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33857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REVENGER PRO 4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極致電競滑鼠 體驗無與倫比的精準與操控力,Revenger Pro 4K為追求卓越 ...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桌機筆電 Desktop & Notebook]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測試報告 / 纖薄鎂鋁 AI 創作 DLSS 3 最強後盾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薄形 2cm、2kg 效能筆電代表「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介於電競與創作之間採用 Studio 驅動,給予 16:10、UHD+ 4K 螢幕滿足創作所需的高解析度,採用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助陣,滿足 AI 訓練、推論、即時光追渲染等效能更具備 DLSS 3 加速,雙棲機種白天行動創作夜晚上線電競開戰。

Stealth 16Studio A13VG-049TW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P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H 6P+8E 14C20T 5.4GHz
記憶體:16GBx2、DDR5-5200、SO-DIMM x 2、雙通道
繪圖晶片:獨顯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05W Dynamic Boost、內顯 Intel Iris Xe
主螢幕:16\" 16:10 UHD+(3840x2400)、120Hz、IPS、100% DCI-P3
儲存空間:1 x 2TB PCIe 4.0 NVMe M.2 SSD、1 x M.2 SSD(PCIe 4.0 支援)
鍵盤:98% 緊湊尺寸、Per-Key RGB Keyboard by SteelSeries
I/O 連接埠:1 x 3.5mm 耳機 / 麥克風、1 x USB 3.2 Gen2 Type-C(DP)、1 x Thunderbolt 4 Type-C(USB / DP)、1 x USB3.2 Gen2、1 x microSD 讀卡機、1 x HDMI 2.1(8K@60Hz / 4K@120Hz)
音效:2x 2W 揚聲器、4x 2W 低音、內建麥克風
網路:Intel Killer E3100 2.5GbE LAN、Intel Killer Wi-Fi 6E AX1675、Bluetooth v5.3
電池:4-Cell 99.9WHrs
變壓器:240W, 20V, 12A
尺寸:355.8 x 259.7 x 19.95 mm
重量:1.99 kg
視訊鏡頭:IR FHD (30fps@1080p)、支援 Windows Hello、物理鏡頭蓋
指紋辨識:支援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電競創作筆電開箱

俐落有形的效能機種,新款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維持著 17 吋鎂鋁合金機身、2cm 厚度、2kg 重量,搭配 16 吋 16:10 的 UHD+ 3840x2400 高解析度 IPS 面板,並具備 120Hz 更新率與 100% DCI-P3 色域表現,不論是創作或電競都沒問題。

效能上,採用 Intel Core i9-13900H、6P+8E、14 核 20 執行緒最高 Turbo 5.4GHz;獨顯則使用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具備 8GB GDDR6 VRAM 與 105W Dynamic Boost 功耗;系統記憶體則採用雙通道 DDR5-5200 16GBx2。

除此之外,系統碟 2TB PCIe 4.0 NVMe M.2 SSD 還留有一個 M.2 PCIe 4.0 SSD 的擴充空間;網路則是 Intel Killer E3100 2.5GbE LAN 與 Killer Wi-Fi 6E AX1675 的組合;連接埠則具備 Thunderbolt 4 Type-C、USB 3.2 Gen2 Type-C、HDMI 2.1 等連接埠,滿足創作、電競的擴充需求。


↑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外盒。


↑ 俐落簡約的筆電表面,鎂鋁合金星辰藍的配色,筆電尾部則有著鏡面 Stealth 字樣背光。


↑ Stealth 字樣背光。


↑ 變壓器使用 MSI 獨家的長方形正反皆可連接的 DC In 接頭;變壓器規格為 240W, 20V, 12A。


16 吋 16:10 UHD+ 2400p 120Hz IPS 100% DCI-P3 創作 + 電競

手上測試的 Stealth 16Studio A13VG-049TW 採用 16 吋、16:10 比例的 4K UHD+ 3840x2400 解析度的 IPS 面板。高解析度能讓創作者看到更多的像素與細節,不論是 2D 或 3D 創作操作上體驗相對比 2K QHD 來的便利,同時也具備著 100% DCI-P3 色域表現,只可惜並未搭配出廠校色功能。

另一方面,4K 高解析度下遊玩 AAA 或 DXR 光追大作,勢必要靠著 DLSS 3 加速才能保有穩定的遊戲效能,這點相對就要看 GPU 性能是否足夠了;但好在螢幕更新率也達到 120Hz,兼具創作與遊戲的雙棲機種。


↑ 絕佳比例的 16:10、16 吋 UHD+ 2400p 120Hz IPS 螢幕。


↑ 可點亮規格 3840 x 2400、120Hz、8-bit、RGB。


至於 16:10 的比例,讓螢幕有著較高的佔比整體視覺更佳舒適;而螢幕正上方有著 IR FHD 30fps@1080p 視訊鏡頭與陣列麥克風,參加視訊會議也駕輕就熟。隱私保護上,視訊鏡頭也具備物理鏡頭蓋確保隱私安全。


↑ 視訊鏡頭使用時會有燈號顯示。


↑ 鏡頭蓋,確保玩家隱私。


SteelSeries 單鍵 RGB 背光鍵盤、緊湊 98% 配置

雖說機身尺寸來到 17 吋,但要塞入 100% 鍵盤還是有點難度,不過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改用 98% 緊湊配置,將方向鍵擠到數字鍵盤區,並保留 PrtScr、Ins、Del 等常用功能鍵;而鍵盤則是一樣採用  SteelSeries 單鍵 RGB 背光鍵盤,有著相當不錯的按壓手感與漂亮的 RGB 燈效。

只不過電源鍵整合至鍵盤的右上角,使用時請小心別誤觸了;此外,筆電有著較大的觸控板與隱藏式按鍵,其右方還有著指紋辨識器,讓玩家能夠更安全的登入系統。


↑ 98% 緊湊配置 SteelSeries 單鍵 RGB 背光鍵盤;在觸控板右手邊則有指紋辨識器。


I/O 配置:2.5GbE LAN、Thunderbolt 4、microSD 讀卡機、HDMI 2.1 支援 3 螢幕輸出

由於 Stealth 16Studio A13V 機身厚度僅只有 2cm 並要保留 4 個散熱出風孔的配置,因此筆電的 I/O 主要配置於機身的兩側,筆電左側有著 RJ-45、HDMI 2.1、microSD 讀卡機與 USB 3.2 Gen2 Type C(DP);筆電右側則有著 DC-In、USB 3.2 Gen2、Thunderbolt 4 Type C(DP / PD)、3.5mm 耳機麥克風等。

這台的 I/O 配置上能滿足創作與遊戲玩家的基本連接,只不過 USB-A 僅一個狀況下,若已經連接電競滑鼠的情況下,要再多連接其他周邊相對有點不夠,建議玩家可搭配 USB-C 或 Thunderbolt 的 Dock 擴充,如此一來多接個 USB 遊戲控制器、DaVinci Dongle 就更便利。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可連接最多 3 個外接螢幕,筆電的 HDMI 2.1 與 USB 3.2 Gen2 Type C(DP)採用獨顯 RTX 4070 輸出,而 Thunderbolt 4 Type C(DP)則是使用 Intel 內顯輸出;因此當筆電設定為獨獨顯模式時 Thunderbolt 4 Type C 就無法輸出螢幕。


↑ 最多可連接 3 個外接螢幕。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雙風扇、5 熱管、4 出風

筆電底部在散熱區域有著大面積的散熱開孔,讓風扇能帶入更多的冷空氣替 CPU、GPU 降溫。


↑ 筆電底部。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採用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有著雙風扇、5 跟熱導管與 4 組散熱鰭片出風孔;配置上 CPU 與 GPU 共用 2 根熱導管貫穿左右散熱鰭片,並各有 1 根熱管替供電模組、視訊記憶體散熱。


↑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


筆電支援 2 個 DDR5 SO-DIMM 插槽,測試的機種已安裝 DDR5-5200 16GBx2 記憶體;SSD 方面除了系統碟之外,還保留一個 M.2 PCIe 4.0 x4 的擴充插槽,滿足電競、創作玩家所需的儲存需求。


↑ 記憶體插槽。


↑ M.2 PCIe 4.0 x4 擴充插槽。


↑ 電池規格為 6578mAh 99.9Wh。


MSI Center 監控、性能切換與顯卡模式切換

軟體方面則有 MSI Center 包含著硬體資訊監控功能,像是 CPU、GPU、Disk、Memory 使用率、風扇轉速、網路、溫度等資訊都可在硬體監控中檢視,而主要的功能設定則在 Features 中可以找到。


↑ MSI Center 監控功能。


功能當中的使用情境可以切換筆電的工作模式,預設有智慧自動、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與超級省電,一般使用建議設定為平衡即可,而當需要最強筆電效能時可以切換至極致效能,但相對風扇噪音較大。

此外,下方的「顯示卡模式切換」即是硬體 MUX 切換功能,一般預設是 MSHybrid 模式內顯、獨顯混合使用,而在連接電源玩遊戲時則可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讓筆電螢幕由獨顯負責輸出。

不過在獨立顯卡模式時因為關閉內顯的關係,原本 Thunderbolt 4 Type-C 的影像輸出功能則會被禁用。


↑ 筆電效能模式切換、獨顯模式切換。


↑ 硬體切換獨顯與混合模式時需要重新開機。


而在一般設定當中則可找到筆電的一些基本功能的設定與開關。並提供智慧降噪功能,可針對喇叭噪音消除,以及麥克風噪音消除。


↑  筆電一般設定。


↑ 麥克風與音效降噪功能。


↑ 驅動更新。


Stealth 16 Studio A13V 創作 PR、LR、DaVinci、Blender 測試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效能測試,設定為極致效能、獨立顯卡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i9-13900H、16GBx2 DDR5-5200 雙通道、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05W。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資訊,代號  Raptor Lake、10nm 製程 6P+8E 核心 20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5.4GHz、熱功耗為 45W TDP;記憶體為雙通道 16GBx2 DDR5-5200。


↑ CPU-Z。


GPU-Z 檢視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資訊,有著 4608 個渲染核心、8GB GDDR6 記憶體、GPU Boost 時脈 1980MHz,並啟用 Resizable BAR,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NVIDIA 528.92。內顯則是 Intel Iris Xe Graphics。


↑ GPU-Z。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測試主要針對 PS 常用的功能分為「一般」與「濾鏡」兩個任務。一般任務使用 18MP .CR2 RAW 影像,進行縮小至 500MB、旋轉、魔術棒選擇、Mask Refinement、Paint Bucket、Gradient、Content Aware Fill、儲存 .PSD 與開啟 .PSD 檔案等操作。濾鏡任務則是套用 Camera Raw Filter、鏡頭校正、降噪、自動銳化、移軸模糊、光圈模糊、自適應廣角與液化等操作;上述測試都會運行三次,並且成績會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成績達到 1243 分、GPU 109.3 分、一般任務 154.5 分、濾鏡 94 分;效能相比桌機 1000 分標準還要高了 24%,對於筆電來說這效能用來處理 2D 影像肯定非足夠。


↑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則是建立 500 張使用 Canon EOS 5D Mark III – 22MP .CR2、Sony a7r III – 42MP .ARW 與 Nikon D850 – 45MP .NEF 所拍攝的照片庫,主動任務主要是測試 LR 圖片庫的放大檢視、切換以及自動 WB / 色調等操作。被動任務則是匯入 500 張照片、建立智慧預覽、合併全景、合併 HDR、輸出 50x 張 JPEG、DNG 等操作來進行測試;成績一樣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成績達到 1210 分、主動 81.5 分、被動 160.5 分;效能相比桌機 1000 分標準還要高了 21%,基本的 LR 批次處理、挑片、修片都相當順暢。


↑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Stealth 16 Studio A13V 獲得 1930 分的成績,在 4K Media 獲得 132 分、GPU 特效 75 分、Fusion 372 分;效能相比桌機 1000 分標準還要高了 93%,外出剪輯影音也可有著不錯的輸出效能。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RTX 4070 筆電 GPU 可達到 monster 場景 1878、junkshop 場景 941、classroom 場景 982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大幅提升 3D 渲染、創作的速度,更比 CPU 渲染快速許多。


↑ Blender Benchmark。


Stealth 16 Studio A13V Omniverse Creator 測試

NVIDIA Omniverse 加速 3D 設計的協作平台,不僅能無縫支援業界主流的 3D apps,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能同時創作 3D 專案,並得到即時的渲染效果呈現,更具備 Digital Twin、機器人訓練模擬等功能。

此次測試主要以 Omniverse Create 的專案來進行即時光追渲染、DLSS 3 加速的 FPS 效能測試。測試的專案則包含:Campfire_Main_03_Flow3 模擬營火燃燒的物理效果、Flowers4 測試 Instanced geometry and particle flow animation、Incense_Main 測試煙霧模擬與反射材料變化、JadeTiger 測試場景包含玉的高級材料的細緻模型、Warehouse_Physics_Stage 測試場景則是模擬倉庫貨架倒塌的骨牌效應。


↑ Omniverse Create。


RTX 4070 在 QHD ViewPort 與 DLSS3 Quality 設定下,可勉強達到平均 35 FPS 左右的渲染效能,只不過 Incense_Main 與 Warehouse_Physics_Stage 這兩個場景更吃 CPU 效能下,倒置整體 FPS 表現稍低。


↑ Omniverse Create 效能測試。


Stealth 16 Studio A13V AI 算圖 Stable Diffusion 測試

紅透半邊天的 AI 深度學習文字到圖像的生成模型 Stable Diffusion,經過手動安裝採用標準 Automatic1111 發行的版本,以及擴充導入的 TensorRT 優化讓 Stable Diffusion 能夠獲得最佳的 GPU 加速效能。


↑ Stable Diffusion。


測試的設定與咒語可參考圖片下方說明,通過測試 RTX 4070 TensorRT 可達到每分鐘 17.96 張的圖片生成速度,相比標準 Automatic1111 的僅每分鐘 8.42 張圖片,性能足足提升 113%。


↑ Stable Diffusion 效能測試。


Stealth 16 Studio A13V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而新版本 2024 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

i9-13900H 在 R23 版本獲得 CPU nT 19976 pts、1T 2019 pts 的性能;2024 版本,GPU 達到 9601 pts、CPU nT 1138 pts、1T 120 pts 的成績。


↑ CINEBENCH R23 與 2024。


Geekbench 6 CPU 測試採用資料壓縮、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程式碼編譯等綜合測試,來頻估處理器的單核心與多核心性能;而 GPU 測試,則包圖像處理、計算攝影、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等工作,並採用 OpenCL API 進行操作。

i9-13900H 在 Geekbench 6 CPU 達到多核心 14573 分、單核心 2633 分;GPU 測試 RTX 4070 有著 112331 分的成績。


↑ Geekbench 6 CPU。


↑ Geekbench 6 GPU。


AIDA64 記憶體測試,Stealth 16 Studio A13V 採用雙通道 DDR5-5200 32GB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76652 MB/s、72430 MB/s、記憶體延遲 81.8ns。


↑ AIDA64 記憶體。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Stealth 16 Studio A13V 達到 8778 分的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基本使用需求,一般電腦工作 11521 分、生產力 11228 分、數位內容創作 14192 分的成績,測試時 CPU 最高時脈記錄在5.3GHz。


↑ PCMark 10。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Stealth 16 Studio A13V 達到 2169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2012 分、Creativity 創作 2400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2005 分。


↑ CrossMark。


Stealth 16 Studio A13V 筆電使用 2TB PCIe 4.0 NVMe M.2 SSD,效能上 CrystalDiskMark 可達到循序讀寫 6496.63 MB/s、4591.89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快速測試筆電對於舊款 DX11 API、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Stealth 16 Studio A13V 獲得 25,967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13,410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6,809 分,並獲得 Great、Good、Good 等評價。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Stealth 16 Studio A13V 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獲得 11,791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5,617 分,獲得 Good、Good 評價。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Stealth 16 Studio A13V - 6 款光追遊戲測試

6 款光追遊戲測試,則使用最熱門的《電馭叛客 2077》、《巫師 3:狂獵》、《Portal with RTX》、《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漫威星際異攻隊》與《極地戰嚎 6》,測試使用 2400p 與 1600p 解析度、特效最高並開啟 DLSS / FSR 加速。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搭配的 RTX 4070 即便開啟 DLSS 3 效能模式,也無法滿足特效全開的光追大作遊戲所需的效能,因此建議玩家遊戲時可將解析度降為 1600p,這時《電馭叛客 2077》可達到平均 82 FPS、《Portal with RTX》平均 64 FPS 的足夠效能。


↑ 光追遊戲測試。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 Extreme 模式分別測試待機、AIDA64 CPU、Cinebench R23 與模擬遊戲的Time Spy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 2077》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Stealth 16 Studio A13V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71°C、52.4°C,而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10 分鐘溫度來到 93°C,而 Cinebench R23 CPU 10 分鐘測試 CPU 溫度來到 96°C,測試時 CPU 瓦數平均到最高為 94W。

模擬遊戲的 Time Spy Stress test 測試下 CPU 76°C、GPU 77.3°C 的溫度,此時 CPU 功耗約在 18W、GPU 104W 左右,至於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 2077》遊玩時 CPU 79°C、GPU 73.2°C,功耗約在 CPU 28W、GPU 88.4W。

整體來看,CPU 原則就是壓在 95°C 以下的降頻規則,而 GPU 即便跑滿規格標示的 105W 功耗,也可將溫度壓在 77°C 的表現。


↑ 筆電溫度測試。


至於遊戲時使用熱像儀拍攝筆電鍵盤表面,鍵盤最熱點在正上方約在 58°C,但鍵盤區的 QWER 溫度僅 38.9°C,手托區域則是接近環境溫度。


↑ 熱像儀筆電鍵盤表面。


Stealth 16 Studio A13V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測試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rn Office 情境;Stealth 16 Studio A13V 設定為 50% 螢幕亮度、Wi-Fi On、RGB Off、Optimus。

筆電在 Balnced 平衡設定下可達到 6 小時 10 分的續航時間,若切換到安靜、最佳電源等設定,則可達到 6 小 5 分的續航時間。

有著 6 小時的續航表現,這對於具備獨顯的電競筆電來說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 筆電續航測試。


總結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薄形電競筆電,17 吋鎂鋁合金機身、2cm 厚度、2kg 重量,搭載 Intel Core i9-13900H 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並通過 NVIDIA Studio 認證機種,能夠滿足創作、遊戲玩家所需的行動效能。

而螢幕搭配 16:10 的 UHD+ 3840 x 2400 高解析度、120Hz 更新率、100% DCI-P3 色域表現的 IPS 面板,讓創作的影像編輯、影音剪輯等工作有著更多的畫面一覽視窗;但高解析度下若想順暢的遊玩遊戲,則建議將解析度降至 2560 x 1600 並開啟 DLSS 3 加速,方可創作、遊戲雙棲。

另一方面,筆電提供 2 個 M.2 PCIe 4.0 插槽,讓玩家能夠擴充足夠的儲存空間;並有著基本的 I/O 連接埠,像是 2.5GbE LAN、Wi-Fi 6E、USB 3.2 Gen2 Type C 與 Thunderbolt 4 Type C,不過若需要更多 USB-A 連接埠,則建議搭配 USB / Thunderbolt Dock 來擴充。

測試的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G-049TW 機種,台灣售價為 NT$ 78,900 元。

來源: MSI Stealth 16 Studio A13V 測試報告 / 纖薄鎂鋁 AI 創作 DLSS 3 最強後盾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10 16:51 , Processed in 0.115108 second(s), 52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