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38805
回復: 4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主機板區 MOBOs] 我全都要!ROG MAXIMUS Z690 HERO 開箱測試 / 供電升級 5 M.2, 6 SATA, TB4 旗艦擴充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Intel 有史以來最強的一代,第 12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制霸多核、單核心效能與最強遊戲處理器,這代專板 Z690 晶片組更是規格全滿,華碩「ROG MAXIMUS Z690 HERO」,大幅升級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雙 PCIe 5.0 x16、5 個 M.2、6 個 SATA 與 Thunderbolt 4 等豪華規格,無任何線路共用設計,這代讓玩家吃滿所有規格,小朋友才分通道這代我全都要。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第 12 代 Intel Core、Pentium Gold 與 Celeron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700
    CPU 供電相:20+1 相 90A Power Stage
    晶片組:Intel Z690
    BIOS:1 x 256Mb ROM、UEFI AMI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DDR5 6400+(OC)/4800 MHz
    顯示輸出:HDMI 2.1、2 x Thunderbolt 4 Type-C(DisplayPort 1.4 內顯輸出)
    Thunderbolt:2 x Thunderbolt 4 Type-C(PCIe、USB)
    擴充插槽:2 x PCIe 5.0 x16(x16, x8/x8)、1 x PCIe 4.0 x16(x4, x4/x4)
    儲存埠:6 x SATA 6Gb/s、M.2_1 22110(CPU PCIe 4.0 x4)、M.2_2 2280(PCIe 3.0 x4)、M.2_3 2280(PCIe 4.0 x4/SATA)
    ROG Hyper M.2 介面卡:插在 PCIEX16(G5)_1,Hyper M.2_1 PCIe 4.0 x4;插在 PCIEX16(G5)_2,Hyper M.2_1 PCIe 5.0 x4;插在 PCIEX16(G4),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都支援 PCIe 4.0 x4
    網路:Intel 2.5GbE、ASUS LANGuard
    無線:Intel 802.11ax Wi-Fi 6E 2x2、BT 5.2
    音訊:ROG SupremeFX 7.1 ALC4082、ESS SABRE9018Q2C DAC/AMP
    USB埠:1 x USB 3.2 Gen 2x2 Type C(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快充、前置擴充)、2 x Thunderbolt 4 Type C、7 x USB 3.2 Gen 2、6 x USB 2.0(4 個需擴充)、4 x USB 3.2 Gen 1(4 個需擴充)
    RGB:3 x ARGB 4-1pin、1 x RGB 4pin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4 x 4-pin Chassis、1 x W_PUMP+、1 x 2-pin Water In、1 x 2-pin Water Out、1 x 3-pin Water Flow


    ROG MAXIMUS Z690 HERO 開箱 / 我全都要,通道全滿、豪邁無共用頻寬

    新一代 ROG MAXIMUS(Intel 專屬系列)不再以羅馬數字分世代,而是單純的使用 MAXIMUS Z690 HERO 晶片組型號來命名,這對於初入門玩家也相對好辨認,但也少了那 ROG 才有的驕傲感(與眾不同),以及數字累積下的世代感。

    第 12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採用 LGA 1700 腳位,因此需要搭配 Z690 主機板,而這代 Z690 升級 PCIe 4.0,與 CPU 連接的 DMI 通道升級 Gen4 x8 頻寬,有著 12 條 PCIe 4.0、16 條 PCIe 3.0 通道,也支援 4 個 USB 3.2 Gen 2×2、10 個 USB 3.2 Gen 2、10 個 USB 3.2 Gen 1 等豪華規格。


    ↑ ROG 媒體測試包裝。


    ROG MAXIMUS Z690 HERO 提供 4 DIMM DDR5 記憶體、最大 128GB 容量;內顯輸出則有 1 個 HDMI 2.1(4K60Hz)與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支援 DisplayPort 1.4 影像輸出,以及 40Gbps 高速外接和相容 USB 等功能。

    主機板有著 2 根 PCIe 5.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切換,此外若使用配件中的 ROG Hyper M.2 介面卡時,安裝在第一根 PCIe x16,可讓 Hyper M.2_1 支援 PCIe 4.0 x4 SSD;若是安裝在第二根 PCIe x16,Hyper M.2_1 則會支援到 PCIe 5.0 x4;至於安裝在第三根 PCIe x16,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同時都支援 PCIe 4.0 x4 SSD。


    ↑ ROG MAXIMUS Z690 HERO 外核,則有標示 DDR5、LGA 1700 與 PCIe 5.0。


    而板子上的儲存則有 6 個 SATA 6Gb/s 與 3 個 M.2 分別是 M.2_1 CPU PCIe 4.0 x4、M.2_2 PCIe 3.0 x4、M.2_3 PCIe 4.0 x4/SATA,總共 5 個 M.2、6 個 SATA 儲存裝置都可同時使用;網路則是 1 個 Intel 2.5GbE、ASUS LANGuard 設計與 Intel 802.11ax Wi-Fi 6E 無線網路。

    音效則依舊使用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並多增加了 ESS SABRE9018Q2C DAC/AMP;主機板 USB 總共可達 20 個,其中前置 USB 3.2 Gen 2x2 Type C,支持 PD 3.0 與 QC 4.0 快充功能,可輸出 DC 5/9/15/20V、3A、60W,讓機殼前面板也能替行動裝置進行快速充電。



    ↑ 盒子背面則有規格以及特色重點。


    詐看之下這代 ROG MAXIMUS Z690 HERO 外觀更加黑化,晶片組上方的 ROG Logo 更改為點陣風格,這也是目前 ROG 新的設計元素,而左上角金屬 I/O 外殼上的鏡面之下,藏有著點陣 Polymo 發光燈效,讓主機板有著更鮮明的 RGB 燈效。


    ↑ 點陣、黑化的 ROG MAXIMUS Z690 HERO。


    ↑ 只可惜,HERO 一直以來都沒有強化背版。


    主機板右上角,有著 4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一樣是外側兩個插槽為主優先安裝記憶體,這區也有著 Debug 燈號、CPU_FAN / OPT、AIO_PUMP 與 ARGB 3pin 等連接插座;而在 ATX 24pin 的左手邊,則有設計給前置 USB 3.2 Gen 2x2 Type C 的額外 6pin 供電插座,若沒有額外供電下前置 USB Type C 僅 27W 最高充電瓦數。

    而當前置 USB Type C 有獨立 6pin 供電後,可支援 PD 3.0 與 QC 4.0 快充,達到 DC 5/9/15/20V、3A、60W 的快速充電需求,這也是高階板子能給予的便利設計,如此一來機殼前置 USB Type C 即可替各式手機進行快速充電。


    ↑ 主機板右上角。


    ↑ 前置 USB 3.2 Gen 2x2 Type C 獨立 6pin 供電插座。


    CPU 插槽採用 LGA 1700 腳位也換上新的固定扣具,這代 CPU 有著更高的壓力安裝於插槽上,安裝時先鬆開插槽後,直的對準防呆缺口擺放處理器,最後再把扣具扣回就完成處理器安裝。

    而主機板針對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下,採用熱導管連接的 L 形 VRM 散熱器,更疊合金屬 I/O 外殼,大幅提昇 VRM 被動散熱的降溫能力;而 CPU 採雙 8pin 供電。


    ↑ LGA 1700 與 VRM 散熱器。


    ↑ LGA 1700。


    ↑ 打開扣具。


    ↑ 安裝 CPU。


    ↑ 下壓扣具鎖上。


    ↑ 雙 CPU 8pin 供電。


    而在 HERO 記憶體的右下角,多了一個 PCIe 插槽 Q-Release 的按鈕,這設計是讓玩家在移除顯卡時更輕鬆壓下 PCIe 插槽的扣具,不用再找螺絲起子亂戳,只要按下 Q-Release 的按鈕,即可將顯卡輕鬆移除。


    ↑ PCIe 插槽 Q-Release 按鈕。


    ↑ 按下按鈕,PCIe 插槽的卡扣就會打開。


    ↑ 內部則是使用鋼繩來操作。


    主機板右下角則有著 6 個 SATA 6Gbps 與 2 個 USB 3.2 Gen 1 內接 19pin 擴充。


    ↑ SATA、USB。


    主機板的 PCIe 插槽,第一根與第二根 PCIe x16 插槽,可支援單卡 PCIe 5.0 x16 或雙卡 PCIe 5.0 x8/x8;而第三根 PCIe 插槽則是 PCIe 4.0 x4,但是安裝 ROG Hyper M.2 介面卡後則是 x4/x4 頻寬。

    主機板下方左至右則有前音源、RGB 4pin、ARGB 3pin、FAN、USB 2.0、水冷插座與前面板針腳。


    ↑ PCIe 插槽。


    主機板上共有 3 個 M.2 插槽並全面採用 M.2 Q-Latch 快速安裝,第一根 M.2_1 支援到 22110 長度,使用 CPU PCIe 4.0 x4 通道,第二根 M.2_2 支援 2280 尺寸、PCH 提供的 PCIe 3.0 x4,以及第三根 M.2_3 支援 2280 尺寸、PCH 提供 PCIe 4.0 x4 與 SATA 通道。


    ↑ M.2 插槽。


    主機板一體式後 I/O,則有著 Clear CMOS 與 BIOS FlahBack 按鈕,內顯輸出 HDMI 2.1,以及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2 個 USB 2.0、2.5GbE RJ-45、7 個 USB 3.2 Gen 2(1C6A)、Wi-Fi 天線與 3.5mm 音效輸出。


    ↑ 主機板後 I/O。


    此外這代後 I/O 檔版在拆解時,有著預留空間設計,透過彈片讓一體式背版在公差較大的機殼中,也能輕鬆安裝。


    ↑ 彈力背版。


    ↑ 保有相容機殼公差彈性。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板用料 / 20+1 相 90A, 5 x M.2, TB4, PD 3.0 / QC 4.0

    ROG MAXIMUS Z690 HERO 功能相當齊全,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通道分切,也讓玩家在擴充上更加便利;而在金屬裝甲下,這代也藏有不少新元件與設計上的小細節,這邊就將主機板拆解來跟大家分享。


    ↑ 主機板完整外觀,滿滿的料件阿!


    ↑ CPU 供電採 20+1 相 Teamed 電源設計,每相使用 ISL99390 - 90A Power Stage 供電元件。


    ↑ CPU 的 PWM 控制則是採用 RAA 229131。


    ↑ Parade PS8209A HDMI 中繼器。


    ↑ Intel JHL8540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


    ↑ TI DS80PCI402 PCIe x4 Repeater With Equalization and De-Emphasis;另一顆則是 ASUS HYDRANODE 晶片。


    ↑ ALC4082 音效晶片與 ESS SABRE9018Q2C DAC/AMP。


    ↑ G5 PRO CLOCK 時脈產生器。


    ↑ ROG TPU 晶片。


    ↑ AURA 燈效晶片。


    ↑ NUVOTON NCT6798D 環控晶片。


    ↑ 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


    ↑ Intel Z690 晶片組。


    ↑ asmedia ASM1061 SATA 擴充晶片。


    ↑ 256Mb ROM BIOS 晶片。


    ↑ Intel I225-V 2.5GbE LAN 網路晶片。


    ↑ PCIe 5.0 訊號切換 4 顆 JYS13008,以及 2 顆 TI DS160PR410(PX410)Redriver。


    ↑ 主機板散熱器。


    ROG MAXIMUS Z690 HERO 配件 / ROG Hyper M.2、顯卡支架

    HERO 也給予相當多的配件,從基本的說明書、USB 驅動隨身碟、貼紙、感謝卡、ROG 鑰匙環、ROG Hyper M.2 卡、顯卡支架、Wi-Fi 天線,以及 SATA 連接線、RGB 延長線材、M.2 螺絲等。


    ↑ 主機板配件。


    ROG Hyper M.2 有著帥氣的整面金屬散熱片,內部有 2 個 M.2 擴充插槽,依據安裝在主機板的不同 PCIe x16 位置,可獲得 1 根 PCIe 5.0 x4 SSD 或 2 根 PCIe 4.0 x4 SSD 的擴充性。


    ↑ ROG Hyper M.2 卡。


    ↑ 2 個 M.2 插槽,都備有散熱墊。


    ROG 顯卡支撐架,底部採用磁鐵固定,上方手轉螺絲可自行調整支架長度。


    ↑ 顯卡支撐架。


    ↑ Wi-Fi 天線。


    ↑ USB 驅動隨身碟。


    ROG MAXIMUS Z690 HERO BIOS 功能 / AI 最佳化懶人超頻

    ROG MAXIMUS Z690 HERO 0604 BIOS 當中,在 Extreme Tweaker 也提供華碩多核心增強,設定成 Enabled 即可解鎖處理器功耗限制,並讓玩家自行調整 P-core 與 E-core 倍頻,預設 Auto 也可調整為 Sync All Core、By Core Usage 與 AI 最佳化等超頻選項。


    ↑ BIOS 概要。


    ↑ Extreme Tweaker 超頻。


    ↑ AI 最佳化。


    而在 Extreme Tweaker 底部也有 CPU Core / Cache 電壓的調整選項,亦可微調 DARM VDD 與 VDDQ 電壓;而 DIGI+ VRM 當中,則可調整 CPU 負載線校正與電壓偵測點。


    ↑ DIGI+ VRM CPU 負載線校正。


    ↑ CPU 超頻電壓調整。


    AI 最佳化超頻,會測量 CPU 的預測體質以及散熱器的解熱能力,藉此在預測出一套超頻時脈與電壓設定,手上這顆 i9-12900K 預測 SP 82,並設定為 P-core 54x/3c、52x/5c、51x/ALLc;E-core 41x/3c、40x/5c、39x/ALLc。


    ↑ AI 最佳化超頻。


    進階頁面中的中央處理器設定,玩家可自行調整 P-core 與 E-core 核心開啟與否以及 HT 多執行緒等設定;以及 PCI 子系統下,可以開啟 Re-Size BAR 支援的功能。

    內建裝置頁面中,則針對 PCIe Gen5 Redriver Driving 可自行調整;而 PCIEX16(G4) 預設是安裝 PCIEX4 的介面卡,若要安裝 ROG Hyper M.2 卡,則要切換成 Dual M.2 SSD 設定。


    ↑ 進階設定。


    ↑ 中央處理器設定。


    ↑ Re-Size BAR。


    ↑ PCIe Gen5 Redriver Driving。


    ↑ PCIEX16(G4) 切換。


    ↑ AI Cooling 風扇控制。


    ↑ 開機選單。


    ↑ 工具。


    ROG Armoury Crate 一統軟體 / Gamefirst VI、AIDA64 Extreme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燈效,主要是 I/O 外殼上的點陣 Polymo 燈效,玩家可通過 Armoury Crate 軟體來調整 Polymo 點陣圖的模式與燈效,以及藉由 AURA Sync 裝置同步顯卡、電競周邊等功能。


    ↑ ROG MAXIMUS Z690 HERO 燈效。


    ↑ ROG MAXIMUS Z690 HERO 燈效。


    ROG Armoury Crate 新版的儀表版則會顯示電腦的基本資訊,以及可監控 CPU 時脈、電壓、溫度等功能,若有啟用主機板 AI Cooling 則提供靜音、標準、Turbo 與全速的風扇控制功能,並可調整主機的 AURA Sync 燈效。


    ↑ ROG Armoury Crate。


    ↑ AURA Sync。


    至於裝置設定中,也可針對關機時調整不同的 RGB 燈光或關閉,而 ARGB 接頭指定燈珠或者調整為 Gen 2 版本。

    音效設定則可啟用雙向 AI 降噪功能,可替音訊輸入的麥克風或者音訊輸出的耳機、喇叭來進行降噪功能。


    ↑ 主機板裝置設定。


    Armoury Crate 另一個好處則是可以幫忙安裝驅動程式、工具程式,以及更新 ROG 裝置的韌體功能。


    ↑ 更新驅動、工具程式。


    ↑ 更新中心。


    Gamefirst VI 則提供自動的網路優化功能,有著智能調控、遊戲優先、直播優先與影音優先等模式,程式會自動辨識應用,來調整連網優先權,例如遊戲模式時遊戲都可獲得極速的連線優先權;另一功能則是可自動分配應用使用不同的網路連線,妥善利用雙 LAN + Wi-Fi 的優勢。


    ↑ Gamefirst VI。


    ↑ ROG 提供 AIDA64 Extreme 軟體授權。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i9-12900K、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x2 5200MHz 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設定上採用主機板 AI 超頻、開啟 XMP 功能、散熱器使用 ROG STRIX LC II 280mm AIO 水冷,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690 HERO 0604
    記憶體: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x2 5200MHz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散熱器:ASUS ROG STRIX LC II 280mm
    電源供應器: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2900K 處理器資訊,代號 Alder Lake 的 Intel 7 10nm 製程 8+8 核心 24 執行緒處理器,搭配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0604,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5 32GBx2 5200MHz。


    ↑ CPU-Z。


    HWiNFO64 檢測的資訊顯示,Core i9-12900K 最大超頻已達到 5.4GHz。


    ↑ HWiNFO64。


    CINEBENCH R20 與 R23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12900K 在 R20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0975 cb 的成績,而 R23 版本亦有著 CPU 28551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有著 810 pts、2112 pts 的效能。


    ↑ CINEBENCH R20 與 R23。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x2 5200MHz,搭配 ROG MAXIMUS Z690 HERO 有著記憶體讀取 82163 MB/s、寫入 77717 MB/s、複製 79614 MB/s、延遲 68.5 ns 的表現。


    ↑ AIDA64 記憶體。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i9-12900K 達到 2332 分的總成績,並在 Creativity 測試中有著 2752 分的高效能。


    ↑ CrossMark。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12900K 搭配 RTX 3080 Ti 獲得了 9,553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1765 分,生產力則有 12017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6734 分的高成績;記錄的資料顯示測試時 CPU 時脈最高達到 5.4GHz。


    ↑ PCMark 10。


    3DMark CPU Profile 是針對處理器所設計的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下的效能,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執行緒測試,那是因為不同應用、遊戲能效利用的執行緒數量不同。

    例如 Max threads 測試下可展示 CPU 最大效能,但這不代表遊戲也能發揮出同樣的效能,反而是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才會使用到全執行緒的效能;同樣的道理下 16 threads 也是對於運算、數位內容創作有著較好的效能發揮,對於遊戲來說影響不大。

    i9-12900K Max threads 可達到 12405 的成績,滿足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所需,而遊戲主力則是在 8 threads 8197 分與 4 threads 4384 分。


    ↑ 3DMark CPU Profile。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使用 RTX 3080 Ti 顯示卡,其 CPU 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43526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9832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ROG M690H TB4、USB 3.2 Gen 2x2 與 USB PD 測試

    針對 ROG M690H 的前置 USB 3.2 Gen 2×2 連接埠,使用 Lian Li Odyssey X 機殼的 I/O 線材,搭配使用 ASM3242 控制器的 ROG 外接盒,可達到循序讀寫 1565.23 MB/s、2008.25 MB/s 的 USB 20Gbps 效能。


    ↑ 前置 USB 3.2 Gen 2x2 測試。


    此外,前置 USB Type C 連接埠支援 PD 3.0、QC 4.0 快充規格,可輸出 DC 5/9/15/20V、3A,最大 60W 的快充功能;測試時充電端使用筆電進行充電,確實可達到 19V、2.7A、53W 的高供電規格。


    ↑ 前置 USB Type C 快充。


    ROG M690H 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在使用下搭配 Thunderbolt 3 SSD 進行測試,循序讀寫可達 2885.30 MB/s、1124.15 MB/s 的效能,給予玩家最高速的外接介面;而 TB4 Type C 則給予標準最高 5V2A 10W 的供電。


    ↑ Thunderbolt 4 SSD 測試。


    PCIe SSD 則使用 GIGABYTE AORUS Gen4 7000s SSD,在主機板第一根 M.2 插槽上,可達到循序讀寫 7054 MB/s、5389 MB/s 的高效能。


    ↑ PCIe 4.0 x4 SSD。


    總結

    新一代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規格上至旗艦 20+1 相 90A 供電,大型的 VRM 散熱片與金屬 I/O 外殼,連帶著 PCH、M.2 散熱片,讓整體視覺更佳霸氣,板子的重量也就更沈了些,只可惜少一塊金屬背板來支撐這份霸氣。

    效能上,ROG MAXIMUS Z690 HERO 透過 AI 超頻,能帶給玩家快速、有效的效能提升,讓 i9-12900K 成為目前最強單核、多核的效能王者,更是目前最強的遊戲處理器;而 Z690 的多通道下,主機板的 5 個 M.2、6 個 SATA 與 Thunderbolt 4、11 個 USB 等連接埠,都可同時使用無須分切通道、BIOS 調整設定。

    規格上至旗艦、超齊全的擴充規格,也順勢讓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的價格提升,台灣售價開在 NT$16,990 元,這價位對歷代 HERO 來說應該是最貴,但相對功能、規格也一代一代升級,就看玩家對於效能、擴充的需求來挑選這代 Z690 主機板。

    來源: 我全都要!ROG MAXIMUS Z690 HERO 開箱測試 / 供電升級 5 M.2, 6 SATA, TB4 旗艦擴充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Day_Night 發表於 2021-11-6 23:19:51 | 只看該作者
    請問這張板子不支援Z690 Native SATA,而必須要透過ASM1061才能使用SATA裝置?

    這樣感覺有點退步耶。。。
    3#
     樓主| lin.sinchen 發表於 2021-11-8 10:10:28 | 只看該作者
    Day_Night 發表於 2021-11-6 23:19
    請問這張板子不支援Z690 Native SATA,而必須要透過ASM1061才能使用SATA裝置?

    這樣感覺有點退步耶。。。 ...

    不是喔!

    這張板子的 SATA6G_1、2、3、4 埠,是原生晶片組給的 SATA 通道直接使用。

    而另外的 SATA6G_E1、E2 則事額外使用 PCH PCIe x1 透過 ASM1061 轉換的連接埠。

    這樣設計,應該是為了挪出更多 I/O 給其他裝置用,但也保有 6 SATA 的擴充性。這種 I/O 配法,在滿多高階板子都會看到。
    4#
    Day_Night 發表於 2021-11-8 23:24: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ay_Night 於 2021-11-8 23:29 編輯

    了解,謝謝告知,這樣就正常些。不然Hero若無Native SATA支援就不叫Hero。。

    但也意謂著Intel Native SATA擴充數量愈來愈少,從以前8 ports或更多到Z590的6 Ports,到現在降到只剩4Ports嗎?
    5#
     樓主| lin.sinchen 發表於 2021-11-9 10:59:44 | 只看該作者
    Day_Night 發表於 2021-11-8 23:24
    了解,謝謝告知,這樣就正常些。不然Hero若無Native SATA支援就不叫Hero。。

    但也意謂著Intel Native SATA ...

    其實 Z690 的 HSIO 少說 8 個原生,甚至靠 HSIO 做到 16 個都不是問題。

    但現階段 M.2 NVMe 是主流,所以才保留基本 6 SATA,剩下去衝 5 M.2 的擴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2 18:52 , Processed in 0.558564 second(s), 48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