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ohmybear
查看: 3248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水冷] [開箱] 2代ARGB!Cooler Master PL360 FLUX 一體式水冷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ohmybear 發表於 2022-11-5 12:45:4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牌機殼散熱(及各種電競周邊大全)廠商 Cooler Master 今年年初於台灣推出 MasterLiquid PL360 FLUX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以解決高階CPU的發熱問題(以下簡稱PL360)。



    雖然今年快過完了,從現在來看PL360已不是新產品,但主打特色之一是Gen 2版本 ARGB,可自訂個別LED燈效,目前仍只有少數產品才會具備。

    本次也就趁著更新13代CPU的同時,來驗證一下這款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效能吧。

    PL360在CM水冷產品線裡屬於旗艦級別MasterLiquid Pro產品線,個人比較CM自家同為360水冷的ML360,認為在定位上PL360屬於外觀較為收斂,但採用新款FLUX風扇且更著重於性能的產品。

    PL360外包裝採用CM標誌性的紫色,背面為主要特色圖式及多國語言版特色介紹。





    稍微簡介一下PL360主打特色:(以下擷取自官網)
    1、內附ARGB Gen2控制器,搭配CM MasterPlus+軟體可以客製化個別LED燈效、亮度以及更多設定。
    2、採用自家方案新式頂級雙槽幫浦,對比前一代具備更緊密的設計及更高效能的熱傳導效果。高轉速馬達以及陶瓷軸承,可均勻水流傳導速率,讓水冷排達到最優化的熱傳導。
    3、搭配嶄新設計的FLUX系列風扇,風流優化,讓風扇與獨家設計的FLUX系列新型風扇葉片強化整體效能,提供更穩定的高轉速運作。設計傾角讓風切更快速,框邊設計段落差使風壓加大,最終改善其散熱能力。



    繼續打開包裝,擺放方式與大部分的一體式水冷大同小異,但我覺得PL360擺放好像更整齊一點點。



    照慣例先是本體外的配件,PL360搭配3顆FLUX軸向ARGB風扇,外觀為黑框半透明扇葉。
    此外附有ARGB Gen2控制器、1分5 3P ARGB分接線、RGB接頭固定扣、控制器用SATA電源及主機板USB2.0接線等。



    新款FLUX 軸向風扇,鎖孔周圍有大塊橡膠減震墊,風扇規格條列如下:
    1、轉速 0-2300 RPM ± 10%
    2、風量 72.37 CFM (最大)
    3、風壓 2.96 mmH₂O (最大)
    4、噪音 32 dBA
    5、軸承類型 ORBS (這我查不到資料)



    前面說過PL360的擺放方式似乎整齊一點點,沒想到扣具配件包才是讓人驚訝的地方,全數採用易於保存、可重複使用的高厚度夾鏈袋,夾鏈袋上還貼有配件用途的貼紙,這分門別類收納及標示的吹毛求疵程度讓人咋舌,必須給個Respect。



    在HAF700機殼的文章有簡介過這個第2代燈效控制盒,內部帶有磁鐵可吸附於機殼,具備3個3Pin ARGB接頭,但透過RGB分接線可安裝至少10個以上RGB裝置。



    接著是PL360本體,整體為黑色,360mm長度的冷排材質為鋁,厚度27.2mm能適用多數機殼。



    冷頭具備雙圈ARGB燈效,接頭處也僅有水泵電源及5V ARGB兩條線材,搭配小巧的水冷頭,是個人偏愛的簡約設計啊!



    長方型加厚銅底水冷頭支援:

    LGA1700, LGA1200, LGA2066, LGA2011-v3, LGA2011, LGA1151, LGA1150, LGA1155, LGA1156, AM4, AM3+, AM3, AM2+, AM2, FM2+, FM2, FM1, TR4

    ...等等的腳位,各種CPU應該都能順利應對。



    冷排邊緣設有注水孔,不過貼有保固貼紙,不允許使用者自行處理。




    接著來上機,這裡就偷懶先借用幾張之前拍攝,與CM HAF700機殼搭配的開機照片。
    PL360的冷頭具備雙圈ARGB燈效,中間鐵灰色CM LOGO那圈可360度旋轉,故不用擔心安裝方向不同導致冷頭 LOGO無法維持正向。(話說 CM那LOGO倒置好像也沒差別...)







    燈效展示完,接著是效能測試部分啦!
    測試配備為第13代i7-13700K及華碩Z790主機板,採用裸測平台測試,使用的散熱膏為利民TF9。



    效能核心設為全核心 5.3GHz,E核心4.2GHz不動,電壓設1.35V,防掉壓Level 6,燒FPU時電壓在1.31~1.33V跳動,AIDA 64紀錄的功耗約為227W。

    測試時只有一個P核最高溫上過94度,其餘都在90度內,8顆P核心最高溫的紀錄是平均89.25度,效能符合預期,但在機殼內溫度會再略高一些。

    此時的風扇轉速幾乎跑滿2300轉,水泵偵測到的轉速是9000轉,不過從開機時的轉數就是9000轉了,不曉得是否偵測有誤。燒機時的噪音不能說小聲,主要來自於風扇的風切聲,水泵或是軸承沒有明顯聲音。



    最後是CM MasterPlus+軟體。CM自家各種RGB產品,包括風/水冷散熱、機殼、電源、電競周邊甚至RGB電競桌跟螢幕都可一併由此軟體整合控制。



    不過對於我這種難以學習新東西的老人,這次還是簡單點針對Gen2 控制器的部分來介紹吧。
    點選左方控制器圖示後即進入RGB燈光設置頁面,預設的燈效有11種,懶得玩客製化的使用者也可直接從中選擇。

    對於不能指定顏色的燈效(能指定的例如呼吸燈、恆亮),下方調色盤會反灰。



    點選右上方設定分頁,可看到連接控制器的燈效裝置。如果將PL360風扇的RGB線單獨接到控制器,則可以看到控制器偵測到各風扇皆為ARGB GEN2裝置,每個風扇有8個LED燈珠。



    另外嘗試將PL360風扇及冷頭的RGB線藉由分接線接到控制器的第1埠,則控制器偵測到第1埠有5個裝置,並分別編號為1-1到1-5,總LED燈珠數量為42個。



    預設的燈效只能一次套用至全部裝置,無法單獨套用。只有選擇多層效果時可指定各RGB裝置為某個燈效。



    不過多層還不是最終玩法,選擇自訂後可看到以圖案標示的1-1到1-5各個裝置及該裝置的LED燈珠數量。



    可藉由圖案上的LED燈珠數量來判斷是哪個裝置,例如燈珠數量最多的是1-1冷頭外圈環狀燈效,共12顆;數量最少的是1-3冷頭內圈LOGO燈效,共有6顆LED。



    透過點選各裝置圖示及下方調色盤,很快就能指定各裝置上單獨各顆LED的顏色。



    設置完點選右邊紅藍色漸層的覆蓋按鈕,進入各裝置的「進階燈效時間推移設定」,經研究可指定裝置最多6個時間階段的燈效,設置完成後該裝置就會在這6個燈效重複循環切換。



    不過此時可選的燈效數量較少,加上關閉只有6個。



    藉由自訂設定的燈效就能有許多花樣及變化,但深入研究對我這種老人實在太難啦,我只要簡單的彩虹特效或單色恆亮就好啊,所以深度挖掘的部分就交給有興趣的人吧!

    結論
    Cooler  Master的MasterLiquid PL360 FLUX 一體式水冷算是市面紹較少有支援Gen2 ARGB的產品,燈效可玩性高,但需要多花時間琢磨。散熱效能符合預期,在配件包裝、擺放的細節上如此講究也是很讓人佩服。

    有關買家最關心的保固問題,經查證PL360保固5年且含整機漏水保,非人為損壞情況下漏液,CM皆負責受影響零組件的賠償。

    喔對了,據聞白色版再準備了,但不知道多久後會上...白色控可以再忍一忍。

    缺點的話,個人認為身為旗艦水冷還是不夠花俏啊,現在旗艦版戰場已經從RGB轉到LCD或OLED小螢幕上,相較之下PL360就...不夠炫酷了。此外各風扇接線獨立,需要單獨接線及整線,安裝需要花費較多時間。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3 06:04 , Processed in 0.078727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