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華碩打從 P55 時期推出首款 Sabertooth 主機板後,從一開始的單一旗艦產品路線
到去年首次導入的 M-ATX 小板 Z87 Gryphon 與入門款 B85 Vanguard
中間雖然歷經了不少改變與進化
整體在精神訴求上都相當明確,追求耐用且穩定長效的高品質表現
如今隨著新一代的 9 系列晶片組登場後,華碩針對 TUF 系列也進行了更新
不過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如同上一代的 Z87 Gryphon Armor Kit 選配套件
這次的 Sabertooth Z97 直接提供了 Mark 1 與無裝甲的 Mark 2 兩種版本
包裝及內容物
![]()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維持一貫的髮絲紋的紋路加上深色系裝甲塗裝
![]()
提供 5 年保固
CPU Socket 腳位同樣為 LGA 1150,可使用既有的 Haswell 處理器
支援 SLI、CrossFire 與 Ultra HD 4K 顯示輸出
![]()
背面則是一些比較詳細的功能介紹
![]()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SATA 線材、CrossFire 橋接器、Q-Connector
貼紙、說明書、驅動光碟與配件包
![]()
配件包裡面除了 PCIe、DIMM、USB 等 I/O 介面的防塵塞之外
也提供了測溫線、風扇套件與防塵濾網
![]()
主機板中心的風扇同樣為 SUNON EF35101S2-Q010-G99 35mm 扇
後方則是 DELTA ASB0405HA-A 的 40mm 扇,轉速為 6000 RPM
![]()
主機板正面一覽
![]()
供電區塊部分同樣提供了開關來切換氣流的循環方式
![]()
背面的 TUF FORTIFIER 兼具了散熱以及防彎板的功能
並在元件接觸面加上導熱膠
![]()
裸版正面一覽
![]()
搭載 8 相數位供電,用料上與上一代的 Sabertooth Z87 有所不同
採用新版的 Super Alloy 電感與 10K 電容
概念上與 ROG 系列 BlackWing 電感類似,透過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來強化散熱效果
![]()
ATX 24pin 配置在主機板中間偏上的位置
DIMM 插槽採用單邊扣設計,最大可支援至 32GB
![]()
旁邊可以看到負責控制 VRM 供電的 Digi+ ASP1103
![]()
EPS 8pin 位於主機板左上角,旁邊則是後方小風扇的專用插槽
CPU 方面提供兩組 4pin PWM 插座,比較微妙的是,雖然 ASSET 風扇只有兩顆不過插槽實際上有三組
![]()
USB 3.0 部分採用內接 19pin header,與其他系列主機板比較不一樣的是擺放方式為橫向
推測應該是是為了配合 thermal armor 的關係
底下則是由 Z97 提供的 6 組 SATA 3 (6 Gbps),其中兩組 SATA 可作為 SATA Express 介面使用
![]()
下方另外配上了一組 USB 3.0 以及兩組 SATA 3 插槽
![]()
額外的兩組 SATA 3 由 asmedia ASM1061 所提供
![]()
擴充介面一覽
PCI-E 部分提供三組 PCI-E x16 以及三組 PCI-E x1
其中咖啡色跟黑色的 PCI-E x16 實際上金手指只有 lay 到 x8
咖啡色插槽會跟底下第三組 PCI-E x1 以及後面的非原生 USB 3.0 共用頻寬,預設只用 PCIe x1 的模式在跑
而黑色插槽實際最高只能用到 PCI-E x4 的速度
這幾點必須特別留意
![]()
環控晶片採用 nuvoton NCT6791D
![]()
PCI-E 插槽間的 TPU 控制晶片
![]()
在導入了更多的風扇控制及溫度偵測功能後,勢必會占用一些系統資源
對於想要維持完整的性能輸出以及監控需求的玩家,華碩在這次加入了新的 TUF ICE 監控晶片
將原本主機上大量的監測點以及風扇數據都交由硬體控制
![]()
雖然說音效部分與 TUF 本身所追求的重點沒有太多關係
不過既然是好的改變,未嘗不可,新的 Sabertooth Z97 Mark 1 也選擇導入了 PCB 切割
不過在音效電容方面就沒有跟 Channel 或是 ROG 版本一樣改用 nichicon 或是 ELNA 電解電容
依舊以壽命及穩定度作為最佳考量
![]()
音效晶片採用 Realtek ALC1150
![]()
旁邊的 asmedia ASM1184e 則用來做 PCIe x1 的轉換
![]()
兩組乙太網路分別由 Realtek 8111GR 及 Intel I218V 所提供
兩組都支援 Gigabit 的傳輸速度
![]()
背板的其中兩組 USB 3.0 來自於 asmedia ASM1042AE
![]()
用上一顆 asmedia ASM1442K 來處理 HDMI 輸出
![]()
背板 I/O 部分提供 4 組 USB 2.0、4 組 USB 3.0、兩組 RJ-45 接孔以及 BIOS Flashback 按鈕
音效部分除了一般 3.5mm 插槽外,也提供了 toslink 光纖輸出
在顯示方面
這次同樣只提供了 HDMI 以及標準 DisplayPort 兩組數位介面
BIOS 簡介
![]()
UEFI BIOS 預設採用 EZ Mode 簡易模式
介面部分有點算是順應潮流,採扁平化設計
可快速調整顯示語言、系統時鐘、風扇轉速、開機硬碟以及 X.M.P. 設定等等
![]()
其中風扇的圖形化的設定方式相當直覺
![]()
進階模式部分同樣提供了 Ai Tweaker 的超頻項目調整
進可攻退可守
![]()
![]()
![]()
![]()
![]()
在儲存裝置設定部分,SATA 預設為 AHCI 模式,並且關閉 LPM 功能
並且會在各個 SATA 插槽欄位顯示目前所連接的裝置名稱與容量,方便玩家識別
![]()
監控頁面除了提供目前主機板的電壓狀態,也可以直接做風扇轉速的詳細控制修改
包含 DC 與 PWM 模式控轉以及所要採取的轉速設定檔
另外也提供風扇停轉功能,給那些追求極致靜音的玩家
![]()
這次新加入的開機逆轉除塵同樣也是在這邊進行調整,除了設定時間長短之外,也是可以關閉
不過如果都不關機不就沒戲唱 ? 華碩當然也是有考慮到 XD
在這邊同樣提供了開機狀態下的定時逆轉功能,包含了時間間隔以及持續時間
另外針對關機後的廢熱殘留問題也提供了風扇延遲停轉的設定選項,預設為 1 分鐘
效能實測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7 4770k
MB:ASUS Sabertooth Z97 Mark 1
RAM: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8g x 2
VGA:EVGA GeForce GTX 750 Ti 2GB ref.
HDD:Kingston HyperX 3K 90G
PSU:Cooler Master Silent Pro Hybrid 850w
Cooler: Cooler Master Seidon 120M + JetFlo 120
Chasis:Lubic Stage Layout Case v3
OS:Windows 7 SP1 Ultimate x64
======================================
![]()
CPUmark 99、Wprime 32M / 1024M、Super Pi 1M、Fritz Chess Benchmark
![]()
MaxxPI2 Single 1M、MaxxPI2 Multi 1M
![]()
MaxxMIPS、MaxxFLOPS
![]()
AIDA 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
HWiNFO32 Benchmark
![]()
Muclearus Multi Core Benchmark
![]()
Winrar 壓縮效能測試
![]()
7-Zip 壓縮效能測試
![]()
ComputeMark 1920 x 1080 Normal
![]()
Cinebench R11.5, 8.02 pts
![]()
Cinebench R15, 739cb
![]()
3DMark 2013
![]()
PCMark 7
結語
![]()
相較於 8 系列晶片組來說,Intel 這次的 9 系列晶片組並沒有太多的改變
當然,這也意味著這次的主機板世代交替能有多少差異就看各家廠商的設計功力
就整體而言
新的 Sabertooth Z97 Mark 1 除了在用料上進行改進之外
在音效方面也不落人後,追加了 PCB 切割的線路遮蔽
同時導入符合 TUF 系列本格的逆轉除塵功能以及硬體支援的 TUF ICE 監控晶片
在穩定性與耐用度方面更上層樓
雖然 Sabertooth Z97 Mark 1 並沒有像其他產品一樣提供 M.2 插槽支援
推測或許是因為 Thermal Armor 的關係,僅提供 SATA Express 介面算是比較可惜的
這部分就得仰賴華碩先前所發布的轉接套件來滿足高端玩家的特殊需求
以上
來源: [XF] 除塵防護再提升 ASUS Sabertooth Z97 Mark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