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邱偉誠】
一座長8公尺、寬4公尺、高7公尺,重達二百公噸的鄭成功花崗岩石像,高聳的樹立在台南開山路延平郡王祠的戶外庭園。那騎著駿馬、手持配劍、炯炯有神,露出威嚇神情的面貌,彷彿蓄勢待發,述說著欲再對外征討,奪回三百多年前的東亞霸權。
透過這座由大陸泉州市贈送給台南市的石像,不難發現開台英雄鄭成功對兩岸的影響力。尤其石像的設置,現更成為台南的文化地標之一,是日本客以及相當多大陸觀光客,造訪台南必經之地。
明永曆16年(1662年),鄭成功逝。地方百姓勉其驅荷開台功績、忠貞亮節情操,因此於此地建廟奉祀,為「開臺聖王廟」,即「延平郡王祠」前身。爾後至1874年,才由沈葆楨奏請清廷追諡建祠,並於1875年竣工,定名「明延平郡王祠」。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更將鄭成功神化,列為「開山神社」,為日治時期府城最早的神社,也是台灣各神社當中,唯一奉祀漢人神明。直至台灣光復後舊廟新建,重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樣,成為全台唯一由官方興建紀念鄭成功專祠。
來到延平郡王祠,就像是翻閱一本台灣三百多年來的近代史,現更成為台南熱門觀光旅遊景點。
延平郡王祠前有忠肝義膽石坊,後為三川門(前無古人),正殿供奉鄭成功雕像。進入三川門後,左右兩側可見楹聯詩詞讚頌,這些懸於祠中的清代楹聯,有官臣文人如沈葆楨手書、劉銘傳、梁啟超等人饌書。
想要一窺鄭成功的生平事蹟,包括國姓爺、延平王名稱的由來,不花上個把小時,難窺得其一生傳說。鄭成功的歷史、為何鄭成功要攻臺、在台南祭祀鄭成功的相關廟宇、和鄭成功開台屯墾相關的台灣地名如新營、林鳳營、左營,以及正殿之前的左右廂房東廡、西廡各59人,配祀明末與鄭成功殉難的世子、諸臣的牌位,更增添莊嚴肅穆之氣。心中那股為國犧牲奉獻的熱血,讓人油然升起慷慨為國之浩氣。
如果是自己生在當時那樣的年代,是否擁有當時這些諸位先烈堅毅無比的勇氣,擁有那樣的忠貞節操,為國拋頭顱、灑熱血?
現供奉正殿內的鄭成功神像金身,在2008年自民間迎回安座。這時不妨添個香油錢,向開台聖王鄭成功上個香,虔誠致敬祈求國泰民安,緬懷對鄭成功的追思與懷念。(攝影/邱偉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