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時間7日淩晨 彭博報導,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來說,為了要保持領先地位,需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全球半導體業的軍備競賽越來越激烈,為了迎戰三星、英特爾等對手,台積電已宣佈未來幾年將在臺灣投資興建三奈米先進制程新廠。台積電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忠謀週五接受彭博採訪時稱,這座新廠的投資金額預估最高將達逾200億美元。
自從去年宣佈將發展3奈米制程後,台積電便一直在評估新廠廠址,甚至將美國納入考慮,不過,在臺灣政府承諾解決水電等相關問題後,也考量到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台積電上周終於宣佈新廠將落腳在臺灣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
“等到我們完成,等到我們達到所有所需的產能,我想我們可能會花費150億美元以上,”張忠謀在新竹的總部接受專訪時說,“這只是保守估計。安全一點說,有可能會花到200億美元以上。”
主要客戶包括蘋果及高通的台積電,近幾年每年的資本支出大約都在百億美元左右,用於擴大和升級生產線,而且隨著晶片制程技術愈先進,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越高。張忠謀表示,往後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可能逐步攀高至每年上看110億美元。
就在台積電即將于本月慶祝創立30年前夕,今年86歲的張忠謀已在上周宣佈將於2018年6月退休,交棒給現任的兩位共同首席執行官,由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現任首席執行官之一的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
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當年創造了晶圓代工模式,讓無晶圓廠將設計交給台積電生產,帶動IC設計業興起,引導半導體產業走向設計、製造、封測的專業分工模式。目前在全球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市場中,佔有率達59%,市值已幾乎是臺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的30倍大。
中國業者加入戰局
晶圓代工在產能及技術上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而中國大陸在官方支持下,很快就要加入競賽之列。包括中芯國際及清華紫光集團等半導體業者正競相擴產,張忠謀稱,這可能導致市場產能過剩的局面。
不過,張忠謀也指出,中國大陸的後進者可能還需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台積電的技術門檻,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沒有業者會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領先技術。
“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可能不是政府真正想要的成功,”張忠謀表示,大陸業者在成熟的制程可以開出產能但卻有供給過剩的風險,然而在先進制程上“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
張忠謀週一在宣佈退休的記者會上稱,未來可見的幾年台積電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增長將約每年5%-10%,以2017年來看預估增長接近10%。意味著今年營收增長將低於2016年的12.4%及2015年的11%。該公司週五公佈,9月份營收年減1.3%至885.8億元台幣。
受到iPhone十周年新機等產品有望吸引買氣的期望帶動,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24%。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張忠謀的身價也一度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根據臺灣證交所截至8月底資料,張忠謀持有台積電0.48%的股份。
隨著汽車、家電等越來越多裝置都能連上網,新興的物聯網晶片需求將是台積電下一個增長動力。然而,一手孕育出這家公司的舵手將缺席這場戰役,他將把餘生留給自己和家人,首要之務是完成自傳下冊。
“我仍然熱愛我的工作,但我無法長生不老,”張忠謀說,“所以我想把餘生保留給自己,重拾我的嗜好,像是打橋牌和旅行。”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