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是全球高科技代工廠商最集中的地區,現在它希望引領下一波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而不是為其他廠商打工。這種轉變將提升臺灣本地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而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內地競爭對手則接過了它們的代工訂單。
臺灣的做法
臺灣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3D列印技術基地,它已經制定了相關的計畫並力爭在這個發展速度最快的科技領域佔據領先位置。
由臺灣政府支持的一個技術孵化器已經建立了一個由90家本地公司組成的聯盟,那些本地公司希望在3D印表機及相關軟體等領域展開合作。
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打算將最多40%的研發資金用於開發實體列印技術,它已經在2013年將該這項計畫作為它未來8年的主要任務。
實體列印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幾十年前,當時主要依靠的是開源軟體。這一概念在2010年之後迅速走紅,因為當時實體列印的價格已經下降到足夠低的水準上,很多人開始利用這些技術去創作他們自己設計的燈罩和洗衣機配件等。
中國大陸和歐美3D列印發展現狀
現在,只要200美元就能買到全套的DIY工具、印表機以及墨水等相關耗材。平板電腦最近發展得非常快,但是內地在這方面的發展勢頭顯然蓋過了臺灣。
中國、日本、歐洲和美國的開發員們現在跟臺灣的開發員們一樣勤奮,有的甚至比後者更努力,在研發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更多。他們已經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明顯的競爭關係,正如美國技術顧問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稱,3D列印市場在2011年躍增了將近30%之後,緊跟著又在2012年增長了28.6%,市場規模達到了22億美元。
臺灣的很多公司在速度和定制化生產方面一直都具備很大的優勢,它們在這個方面仍領先於其他地區的公司。
臺灣的優勢
工業技術研究院南部園區的執行理事約恩徐(Jon Hsu)表示,那90家本地公司的聯盟必須建立起一個高效的供應鏈並共用知識和經驗,而不是與臺灣技術行業的傳統對著幹。他說:“就象美國有防衛技術而中國內地有汽車技術一樣,臺灣有消費電子技術。我們擁有相關的技術,現在方向也明確了。”
臺灣以反應迅速靈活而著稱,約恩徐稱:“你打個電話,然後泡一杯咖啡,在咖啡變涼之前,工作就已經被做完了。”
與海外市場不同,很難說哪一家臺灣公司才是最大的實體列印投資者。威盛電子正在開發一種能夠作為3D列印控制器來使用的板件,據伏特窩集團(Voltivo Group)的常務董事奧利弗福克特(Olive Fueckert)稱,公司正在開發高端列印耗材產品的“秘密武器”。
相關的技術研發還不止這些。福克特稱:“顯然,政府需要參與進來。臺灣已經具備了取得成功的所有要素。”
要想實現創新,或許首先需要有一個啟動動力。臺灣在金屬列印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它還需向其他國家學習塑膠列印方面的技術和知識。
為了鼓勵本地廠商提出新的創意,孵化器公司將大力資助很多3D列印專案。它在1月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稱,那些3D列印專案將在臺灣引發有關新技術和新行業的國內投資熱潮。否則的話,臺灣就只能給世人留下一個抄襲他人原創設計的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