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我們為大家帶來了關於AMD公司CEO Lisa Su在百思買購得第一台搭載了Ryzen處理器+Vega顯卡筆記本的新聞,CEO親自上陣奪得一血,能夠看出AMD對於自家的Ryzen是非常自豪的。雖然AMD目前在桌面端市場成功與英特爾分庭抗禮,但移動端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被英特爾牢牢掌控的,那麼AMD的這次捲土重來能否成功打破英特爾的絕對優勢地位?英特爾面對勁敵的全面入侵又會做出怎樣的對策?我們下面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為了應對Ryzen處理器所帶來的挑戰,英特爾所推出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一改以往擠牙膏式的提升,雖然在架構上並沒有明顯的提高,但核心數等硬規格的提升依然帶來了非常大的進步,那麼我們下面先來和大家聊一聊八代桌面級處理器的表現情況。
英特爾八代桌面級酷睿處理器規格參數
桌面端八代酷睿處理器都迎來了核心數的大提升,8700K 6核12執行緒與12MB三級緩存的規格達到了1.5倍於7700K的巨大邁進,並且高達4.7GHz的最大睿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消費級處理器的核心數依然不及AMD,但其憑藉更高的主頻以及超頻能力獲得了遊戲玩家的青睞。
高主頻桌面級八代酷睿非常有競爭力
英特爾處理器當前最大的優勢就是高主頻,下面是一顆體質不好也不壞的8700K,5GHz下1.2v能開機進系統,1.26v能拷機,而在1.3v左右才能保證非常穩定的運行。
超頻5G後的8700K多核性能稍低於1800x高於1700x
可以負責任的說,8700K超頻5GHz已經是基本盤了,根據我們ZOL的經驗來看,目前市面上零售的盒裝與散片8700K在體質方面都很理想,相比於早期送測的測試版處理器有明顯的進步。一開始的測試版8700K基本都需要高達1.4v的核心電壓才能穩定在5GHz,而正式版產品在1.25v到1.35v之間便可穩定使用了,並且還有能力在水冷狀態下衝擊到5.2GHz以上。
然而對於英特爾處理器來說,雖然在超頻潛力方面表現喜人,可散熱性能上就非常不盡人意了。自從英特爾使勁在CPU裡“抹牙膏”,滿載與超頻溫度就成了使用者最頭疼的問題。雖然通過開蓋更換液金等導熱性能更好的介質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但盒裝處理器自帶的保修以及開蓋帶來的安全風險讓有此打算的玩家舉棋不定,畢竟三千塊錢的東西萬一開壞了可就血本無歸了。
Cinebench R15中5G的8700K多核基本能夠逼平1800x
反觀AMD這邊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由於在超頻潛力以及電壓控制方面完全不及英特爾,所以Ryzen處理器反而沒有明顯的散熱壓力,在體質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想要在安全電壓獲得高頻真的是在拼臉。但是AMD擁有核心數量方面的優勢,雖然英特爾處理器在單核性能方面非常強,但核心數的硬差距是比較難抹平的,更重要的是AMD處理器的價格更低,相比英特爾自然就更佔優勢了。
京東上1700的板U套裝跟裸i5-8600K都有一拼
那麼桌面端的情況就先說到這了,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移動端又是什麼樣子。
移動版八代酷睿處理器喜憂參半
Ryzen處理器的問世著實震驚世人,事先誰也沒想到AMD竟然能達到這麼大的飛躍,堪比四代酷睿的單核性能配上更多的核心,性能表現就非常理想了。
Ryzen全系列處理器
既然AMD在核心數量上佔據了先機,那麼英特爾最好的反制措施自然也是增加核心數,率先上市的八代酷睿低電壓處理器都得到了翻倍的規格提升,後續出來的桌上出版也提高了一半,就目前來看至少性能上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八代酷睿低電壓處理器驚人的規格
四核八執行緒對於輕薄筆記本來說實在是太具有挑戰性了,雖然核心數的增加對於功耗和發熱量的提高並不是線性的,但是再配上極高的主頻就太可怕了。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兩款八代低電壓處理器i5-8250U和i7-8550U已經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多核心高主頻對於輕薄筆記本的影響有多大了,堪比上代標準電壓i5-7300HQ的標準性能以及更加強大的短時性能都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極高的發熱量也一樣讓人苦不堪言。
目前ZOL評測室用八代低電壓酷睿得到的最好成績
對於輕薄本來說,續航和溫度應該是大家最為看重的地方,可八代低電壓酷睿顯然已經背道而馳了,根據我們的實際體驗來看,待機狀態下都有明顯熱感的新一代輕薄本讓我有一種回到了使用高通火龍810手機時的感覺,高負荷工作時不僅溫度更高,而且滿載的風扇聲也非常明顯,使用體驗非常不理想。
Ryzen版APU
在這個情況下,AMD的Ryzen系列處理器步步緊逼,融合了Ryzen與Vega顯卡的APU已經問世,留給英特爾發揮的餘地就更少了。不過好在這一類處理器也同樣是四核八執行緒的,那麼兩者顯然還是旗鼓相當的,最後到底誰輸誰贏還存在著變數。
4AMD腳步很慢,英特爾依然有時間調整狀態根據外媒NBC的測試結果來看,AMD的R7 2700U和R5 2500U相比於英特爾頗有優勢,即使是測試成績排在前25%8550U也無法與2700U相比。
|實測結果AMD佔據明顯優勢
但是對於AMD來說,畢竟是要返回闊別已久的移動市場,相應的主機板晶片組、散熱模組構造等需要交給模具設計方的問題也同樣很多,那麼很顯然更多的挑戰不光是在性能的較量上,下游資源與市場佈局也同樣非常重要,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AMD的。
移動市場顯然不會只有低電壓產品的較量,真正能夠讓雙方角力的地方應該在標壓處理器筆記本上面。目前搭載桌面級i7-8700K以及R7 1700的筆記本產品都已經亮相了,而針對筆記本所設計的處理器還沒有出現,所以我們下面也只能給大家主觀分析一下。
對於AMD來說,推出低主頻的多核Ryzen移動處理器是順水推舟的事,只要能將主頻控制在3GHz左右,即使是八核十六執行緒的Ryzen處理器也能夠順利應用在主流遊戲筆記本上。反觀英特爾,因為桌面端只有六核十二執行緒的規格,所以移動處理器也顯然控制在這個規格之內,而受制于高主頻的高發熱,6c12t的八代移動酷睿處理器也是沒法得到高頻加持的,這樣一來先天就比AMD少了雙核心四執行緒,劣勢真的太明顯了。
據個人猜測,八代移動標壓酷睿應該同樣會擁有相比現在更高的頻率,而溫度和功耗表現同樣不容樂觀,即使是4GHz的6c12t,實際的滿載功耗也至少會達到六七十瓦,傳統筆記本廠商最樂意搭配的90W、120W電源存貨可就不好辦了。
不過好在AMD的動作不會很快,極有可能這一代都不會出現標準電壓的移動版Ryzen處理器,那麼留給英特爾的還會有整整一代的時間,如果英特爾能夠在九系處理器上大幅提高單核效能,那麼Ryzen所帶來的威脅也就會迎刃而解了。對此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來看一看英特爾和AMD大家更支持誰吧!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