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AI 盛會「AI EXPO Taiwan 2025」於台北花博爭艷館開展,包括 DeepLearning.AI 創辦人吳恩達等多位產業知名人士參與,展區也分五大應用場域及四大特色專區展出各種應用。
![]()
隨著 AI 的熱潮之下,應用越來越多,相關的軟、硬體基礎設施也變得重要。為了讓更多人瞭解 AI 相關的產業,臺灣年度 AI 盛會「AI EXPO Taiwan 2025」於台北花博爭艷館開展,除了有眾多廠商以五大應用場域及四大特色專區展出各種應之外,更有多位產業知名人士,包括 DeepLearning.AI 創辦人吳恩達共同分享相關趨勢與看法。
電子時報董事長黃欽勇於開幕致詞時指出,全球人工智慧浪潮推進之際,台灣如何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下尋找方向,成為當前關鍵課題。他以「天地人」比喻地緣政治格局,認為台灣應發揮地緣與產業優勢,在挑戰中尋求成長機會。並且指出,2024年台灣出口總額中,電子產品占比達 60%,資訊與通訊產品成長最快,其中伺服器年成長率高達 46%。這顯示台灣已從過去的加工出口模式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科技製造重鎮。當前局勢下「沒有簡單的答案」,台灣需勇於面對挑戰,在變局中穩健前行,唯有持續創新、深化布局,方能在 AI 時代中站穩腳步。
![]()
DeepLearning.AI 創辦人吳恩達
大會開幕主題演講由 DeepLearning.AI 創辦人吳恩達與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胡筱薇副教授同台對談如何在AI時代下建構終身學習之旅,並從社會、教育、職場三方面剖析 AI 對學習模式與專業技能的影響,鼓勵臺灣正面迎接 AI 浪潮。吳恩達認為唯有讓全民掌握 AI 工具,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競爭力。他以目前已有高中生透過 AI 工具自主開發應用、每月創造百萬美元營收為例,說明 AI 技術已從專業領域走向大眾普及,成為人人都能掌握的實用技能。台灣應積極正面迎接變革,唯有全民掌握 AI,才能真正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社會基礎。
![]()
AMD
![]()
Qualcomm 高通
在教育方面,吳恩達強調 AI 正重新定義學習模式。過去以灌輸知識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將逐漸被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導向式教育所取代。學習 AI 不該只停留在理解技術,更應學會如何應用,AI 也將成為每個人學習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至於職場趨勢,吳恩達直言:「未來不僅工程師需要懂 AI ,而是每個職能都該掌握AI應用。」隨著 AI 工具愈趨普及且操作門檻降低,熟悉AI的運用將成為所有職場人的基本能力。更呼籲臺灣企業與政府部門應更勇於嘗試原型驗證與創新實作,善用軟硬體整合方面的優勢,將有機會在全球 AI 舞台上發揮關鍵影響力。
![]()
AWS
AWS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以「需求驅動、應用為王——亞馬遜 AI 應用與獨門心法」為主題,分享亞馬遜深耕AI 領域超過 25年的歷程,以及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重塑客戶體驗,實現創新突破。AWS 現已正式運用生成式 AI 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從各方面提升營運效率,也開創更多未來商機。」
![]()
宏正展示優聲學以及 AI 伺服器機櫃等產品
![]()
趨勢科技
此次 AI EXPO 展場共分為五大應用場域及四大特色專區,參展企業分別進駐 AI 城市、智慧工廠、企業治理、生命科學及商業生活等五大應用場域。新漢展示工業4.0整廠解決方案架構與 AI 機器人與應用實例。美商鄧白氏推出的生成式 AI 對話助手,用對話搜尋即能快速獲得商業洞察。宏正自動科技展出「宏正優聲學 AI VOICE」技術,提供標準在地 AI 語音合成服務,支援閩南語、國語和英語,共三種語言,讓使用者輕鬆轉換語言、自由表達。
![]()
Silicon Motion 慧榮科技
![]()
PHISON 群聯電子
四大特色專區則涵蓋創遊科普、新創交流、公部門願景及AI 人才充電,包括臺灣半導體產學研發聯盟、台師大和瑞昱半導體聯手發表最新 AI 應用平台,新北市青年局帶來長期扶植的青創團隊,數位產業署與 AWS JIC 也分別帶來新創團隊展示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