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代工已正式上路,一方面繼續大力推動四年五代製程、發展Intel 14A,另一方面全身心服務產業客戶,立志成為全球第二大代工廠。無論對於Intel還是對於整個半導體產業,這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Intel代工行銷副總裁Craig Org在接受快科技等媒體採訪時介紹說,以前是Intel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現在是Intel代工(Intel y),不僅僅是一個全新的品牌,也是全新的組織架構。Intel代工將技術、製造、供應鏈和代工服務融為一體,是一個同時服務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的代工廠。目前Intel 7、Intel 4製程都已完成,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正在穩步推進,後兩者都將在今年做好投產準備。
之後Intel代工將推出Intel 14A以及衍生版Intel 14A-E,也將一路推出Intel 18A、Intel 3的更多演化版本,透過不斷升級現有製程,滿足並適應不同客戶的需求。
不同的製程會有不同類型的演化版本:有的會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功能拓展,例如Intel 3-E;有的會增加3D堆疊的矽通孔優化,例如Intel 3-T;有的會進行效能提升,如Intel 18 AP,較原始版本提升幅度約有10%;有的會多角度演化同時實現,例如Intel 3-PT。
另外Intel 16是一個成熟過程,面向對效能要求不高、對成本更敏感的應用,它是Intel 22nm、14nm製程的結合。再加上與聯電合作的12nm,Intel公佈的製程路線圖,就有多達14個製程!
Craig Org在訪談中強調了兩點,一是生態系的廣泛支持。Synopsys、Cadence、Siemens、Ansys等所有領先的EDA和IP公司,以及30多家產業企業,都堅定地站在對Intel代工的身旁。對於Intel代工的客戶來說,這是至關重要,因為當他們想透過Intel的技術進行產品設計、生產時,可以使用與其他代工廠相同的軟體、IP,大幅節省產品研發週期和陳本。
二是眼下進展非常順利。儘管Intel代工成立的時間很短,未來發展旅程會很漫長,但起步不錯。目前Intel代工已經在每個節點上都贏得了客戶,Intel 16、Intel 3都已收穫客戶青睞,Intel 18A更是贏得多個客戶,同時每一種封裝技術也都贏得了客戶。
譬如說微軟就已經成為Intel代工的客戶之一,具體情況暫未公開,但是Craig Orb指出,贏得這些在業內舉足輕重、在各自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大客戶,真的很重要,畢竟Intel代工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很高興能夠獲得客戶越來越多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上線的Intel 4沒有對外代工,客戶只有一個就是Intel,因為它實在Intel代工成立之前就問世了,後續的Intel 3借鑒了Intel 4和其他技術的優點,技術更加精進,因此客戶只需選擇Intel 3。Intel今年的新一代Xeon伺服器處理器,包括P核心設計的Granite Rapids、首次純E核心設計的Sierra Forest,也都以Intel 3為基礎。
對於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推出如此豐富的製程,如何平衡成本和利潤問題,Craig Org解釋說Intel代工這幾年確實有很多製程,但每兩年會有一個全新的、大的製程推出,然後每隔一年左右就會有一個演進版本,而演進版本的研發工作量要小於大的製程。因此Intel代工是大變革和漸進式演進同時進行,把它們加起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是相對可控的。
關於和台積電的對比,Craig Orb透露很榮幸能夠與台積電比較,但是沒有得到Intel 18A與台積電N3在技術上類似之類的客戶反饋,因為客戶關注更多的是每瓦性能,也就是性能,在這方面,Intel的製程與競品不相上下。尤其是Intel 18A的每瓦性能,Intel收到的客戶回饋認為很棒,相信這是一項領先的技術,Intel也相信他們的話。
Craig Orb進一步指出和其它代工廠一樣,Intel打工也總是談論PPACS,也就是效能(Performance)、耗電量(Power)、面積(Area)、成本(Cost)、時間表(Schedule)。其中最關鍵的是時間表,如果不能按時交付麻煩就大了,一切都是空談,所以必須先有時間表,然後才是其它問題。
而在PPAC中成本取決於技術的結構,例如需要多少層、多少間距、哪種材料,如何組合各項技術,以及產量和良率。在良率上Craig Org聲稱Intel代工在業內非常有競爭力,在結構性成本上同樣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而今透過內部和外部客戶,進一步擴大了規模化生產。
綜合所有因素來看Intel 18 A將使得Intel代工回到一個非常具有成本競爭力的位置,,尤其是在考慮到它帶來的產量優勢之後。
Intel代工成立之後,正在轉型為同時服務內部和外部客戶的代工廠。對於客戶而言他們可以接觸到Intel創造的所有技術,這是他們以前無法獲得的,而且可以絕對相信自己的資訊是受到保護的。
對Intel而言這項模式帶來的主要優勢在於,開始以其他代工廠為基準來衡量自己,以努力確保提供給自己和客戶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當然即便算上Intel代工服務,時間滿打滿算也才3年,而贏得代工客戶後,首先需要1-2年的產品設計才能量產,所以截至目前,Intel代工還沒有正式開始為其他客戶大規模量產晶片,但已經獲得了大量客戶的芳心,同時在封裝方面已經有了可觀的收入。同時無論產業客戶、消費者,或華爾街投資者,都開始理解Intel代工的策略,並普遍予以支持。
正如Intel CEO所言要想在半導體這個行業取得成功,必須擴大規模,這反過來又有助於進一步擴大規模,獲得足夠的競爭力,在某種程度上還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因為它使供應鏈更有韌性和永續性。
消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