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箱正面一覽,Sharkoon 一貫的黑白紙箱
![]()
可安裝 360mm 冷排,相容於長 43 公分以內的顯卡
![]()
機殼正面一覽
![]()
底下有個簡單的 sharkoon 字樣
正面採用消光塑膠再透過兩側金屬網孔進氣
![]()
提供 2 組 5.25" 擴充槽
![]()
前置面板設計在頂部,提供 USB 2.0 x 2、USB 3.0 x 2
Power 鍵為短行程的類型,Reset 鍵需要用其他東西戳
![]()
面板 PCB 固定在面板上,拆卸時要注意線材
![]()
前方預先安裝兩顆 14 公分扇並加上防塵濾網
![]()
機殼頂部開孔並提供軟磁固定的防塵濾網
![]()
機殼底部
![]()
採用普通的黏貼橡膠腳墊
![]()
PSU 底部提供可抽式防塵濾網
![]()
左邊透側採用一般長方形設計,沒有額外的風扇開孔
![]()
右側沒有刻意的外突設計
![]()
機殼背面一覽
![]()
側板採用手轉螺絲固定,預先開好兩個水冷管開孔並加上橡膠套環
![]()
PCI 擋板採用非一次性設計
![]()
配件包含 5 組 3.5"、2 組 2.5" 硬碟托盤、3.5" 轉接面板、螺絲包、銅柱套筒、束線帶、蜂鳴器以及說明書
![]()
螺絲有分開包裝並且標上用途,還不錯
![]()
硬碟部分採用蠻常見的固定方式,雖然我不喜歡這種做法,尤其是 2.5"
這種固定式的托盤設計多多少少會對硬碟外殼造成刮痕
尤其是現在某硬碟廠對於外觀的判定越來越機車...u know.....
![]()
當然你也可以透過開孔鎖上螺絲來安裝,但圖中這種安裝方式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
原因很簡單,滑軌會卡到
![]()
內部結構一覽,不免俗的全黑化設計
硬碟架採用比較少見的排列方式,算是固定式托盤的權宜之計
即便拆卸最上方的硬碟架依舊可以保有 2 組 3.5" + 2 組 2.5" 硬碟的安裝能力
![]()
至於硬碟架拆裝部分,只需要拆掉背面兩顆手轉螺絲就可以拿下來了
![]()
或許是一開始就針對水冷用途去設計,頂部預留相當多空間,銅柱一併黑化處理並預先鎖上 ATX 孔位
主要的線材開孔也都加上橡膠套環
![]()
後方提供一組 12 公分藍光扇,PCI 擋板採用手轉螺絲固定
![]()
5.25" 同樣提供免螺絲扣具
![]()
機殼背面一覽
![]()
CPU 背板開孔感覺開的比較小一些些
![]()
右上角留了 EPS 8pin 線材背走開孔
![]()
背面走線空間一般般,差不多是一般 ATX 24pin 線材的粗細
硬碟架與主機板托盤之間沒有開孔,硬碟線材部分可能會比較尷尬一些
![]()
線材部分同樣為全黑化處理,另外可以看到燈號部分只有 HDD,電源燈號反倒是用 molex 4pin
不太能理解這樣的做法有什麼特殊用意,畢竟如果你整台主機都用不到 4pin 變成反倒你要刻意去接這條
![]()
USB 3.0 採用內置 19pin + USB 2.0 相容設計
![]()
音效方面僅提供 HD Audio 端子
![]()
安裝起來算是蠻輕鬆的,金屬處理也還算可以
![]()
背版開孔開的剛剛好
![]()
8pin 開孔雖然不大不過因為上面有挑高所以不難穿
![]()
線材開孔也是開的很剛好
如果主機板比一般 ATX 規格再寬一些,裝起來就蠻緊繃的 (圖裡面的是 ASRock Z87 OC Formula)
![]()
圖上安裝的水冷型號是 CM 的 Seidon 240M,雖然冷排長度方面是可以支援到 360mm
不過他的問題應該在於冷排厚度,考慮到一般 EPS 8pin 都會放在頂部,大概也只能裝一般厚度的
![]()
擎天者應該是 Sharkoon 目前最高階的機殼 (用價錢來看的話啦 XD)
基本結構尚可,走線方面還算友善,前面板給了不喜歡網孔設計的人另一個選擇
硬碟架可拆也彌補了原先 T28 Pro 對於鄉民長度以上的顯卡支援不足
雖然在一些細節部分沒有很理想,像是硬碟托盤的固定方式可能會造成刮傷,影響保固判定
以及電源燈光採用 4pin 端子與 Reset 按鈕的設計等等
不過這價位的殼其實選擇還不少,還是要按照個人需求去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