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29032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經典重製 - 「黎明之影」MONTECH SKY ONE LITE 黑色機殼開箱心得分享~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2-6-28 12:48:4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你相信這個很酷的機殼他可以容納高階顯卡與旗艦塔散而且散熱很不錯嗎?
    偷偷告訴你,這咖機殼價格還很親民,黑色版本為$1690,白色版本為$1890
    兩千有找的價格還有Type-C接口,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這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 欸!等等!先不要按X或上一頁走掉,且聽我娓娓道來,這咖由Montech君主科技,早在兩年前所推出的經典機殼,現在又再度更新推出Lite版本囉!究竟在實際使用體驗上與散熱表現方面如何呢?如果你是最近剛入手跳水的顯卡與零件的話,希望本篇開箱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 這前面板長的有點像烏魚子的機殼!說不定這個大面積的鐵網能在你吃維力炸醬麵時能起到一定幫助!在你邊吃泡麵的同時就跟著我一起看下去吧~



▲一如既往地使用樸素外箱搭配保麗龍包材防護SKY ONE 「LITE」 說不定未來會有 PRO 甚至 PREMIUM 版本(拳頭燦笑)


▲這次所開箱展示的為黑色版本,究竟LITE在哪裡呢!你猜到了嗎~


▲答案是在預裝風扇的部分!配置給予前二後一的無光風扇,前方風扇預裝在中下,鎖在外部,讓顯卡容納空間更大~



▲整體偏向為高挑緊湊型機殼設計,標準的ATX版型,側邊穿線孔右側可以安裝兩顆SSD,所有銅柱都已經預先鎖好鎖滿囉,貼心~


▲以C6E為例,不支援E-ATX,會遮蓋住側邊穿線孔!如果不介意從前方水冷排位置走線的話,也勉強算是可以啦!


▲採用掀門式的鋼化玻璃設計,在方便性與實用性上都很不錯!兩側有鐵條加固,但上下兩邊沒有保護,拆卸過程中還是要注意安全!


▲側透玻璃厚度為標準規格約 3 mm


▲玻璃四邊採用黑色邊框,側邊採用與Air 100 相同的塑料拉環
(白色版則為白色邊框、白色拉環)



▲機殼上方挑高處約有5.5公分左右,最大支援安裝280水冷,但依照我的經驗來看,容易擠壓到CPU供電線,建議安裝240水冷為優!



▲上方有防塵濾網,可安裝12或14公分風扇2顆,但安裝塔散的話建議只安裝靠近後排風扇一顆即可!


▲上方IO接口部分為開機鍵、電源、硬碟指示燈、重開機鍵、燈效控制鈕、麥克風、耳機接孔、USB 3.0 x2、Type-C,很開心 SKY ONE 的重點特色依然保留著!



▲除了剛剛提到的Type-C接口以外,重點特色還是在於前方這片烏魚子面板,左右兩片大面積沖孔網版搭配中間的燈條點綴,造型感十足!


▲採用金屬觸點設計,即便前面板有燈條也不用擔心在拆除前面板時拉扯到線材!不得不說,這前面板的重量挺結實的阿~不如…讓我看看!


▲這邊我也手賤好奇一下,把前面板燈條拆解出來一探究竟,其實就主要是燈條與觸點控制器再搭配導光條以及蓋板用螺絲固定,但這之中的連接線材較為脆弱,不建議自行拆解!我裝回去時候就發現最上方的燈珠接觸不良了 (╥﹏╥)
如果以後要清潔的話,不建議直接沖水,直接擦拭掉灰塵即可!



▲後方排風扇為標準的12公分,其實因為我的強迫症關係,還沒來得及測試預設的前二後一散熱性能差異,就在第一時間我就將後方風扇拆下了!還請見諒~



▲內附預裝的機殼風扇為九片扇葉,採用3Pin DC轉速控制扇,螺絲處兩面四角都有黏貼減震墊片來減少運轉中所產生的共震,最高轉速為1500 RPM左右



▲果然還是要三顆放在一起才好看嘛~您說是不?這邊我也會建議一下君主,希望直接預裝好前面三顆風扇,對於散熱最為重要的後排風扇留給玩家們自行選購與安裝,因為要安裝前方風扇鎖在機殼外部較為麻煩,反而安裝後方風扇則是很順手的一件事情~





▲而後方排風扇的部分,我則是選擇使用一顆平民戰神,黑化版的利民TL-C12-B,俗擱有力!


▲如果有打算將後方風扇改裝到前方的話,建議在裝機之前就先更改,因為螺絲需要從裡面鎖在外部,如果已經裝機完成的話,會很不順手!



▲後方排風扇為標準的12公分大小,有設計上下偏移孔位,不用擔心會卡到冷排風扇~



▲七槽重複式PCIe檔板與調整型檔片,電源螺絲孔位支持正向/反向安裝,不支援顯示卡垂直安裝方式!


▲後方側板為防脫落螺絲,不用擔心拆掉後螺絲不見,貼心加分~


▲側板的厚度為 0.7 mm的鋼材,整體還算是挺結實的~


▲整體走線大部分靠左邊,內附三段魔鬼氈協助理線,主機板背部下方可安裝兩顆SSD,底部分艙平台可以安裝兩顆 HDD/SSD


▲背部理線深度約為兩公分左右,建議電源選擇扁平線材的種類,在理線上比較不會那麼辛苦!


▲機殼的配件放在大小適配的紙盒裡塞在硬碟架中,可別忽略囉!看看這麼多線材是不是有點眼花撩亂了呢~讓我來一一介紹一下!


▲首先是前方燈條的SATA供電線與5V ARGB燈效控制線,一定要接上SATA才會亮燈!預設就有一些基本燈光效果可以透過前面板LED按鈕切換,如果想要利用主機板軟體來同步燈光效果的話才需要把ARGB線材接到主機板上,然後長按五秒後,等待燈光閃爍一下,就是將燈光控制權交由主機板了!長按三秒可以直接關燈!



▲接著是基本常見的HD AUDIO、USB 3.0、較為粗硬的Type-C線材,安裝時建議多預留一些彎折空間,不然可能主機板上的Type-E接口會發生意外!這邊如果是採用扁線設計的話應該會好很多~


▲預裝的三顆風扇有預先使用一分三的風扇分接線幫你接好,為了方便玩家們辨認,接頭使用白色,只要接上主機板就可以一次控制三顆風扇囉!另外前面板的各種排線F_PANEL,使用這種取巧的塑膠卡扣整合在一起,非常好用!直接對應主機板上的位置插上就好了!終於不用再一個一個慢慢插了,超級實用~



▲配件盒內有新手必看的說明書、理線用的魔鬼氈x2、束帶x5 、蜂鳴器、銅柱轉十字套筒(這個超級實用!) 、各項螺絲分類貼標籤、上置IO防塵塞,我覺得比起之前所開箱過的君主機殼有很大進步,貼心感受提升不少!


▲但我還是選擇幫螺絲找個家,畢竟分裝好的螺絲也是一次性的包裝,所以裝在阿嬤藥盒裡面,待會兒安裝上也會比較順手一些~


▲免螺絲拆裝的硬碟架,螺孔扣上還有一小圈的減震墊片,厚度感覺不是很夠,但至少願意給,也算是有誠意啦~


▲硬碟安裝位裝一個很方便,若要裝兩個的話,需要先將整個硬碟架由下方螺絲拆除,在ㄇ字上方先鎖上螺絲,整個過程較為繁瑣,建議只安裝一顆為佳~



▲兼容性測試,一般SATA最末端的接口連接上沒問題,離底部空間還很足夠!


▲兼容性測試,一般SATA非末端的直角型,在連接上需要稍微凹一下線材才比較順手,不然會擠壓到接口,但在安裝上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硬碟架有兩段位置可以調整,差距約三公分,預設裝在靠前位置,若要安裝前方360水冷,須先拆下螺絲調整位置!


▲預裝靠前時能有約接近22公分左右的空間,若將硬碟架向內調整則約還有19公分,要容納千瓦電源空間也是沒有問題的!


▲底部四個增高腳黏有止滑墊,硬碟架由兩顆螺絲固定,可前後調整位置,調整空間約±3公分,電源進氣口防塵濾網為後拉式,即便不傾倒主機也能輕鬆取出來清潔,非常方便!



▲前方容納水冷排空間約有六公分,由於機殼前面板內能夠容納風扇,即便要使用冷排夾漢堡也沒問題!但硬碟架需要自行往後調整,稍微壓縮到電源空間,需要注意一下~



▲若前方加裝水冷排,則顯卡空間會剩下30公分左右,較高階的三風扇顯卡就無法安裝囉!


▲我特別喜歡這個為顯卡供電線設計的穿線孔位,由於30系顯卡的背板有設計散熱開孔,走上方會略為擋到,對於散熱與線材本身都不是件好事,從這邊走線能讓整體視覺更加簡潔!






▲主機板採用微星家的 MEG B550 UNIFY-X,標準的ATX主機板規格,有Type-C的機殼不用上帶有C口的主機板說不過去吧!


▲記憶體使用美光 Crucial Ballistix 兩條16G組雙通道,CPU則是採用前些日子跳水的R9 5900X 相信不少人都入手了吧!


▲既然是標配黑色無光風扇,不如就趁這次機會上手組一台全黑色的低調機殼吧!散熱器採用貓頭鷹D15黑色版本,很多人會對於5900X不上水冷,光靠塔散的壓制力夠嗎?可以期待一下後續的散熱測試!該如何改善積熱問題可以參考肯尼酷的影片~


▲顯卡也是採用前些日子跳水的RTX 3070Ti Master,實際的散熱表現與噪音參考希望能對於已經入手的玩家們有個參考~


▲相信不少人都因為跳水就直接先下手為強了吧!那你是否有考慮機殼是否能夠容納呢~常常看到有先些人買了之後才發現機殼裝不下的悲劇 ... 好在 SKY ONE 前方風扇是可以鎖在外部的,能容納最大350mm長的顯卡,即便是這張324mm 的大鵰卡,還是可以離前面板有一段距離,實際量測還有約四公分左右的空間,若是將風扇鎖在內部的話也是沒問題的!


▲實際上手組裝完成後,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背部理線空間剛好夠,使用EVGA G6的千瓦電源,長度僅14公分,與硬碟架之間還有不少餘地可以藏納線材,但組裝過程中還是有個小遺憾 …



▲那就是音頻接口處的走線孔與電源之間的縫隙較小,需先接好HD AUDIO後再裝好電源!如果不想這麼麻煩的話可以用隔壁的走線孔就好~



▲低調深邃的暗黑系配置,推薦給不喜歡花里胡哨的DIY玩家們一個參考~


▲接著就趕緊來測試一下散熱性如何吧!



▲(在未開機測試時,我的室內環境音量保持在約37分貝左右)
  • 首先是貼近日常玩家們的使用場景,前面三顆原廠風扇,後方一顆TL-C12,上方無加裝風扇,使用MSI CENTER的風扇智慧調控後,前方風扇最低保持在60%(1200RPM),待機顯卡停轉,
    此時測得前方三顆機殼風扇在60%時的噪音約41分貝
  • 用這樣的風扇曲線跑 3D MARK TIME SPY 壓力測試來模擬一般玩家們日常遊戲中的散熱表現為何~
  • 此時噪音來到約48分貝,前方風扇為滿轉的 1500 RPM
  • 加上CPU風扇約 75% 1200 RPM GPU風扇約85%
  • 此時 CPU 僅54度 / GPU 75度
  • 整體散熱控制相當不錯,想要安靜一點的話,調整一下轉速,相信溫度也還可以~



▲再來是較為嚴苛的單烤 / 雙烤穩定測試!
  • AIDA64 FPU + FurMark 雙烤極限測試,使用 HWiNFO64 擷取數據
  • 冷氣房環境約27度 / 濕度50%,散熱膏非原廠,改測試用的 Y-500
  • 將機殼風扇與散熱器風扇調整至滿速狀態,此時
  • 散熱器風扇約1500 RPM / 機殼前方原廠風扇約1500 RPM /
    後方風扇(TL-C12)約1500 RPM
  • CPU固定電壓與全核頻率
  • 設定1.2V + 4.4GHz 功耗約140w
  • 在單烤 AIDA64 FPU 時,測試三十分鐘,擷取後面十分鐘的平均溫度
  • CPU「70度」 / 此時顯卡風扇停轉 噪音約 49分貝
  • AORUS 3070Ti Master 功耗約300W
  • 風扇轉速固定75% - 2000 RPM / 1700 RPM 將其他風扇停轉,測得約 42分貝
  • 加入FurMark進行雙烤測試三十分鐘 擷取後面十分鐘的平均溫度
  • CPU「78.5度」 / GPU核心「78.2度」/ Varm 「82.7度」
  • 此時整體噪音來到約 50分貝左右,稍微放個音樂基本就蓋過去了~



▲在上述場景測試完後,我發現整機的左上角之處,摸起來相較於其他地方有比較明顯的高溫,所以我打算再加入一顆風扇來安裝在後上方,也就是塔散上面靠後的位置,再次測試單烤FPU 與 雙烤 的溫度差異
  • 單烤 AIDA64 FPU 三十分鐘 擷取後面十分鐘的平均溫度CPU「70.1度」 / 此時顯卡風扇停轉 噪音約 50分貝
  • 加入FurMark進行雙烤測試三十分鐘 擷取後面十分鐘的平均溫度
  • CPU「76.7度」 / GPU核心「77.9度」/ Varm 「84.1度」
  • 此時整體噪音來到約 51分貝左右,對我來說並不算吵~



▲上述的測試也許不是在什麼專業的實驗室進行,但我相信還是會比較貼近日常用戶的使用環境,依然是那句老話,測試數據僅供參考!
  
「與舊款差異」


  • 因為我並沒有實際開箱與體驗過兩年前的舊款Sky One,對比資料我僅能以我所收集到的資料來跟大家聊聊,可能不夠詳盡,還請大家見諒,如果剛好有目前正在使用Sky One的話也歡迎糾錯指證一下!
  • 首先是外觀部分,正面的前面板由中心燈條一分為二的沖孔網版與Type-C完整的保留下來,貼心的防塵塞也依然附贈~
  • 側透玻璃由後拉式改為掀門式,厚度估計也是 3mm,邊框也有用鐵框做加強,並且新款部分黑色與白色版本的玻璃邊框也有相應的配色!
  • 再來是看到機殼內部,這部分是變動最大的部分,先從後面來看,獨立的垂直顯卡插槽移除,我猜測是離玻璃側板太近,不僅較大程度影響了顯卡散熱,還要另購PCIe延長線,並且在安裝上也不是很順手,實用度較低,所以改掉了!
  • 另外就是機殼內右側原本有的白色檔線板外加顯卡支撐架被移除了,反而這樣能夠多裝兩顆SSD,重點是原本上方能夠上置360水冷,但由於實際安裝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移除前面板上面風扇,更多人組裝時選用前置360水冷,所以這次改版不如把長度略縮小一些,能夠裝280水冷即可!
  • 還有分艙平台上從實心平板改成網孔,可以反裝電源位置,或是加裝風扇,也多增加了一處顯卡的供電走線孔,讓顯卡在走線上更佳美觀;電源觀景窗原本有開設,改款後反而封閉了,我覺得有點小遺憾~
  • 硬碟架的部分也多了一段三公分可以調整的彈性空間,可以靈活運用~
  • 再來是風扇部分從前一(無光)後一(有光)改成前二後一都是無光風扇
  • 尺寸部分從原本的 455x220x487 mm 改為 416x220x490 mm短了一些,增高了一點點!
  • 背部理線深度沒變,依然是2公分左右,SSD的免螺絲橡膠卡扣設計,改成常見的螺絲固定,由於不是附帶ARGB風扇,所以就沒有控制器Hub,線材的收納比起之前來說整理起來更為輕鬆方便~
  • 整體來說,新舊款的改動有好有壞,不過特色與重點還是保留著,更多傾向於實用性的變化,並且售價再降了一些,我還是蠻看好新款Lite版的~


「總結」


  • 首先是散熱部分,比起沒加裝後上方風扇時,單烤FPU溫度並沒有影響太多,畢竟這是我控制在不到150W的5900X,且因為加裝了風扇,噪音也會比較大一點,但在發熱量較大的雙烤時,溫度有明顯下降,由此可知,如果是內部配置發熱量選擇較低的零件時,可以不需要加裝上方風扇;相反的,如果是配置發熱量較高的零件時,加裝後上方這顆風扇會對於CPU散熱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
  • 雙塔散熱器支援高度達170mm,要加裝旗艦級的風冷也不是問題!前方有大面積的進氣網孔,加上頂部無法支持安裝360水冷,就我的觀點來看,會更為推薦使用塔散來搭配~
  • 5900X的全核心甜蜜點頻率約在4.55Ghz,甜蜜點功耗約150w左右,基本上要使用塔散來壓制還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雙烤的極限測試,在室內冷氣房下使用,也還算是及格,這也要歸功於Sky One Lite的全網孔前面板,使用機殼內附的風扇,就能有很不錯的進氣量!
  • 我會希望預裝風扇的配置能將前二後一改成三顆全部都預裝在前方,讓玩家們能夠在自行加裝後方扇時能夠更加順手,且若是想要安裝上置水冷時,少了後方排風扇,也能在安裝上增加一些方便性!值得一提的是,我拿三顆14公分風扇對比了一下,前方網孔面板內其實是能夠容納下,如果可以從預設給的12公分更改成14公分的話,對於進氣量與噪音體驗上能夠更加友善一點!
  • 前方的特製鐵網面板為直徑1.5mm與2.25mm的間距組合而成,提供了強大氣流與基本的過濾灰塵功能,這代表著風扇能以更低的轉速達到相同的進氣量,但對於更為細小的灰塵還是沒有辦法,若是家中落塵較大或是養寵物的話,建議自行再加裝一層濾網!
  • 前面板燈光採用觸點設計,讓拆卸變得輕鬆簡單,但也因為面板內帶有LED燈條與控制器,不建議直接拿去水洗,其實抹布或濕紙巾直接擦拭網板上的灰塵即可!
  • 防塵設計得很輕鬆且全面,頂部有磁吸式濾網防止落塵,底部的電源防塵濾網為抽取式,方便拆卸清潔!
  • 顯示卡支援度最長達350mm,放眼目前市面上跳水的30系高階顯卡均能輕鬆安裝進去,且離前面板還有一小段距離,不用擔心擠在一起~
  • 有高速Type-C接口的機殼將售價壓制在兩千元以內,相當具有競爭力與CP值!
  • 總和來說,對比以前的 SKY ONE 保留了特色的前面板與改善了許多細節層面,尤其是將後鎖玻璃改成掀門式的測透玻璃,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可以把手邊一些小東西存放在機殼內十分方便!




以上就是我對【「黎明之影」MONTECH SKY ONE LITE 黑色機殼】的開箱心得,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全台最大3C發燒友聚集地https://discord.com/invite/jing

歡迎對科技充滿好奇心的玩家加入」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5 20:02 , Processed in 0.090954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