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在去年 Computex 期間推出了自家首款 Gen5 SSD T700
一方面或許是有自家顆粒的主場優勢
在一票同樣採用 Phison E26 方案搭配美光顆粒的 SSD 中,循序讀寫的成績硬是高人一節
而今年發布的 T705 從型號上大概看得出是 T700 的小改款
採用新的控制器方案,1T 版本讀寫速度進一步提升至 13600 MB/s 及 10200 MB/s
2T 則是來到 14500 MB/s 及 12700 MB/s
這次開箱的是 1T 無散熱片的版本
![]()
包裝正面一覽
![]()
提供五年保固,1T 版本速度可達 13600 MB/s
旁邊可以看到代理商捷元的貼紙
![]()
背面不免俗要放一些特色說明
例如速度比 Gen4 快 2 倍,比 Gen3 快 4 倍,同時相容 Gen4 跟 Gen3 的平台
比較有趣的是內文跟 T700 比起來有做一些調整
另外可能因為這是無散熱片版本
底下有備註說必須搭配散熱器使用
![]()
內容物除了 SSD 本體之外還有說明書,雖然應該也沒有需要特別說明的部分
![]()
接著來看看主角,黑色標籤配上黑色 PCB 整個很低調
要是沒看到型號跟 Gen5 的小字,可能還不知道這一條跟之前 Gen4 4T 便宜的時候差不多錢
![]()
容量跟型號相關的標籤位於背面
![]()
SSD 正面導熱貼可以看到中間採用了金屬材質
雖然說要拿來頂住 Gen5 SSD 的發熱量是不可能
但對於不想破壞外觀或怕拆壞的人來說,可以縮減直接疊上主機板散熱片的效能損失
![]()
採用了雙面顆粒的配置方式
![]()
這次測試採用 ROG 的轉接卡安裝,排除 CPU 散熱器的氣流輔助
![]()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12600kf
MB:ASUS ROG Maximus Z790 Apex
RAM:TEAM T-CREATE EXPERT DDR5-6000 16G x 2
VGA:AMD Embedded Radeon E9173
SSD:SK Hynix PC801 2T (OS)、Crucial T705 1T
PSU:FSP Hydro G Pro 750W
COOLER:ThermalRight AS120
OS:Windows 11 Pro
======================================
![]()
在硬體規格方面
T705 同樣採用美光自家 232 層 TLC 顆粒 (B58R),速度提升至 2400 MT/s
1T 版本配置 4 顆 256G 顆粒,搭配 1 顆美光自家的 1G LPDDR4 作為快取
控制器方案則是用上了升級的 Phison PS5026-E26-52 (Max14um)
帳面規格跟舊款的 E26 基本上一樣 (8ch/32CE)
8 顆顆粒的 2T 版本才會完整發揮出這顆控制器的實力
![]()
CrystalDiskInfo 資訊,確認跑在 Gen5 x4 通道上,用的是 NVMe 2.0 協議
![]()
CrystalDiskMark 1G 循序讀寫分別來到 13680.47 MB/s、 10271.98 MB/s
官方標示的讀寫速度都有達標
![]()
CrystalDiskMark 64G 的數據差不多,循序讀寫分別為 13681.76 MB/s、10162.87 MB/s
![]()
ATTO Disk Benchmark,讀 11.35 GB/s,寫 9.55 GB/s
最大數值出現在 4M,讀 12.53 GB/s,寫 9.58 GB/s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總分 5916
![]()
AIDA64 Disk Benchmark 全盤寫入,在寫入約 18% 有比較大的速度波動
短暫波動後,降低至 2000 MB/s 左右
寫入接近一半容量時,寫入速度再降低至 1000 MB/s 左右
一開始的 SLC Cache Size 推測落在 160G
![]()
在做其他測試前有先試一下如果只靠原本那張導熱貼片會怎樣
雖然用膝蓋想也知道扛不住
CrystalDiskMark 讀取時還好,但進入到寫入環節就直接破 80 度降速
![]()
上 ROG 轉卡後,閒置狀態溫度落在 39 度
![]()
壓力測試時溫度約 59 度
某種程度上也受惠於更大的散熱片面積
即便沒有主動式散熱也可以控制在不錯的溫度區間
![]()
就整體而言
新版方案的 T705 在性能表現方面,相較於舊款 T700 有著一定幅度的提升
接近 14000 MB/s 的讀取速度符合了特色說明提到的 Gen4 兩倍速
發熱量也在合理範圍,畢竟這樣的讀寫表現你還是要給他一點 respect (散熱片)
為追求極限或是需要處理大量素材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更高階的選擇
剩下就是手骨夠不夠粗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