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更新了旗下iMac機型,主要變化在於為21.5英寸機型添加可選的4K解析度螢幕,同時重新設計了無線鍵盤、滑鼠和觸控板。至此,21.5英 寸、27英寸iMac均擁有超清Retina螢幕版本,產品線更加完整。那麼,iMac 2015版其他方面的改進是否令人滿意呢?一起來看看試用體驗。
設計未變 螢幕效果出眾
基本上,新款21.5英寸iMac仍延續了2012年超薄iMac的設計,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最主要的改變為螢幕,擁有4096*2304圖元版本可選,官網起價為10988元;而1080P版本起價則為7988元。
這塊4K P3螢幕由夏普提供,圖元數量的劇增顯然可以實現更為細膩的顯示效果,你會發現正常觀看距離已經很難找到應用圖示邊角的毛邊或是圖元點。另外,它擁有更為廣泛的sRGB色域,超過上一代5K版本iMac約25%,整體顏色表現更為突出。Engadget編輯實測後表示,如果不是視頻發燒友,可能很難注意到顏色方面的提升,但可以看到應用圖示的顏色更純正、真實,這是一個好的變化。
配件的小變化
與以往一樣,iMac包裝內配備了無線鍵鼠,不過這兩款配件擁有一些小變化。最明顯的部分是鍵盤和滑鼠上內置了Lightning介面,可方便地進行充電,而非此前使用鎳氫電池。另外,可選的觸控板也加入了Touch Force壓力觸摸功能。
由於採用了內置電池,蘋果無線鍵盤沒有了標誌性的圓軸,這使得其重量大幅降低。不過,這也喪失了一個自帶的鍵盤支撐,輸入角度受到了一定影響。另外,鍵盤尺寸相比此前小了13%,但蘋果承諾新鍵盤擁有33%的穩定性提升,在測試中雖偶有輸入錯誤,但整體手感與MacBook相似,還是不錯的。
滑鼠方面,表面依然是平臺的多點觸摸玻璃設計,由於不再具有AA電池設計,底部腳墊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滑動更流暢。當然,就手感而言,大多數用戶可能會感到手掌懸空太久容易疲勞。
Magic Trackpad 2觸控板的主要變化在於集成Force Touch壓力敏感觸摸功能,內置四個壓力敏感感測器及Taptic引擎實現豐富的操作。當然,這與iPhone 6s的3D Touch功能並不相同,略有分裂感,蘋果或許應該在日後考慮將OS X和iOS合併統一。
性能提升自然是重點
顯然,設計變化不大的iMac的重點,自然是新的硬體更迭。4K版本搭載3.1GHz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Broadwell架構,不是最新的Skylake令人略感遺憾。顯卡部分,則升級至英特爾Iris Pro Graphics 6200,經過外媒測試,性能提升相比前作還是有所提升的。
遺憾的是,標配版本採用了傳統5400轉1TB容量的機械硬碟,使得開機時間長達近50秒,而去年採用混合硬碟的iMac僅需15秒左右。如果想要選配混合硬碟,則需要選擇更昂貴的版本,至少需要多花費3000元。這種配置設計類似“16GB版本iPhone”,是蘋果的行銷策略,顯然,蘋果希望你花更多的錢。
小結
升級後的iMac仍是最棒的一體式電腦,擁有4K螢幕版本無疑降低了門檻,用戶可以享受到精湛的設計、更清晰漂亮的螢幕以及主流的性能。然而,市場中的Windows一體機也並不示弱,如戴爾XPS 27、惠普新款Envy系列一體機等,後者更是配備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價格也與新iMac相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