可以拆掉上座同時接2個介面互相傳輸,除去一次同一時間內只能使用單一介面的問題,加上原來我已經有的轉接線,這樣最多一次就可以接3顆起來整理了。
話說回來電腦仍在舊舊的USB2.0龜速,若想發揮USB3.0效能得再找一張卡來接才是,於是跑去光華找了一張伽XX,跑了三家店,三家都有這張,但價錢大不同,真是差有夠多的!
拿到東西,先來開箱照一下!
四腳朝天照
打開屁屁後
有大四P的藏身處
插入SATA硬碟
正面照
背面照
用完後要拔起
換個SSD來試試
超合身的
不過拆下的是小硬碟的話,手指要護住一下,不然會彈太高
接IDE的時候呢,屁屁要拆下才能接
轉接雙硬碟同時上
雖然這樣可以正常接,但有點危險的感覺
如果兩個硬碟都接上的時候,是可以側躺平的話,這樣穩定度跟安全性應該會比較高~
開完箱後不能免俗的來測試傳輸效能一下,
測試傳輸一個TRUE IMAGE映象檔,大概是 60 GB
因為手上SATA、IDE無對稱的容量規格,可實驗比照,所以僅比較同一顆硬碟在USB2.0及3.0中的效能差異
USB2.0光速傳輸線
SATA 80G
時間:33s
HD Tune圖
HD-TACH圖
新的外接座傳輸
SATA 80G
時間:24.297s
HD Tune圖
HD-TACH圖
在SATA80G的硬碟上~
讀取速率的最大值相差了將近一倍 33.3MB:59.6MB,
突發速率相差將近三倍33.3MB:95.6MB
寫入速率的測試中,連續寫入數值的結果,33893KB/s;50400KB/s
甚至在HD-TACH的BURST SPEED將近差了快三倍35.5MB:103.7MB
可見在USB3.0 SATA還是榨的出來效能的
USB2.0光速傳輸線
IDE 160G
時間:33.10秒
HD Tune圖
HD-TACH圖
新的外接座傳輸
IDE 160G
時間:25.011s
HD Tune圖
HD-TACH圖
在IDE160G的硬碟上~
讀取速率的最大值 32.7MB:58MB
突發速率31.6MB:72.3MB
寫入速率的測試中,連續寫入數值的結果,33789KB/s;57520KB/s
甚至在HD-TACH的BURST SPEED 35.3MB:77.5MB
老硬碟雖然BURST輸但能跑出接近SATA這種數據,應該要偷笑了
也來測一下同時並接多顆硬碟的傳輸效能好了
外接座同時並接兩顆硬碟SATA與IDE
雖是同時開始跑,但SATA跑在前面,且較快完成,完成後,IDE接著也完成了,以此來看在同時傳輸的時候SATA應該是有優先權的
雖是近乎同時開始跑,但SATA跑在前面,且較快完成,完成後,IDE接著也完成了,根據完成的先後,與傳輸的,以此來看在同時傳輸的結果與速率SATA是有優先權的,優先到比單獨接傳輸還好阿,IDE就真的是速度被拉走了,這個可能日後再研究一下原因
SATA 連續讀取 連續寫入
單獨 49340KB/s 50400 KB/s
並接 57639KB/s 57305 KB/s
IDE 連續讀取 連續寫入
單獨 32756KB/s 33789 KB/s
並接 27527KB/s 11897 KB/s
雖是可以同時連接,但彼此之間還是有影響
同場加映SSD
USB2.0光速線
HD Tune圖
HD-TACH
新的外接座傳輸
HD Tune圖
HD-TACH
SSD的傳輸存取時間遠遠小於SATA 跟IDE,已經用到毫秒計算了,還有小數點
光最小的傳輸值:83.4MB就已經至少是SATA或IDE的一倍以上了
最大的傳輸值:110.9MB這更是兩倍至三倍
連BURST TIME都是SATA的兩倍,IDE的三倍,難怪SSD速度這麼快
以後省時多了,不再用苦苦的等了
可以快樂的看影片了!YA!
-----------------
謝謝收看!
|
-
1.JPG
(48.24 KB, 下載次數: 48)
-
2.JPG
(32.3 KB, 下載次數: 45)
-
3.JPG
(43.42 KB, 下載次數: 48)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