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maplefoxs
查看: 28550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ROG Hyperion GR701創世神降臨,X型鋁合金框架、420mm水冷支援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aplefoxs 發表於 2023-3-16 23:01:5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ROG Hyperion GR701是「正統」ROG家族的第二款機殼(第一款是ROG Z11),比起ROG Strix Helios的定位更高,從命名也能看出,Hyperion是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位創世原神之一,Helios太陽神是他的兒子,13990元的定價也彰顯它不凡的身份。

    ROG團隊運用多種材料塑造Hyperion威嚴霸氣的外觀和細膩的質感,超大的體積帶來絕佳的擴充性與強大的散熱能力,支援最大E-ATX主機板、2個420mm水冷排和460mm顯卡長度,以及支援60W快速充電、金屬顯卡支架、ARGB燈板、ARGB風扇集線器等實用功能。

    ROG Hyperion GR701機殼規格:
    尺寸:268 * 639 * 659 mm(本體)、730x350x725mm(外箱)
    重量:20.8 Kg
    顏色:
    材質:鋁、鋼材、ABS、雙面4mm鋼化玻璃
    主機板支援:EATX (12"x10.9")/ATX/M-ATX/ITX
    CPU散熱器高度限制:190 mm
    GPU長度限制:460 mm
    PSU長度限制:240 mm
    硬碟槽:5 x 2.5" Bay、2 x 2.5"/3.5" 組合機架
    擴充插槽:9、3 (附加豎直)
    前側I/O連接埠:
    1 x headphone / Microphone
    4 x USB 3.2Gen1
    1 x USB 3.2 Gen2 Type C
    開機按鈕
    LED控制按鈕
    重置按鈕
    1 x USB 4.0 Type C or 1 x USB 3.2 Gen 2x2 Type C(20Gbps,需主機板支援)
    水冷支架(前側) :120 mm/140 mm/240 mm/280 mm/360 mm420 mm
    水冷支架(頂部) :120 mm/140 mm/240 mm/280 mm/360 mm420 mm
    水冷支架(後側) :120 mm/140 mm
    風扇支援 (前側) :3 x 120 mm or 3 x 140 mm
    風扇支援 (頂部) :3 x 120 mm or 3 x 140 mm
    風扇支援 (後側) :1 x 120 mm or 1 x 140 mm
    預裝風扇(前側) :3 x 140 mm PWM
    預裝風扇(後側) :1 x 140 mm PWM
    防塵網:前部/頂部/底部

    ROG Hyperion GR701創世神機殼開箱

    Hyperion相比ROG Strix Helios尺寸大了整整一圈,268 * 639 * 659 mm已經接近全塔機殼,空機殼重量更是高達20.8kg,建議一定要2個人一起搬。

    Hyperion採用耐重達80kg的鋁合金X型框架,內部結構使用鋼板,加上髮絲紋鋁合金的裝飾板,塑造出極致的氣勢。

    龐大的尺寸帶來超強的擴充性,支援E-ATX主機板,9槽PCIE,CPU塔扇190mm,同時支援雙420mm+一個360mm水冷排,顯卡長度達到460mm,電源長度24cm,還可以裝下2顆3.5吋硬碟和5顆2.5吋硬碟。

    機殼上方的IO有開機鍵、重啟鍵、LED控制鍵、4個USB3.0、2個Type-C Gen2 x 2最高20Gbps傳輸速度和60W快速充電以及1個耳機麥克風二合一孔。


    ▲外箱正面印著Hyperion正面非常有辨識度的X型鋁質框架。


    ▲背面羅列機殼的特色,X型進氣、ARGB燈板、ARGB風扇集線器、收納抽屜、提手耐重80kg、超大冷排空間、顯卡橫插直立支架、免工具側開玻璃側板。


    ▲配件一覽。除常規螺絲外提供螺絲盒、顯卡直立擋板(延長線需另購)、十字螺絲起子和2條CPU 4+4pin延長線,因為機殼尺寸較大,有些電源的CPU線材可能不夠長。


    ▲這角度可以看出正面X型框架一直延伸到側邊。


    ▲機殼正面,大面積簍空幫助進風。


    ▲正面帶著燈光的ROG標誌,可自定義燈效。


    ▲4組USB3.0、2組Type-C、開機鍵、重啟鍵和LED控制鍵。LED控制鍵長按可以切換機殼燈控或主板燈控。


    ▲頂部面板。


    ▲頂部面板可一鍵快拆。


    ▲頂部面板使用髮絲紋鋁合金和塑膠製成。


    ▲機殼側面,Hyperion的玻璃側板有暗化處理。


    ▲兩側玻璃對開設計,開啟角度達到90度,空機殼的情況下開啟玻璃側板也不會傾倒。


    ▲機殼後方,提供9槽PCIE槽位。


    ▲底部抽拉式防塵網。


    ▲正面也有2片抽取式防塵網。

    下置電源佈局、可拆卸ARGB燈板、60W Type-C充電、鉸鏈式免工具側板、ARGB風扇集線器

    Hyperion採用常見的下置電源佈局,側邊的燈板可拆卸變成3顆SSD安裝位或安裝360mm水冷排,電源艙可拆出,不必從後方狹小的空間安裝電源,主板上下右側都有大面積的穿線孔,並且有橡膠圈保護。


    ▲Hyperion的內部空間。


    ▲預裝4顆14cm的無光風扇,PWM 4pin 1400RPM規格。



    鉸鏈式免工具側板是hyperion的一大重點,玻璃側板已成標配的如今,ROG仍把細節做到位,玻璃側板開啟角度只有90度,有些機殼會開到180度,一不注意就會撞破,卡榫上短下長,拆裝時容易很多,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鎖定機構,搬運或傾斜的時候要注意。


    ▲將玻璃向上提起即可拆出側板。


    ▲側板有磁力吸附。


    ▲下方鉸鏈卡榫比較長。


    ▲上方鉸鏈卡榫比較短。


    ▲機殼背面,取下玻璃側板後還會看到一塊壓克力擋線板。


    ▲擋線板同樣採用側開設計。


    ▲背板理線約3cm,不過在遮線板覆蓋範圍內空間會少一些。



    Hyperion的燈板提供腳架可站立,透過一條5v 3pin的ARGB線連接主機板,空出的位置可以變成3顆2.5吋SSD安裝位或安裝360mm水冷排。


    ▲ARGB燈板


    ▲ARGB燈板內建腳架。



    Hyperion擁有豐富的前置IO,也需要主機板有對應的接口才能發揮全部的性能,需要2個USB3.0 19 pin和2個Type-E插座(支援最高Type-C 3.2 Gen2 x2(20Gbps),如果要達到60W快充,主機板需要額外6 pin供電,不過買這款機殼的人應該不會捨不得用最頂級的主機板吧。


    ▲<a href="https://news.xfastest.com/review/review-03/123004/rog-maximus-z790-extreme/">ROG MAXIMUS Z790 EXTREME</a>在Type-C接口旁有6 pin供電。


    ▲USB3.0和Type-C線材有標示機殼左側或右側接口。



    創世神的集線器預裝在機殼背面靠近電源的位置,提供8個ARGB和6個PWM風扇接口,並且預裝已經整理好線材了,不過預裝的設備已經占掉了2個ARGB和4個PWM風扇接口。


    ▲ARGB風扇集線器。

    ROG Hyperion GR701創世神機殼裝機實測

    本次裝機實測使用標準ATX版型的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360mm水冷ROG Ryuo III 360 White Edition和305mm長度的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12GB GDDR6X OC。

    Hyperion所有風扇(水冷)位都有快拆支架,連後風扇也不例外,上方風扇支架只需擰1顆螺絲,前方風扇支架則需要拆下收納抽屜和上方1顆螺絲。此外,側面風扇(燈板位改裝)進出風會被背面玻璃和擋線板擋住,實際效益有限。


    ▲頂部風扇支架。


    ▲前方風扇支架。


    ▲後方風扇支架,可調整高低。



    顯卡空間的部分,無論直立或橫插安裝皆支援最長46cm,並且2種模式都有對應的顯卡支撐架,可謂用心良苦。


    ▲顯卡直立安裝範例。


    ▲顯卡直立狀態的支撐架。


    ▲顯卡橫插安裝範例。


    ▲顯卡橫插支撐架。



    大型機殼安裝一體式水冷時可能會遇到水冷管不夠長的問題,本次測試以水管長40cm的ROG RYUO III 360 ARGB WHITE EDITION測試,無論前置或上置都能正常安裝。


    ▲一體式水冷前置安裝。


    ▲一體式水冷上置安裝。



    水冷排相容性測試,頂部支援最大420mm冷排,厚度70mm(含風扇);前面支援最大420mm冷排,安裝在風扇支架的右邊,靠近正面X型框架的位置厚度55mm(含風扇);側邊冷排支援最大360mm,厚度55mm(含風扇),水冷側邊與正面冷排同時安裝的情況下,仍有約25mm的寬度不會衝突。


    ▲安裝側邊冷排的情況下,與前置風扇有25mm的距離。



    Hyperion的電源艙空間長達30公分,通風孔經過特殊設計,確保螺絲不會掉進電源裡,上蓋可以直接打開,無論是理線還是未來添加線材都非常方便,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利用電源艙外多餘的空間設計了收納空間,可以放一些小工具、螺絲等。


    ▲抽屜外觀。


    ▲抽屜內部空間。


    ▲電源艙上方隱約能看見ROG的LOGO,開孔較小避免螺絲掉進電源。


    ▲將抽屜內部的2顆螺絲轉開後即可拆下電源艙。


    ▲電源艙長達30cm。



    創世神的硬碟位比較可惜,只支援底部2顆3.5吋硬碟,背面2顆2.5,燈板位置可裝3顆2.5吋硬碟,實測安裝在燈板位置的SSD走線比較尷尬,其餘皆順利安裝。


    ▲2個3.5吋硬碟架。


    ▲金屬框架加布質的設計別具巧思。


    ▲3.5吋硬碟實裝測試。


    ▲主機板後方提供2個2.5吋硬碟安裝位。


    ▲燈板拆除後可改裝為3個SSD安裝位。


    ▲背面走線。


    ▲蓋上遮線板後眼不見為淨。


    ▲完工照。


    ▲玻璃暗化效果比較明顯。

    散熱測試

    使用AIDA64 FPU模式測試10分鐘後的CPU最高溫,FurMark測試10分鐘後的GPU最高溫,並用HWinfo64紀錄數據。

    處理器:Intel Core i7-13700K
    主機板: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
    散熱器:ROG Ryuo III 360 White Edition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12GB GDDR6X OC
    電源供應器:ROG Thor II 1000W

    使用AIDA64 FPU模式測試CPU最高溫,FurMark測試GPU最高溫,並用HWinfo64紀錄數據。CPU最高溫96度,功耗244W,頻率5.3GHz(未降頻);GPU最高溫60度,功耗212W。Hyperion的散熱表現和開放式差不多了,有4顆14cm風扇和3顆12cm風扇吹著,散熱不是問題。


    ▲溫度測試圖表

    總結

    ROG Hyperion第一眼看上去顯得非常霸氣,近看又很細膩,髮絲紋鋁合金提升質感,耐重80kg的X型框架結構堅實,不同材質拼接恰到好處,ARGB點綴不會過於張揚。安裝便利性上原廠已經將機殼內的線材(風扇、ARGB線)整理好了,頂部和前後風扇都有提供支架安裝,拆裝相當便利,燈板可拆卸單獨擺放,顯卡支架結實易用,風道暢通散熱良好。比較可惜的是電源艙拆卸必須先把抽屜拆除稍微麻煩,側面風扇位直吹背面玻璃散熱有限以及背面遮線板壓縮了理線空間,這幾點應該很容易改進。

    作為純血ROG機殼,Hyperion不像一般的大型機殼有雙系統、翻轉主板結構,複雜的安裝方式,而是將設計的重點放在服務玩家,充滿ROG元素的外觀、收納小巧思、60W充電、良好的散熱、便捷的安裝方式都彰顯ROG對「信仰」的詮釋。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3 07:45 , Processed in 0.085625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