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持式設備來說,設計上的四大主要考量,即是功能/效能、尺寸、成本與功耗,而由於這類產品往往由電池來供電,在電力的限制下,功耗狀況就與電池的使用壽命直接相關,若能提供比同類產品更長的使用時間,市場的接受度當然愈高。以有名的iPod nano為例,它使用的是只有1.2瓦小時的電池,但因做到音樂播放只需85mW的功耗,所以能夠連續播放14小時的音樂,難怪會這麼受到市場的歡迎。
對於筆記型電腦來說,在運作時,CPU一個元件就可以佔了整體系統近一半的功耗,並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降低CPU的功耗與散熱就成了比提升效能更重要的課題。Intel在2004年宣布轉向擁抱多核心架構,主要的原因也是為了解決其不斷升高的功耗問題,而這個發展途徑也讓Intel在近幾年中持續維持其電腦CPU的霸主地位。
降低功耗是一門牽涉極廣的技術,解決的途徑包括製程技術(如low-k)、電路閘控設計(如Clock Gating、Power Gating)、系統架構(硬體/軟體配置演算法)和軟體管理(如Power-aware作業系統、休眠模式和更有效的記憶體接取方式)等。以Intel新一代的Penryn CPU為例,就採用了上述的各種改善途徑。
採用45奈米製程的Penryn,其電晶體密度比上一代65奈米Merom CPU提升了近兩倍,此舉有助於大幅降低電晶體開關動作所需的電力,耗電量可減少約三成。此外,Penryn還採用low-k介電質的內部連接線來加速關關動作,並採用high-k材料來製作電晶體閘極電介質,以因應高階製程中愈來愈嚴重的靜態漏電功耗。
在電源管理的作法上,透過DPM(Dynamic Power Management)和DVFS(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兩項技術,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元件及系統的功耗表現。其中DPM指的是控制不工作單元的休眠狀態,DVFS則是在運作中,依工作狀況調整電壓及頻率的供電狀況,是更為先進的功耗管理技巧。
以電腦系統的電源管理來說,有所謂的ACPI規範,其中C0到C3為處理器的電源節能狀態。CPU廠商在此架構下,又發展出自己的管理技術,例如Intel在Merom世代時即已提出的C4e(Enhanced Deeper Sleep)模式;最新的Penryn處理器中則進一步提出C6(Deep Power Down)模式,其中C6模式所需電壓將比C4e再降低一半,且L1快取也會進入關閉狀態,讓處理器功耗能再減少超過75%。不過,有利也有弊,從C6模式返回正常運作狀態所需的時間也比C4e多出約50%。
預計在五月上市的新一代Penryn系列,其常規款式CPU可做到低於35W的功耗,其中主流處理器的TDP從目前的35W降到只有25W,小型化封裝處理器更可以達到10W、甚至更低的功耗。這對於Notebook來說算是不錯的表現,但若是用在更小型化的MID或UMPC中,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連結
https://www.hope.com.tw/News/ShowNews.asp?O=200805021404302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