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qxxrbull
查看: 29570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SUS 華碩]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 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完整 TB3/USB-C 影像輸出方案與 10G 網卡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xxrbull 發表於 2020-6-10 00:28:1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期在市場上,有著越來越多電腦零組件的產品主打針對內容創造者的市場而生,而主機板正是其中一樣。針對這類需求的主機板所主打的功能特色方面,除了優異的穩定性確保創作者在使用電腦時的穩定度以外,更重要的就在於擁有完善的高速傳輸介面,例如 Thunderbolt 3、10 GbE LAN 等等,讓內容創作者能夠輕鬆的實現各檔案的串接與傳輸。

華碩自然也在這回 Z490 主機板上搶灘這塊市場,這回推出的是 ProArt 這條嶄新產品線的 Z490-CREATOR 10G,將以往僅用於專業創作等級的顯示器、筆電的 ProArt 拉至主機板產品使用,本體搭載雙 Thunderbolt 3 介面、並以額外的 PCI-E 擴充卡提供 10GbE LAN 的有線網路,高速傳輸介面一應俱全,相信可以滿足諸位重度創作者的需求。

產品規格一覽 :
尺寸:ATX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支援處理器類型:Intel Comet Lake
處理器腳位:LGA 1200
晶片組:Intel Z490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擴充插槽:2 x PCIe 3.0 x16 (x16 or x8+x8)、2 x PCIe 3.0 x1、1 x PCIe 3.0 x16 (x4 or Thunderbolt 3)
儲存埠:6 x SATA 6Gb/s、2 x M.2 Max Type 22100 (PCIe 3.0 x4 & SATA)
有線網路:Intel I225-V 2.5GbE (板載)、Aquantia AQtion AQC107 10GbE (AIC)
音訊:Realtek ALC S1200A Audio Codec
後方 USB 埠:2 x USB 3.2 Gen 1 (Type-A)、4 x USB 3.2 Gen 2 (Type-A)、2 x Thunderbolt 3 / USB 3.2 Gen 2 (Type-C)
前方 USB 埠:1 x USB 3.2 Gen 1 Type-C 前置插座、1 x USB 3.2 Gen 1 19 Pin 前置插座、2 x USB 2.0 9 Pin 前置插座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開箱 : 金黑配色、幾何圖形包裝呈現品味風格

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這張板子的外包裝更是頗具巧思,以黑色為基底與金色文字、線條的搭配,並採用幾何形狀,充分對應設計師的品味風格,背面則是寫有詳細的主機板產品各 I/O 接口、功能介紹等等特色,當然雖然說以設計為導向的主機板主要還是應該以務實的功能為主,但是在這張板子一樣也沒有缺席燈效同步的 ASUS AURA SYNC 功能。






↑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外包裝。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主機板外觀一覽,M.2 插槽方面共有兩根,第一根具有散熱片設計,並且皆走 PCH 提供的通道,SATA 插槽採用 6 個垂直的設計,兩根 PCI-E x16 皆採用具備金屬防護裝甲插槽設計,確保在插上重量較重的顯卡時插槽一樣也能受到最完整的保護,另外兩個 PCI-E x1 的插槽在尾端採用不封口設計,如果手上有超出 x1 長度的介面卡同樣也可以直接插上去使用,此外在這張板子並沒有專門預留給 CNVi CRF 模組所使用的插槽以及後 I/O 預留天線接口,畢竟對於傳輸穩定性來說,有線網路還是相對可靠。


↑ 主機板外觀正面。


散熱片的部分在外觀上採用階梯式並以對稱的角度設計,呈現相當優質的視覺效果,在 CPU VRM 的部分,散熱片完整涵蓋 VCore、VCCGT、VCCIO、VCCSA 的 MOSFET 與電感,兼具外觀與散熱效果。




↑ CPU VRM 散熱片特寫,一旁額外以金色字體標示 POWER UP YOUR IMAGINATION。


↑ M.2、PCH 散熱片特寫。


↑ 6 個 SATA 插槽特寫一覽,皆採用轉 90 度的設計,避免與顯卡干涉。


前置 Type-C 為 USB 3.2 Gen1 規格,位於 ATX 20+4 Pin 旁,筆者認為對於創作者需要的高速介面來說,前 U3 沒有上到 Gen2 的規格確實有點可惜。


↑ 前置 19Pin 與 Type-C 插槽。


RGB Header 的部分共有 3 個,具有兩組 +12V RGB 與一個 3-Pin ARGB 插槽。


↑ RGB Header 位置一覽。


後 I/O 一覽,USB 方面具備各 4 個 Type-A 的 USB 3.2 Gen 2、2 個 Type-A 的 USB 3.2 Gen 1、一個專用於 TB3 影像使用的 DP_IN,以及可輸入與輸出影像的 DP 1.4、HDMI 1.4b、網路孔、兩個 TB3、以及音效輸出。


↑ 主機板後方 I/O。


配件部分,包含基本的說明書、光碟、M.2 螺絲、6 條 SATA 線材、I/O 擋板、專用於連接顯卡與主機板本身插孔的 DP 線材、VRM 風扇散熱支架、PCI-E x4 10GbE 網卡。


↑ 主機板配件。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內部用料介紹 : 完整 TB3/USB-C 輸出方案,內顯獨顯皆合適

針對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的後 TB3 連接孔方面,與眾不同的是其擁有著相當完善的 Thunderbolt video outputs 與 DisplayPort 影像輸出方案,無論是使用內顯或獨顯都可以透過這個 TB3/USB-C 介面進行影像輸出,針對創作者可能會使用的多螢幕方案可以說是相當的方便,這點我們將在後方進行介紹。


我們在前面已講解這張板子大致上的規格、外觀等設計與特色,接著我們將散熱片移除,以進一步分析主機板上的用料與電路等細節。




↑ 散熱片移除後,主機板正反面一覽。



↑ 拆卸的散熱片,M.2 插槽的散熱片背面已經預先貼上 Laird 高係數導熱膠。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在定位上自然也不是主打極限超頻的設定,畢竟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自然也是主打穩定的使用需求才是最為重要,供電配置方面在 Vcore、VCCGT、VCCSA、VCCIO 採用了 6+2+1+1/1 相供電的設計,主要的 VCore 與 VCCGT 同樣也是採用 DrMOS 的配置,而 VCCSA 也採用了 2H2L 的配置,相較於多數他廠主機板僅採用 1H1L 且元件 ID 相近的配置來說更加豪華,VCCIO 的部分自然也是支援下一代所需的 VCCIO_2,並且在 VCCIO_2 是採用獨立一相的設計,這樣相當豐富的 VRM 配置得以更能夠應付未來 Rocket Lake S 所需的電力。

主要 PWM IC 採用 ASP1900B 這顆,一樣也是華碩自家客製的版本,唯目前我們尚未得知其細節具體內部為採用哪一間公司的方案 (推測可能為 OnSemi 或 infineon IR),該主控最大可控制 6+2 相供電,恰好被用於 Vcore 與 VCCGT。並且在 VCore、VCCGT 的部分皆採用整合上下橋與 Gate Driver 的 OnSemi NCP302045 DrMOS 配置,皆於後方配有 0.47μH 的電感,其中 VCore 每相為兩組組成 Teamed power 架構,VCCGT 每相對應一組。

VCCSA 與 VCCIO 設計於下方,VCCSA 採用 RICHTEK product code "F6=" 的這顆 IC 進行 PWM 控制,並採用 OnSemi 4C10B + 4C06B 2H2L 的配置,Gate Driver 為 RICHTEK RT9624F。VCCIO 則是位於一旁,採用皆為 4C10B 1H1L 的配置,PWM 與 Gate Driver 的部分筆者推斷應為旁邊 marking 為 "0T8" 的 IC,此外在此處靠近主板右側的部分為 VCCIO_2,須待日後 Rocket Lake S CPU 推出後才得以有用,因此筆者以安裝 i9-10900K 的狀況下實際量測皆約為 0V。

在電容方面,前後端輸入輸出濾波皆採用鈺邦 APAQ MIL 的製品,帶給玩家最優質的壽命保障。


↑ 相關供電布局一覽。


↑ 供電元件特寫。


在主機板右上方還有一顆 CPU_OV 的跳線帽,如果用戶打算進行更極限的超頻並且更大幅的提升電壓,則必須將該跳線帽切換至 2、3 鍵位,方能開啟 BIOS 中的對應選項。


↑ CPU_OV 跳線帽。


CPU EPS 在這回採用的是單 4+4 Pin 的設計,本體為 ProCool II 強化插槽,考量到這片板子的定位也非用於超頻,單 4+4 Pin 的供電設計實屬足夠,並且一旁還具有 +12V 輸入電感做出初步的濾波,為後端供電提供更好供電品質。


↑ CPU EPS 與其 +12V 輸入電感。


記憶體供電方面,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電,PWM 與 Driver 的部分採用 Anpec APW 8723A,MOSFET 則是皆採用 OnSemi 4C10B,1H2L 配置,電容一樣採用鈺邦 MIL 固態電容,VTT 則是採用華碩常見的 uPI uP8815P 獨立 LDO 方案,位於 ATX 20+4 Pin 旁,VPP 位於插槽左方棕色框處。


↑ DRAM VDDQ。


↑ DRAM VTT。


↑ DRAM VPP。


有線網路晶片部分,板載方面採用 Intel I225-V LAN (規格代碼 SLNJY),或許先前玩家還有印象 Intel 在 2.5GbE LAN 上出現了降速門的狀況,為此 Intel 也推出了新版步進來解決此項問題,上面所搭載的是已修正 IPG (Inter-Packet Gap) 最小為 5Byte 的 V2 步進,因此玩家們不必擔心。

而 10GbE LAN 方面則是以 PCI-E AIC 插卡式的方式獨立提供,採用方案為 Aquantia AQtion AQC107 並搭載厚實的散熱片,至於為何要特地以分離式的方式提供 10GbE LAN 呢? 畢竟目前 10 GbE LAN 尚未普及,而且要普及估計在 5 年內也達不到,採用分離式的設計可以讓用戶更換主機板時繼續沿用下去該介面卡,此外由於該介面卡需佔據 PCI-E x4 的頻寬,若將該卡插於最底下的 PCI-E x4 將會與 Thunderbolt3 的功能產生占用的問題,如果用戶沒有使用雙顯卡並且需要使用該網卡,則可以改插至第二根頻寬為 x8 的 PCI-E。


↑ Intel I225-V 2.5GbE LAN。




↑ Aquantia AQtion AQC107 10GbE LAN。


↑ 環控晶片採用 NUVOTON NCT6798D。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 S1220A 音效晶片,上方有著遮罩蓋遮住,並搭配日系 ELNA 音效專用電容。




↑ 音效布局 / 元件一覽。


↑ 在 RGB LED 方面採用 AURA 42UA0 微控制器進行控制。


為了確保訊號可靠性,後方四個 USB 3.2 Gen 2 採用兩枚 Diodes PI3EQX1004B 做為 ReDriver IC。


↑ 兩枚 Diodes PI3EQX1004B ReDriver IC。


主要後 I/O 晶片一覽,包含可支援雙埠 Thunderbolt 3 的 Intel JHL 7540,用於 TB3 / USB-C 的 Power Delivery 協議與 CC 邏輯控制的 Cypress CYPD5225-96BZXI,以及 Ti HD3SS214 8.1 Gbps DP 1.4 2:1/1:2 切換器,用以提供完整的 TB3 / USB-C 影像輸出入功能。此外一旁另有一枚祥碩 ASM1442K 作為 HDMI 的電平轉換 (level shift) 元件,以提供板載 HDMI 更穩定的影像輸出。

或許會有讀者提出疑問,畢竟這片板子主要是強調針對創作者的需求設計,為何沒有用上 HDMI 2.0 的內顯輸出以實現 4K / 60Hz 的影像規格,筆者認為畢竟多數專業等級的 4K 螢幕都會搭載 DP 輸入,而且縱使用戶一定需要使用 HDMI 2.0,也可藉由既有的 DP 或 TB3 接頭進行轉接實現。

畢竟這一代 Comet Lake-S 在內顯輸出部分,原生還是 HDMI 1.4 版本的規格,如果要實現 HDMI 2.0 則必須額外在主板加上諸如 MegaChips MCDP2800 或 Parade PS175HDM 等 LSPCON 晶片自 DP 轉出方能實現,對於成本方面自然也隨即增加。


↑ 主要後 I/O 晶片一覽。


PCI-E 通道配置切換晶片採用祥碩 ASM1480,共計七顆,四顆、兩顆分別位於第一與第二根 PCI-E x16 插槽旁,另一枚則是位於底下 M.2 插槽上方。此外由於這張板子最底下 (第三根) PCI-E 的通道與 TB3 的部分有所重疊,而在最底下的 PCI-E x4 是由 PCH 拉出的,這當然也導致將該通道信號拉至主機板上方的部分將必須走上較長的 Trace,故在此安排了一枚 Ti DS80PCI402 訊號中繼器,該中繼器單顆可支援 PCI-E 3.0 x4 的頻寬,並且不單純僅有 ReDriver,還有包含去加重 (De-Emphasis) 的功能,藉此刻意衰減訊號低頻的部分,獲得提升訊號中高頻部分的效果,確保整體訊號的品質能夠有著良好的表現。


↑ ASMedia ASM1480 PCI-E 通道配置切換晶片。


↑ Ti DS80PCI402 PCI-E 訊號中繼器。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64JVSIQ 與 25Q128JVSQ 兩枚,單顆容量分別為 8 MB 與 16 MB,兩顆是加總的配置,如果用戶日後遇到需要自行維修燒寫這張板子 BIOS 的情況,筆者會建議自另一片同樣的板子以燒錄機讀出兩顆 BIOS 的資訊後再燒進去。


↑ BIOS 晶片一覽。


ASUS TurboV 處理單元 (TPU) 採用 KB3724Q D 晶片。


↑ ASUS TPU KB3724Q D。


用於 USB 2.0 的 USB MTT GL852G HUB,以提供並拆分出更多個前置 USB 2.0 數量。


↑ GL852G HUB 晶片。


Intel Z490 PCH 晶片組與其供電電路 (橘框) 特寫,主要供電採用 ANPEC APW8723A 搭配 OnSemi 4C10B 1H2L 組成,轉出約 1.05V 供給 PCH 運作所需主要電壓使用。


↑ PCH 晶片組與其主要供電特寫。


↑ PCB 的部分採用 6 層板、2oz 銅箔設計。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TB3 / USB-C 影像輸出規則一覽

在這張板子上,我們特別以手上的 OWC USB-C Travel Dock、AKiTiO Thunder3 RAID Station、來展示影像輸出的功能,藉此順便展現這張板子提供的相當具體與完善的 TB3/USB-C 影像輸出方案。

除了其中一個 TB3/USB-C 可以直接讓有內顯的 CPU 走內顯的訊號進行輸出以外,如果要將獨顯的訊號走 TB3/USB-C 出去,也能藉由將獨顯的 DP 連接至主機板上的 DP 來實現,此外如果主機板上裝有兩張顯卡,則可以將兩張顯卡的 DP 分別各插入主機板上的兩個 DP,即可實現讓第一個 TB3/USB-C 輸出第一張顯卡的影像訊號,第二個 TB3/USB-C 輸出第二張顯卡的影像訊號的情況。

當然,TB3 的部分與最底下 PCI-E x4 是相互占用的,這也意味著如果您想要使用任何 TB3 的功能,就不能在最底下第三根 PCI-E x4 插上任何介面卡。






↑ 使用具備內顯的 I9-10900K,另外將獨顯 RX5700 XT 的 DP 插入主機板後方的 DP_IN,這時候兩個 TB3/USB-C 分別可輸出來自內顯與獨顯提供的訊號的畫面。






↑ 將獨顯 RX5700 XT 與 RX550 分別接入兩個 DP_IN,兩個 TB3/USB-C 分別輸出來自 RX5700 XT 與 RX550 提供的訊號的畫面。


若使用 TB3 1 對 2 DP 的轉接器,並且將顯卡接入 DP_IN,則預設情況兩個 TB3/USB-C 會分別輸出由內顯與獨顯的各一個畫面 ,此時若直接拔除 USB-C 轉 HDMI 的轉接器,僅保留 TB3 1 對 2 DP 轉接器,則該轉接器將會輸出兩個螢幕的畫面,分別也是由內顯與獨顯各負責一個螢幕。






↑ 使用 TB3 1 對 2 DP 的轉接器,兩個 TB3/USB-C 都插滿的情況下預設示意圖 (圖片誤植為加上 PCI-E 介面卡的情況,但實際螢幕輸出情況是正確的)。






↑ 使用 TB3 1 對 2 DP 的轉接器,另一個 TB3/USB-C 沒有插任何東西的示意圖。

假設此時是第三根 PCI-E 有插上介面卡的狀態,將無法藉由 TB3 透過 1 對 2 DP 轉接器直接輸出兩個螢幕,因為 TB3 的通道被占用的問題。





↑ 當第三根 PCI-E 被佔用後,開機時 BIOS 也會跳出對應的畫面提醒 TB3 的功能將被自動禁用,此外若將第三根 PCI-E 的介面卡拔除一樣也會跳出提醒,此時必須再進入 BIOS 中手動開啟 TB3 方能恢復其功能。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BIOS 介紹 : 簡單直覺操作、功能一樣齊全

在 BIOS 方面,華碩一樣在這張 ProArt Z490-CREATOR 10G 上引入了 AI Overclocking 選項,能夠針對 CPU 的體質與華碩所評估的超頻幅度進行自動超頻的設定,此外在 CLR_CMOS 之後也會跳出讓用戶決定採用 Intel 建議的 PL 設定或是解除限制的 PL 設定。


↑ CLR_CMOS 之後會跳出的畫面,可以讓用戶選擇 F1 (Intel 建議的預設) 或是 F3 (解除限制) 的 PL 設定。


↑ EZ Mode 一覽,可以簡單調整像是硬碟開機順序、風扇設定、XMP、AI 超頻等等地方。


↑ Q-FAN 控制。


↑ 按下 F7 可進入進階模式。


Ai Tweaker 頁面中,可針對 CPU、RAM 進行超頻並調節電壓,此外也能針對 VRM、PL 等等的部分進行調整。


↑ Ai Tweaker 基本設定。


↑ Ai Tweaker PL 相關參數設定。


↑ Ai Tweaker DIGI+VRM 設定。


↑ Ai Tweaker 電壓詳細設定,此處也看到了前述提及的 OV_CPU 跳線的設定。


進階選單內除了針對內建裝置設定外,另外有著 Thunderbolt 的相關設定。


↑ 進階選單。


↑ Thunderbolt 設定,如果 PCI-E 第三根插槽插了擴充卡之後拔除後卻沒有看到裝置管理員中顯示 TB3 的設備,記得來此處檢查是否有開啟 TB3。。


↑ 硬體監控。可以實時查看風扇轉速與電壓。


↑ 開機選單功能。


↑ 工具頁面中的 EZ Flash 3 可連上網路進行 BIOS 更新等等操作,此外底下也能設定 Armoury Crate 首次安裝提醒是否該開啟或關閉。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軟體介紹 : ProArt Creator Hub 完整掌握您的電腦

與其他華碩主機板產品線更有特色的是,這回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還多附加了一個 ProArt Creator Hub 軟體,這個軟體除了能夠綁定 AI Suite III 與 CreationFirst (網路頻寬管理軟體) 以外,如果接於支援的 ProArt 螢幕上還可以直接一併管理顏色等參數表現,相當方便。




↑ ProArt Creator Hub 主頁。




↑ 智慧工作的項目可以將數個軟體丟入至同一群組,直接點開就能夠一次開啟群組內的軟體。


CreationFirst 也是這次 ProArt Z490-CREATOR 10G 的獨家軟體,能夠讓用戶針對個別應用程式吃網路流量的狀況進行查看與管理,讓創作過程不會因為頻寬搶佔的問題發生困擾。




↑ CreationFirst。


Armoury Crate (AC) 系統控制軟體當然在這片板子上也能使用,內部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 AURA SYNC 燈光同步功能。




↑ Armoury Crate AURA SYNC 設定頁面一覽。


AI Suite3 軟體則集合超頻、監控、風扇調整等功能,玩家可透過軟體進行超頻與電壓設定,此外也能在此進行 AI 超頻、5-Way 優化,內建 Fan Xpert 4 更可控制風扇轉速等功能。








↑ AI Suite3 頁面一覽。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效能測試 : 滿血 PowerLimit,創造最佳效能

效能測試方面,除了 BIOS 上我們使用了解鎖 PL 的 F3 設定以外,處理器使用本平台最高規的 Intel I9-10900K 進行測試,設定上採用記憶體 X.M.P 的設定 DDR4 3600MHz CL14 延遲,並搭配 AMD RX5700XT 顯卡與 360mm 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另外電源管理方面我們也開啟終極效能設定檔模式,確保整體系統有著最佳的成績。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9-10900K
CPU 水冷散熱器:Corsair H150i PRO RGB 一體式水冷
主機板: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記憶體: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x2 C14
顯示卡:AMD RX5700XT 公版
系統碟: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M.2 1TB
電源供應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CPU-Z 一覽,可一覽平台資訊,處理器為 Intel I9-10900K,代號 Comet Lake,採用 14nm 製程,有著 10 核心 20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記憶體為雙通道 8Gx2 DDR4 3600MHz;顯示卡搭配 AMD RX5700XT,另外也有內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單核 604.7 分,多核 7351.0 分。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一覽,記憶體使用 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8G 記憶體兩條,運行於 XMP 模式下。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讀取 52587 MB/s、寫入 51853 MB/s、複製 48026 MB/s、延遲 45.3 ns 的表現。


CPUmark99 測試,主要測試處理器單執行續的運算能力,分數為 932 分。


↑ CPUmark99 單核效能。


CINEBENCH R15 與 R20 是基於以 CPU 進行圖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測試項目,10900K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2632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更有著 6339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為 226 cb、540 pts。


↑ CINEBENCH R15 與 R20 測試。


7-ZIP、WinRAR 以多核心進行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性能分別為 90850 MIPS 與 40767 KB/S。


↑ 7-ZIP 20.00 alpha 效能測試。


↑ WinRAR 效能測試。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兩者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並以完成時間、單位時間渲染量為評比指標。


↑ Corona Benchmark,總花費時間為 74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為 18420 ksamples。


影音轉檔方面分別採用 X264 與 X265 FHD Benchmark,10900K 於 X264 項目中有著 71.46 fps 的表現,而 X265 則有著 54.47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機整體的性能作為綜合評估標準的測試,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使用情境,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 LibreOffice 進行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進行測試,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內容進行。

10900K 搭配 AMD RX 5700XT 獲得了總分 9022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0874 分,生產力則有 8410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項目獲得 10307 分,遊戲方面則是獲得了 18992 分。


↑ PCMark 10 Extended 詳細分數一覽。


遊戲效能方面以 3DMark 進行,搭配 AMD RX 5700XT 顯示卡進行測試,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8871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3901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心得結論 : 完善 TB3/USB-C 顯示輸出方案、可靠優質用料,滿足所有創作者的進階需求

從這張板子上的諸多設計,包含完整的 TB3/USB-C 顯示輸出方案、10 GbE 網路卡,以及可靠的頂尖用料來說,這些基本上都是創作者所會需要使用到的高速連接介面,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這張板子上當然都一應俱全。此外在用料方面,縱使 ProArt 系列並不主打超頻,VRM 方面一樣給到總共 14 個 PowerStage 功率級元件,一樣也是毫不手軟。

或許會有用戶對於底下的通道占用問題比較有疑問,在這樣的狀況下要使用雙顯卡與 10 GbE 的網卡的完整速度,勢必就得犧牲 TB3 的功能,這部分筆者也是認為如果將 TB3 的通道與第二根 M.2 的 PCI-E 插槽共享頻寬相對會比較理想,畢竟創作者如果有大容量的硬碟空間需求,絕大多數也會採用 NAS 作為解決方案,相對的如果占用第二根 M.2 與兩個 SATA 插槽,在整體影響上的確相對較少。

整體而言,除了在 TB3 通道佔用上的部分算是個人認為算是可以改善以外,整體而言對於創作者的需求上可以說是都面面俱到,相當完善,以主打創作者需求的主機板來說,在 10 代 Intel 平台的選擇上,這張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可以說是不二首選。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3 18:17 , Processed in 0.125033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