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BrianH
查看: 87481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電]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創作者筆電測試報告 / 升級 Intel 11 代處理器與 RTX 30 顯示卡滿足創作需求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BrianH 發表於 2021-6-11 20:11:5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GIGABYTE-AERO-17-HDR_774x300.jpg




隨著 Intel 終於更新 10 奈米製程的 Intel 11 代高電壓版筆電處理器,廠商們也推出一系列的高階筆記型電腦。本次介紹的是 GIGABYTE 主攻創作者的 AERO 系列全新款式 17 HDR YD,除了有系列標誌性的雙校色認證的 17.3 吋 4K HDR IPS 螢幕以外,處理器也最高搭載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 11 代標準電壓版處理器、與更新的 RTX 30 系列 MAX-Q 顯示卡,提供創作者頂級效能。

AERO 17 HDR YD 規格
系統:Windows 10 P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80HK 8C16T 2.6-5.0GHz
晶片組:Intel HM570
記憶體:DDR4-3200 16GB*2
繪圖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105W Max-Q、Intel UHD Graphics Xe 750
顯示器:17.3″4K (3840 x 2160) 60Hz IPS
儲存系統:1 x PCIe 4.0 512GB NVMe SSD + 1x M.2 SSD NVMe 1TB SSD、
鍵盤:AORUS Fusion 單點 RGB 背光機械鍵盤
I/O 連接埠:3 x USB 3.2 Gen1、1 x Thunderbolt 4 Type-C、1 x HDMI 2.1、1 x mini DP 1.4、1 x 耳機輸出孔、1 x 麥克風輸入孔、1 x UHS-II SD讀卡機、1 x 電源輸入、1 x RJ-45
網路:2.5GbE LAN RTL8125-BG、Intel AX200 Wi-Fi 6 + Bluetooth v5.2
電池:99Wh Battery
變壓器:230W
尺寸:396 x 270 x 215 mm
重量:2.7 kg


CNC 削切鋁製機身混搭 NIL 奈米壓印風格

雖然隸屬於創作者系列,但 AERO 17 HDR 外觀上並沒有墨守成規的低調風格,除了延續 CNC 精密削切技術打造的鋁製機身,並以霧面設計減少指紋沾黏、提升筆電質感以外,也在筆電上蓋(A 面)底部,以 NIL 奈米壓印技術增添碳纖維紋路設計,獨特的視覺風格絕對吸引眾人目光。

同時內在規格也毫不馬虎,本次開箱的型號為 AERO 17 HDR YD,是系列最高規格,處理器採用 Intel Core i9-11980HK 8核心 16 執行緒,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GDDR6 MAX-Q 105W 顯示卡,加上 PCIe 4.0 SSD 的儲存裝置,與高達 32 GB 雙通道記憶體的高規格,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機皇」。

本次搭載的 11 代標準電壓處理器 Tiger Lake-H(H45)有別於年初發表的 Tiger Lake-H(H35)產品,提供更多的核心數與更高的頻率。此次升級,除了是基於 10 奈米 SuperFin 製程技術打造,也整合 Xe 內顯與 Thunderbolt 4 介面外,還提供直連的 20 條 PCIe 4.0 通道等。

而 GIGABYTE AERO 系列筆電歷來的特色也延續在這款產品上,包含獨家與微軟合作、能智慧切換電源效能達到更加省電的 Microsoft Azure AI 軟體、RGB 背光鍵盤,還有極窄邊框設計,將 17.3 吋螢幕塞進傳統 15.6 吋的體積當中,讓長寬來到了 36.9 公分與 27 公分,厚度也控制在 20 公分出頭,重量在 2.7 公斤。


↑ AERO 17 HDR 外盒。


↑ 內部配件一覽。


↑ 隨附 AERO 筆電包。


↑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同時 AERO 17 HDR YD 在側邊有銳利的稜角散熱孔裝飾,搭配 CNC 切割的轉軸設計,比常見的平整直角設計多了些造型,令人想到師出同門的 AORUS 筆電系列。在筆電開合部分也有在前緣作些許凹槽,能讓使用者僅用單指就能夠將螢幕給打開。


↑ 前緣設計。


↑ CNC 切割轉軸設計與散熱孔。


↑ 後方 AERO 銘牌與 NIL 奈米壓印技術。

身為創作者筆電,AERO 17 HDR YD 也提供充足的擴充介面。筆電左側由厚道前有著 RJ-45 網路、UHS-II SD讀卡機、1 個 USB 3.2 Gen1、3.5mm耳麥和 3.5mm 麥克風輸入與1 個 USB 3.2 Gen1 ;右側則是 DC In、HDMI 2.1、mini DP 1.4、Thunderbolt 4 Type-C 跟最後一個 1 個 USB 3.2 Gen1。


↑ 左側 I/O。


↑ 右側 I/O。

將螢幕打開,可以看到極窄 3 邊框的設計。這也是 GIGABYTE 高階筆電的特色之一,將原本在他牌螢幕上方的視訊鏡頭改到鍵盤面的上方,再加上物理開關的設計,在近期個人網路隱私意識抬頭可以說是加分選項。而全尺寸鍵盤將方向鍵包含進數字鍵區,不熟悉這種鍵位的玩家可能需要時間適應。


↑ 極窄 3 邊框螢幕。


↑ 圓形電源鍵、物理開關的視訊鏡頭、陣列型麥克風與散熱孔。


↑ GIGABYTE FUSION RGB 全尺寸鍵盤(預設白光)。


↑ 包含指紋辨識的大尺寸觸控板。


17.3 吋 4K IPS 螢幕、雙重校色與 HDR 400 認證

再來看到 AERO 系列主打的校色螢幕,也是業界唯一通過雙校色的筆記型電腦,包含 X-Rite 工廠校色與 Pantone Validated 雙重認證,在 AERO 17 HDR YD 上能夠達到色準 Delta E < 1 與 100% Adobe RGB 高色域表現。而此認證並非抽樣測試,而是每一台 AERO 筆電的面板出廠前都經過認證。

這一塊面板本身規格如下:17.3 吋的 IPS 面板,解析度為 3840x2160 4K、255 PPI,並提供 170 度的廣視角畫面。除了上述的雙認證校色之外,這塊螢幕也有通過 VESA Display HDR 400 的認證,峰質亮度甚至可以到 500nit。在現今越來越多攝影設備支援 4K 與 HDR 規格,這塊螢幕可以說切合創作者的需求。


↑ AERO 17 HDR YD 點亮。


↑ 同樣有內建校色檔。


↑ 顯示規格,開啟 HDR 後(下)色深提升至 10Bit 。

HDR 螢幕開啟後,並不會有如其他入門 HDR 螢幕刺眼的不適、只能限定在影音或遊戲等場景,相反的調低亮度就能適合日常使用。這邊以同一部 HDR 影片比對 PANTONE 校色模式跟 HDR 開啟後差異,可以看到開啟 HDR 後能在部產生色偏的前題,增加亮度並提升暗部細節。


↑ PANTONE 校色模式。


↑ HDR 開啟。


↑ PANTONE 校色模式 。


↑ HDR 開啟。

這塊螢幕不只讓創作者利其器,相信也有不少玩家想用這塊 4K HDR 螢幕觀賞影片或進行遊戲等。GIGABYTE 讓這代 AERO 17 HDR 如虎添翼的導入 DTS 音效,並提供 DTS Sound Unbound 跟 DTS:X Ultra,前者能開啟空間音訊讓人身歷其境;後者則提供多種音效模式,讓玩家依照自己的場景切換適合的音效甚至自定義。


↑ DTS Sound Unbound。


↑ DTS:X Ultra。


GIGABYTE Control Center,AI 多種模式選擇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能夠讓用戶簡單監控筆電內容、對細節進行調整。另外獨家且大受好評的 AZURE AI 管理也整合到 Control Center 當中,並分成創作者模式、超頻模式、遊戲模式、會議模式跟省電靜音模式五種,也可以開啟 AI 智慧管理讓電腦 5 種模式自動切換,也能細調鍵盤燈效、鍵盤亮度、螢幕色彩模式、螢幕亮度與 AI 顯示卡加速的模式等。


↑ 智慧儀錶板可以監控筆電硬體設備。


↑ AI 管理整合 Azure Ai 與 NVIDIA Dynamic Boost 技術。


↑ 管理中心能快速設定硬體內容。


↑ RGB 設定鍵盤燈效。


↑ 硬體監控則是控制風扇轉速。


啟用 Dynamic Boost 2.0 強化遊戲體驗

AERO 17 HDR YD 搭載的顯卡為 MAX-Q 版本,雖然基本功耗在 80W,但由於 NVIDIA 在第三代 MAX-Q 開放讓各家廠商自行調整 cTGP(可動顯卡功耗) 範圍,因此表定功耗來到 105W,並能啟用 Dynamic Boost 2.0 跟 Resizable BAR 來提升效能。

Dynamic Boost 是從 RTX 20 系列 MAX-Q 就發展的技術,玩家可以在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頁面啟用,能夠自動調整 CPU、GPU 與視訊記憶體之間的功耗,藉此提升顯示卡的效能。而 Resizable BAR 則是應用 PCIe 的介面,讓 CPU 更加有效率的讀取 GPU 顯示記憶體,藉此提升遊戲效能。


↑ 從 NVIDIA 控制中心能判讀 TDP、MAX-Q 3.0 與支援 Dynamic Boost 2.0 跟 Resizable BAR 技術。


↑ Dynamic Boost 可從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頁面啟用。


↑ 從工作管理員與資源頁面中的「硬體保留記憶體」跟「大型記憶體範圍」確認 Resizable BAR 已啟用。

3DMark 測試,以理論效能比對開啟/關閉 Dynamic Boost 效能增長與否。從顯卡分數來看,約略有 10%~12% 左右的效能增長,實際遊戲約莫 5 幀左右的平均幀數提升,其中又以解析度越高效能提升越明顯。


↑ Dynamic Boost 開啟/關閉效能比對。


WINDFORCE Infinity 雙風扇豪華散熱

接下來將筆電拆解,一覽內部散熱架構跟用料。AERO 17 HDR YD 在散熱配置上採用了左右 2 顆 71 頁的風扇、5 條純銅散熱管,底部風口進氣,再從機身側邊的散熱孔跟機頂的散熱開孔將熱量排出。


↑ AERO 17 HDR YD 底部散熱孔有直線散熱造。


↑ AERO 17 HDR YD 內部架構。

細看 WINDFORCE Infinity 散熱配置,中間有 2 條散熱管貫穿處理器跟顯示卡,左邊 GPU 跟右邊 CPU 各有 1 條散熱管獨立散熱,最後是處理器上方的供電模組還有一條散熱片,總計 5 根熱導管。


↑ 中央 2 根共用的散熱管。


↑ 左邊顯示卡與散熱風扇。


↑ 右邊處理器散熱模組與散熱風扇。

記憶體部分有 2 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使用 Crucial DDR4-3200 16GB 記憶體*2,搭配 HM570 可以在 3200Mhz 記憶體時脈開機;在下方有 HM570 晶片組跟 PCIe 4.0 介面的 Samsung PM9A1 512GB。


↑ Crucial DDR4-3200 16GB。


↑ HM570。


↑ Samsung PM9A1 512GB。

其餘規格,無線網卡方面採用了 Intel AX200 Wifi6。筆電電池規格則是 99Wh、6514mAh 的大容量,並搭配 230W 的變壓器,右邊則是 PCIe 3.0 1TB SSD,沒有額外的硬碟擴充位。另外左上方也有一個 TB4 晶片的 JHL8040R。


↑ Intel AX200 Wifi6。


↑ Intel JHL8040R。


↑ PCIe 3.0 SSD 擴充位。


↑ 99Wh、6514mAh。


↑ 筆電變壓器為 230W、19.6V , 11.8A。


AERO 17 HDR YD 電腦性能測試

進入到效能測試環節,首先進入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頁面開啟 Creator Mode 並開啟 Dynamic Boost。

CPU-Z 檢視處理器資訊,第 11 代的 Intel Core i9-11980HK 代號為 Tiger Lake、10 奈米製程,有著 8 核心 16 線程。這代 L3 快取也提升到 24MB。最後也加入內建的 Benchmark 供參考。


↑ CPU-Z。

GPU-Z 檢視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GPU 資訊,有著 6144 CUDA 核心、16GB GDDR6 記憶體、GPU Boost 可達 1245 MHz;CPU 內顯則尚未有完整的資訊。


↑ GPU-Z。

CPUmark 99 老牌測試軟體,能判別出處理器的單核心能力。i9-11980HK 在進行測試時單核能最高4.588 MHz,並獲得 868 分。


↑ CPUmark 99。

CINEBENCH R20 & R23 是基於 MAXON Cinema 4D 三維繪圖軟體所開發,實際以 3D 渲染來測試處理器效能,新款 R23 雖然情境跟 R20 相同,但由於採用更新過的編譯器,因此這三款並不能一同比對。

舊款的 R20 測試當中,i9-11980HK 則獲得單核 579 多核 4282 的成績;在最新的 R23 測試當中,i9-11980HK 獲得單核 1509 多核 11088 的成績。


↑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V-Ray 5 Benchmark 基於 V-Ray 渲染器的測試軟體,以光線追蹤的耗時進行測試,能以分數化來判斷 CPU 或 GPU 的渲染效能,並在新的 V-Ray 5 版本加入 V-Ray CUDA 跟 V-Ray RTX 的測試,i9-11980HK 在 V-Ray 測試獲得 9582 ksamples、RTX 3080 Laptop 16GB 在 V-RAY GPU CUDA獲得 1157 vpaths、V-RAY GPU RTX 1420 mrays。


↑ V-Ray 5 Benchmark 。

Blender 是一款開源且跨平台的 3D 創作工具,其中也有自帶測試工具,同時支援 CPU 與 GPU CUDA的渲染加速功能。此測試中包含bmw27、classrom、fishy_cat、koro、pavillon_barcelona、victor 等測試。可以看到利用 GPU CUDA 加速,AERO 17 HDR 可以節省近 1/3 的時間,甚至在複雜的 victor 場景能節省近 10 分鐘的時間。


↑ Blender(左 CPU、右 GPU CUDA)。

AIDA64 記憶體測試,雖然無法正確判讀記憶體資訊,但能順利進行測試。AERO 17 HDR YD 搭載 DDR4-3200 16GB*2 雙通道記憶體,可以達到讀取 50531 MB/s、46602 MB/s,而記憶體延遲 75.1ns。


↑ AIDA64 記憶體測試。

CrystalDiskInfo 判讀儲存裝置詳細資訊,由於更新到 11 代處理器,因此主要系統碟的傳輸介面也提升到 PCIe 4.0,不過在擴充位的介面仍維持在 PCIe 3.0。


↑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進行儲存效能測試,做為系統碟的 SAMSUNG PM9A1 PCIe 4.0 SSD 在循序讀寫 Seq Q32T1 有著讀取 6725.11 MB/s、寫入 4757.58 MB/s 、混合 5126.67 MB/s。而 PCIe 3.0資料碟有著讀取 3260.10 MB/s、寫入 3021.02 MB/s 、混合 3231.96 MB/s。PCIe 4.0 系統碟的寫入速度比 PCIe 3.0 儲存碟快超過 2 倍。


↑ CrystalDiskMark PCIe 4.0 系統碟。


↑ CrystalDiskMark PCIe 3.0 儲存碟。

PCMark 10 測試整機效能,能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Productivity 生產力、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跟 Gaming 遊戲模式在三大方面來判斷電腦效能,AERO 17 HDR 共獲得總分 8855 分。其中在程式啟動、視訊會議等基本電腦工作上獲得 10069 分;在以文書工作為測試的生產力中獲得 8943 分。在較吃效能的影像內容創作上,則獲得 10326 分、遊戲部分則在 17871 分。


↑ PCMark 10。

3DMark Fire Strike 是基於 DirectX 11 的遊戲測試,將電腦在運行 AAA 遊戲時的表現以分數化來評斷。而Fire Strike、Extreme 與 Ultra 則分別在 1080P、2K 與 4K 解析度下運行,AERO 17 HDR 分別獲得 21273、11806 與 6469 分;RTX 3080 Laptop 16GB 顯卡分數則分別獲得 24923、12490 跟 6312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3DMark Time Spy 是基於 DirectX 12 的遊戲測試,將電腦在運行 AAA 遊戲時的表現以分數化來評斷。而 Time Spy 與 Extreme 則分別在 2K 跟 4K 解析度下運行,AERO 17 HDR 分別獲得 9508、4734分;RTX 3080 Laptop 16GB 顯卡分數則分別獲得 9548、4705 分。


↑ 3DMark Time Spy。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測試開啟 DLSS 在光追遊戲帶來的幀數提升。這邊將解析度設定在 AERO 17 HDR 的 4K 解析度,未開啟 DLSS 時執行 Port Royal 測試效能則在 13 幀左右,開啟 DLSS 2.0 Quality 下達到 24.04 FPS,而開啟 Performance 設定下可達到 33.07 FPS。


↑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PR、LR、PS、AE 與 Resolve 影音工作效能測試

說道創作者的應用場景,絕對離不開 Adobe 全家桶,以及近幾年受到自媒體喜愛的 Davinci Resolve 影像編輯軟體。這邊分別以 UL Procyon 軟體跟 Puget Bench 腳本進行測試。另外在測試時也會開啟顯示卡 CUDA 加速,確保結果最貼近一般用戶的使用場景。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以原生數位負片格式輸入至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與 Adobe Photoshop 兩款圖像編輯軟體,並以 Lrc 對圖像進行裁剪、拉直和修改等編輯;以 PS 對圖像應用多種編輯和圖層效果。最後將耗費時間以數質化的方式呈現。

AERO 17 HDR 在圖像編輯獲得 7477 分、批次處理 7382 分,總分 7429 分。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則分別以 2 種不同複雜程度的專案在 Adobe Premiere Pro 輸出計時,專案包含各種編輯、調整與效果。最後使用 H.264 編碼分別輸出 1080P 與 4K 兩種解析度,總計有 4 種結果,並將耗費時間以數質化的方式呈現。

AERO 17 HDR 在輸出較不複雜的影片 1080P 耗時 34.3 秒、4K 耗時 67.61 秒,總分 6638 分。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Puget Bench 則是由美國一家客製化電腦公司推出,以外掛腳本的方式實際運行軟體,並將結果以數值化的方式表現。這邊除了 PS、LR 跟 PR 外,也加入 After Effect Render 跟 Davinci Resolve 進行測試。

AERO 17 HDR 在 PS 獲得 1059 分、Lrc 獲得 1020.5 分、PR 獲得 805 分、AE Render 獲得 976 分,而 Resolve 獲得 1010 分。


↑ Puget Bench 測試結果。


AERO 17 HDR YD 溫度與噪音測試

溫度測試方面,使用第三方軟體分別測量一般待機下、FurMark 顯示卡壓力測試、AIDA 64 CPU+FPU 處理器壓力測試,以及在 Premiere Pro 實際輸出 4K 影片,總共 4 種場景,並截取過程中最高的處理器與顯示卡溫度記錄。

在待機模式下, AERO 17 HDR 處理器溫度在 35 度、顯示卡在 38 度。進行 AIDA 64 測試時,處理器會在 94 度,顯卡在 54.7 度;而進行 FurMark 燒機測試,顯卡會達到最高 77 度,處理器則在 70 度。得力於 17 吋的大機身給與足夠的散熱空間,測試時不會發生高溫傳給對方的狀況(例如在燒處理器時,顯示卡溫度也會跟著上升。)。

而在進行 Premiere Pro 實際輸出 4K 影片的過程,處理器的溫度來到 93 度,而顯示卡溫度來到 69 度,初步判斷即便開啟 CUDA 加速,影片輸出作業仍吃重處理器的效能。此時噪音來到 60 dB,而鍵盤表面溫度則以電源鍵區域最高,來到 46 度。


↑ AERO 17 HDR 溫度測試(溫度:℃)。


↑ AERO 17 HDR 表面溫度。


AERO 17 HDR YD 續航力測試

續航測試部分,則以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 模式進行測試,並開啟 AI 調整。最終,AERO 17 HDR YD 從 99% 電量到 5% 總共有 5 小時 4 分鐘的續航時間,以效能筆電來說,足以應付外出需求。


↑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AERO 17 HDR YD 總結

本次開箱的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升級 11 代處理器跟 RTX 30 顯示卡,可以說是契合創作者的需求,無論是 Adobe 全家桶或 Davinci Resolve 的各款測試當中,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搭配 WINDFORCE Infinity 散熱配置,在高負載作業時,鍵盤位跟觸控板都能有僅 30 度出頭的溫度,也算十分涼快。

說到 AERO 系列筆電絕對不會略過標誌性的校色認證螢幕,包含 X-Rite 工廠校色與 Pantone Validated 雙重認證。這塊 17.3 吋螢幕的畫面十分漂亮,還通過 VESA Display HDR 400 認證,無論是看 HDR 影片、運行 HDR 遊戲,甚至製作 HDR 影視作品等創作者內容,無論是娛樂或工作都能夠勝任。

這款 AERO 17 HDR YD 要價超過 10 萬台幣屬實不斐,但贏在自帶一片雙認證 4K HDR 的螢幕,以及可攜帶的優勢。在如今疫情肆虐的狀況,可以說是創作者 WFH 不錯的利器,有興趣可以參考選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4 06:12 , Processed in 0.116667 second(s), 40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