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report也做了SSD使用壽命的長期測試,不過他們採集的樣本更多,使用了6款來自三星、Intel、金士頓及海盜船的SSD,對比了寫入22TB資料之後的SSD性能變化。
SSD固態硬碟相比傳統HDD機械硬碟的優點是性能強、體積小、無噪音,但是特殊的工作原理也讓它的使用次數有限,而且這個次數還會隨著制程工藝的升級而降低,從之前的5000+降低到3000次甚至1000次。
SSD使用壽命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廠商一次次強調隨著SSD容量的增加和主控技術的進步,SSD有限的寫入次數對使用壽命來說並不是嚴重問題了,不過想打消消費者的疑惑還沒這麼容易。
他們使用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軟體進行大規模資料寫入,現在過去了兩周多了,寫入的資料已經達到了22TB,是時候檢驗一下這六款SSD的情況了。
Anvil工具軟體
第一個節點選擇22TB是因為這個寫入量是Intel公佈的335 SSD正常使用壽命,官方稱它可以在每天20GB的寫入量情況下使用三年。此外,金士頓的HyperX 3K SSD官方公佈的寫入量是192TB,其他三款SSD就沒有官方資料公佈了。
首先來看各個SSD的平均寫入速度,但是上述資料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為了加快測試進度,這6個SSD是安裝到了兩套平臺上同步進行的,有的使用了SATA6Gbps介面,有的使用了SATA 3Gbps介面。上面的平均寫入速度只能用於評估各SSD寫入22TB所用時間。
相比速度絕對值,他們更關注的是寫入22TB資料之後的SSD性能的前後變化。這時候的測試結果是恢復到之前測試平臺和系統上進行的,因此前後結果可以對比。之前的性能測試結果可以參考第一篇文章。
寫入22TB資料後的隨機、連續性能變化
连续读取速度变化
连续写入速度变化
随机读取速度变化
随机写入速度变化
大部分測試中SSD前後性能變化都在1-2%左右,考慮到誤差因素,可以說他們在寫入22TB資料之後性能並沒有什麼變化。
讓人吃驚的是金士頓HyperX 3K SSD的隨機讀取性能,不論是可壓縮資料還是不可壓縮資料,性能都提升了30%以上,Intel的335 SSD也小幅提高了8%,這二者使用的都是SF主控。
此外,SMART資訊也會不斷追蹤SSD的壞塊、寫入資料量等資訊,不過目前為止還沒看到有壞塊出現,這些SSD依然很健康。
測試中有2個型號的SSD都使用了SF主控,而且隨機讀取速度在寫入22TB資料之後反而有46%的提升。另外,資料壓縮測試中,不可壓縮資料寫入了22.8TB,而可壓縮的那個只寫入了15.5TB資料,節省了32%,還是有用處的。
再看下SSD的寫入放大。兩款HyperX3K SSD的本機寫入量都是21.6TB,實際寫入資料一個是22.8TB,可壓縮的則是15.5TB,寫入放大率分別是1.05和0.72(注:這種持續寫入資料的情況下寫入放大率不會很大,接近1是很正常的)。
Intel的335 SSD的NAND寫入量是22.9TB,主機寫入量是21.6TB,寫入放大跟金士頓HyeprX 3K差不多。至於其他SSD,因為追蹤不到NAND寫入量,所以無法計算寫入放大。
以上就是寫入22TB資料之後的基本情況,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100TB,估計還要等很長時間了,以後這篇文章也會持續更新。
=================================
心得:
以往都有使用SF主控晶片的SSD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會有速度變慢的通病
但沒想到採用SF主控的Intel跟Kingston SSD居然逆向成長
反而在寫入22TB資料量之後
效能還不減反增
反而是跟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看來耐不耐用還是跟廠商提供的韌體有關
SF所背負的污名應該從這邊測試而有所洗刷乾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