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頭...
先解釋標題好了:為什麼說是簡單開箱呢?
…
因為我主機板還沒到... 加上暫時不打算使用現有主機改裝...
(因為想找的工作站主機板想走國外代購引進)
所以這篇是簡單開箱
話說跨年跨完升旗升完之後
房間門外不小心就踢到了個大箱子(p.s. 這已經老梗了,謝謝)
![]()
看一下 XF寄來的無誤
![]()
黑紅色版本無誤
![]()
規格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開這種大箱 手套是一定要的
![]()
開箱ing
首先出來見客的是前面板
![]()
倒開來後是這樣
下方為說明書與配件
![]()
說明書與配件包
使用了可重複使用透明的夾鍊帶來包裝
這點也說明了inwin的用心
![]()
說明書
![]()
配件在後方
![]()
配件近拍一覽
![]()
背後
![]()
取出後左側板 膠膜都還沒撕這是透側版本 紅黑版才有的
![]()
打開後的模樣
機殼內部空間夠大 可以上E-ATX規格的主機板
紅黑透側版本左方已預裝一顆14cm紅光風扇
![]()
內側背部再一張
底板部分開孔較大 散熱器安裝背板無須拆板
且有規劃走線孔與水冷管線孔位
![]()
內部連接頭
USB 2.0 * 1
USB 3.0 * 1 (兩條扁式排線合於一體)
HD Audio * 1
PWR LED、PWR SW、HDD LED燈號與開關
![]()
硬碟架
最高可以安裝八個3.5吋硬碟或是2.5吋硬碟/SSD
![]()
側面可安裝12cm或14cm風扇一顆
![]()
可安裝4個5.25吋裝置
其中上方3個有快拆裝置且面板可以朝外
最下面為隱藏式的 未有快拆裝置
![]()
上方為USB與Audio電路板
內部可安裝四個5.25裝置 上方第一個已經開孔
只要拿掉前面塑膠擋板即可直接安裝第一個裝置
主機板旁邊也規劃了走線孔
![]()
上方散熱孔
可安裝3個12公分風扇或是最高到36公分的水冷排
![]()
再一張
![]()
由內部拍攝上方散熱孔
![]()
下方散熱孔特寫
可安裝長度較長的POWER
![]()
接下來是前面板
設計簡單且有前衛感
![]()
下方蓋子可以打開
左方箭頭按壓下去就可以開啟
![]()
IN WIN品牌標誌特寫
![]()
不喜歡開開關關的話可以把前面這塊面板拆除
拆除方式也很簡單 只要往上退一下就好 沒有那麼複雜
![]()
這裡面只有面板轉動固定孔位 沒有任何轉軸的簡單設計
![]()
右側板
主機板處後方有開孔 可安裝12cm或14cm風扇一顆輔助散熱
![]()
後方
![]()
有預留四個水冷孔位
以及可安裝12cm或14cm風扇 * 1
![]()
八個後擋板孔位
每一個都是可重複使用擋板與手轉螺絲固定
![]()
最左邊為HDD LED
左邊兩個為USB 3.0
中間為HD Audio 麥克風/耳機孔位
右邊兩個為USB 2.0
最右方下面為PWR SW
![]()
放在側邊的PWR SW按壓鍵 燈號應該也在裡面
INWIN 707沒有設計RESET SW 所以也不會有一般機殼突然誤觸RESET的問題
況且現在的電腦很少會再用到RESET了 所以取消掉也合理
SPEAKER部分也需自備 裡面好像沒附
![]()
放倒來一張
左方為POWER吹入冷風氣散熱孔
右方為進氣孔 可安裝兩顆12cm或14cm散熱風扇
或是24cm水冷排
![]()
腳墊部分沒有附上止滑墊 配件裡面也沒有附(需自己另外準備)
是個美中不足的地方
![]()
側面散熱孔來一張
![]()
講完開箱再講結論
這咖真夠大箱,可容納得下未來各種零組件安裝需求,也不會有空間不足的狀況
(所以實在想把Vento3600給換了....)
缺點則是前方的5.25開得太少了......
結論講完了,最後要感謝一下XF與inwin提供這麼好的寫文獎品
後繼裝機等日後有機會再來去機殼Power區寫一篇好了
期待一下2015 XF台北網聚再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