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的ROG主機板通常都代表著一個玩家的超頻夢
在這個系列中...板子的命名也頗有趣
等級是這樣分的
EXTREME > FORMULA > GENE
當時就有說過某張主機板出來後...我極有可能再失心瘋一次
所以在幾個月後的今天...我又失心瘋了
![]()
仍然是一貫的包裝外形
這次ROG團對在EXTREME上下足了苦心
最讓人一眼就發亮的就是在包裝上明顯就能看到的
![]()
沒錯...有了這個...管你是 A+A 還是 N+N 甚至於很歡樂的 A+N都將可以一次滿足你
雖然貧困的我(貌似說服力不太夠)仍然是只有一張4850撐著...但看到這個爽度大增
抓板子出來看看
![]()
一樣只看我有注意到的部份^^
先從最顯眼的散熱器看起吧
這次的訴求...水晶外型(某位網兄說的)的散熱器
![]()
![]()
有會發亮的敗家之眼與空虛的小小風扇
![]()
![]()
熱管的彎管在這邊我有一些不滿...但考慮到空間問題也就釋懷了
![]()
南橋方面的散熱器這次就看不到Fin了...大多數的廢熱都交給熱管去處理
![]()
這次的音效晶片與Formula不同...改用Realtak的alc888(希望我沒有看錯XD)
![]()
網路卡則改用intel的網卡...同時可見VIA出品的1394晶片
![]()
針對光碟機的部份則採用兩顆JMicro晶片輸出為SATA ODD
(強列建議光碟機類最好接在這邊)
![]()
![]()
USB3.0的部份仍然是大家很熟悉的NEC(目前也沒有其他選擇)
![]()
紅鈕為切換 CMOS用的...想知道哪一顆Bios運行中可以看Bios下方的LED是亮哪一顆
(新板子其中一顆Bios是空著的...等待你試試寫入的快感)
![]()
在這邊一樣可以看到時下主機板都已經有的一些開關
其中除了傳統的開關外還有PCIE是否啟動的開關
可以分別控制每一根PCIE
同時還提供了三用電表量測電壓用的接點
![]()
前面扯到了PCIE...那我們就來看一下PCIE吧
可以從主機板上的標示可以看到...除了第四跟PCIE最高只能到達X8外其他都可以到達X16
![]()
但是要注意的(這時有勤看說明書的好處就出來啦)
這幾根PCIE在使用時有注意事項...大家在安裝時一定要注意...
![]()
在回頭看到電源區出現了一顆很大的電容
詳細功用我再請教狼大後會比較確定
![]()
最後當然要轉過去看輸出阜
![]()
ROG CONNECT的接腳是空著的
![]()
可裝的子卡長這樣子...走藍芽傳輸
![]()
它在背擋片對應的孔位是在RC BLUETOOYH這邊
![]()
其他...C4F有的我就不再多看了
直接看沒有的部份
這次有給可連接主機板的測溫接頭
![]()
還有三用電表探針使用的連接線
![]()
最後當然是上機了...上機前還是稍微抱怨一下目前所有890FX主機板都會遇到的問題
![]()
沒錯...就是插滿ram後...散熱片如同聚熱片一樣
不過對喜歡玩水冷的我來說...這不是問...只要上水冷ram就沒事了
(這些RAM下週再來介紹給大家^^)
BIOS的設定上與C4F大同小異...除了下圖的電壓設定多了幾項外
![]()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一篇的介紹
電壓設定類則請看
接下來先來討論一下這張主機板特別內建的Lucid Hydra
承如前面所言...這一顆晶片提供了這張主機板A+A A+N 與N+N的多項能力
即便如此方便...但它還是有其不方便的地方(先把很麻煩的點都先聊一聊)
在購買與安裝新卡前請到驅動下載區去下載最新的驅動...並閱讀最新的支援列表(您沒看錯...光碟上給的驅動請別理它)
以2010/10/31釋出的版本為例...可以看到其支援的速度仍然有其極限
![]()
再來在回頭看一下前面貼過的圖
所安裝的顯卡位置必需正確才能真正啟動
![]()
以雙卡為例
除了CF要裝在PCIE_1與PCIE_3外
不管你是要SLI還是要A+N全部都要裝在PCI_1與PCIE_4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A+N的問題(以下不保證一定成功)
眾所皆知
我們偉大的N設實在很不想讓各位USER過爽日子
所以在Driver下做手腳...使PhysX無法在有其他顯卡驅動存在的情況下啟動
所以要玩A+N的朋友...n社驅動請務必下載260.63以前的版本
並且下載以下的補丁進行破解
再來是雙卡A+N實戰...
Driver版本的選用
ATI 為 10.10
分別安裝完各自顯卡的驅動後...請重開機進入安全模示執行PhysX-mod-1.04ff.rar
![]()
再次重開機後安裝Lucid Hydra 最新版本的Driver
(安裝後請注意此晶片需在全螢幕模式下才能啟動功能)
再重開機後開動GPU-Z檢查
PhysX 成功啟動了(在AMD平台上玩A+N的確比較麻煩了點)
![]()
馬上跑一下FluidMark試試是否真的成功
結果得分8308<<<我知道很少...但別嫌了XD
![]()
再來看看大家比較熟的3DMARK VANTAGE
先是為A+N前
![]()
A+N後
![]()
以上報告完畢...有機會再來玩一下S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