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因為年底有點忙遲發了開箱文,
XF Sorry啦QQ!
這次也讓小弟終於又有機會幫大家寫開箱文啦XD!
前6次開箱請看此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07049-1-1.html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20743-1-1.html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25124-1-1.html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27313-1-1.html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29539-1-1.html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40540-1-1.html
來回到正題!
![]()
首先,先看看我當天參加活動所拿到的戰利品,
最上面那台My Cloud也還欠一篇開箱文...orz!
![]()
再來就是本次活動開箱的主角,
全球第一台 Wintel 架構 WSS Essentials的Thecus W4000跟4顆5T紅標硬碟,
![]()
5T紅標(NAS)專用硬碟,
記住研討會時專家說的話,
要看使用場合購買適用的硬碟,
不要再說WD的綠標很爛了XD!
![]()
W4000現身,
既然通過M$認證,
自然有M$家族的綠色系囉(抓到了,M$也是挺綠的XD!)!
左下方也有註明他支援的M$協定,
![]()
箱體右方也註明了軟硬體諸元,
重點是右下角大大的Made In Taiwan啦,
鄉親啊,這就是愛台灣啦,
![]()
箱體左方就是他的軟硬體特色,
比如說SSD的系統碟或者是office 365等,
下面也有註明知元36國語言喔,
答對這題有NAS一台QQ!
![]()
接者就是真的開箱啦,
可以看到主機固定的很牢固呢!
完全不用怕受到搖晃,
上方可以看到我原本認為的配件包,
結果事實證明是一髁很大顆的變壓器QQ!
![]()
再來看看箱子裡有哪些東西,
有主機,很大的一條變壓器跟一個夾鏈袋,
![]()
夾鏈袋裡的東西,
裡面有說明文件,保固卡,網路線,螺絲包跟KEY,
![]()
再來來看主角啦,
正面可以看到儀表,電源開關跟USB 3.0 * 2還有硬碟防塵蓋,
![]()
上面可有註明這是M$認證的WSS喔!
![]()
底部有4塊橡膠,
可以讓原本就不輕的重量站得更穩固,
![]()
各位觀眾,沒有騙人,
確實是紮紮實實的MIT啊!
![]()
來看看後方,
端子介面跟一台小主機一樣,
上方有2個鐵蓋不知做什麼用的,
還有2個白色的可以固定線整線用的東西,
注意!這可是擁有HDMI端子的NAS喔!
![]()
身為一個DIY玩家,
看到什麼就拆什麼是很合理的XD!
上方可以看到做為系統的SSD!
![]()
後方的鐵片可以直接通到後面,
看來這的殼應該是跟小主機開同一個模,
插顯卡用的?
![]()
既然都看到SSD了,當然是要把他也給拆下來啊XD!
可以看到是用Kingston的V300 60G,
![]()
驗明一下正身,
又是Made In Taiwan,
這就是愛台灣啦XD!
![]()
學廣告上愛用的階梯式排法,
這可是4-Way的NAS喔,
當然也附上了4支KEY,
![]()
再來看看硬碟架,
正面為了防震可是有貼不少的吸音棉,
![]()
後面是螺絲鎖孔,
可以看到很貼心的標明2.5跟3.5的鎖孔喔,
這樣就不會鎖錯了,
![]()
接下來把4顆5T紅標鎖上,
一樣排成階梯式準備上機啦XD!
![]()
注意要將硬碟推回去時可不要平著推,
不然可會被卡榫檔住而進不去喔QQ!
![]()
正確是要45度角推,
讓卡榫先進去裡面好把硬碟架卡住,
![]()
4顆都裝完了,準備上機啦!
![]()
首先,是要先裝上電源(廢話),
可以看到這是海韻製造的喔,
可惜這顆變壓器就是MIC了QQ,
![]()
要注意電源插進去的方向喔!
雖然他有做防呆,
不過我還是轉半天才進去QQ!
![]()
在來就是接上HDMI跟網路線開機啦,
首先可以看到BIOS畫面,
果然跟電腦一樣啊QQ!
![]()
開機後主機上的燈號也會一直跑喔,
應該在做硬體檢查吧?
![]()
第一次開機要先選擇語言,
鎖已可以知道這是全新的喔>///<
![]()
語言當然一定要有台灣的啦!
![]()
選完後會要你輸入金鑰然後點選下一步,
![]()
之後當然又是逼你畫押啦QQ!
![]()
再來先輸入管理者密碼,
不能空白還一定要有複雜度QQ!
![]()
之後就是輸入密碼登陸使用啦QQ!
![]()
一開機發現時區跟時間都是錯的,
記得改回來喔!
![]()
看看他的內在,
WSS的系統,
跟我們熟悉的小主機是不是一模一樣呢XD!,
不過2G的RAM倒是有點小,
不過大家應該都是遠端作業比較多,
應該影響不大!
![]()
第一次開機會自動跑進WSS設定裡
![]()
首先是調整時區的時間,
當然要調回台北啦,
![]()
再來就是設置server的名稱啦,
![]()
這裡要再建立server的管理員帳戶,
這個根系統是不一樣的喔!
![]()
結果我都是管理員了,
密碼還是要有複雜度QQ!
![]()
再來就跟安裝windows時一樣啦,
是否要更新,
這裡當然使用建議的設定,
![]()
之後就開始跑更新啦,
說真的等待有點久QQ!
更新完自動重開機就可以準備使用啦!
![]()
重開機完就會自動跳到儀表板這個介面,
有用過windows server的應該都不陌生吧!
只要照著上面的步驟設定就可以使用了喔!
可以看到我Microsoft產品更新的選項已經打勾了,
![]()
再來就是新增使用者帳戶,
不過我習慣用管理員就沒新增了,
可以直接點選掠過讓他打勾喔XD!
這個部份的windows一樣,
可以設定使用者的權限跟群組,
![]()
再來就是設定共享資料夾,
這個部分其實跟網路芳鄰很類似,
![]()
首先是選取要建立的位置,
![]()
這裡我是新建一個test的資料夾,
![]()
最後跟網路芳鄰一樣輸入顯示名稱跟描述,
![]()
再來就新增完成了喔!
![]()
忘了說,如果放入新硬碟的話記得先在儀表板裡建立並做格式化喔,
除非你想只使用小小的SSD共享...XD!
首先先點選儀表板上的存放裝置->硬碟
![]()
再點選右邊有個建立儲存空間,
![]()
這邊可以看到4顆5T的硬碟,
注意!上限只有16T喔,
![]()
選完硬碟後點選下一步就會開始建立了,
![]()
建立完成,可以開始使用啦!
![]()
當初我把4顆都打勾所以造成這種情況,
18.1T的空間只有16T能用QQ!
所以我就把他分成2個空間各2個5T了,
![]()
可以看到硬碟設定裡有備援模式的選擇,
應該就是類似我們的Raid,
裡面有不備援,雙向備援,三向備援等選擇,
資料存取時各可存取一.二.三份來達到保全的目的,
這裡大家應該都是用雙向備援,
這應該就類似我們的Raid1吧!
![]()
再來繼續回到儀表板,
這是要做伺服器備份,
可以固定備份到伺服器或者是外接硬碟上喔!
不過我因為沒有此需求就跳過啦!
![]()
接著就要設定最重要的隨處存取啦,
也就是隨時隨地都能連進NAS,
![]()
在這裡路由器部份系統會自動抓到所以就不用設定了,
![]()
再來是設定網路名稱,
到時就依此來連接到NAS,
![]()
有網域名稱的話可以用自己的,
不過因為我沒有只能重新申請,
![]()
向M$做申請QQ!
![]()
申請時會要求您登入,
用outlook帳號就可以了喔!
![]()
隱私權及合約,當然只能接受啦QQ!
![]()
輸入您喜歡的名稱,
後面都會加上remotewebaccess沒得選XD!
![]()
網域名稱就設定完成了喔!
![]()
再來設定使用的介面,
基本上用web應該就行了,
![]()
之後當然要允許使用者使用啦,
![]()
之後就設定完成了喔!
![]()
再來是設定健康情況報告,
![]()
先設定要報告的內容,
![]()
再來就是設定排程,
![]()
再來就是用戶端還原服務,
這應該就是類似把NAS當成一個GHOST的伺服器,
![]()
在這裡可以看到他的說明,
若系統無法使用時可以幫他還原回去,
![]()
需要搭配WinPe使用喔!
![]()
這裡是修復介面,
若系統壞了就在此點選修復啦!
![]()
這裡是排程,
可以設定多久備份或多久清除,
當然時間越短還原回去的資料就越新,
但是所需的硬碟空間就越大啦!
![]()
最後最重要的一步當然是連線電腦讓電腦上線啦!
![]()
再來我們來看看預設的服務,
除了備份預設已經設定好外,
還有Office 365與AD等服務,
這可以讓公司行號在使用上可以更好管理喔!
![]()
這樣已經大致上設定完成啦,
在回到使用者那設定連線帳號,
![]()
並且設定要共用的資料夾,
這部分其實跟網路芳鄰很像,
![]()
再來是設定使用隨處存取時能使用的東西,
基本上WEB介面是一定要打勾的啦!
![]()
之後下一步就行了,
我順手新建一個test帳號當使用者了,
![]()
最後設定完成就出現WEB介面內外網的網址,
這網址可要記起來喔!
![]()
再來使用client端輸入網址,
因為我是在內網,
只能輸入內網網址喔,
輸入外網網址會跑到我的IP分享器的設定介面QQ!
輸入後看到了一堆殘體字...orz!
會要你下載client端的軟體,
![]()
接著接受後安裝軟體,
![]()
因為我是在內網安裝的所以一下就找到了NAS,
外網的話要輸入網址喔!
![]()
再來輸入使用者帳號跟密碼,
我是用test這組,
![]()
最後會要求您做重開機,
重開機後會出現類似AD的登入介面,
會直接登入在NAS的網域裡,
這時只要輸入帳號密碼就行了,
![]()
登入後,
在桌面上與我的電腦裡就會出現網路位置裡的共用資料夾,
![]()
點進資料夾內就是當初設定共享的資料,
![]()
這時當然要用男人的浪漫來測試看看傳輸速度啦!
(小聲說,大部分的男性NAS裡應該都裝這個吧>///<)
可以看到應該是因為我的AP只用TOTO-LINK的N300RB,
這台只有100M的而跑不到全素只有10M,
![]()
不過我到NAS端測試我的USB 3.0隨身碟的速度,
可以看到穩定100MB已上在跑呢!
![]()
再來就是要測試硬碟故障的狀況了,
首先我就先把第2.4槽的硬碟抽出,
![]()
可以看到儀表板內的硬碟馬上就有警告了,
![]()
會要你去檢查是否有硬碟故障導致無法備援,
故障排除後會自動重建喔!
結語!
剛剛忘了存檔結果讓我多花了4小時的時間打這篇文..orz!
好,廢話不多說,來分析一下優缺點,
優點
1.MIT的...去哪找啊(大心)
2.一樣是4-Way,價位卻比別人低很多
3.設定介面是Windows介面,應該說是人人都會用
4.我雖然沒做測試,不過一般NAS因為硬碟格式不同,所以NAS掛掉後不能拿去PC讀取,或者是PC無法把有資料的硬碟放進NAS,
不過WSS的NAS用的就是NTFS的格式了,理論上應該是能互換才對!
5.連線介面就是網路芳鄰,還有遠端控制的功能都跟Windows內建一樣,不用再重新學!
6.因為本體其實就是小主機,所以擁有豐富的I/O介面,這應該是其他NAS少見的
缺點
1.因為是M$,所以有些設定不是這麼直觀,我完全設定好應該花了快2小時吧!
2.只能在NAS端做設定,所以一定要接鍵盤滑鼠,所以我在PC跟NAS端把鍵盤滑鼠拔來拔去(螢幕也是)QQ!
3.因為CPU跟RAM有點低階,雖然有高階款可供選擇,不過在跑設定時等候時間其實不算短QQ!
在這裡給廠商一個建議,
希望能開發出自家的UI,
可以能夠在網路介面而不是NAS本機做設定,
才不用鍵盤滑鼠拔來拔去!
螢幕畫面也因此要切來切去QQ!
總結
能玩到完全MIT的對支持國貨的我變成優先的選擇,
然而因為是全球第一台的WSS系統,
所以還是有無法盡善盡美的,
比如說我在設定時還是會遇到M$常有的進度條一直跑卻感覺根本沒在動,
或者是程式直接Hang住,出現沒有回應...orz!
如果有辦法把這改善,
系統用WSS的,
但是UI介面Thecus能另外弄出更直觀的,
那依據NTFS系統可以跟PC互換,
還有軟體幾乎不用重新學,
這樣應該可以多不少客源,
感謝XF給我這次測試的機會(雖然我拖稿拖很久QQ!)
TH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