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ay_Night
查看: 43253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固態硬碟 SSD] 【開箱簡測】PATRIOT 博帝 VIPER蟒龍 VP4300 PCIe Gen4 x4 M.2 NVMe 2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ay_Night 發表於 2021-5-13 17:00:3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之前測試ADATA S70 Blade,在Intel Z590平台上的表現,不相容又降速讓
我很不滿意。查了網路採用同款主控的SSD,另有PATRIOT VP4300這款,剛
好最近在網購平台看到,初上架時就給它下手買套來試試。


官網規格敘述,VP4300只有兩款容量,分別是1TB及2TB。除了五年保固外,也
列示了其它產品基本規格。比較不同的是,它不像國內店家賣保固期外又標示
TBW保固值,僅強調五年保固,但是官方規格書中,又標示了總寫入量可達到
2000TB以上,算是目前市售PCIe Gen4 x4 SSD中標示最高者。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正面的設計風格延續自VPN100的書本翻頁式概念,目前應該沒有其它
SSD外包裝,採用相似的概念。外包裝採用磚紅色系,左下方標示容量,左側標
示產品的傳輸率。此外,中間標示兩種散熱片的特色,VIPER品牌名印在上方。



外紙盒背面九國語言簡述產品規格,產地MIT。



外紙盒側標同樣有VIPER相關的圖示,方便辨識。



打開外紙盒上蓋,折頁式風格躍然可見,目前除了高階主機板或是銀欣的部分
SSD外接盒包裝採用外,大概就是博帝SSD系列產品為愛用者。



整個包裝除了快速使用指南外,SSD與散熱片(器)都裝在透明膠盒內。



散熱片有兩款,一款是高鰭鋁製,另一款是超薄石墨烯含銅箔。若以這個角度
來看,是目前所有SSD產品廠商給的最大方的,也可以讓使用者根據自己環境
選擇要用主機板內建散熱器或是廠商提供的。





高鰭鋁製的散熱片,拿起來還算有點重量,整個設計風格採精簡溝槽設計,有
助於增加散熱面積。



超薄石墨烯含銅箔散熱片就採取平面式設計,沒特別花俏設計。惟一的缺點就
是~~~這是一次性產品,黏上去再拔起來就壞了。不知廠商是否好心點可以單賣
這類的散熱片?



這款SSD是雙面設計,SSD正面布局示意圖。除了主控外,配置兩顆TLC NAND Flash
與快取記憶體。



SSD背面式示意圖,保固貼紙回到一般的設計,不像威剛採用易碎紙設計,我喜歡。



SSD核心靈魂-主控,為Innogrit (英韌)IG5236FAA,根據網路的資料屬於八
通道主控設計。除了先前測試過的ADATA S70外,Partirot VIPER VP4300也
是採用此主控的SSD產品。網路查了這家背景,讓人對它的研發實力更具期待。



SSD配置的快取記憶體為Samsung的K4A8G165WB-BCRC,屬於DDR4-2400速率,
單顆容量為1GB,正反兩面各配置一顆。





TLC NAND為3DTLC規格,單顆容量512MB,正反兩面各配置2顆,合計2TB容量。





根據德國ComputerBase網站資料,IG5236與先前測試的Phison PS5018-E18
主控比較表,可以看到兩者基本規格差異不大。



該網站還公布了與Samsung 980 PRO、WD SN850的規格比較表,目前都已試過。



這次會買這款產品,主要是想再度嘗試IG5236是否真的與Z590不相容?還是
ADATA公司的設計不良所致,因此,本篇著重於Z590平台測試呈現,X570平台
反是插花後添驗證。


這回就先不裝原廠附的兩款散熱片,改採用主機板M.2 SSD散熱片,來確認是
否壓得住運作高溫?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XIII Hero BIOS 0605
CPU: i7-11700K oc 5.1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PATRIOT VP4300 PCIe Gen4 x4 M.2 NVMe 2TB SSD (11th CPU專屬通道M.2插槽)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0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Diskinfo,標示規格為NVMe Express 1.4,傳輸模式為PCIe
4.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30度。



連續高度負載測試中,搭配Z590主機板(M13H)散熱片,最高溫度為攝氏56度,
主機板內建的22110散熱片完美壓制廢熱,當時還一度以為我看錯。


但是ASUS X570(C8H)內建的M.2 SSD散熱效果就明顯弱很多,連續高度負載
測試下的最高溫度為攝氏65度。只不過,這樣還是優於S70 Blade散熱片。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5102~5654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765MB/s;線性寫入曲線在容量
值8%前算平穩,貼近在在6000MB/s傳輸率附近,隨後出現大幅度波動,平均寫
入速率2070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略有小抖動,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740MB/s;隨機寫入
曲線抖動幅度放大,平均寫入速率1894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080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5462~5531MB/s、寫入速率5813~6009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
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不論是那個模式,沒有太大差異,也沒有E18特有
的效能加強模式。

Compress 0Fill 模式。






Compress 100% 模式。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658及5810 MB/s,4K QD1讀取15352 iops,
4K QD1寫入43571 iops。




10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734及5667 MB/s,4K QD1讀取15899 iops,
4K QD1寫入42282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ISO讀取速率2672MB/s、程式載入速率1580MB/s。
  

10GB容量,ISO讀取速率3125MB/s、程式載入速率1698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略有不穩定。


10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略有不穩定。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
4GB及32GB,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6.67GB/s、寫入
速率最快6.33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沒有掉速。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28GB/s、寫入速率最快
5.86GB/s。檔案為32GB時,寫入速率略降。


Random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29GB/s、寫入速率最快5.87GB/s。檔案為32GB
時,寫入速率略降。



CrystalDisk v8.0.1採Default及0Fill,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
4GiB、8GiB、16GiB及64GiB。

Default (Random)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047~7119MB/s、寫入
速率6739~6769MB/s。4K Q1T1讀取速率73~74MB/s、寫入速率249~261MB/s。


0Fill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085~7121MB/s、寫入速率6603~
6760MB/s。4K Q1T1讀取速率72~74MB/s、寫入速率241~258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795MB/s、寫入速率1.95GB/s。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初期略慢,之後讀取曲線趨穩定,平均讀取速率6064MB/s;
寫入曲線呈三段式降速,到了末段波動幅度加大,平均寫入速率3392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別測試Zero及Mixed資料型態。

Mixed型態結果。


Zero型態結果。


將檔案設為250GB,此為HDTune的設定極限,整體讀取曲線平穩無掉速,推論其SLC
快取應該大於250GB。查了網路資料,有提到空碟環境下的SLC Cache高達650GB。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29MB/s、平均寫入速率2166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2316MB/s、平均寫入速率2327MB/s。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5551MB/s、循序寫入速率6028MB/s。



Parkdale v3.03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PCMark 8測試:分數5083,頻寬為599MB/s。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2305、頻寬為370MB/s。


資料碟分數為4503、頻寬677MB/s。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隨機模式







加碼演出,測試在X570 PCIe 4.0 CPU通道上的效率。。。。。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6.96GB/s、寫入
速率最快6.33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沒有掉速,讀取速率比Z590快些。



CrystalDiskmark的循序讀取速率7392~7440MB/s、循序寫入速率6663~6763MB/s
,幾乎可說是貼近或超過官方標示值。





官方的保固條件雖沒有設定TBW,僅表示總TBW超過2000TB。測試寫入約26TB
時,健康度才會掉1%,耐寫度應該贏過S70 Blade,同樣地將Phison E18遠遠
甩在後頭。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在Z590 CPU通道上,幾乎完全相容,不再像ADATA S70 Blade (F/W v3.2.9.1)莫名其妙亂降速。
2. X570平台上的循序讀/寫效能,幾乎貼近或超越官方標示值。
3. 提供兩組散熱片,是目前市售SSD廠商給的最大方。
4. 官方標示五年保,雖沒標示TBW保固值,也強調用於挖礦時的保固條件不同,算是大器保固廠商。
5. TBW耐寫度應該會高於ADATA S70 Blade,推估總耐寫量可能僅次於980 PRO,算是耐寫性SSD產品。


缺點
1. 售價比其它同類型主控SSD產品高出一些,但它貴的應該還算可以接受。
2. 沒有提供Toolbox,有點反潮流。希望官網能儘快推出,除了讓使用者能更了解SSD的狀態,
    能再提供Secured Erase功能就更棒。
3. 超薄石墨烯含銅箔散熱片僅附一片,有點可惜。
4. 雙面SSD設計,相較於WD或Samsung系列產品,對於散熱的要求性更高。
5. 當寫入量超過一定值後,開始出現寫入放大情況,目前測得約1.1x倍,相比於980 PRO仍有改善空間。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5 13:58 , Processed in 0.083097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