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 G-Sync 技術,ASUS Swift PG279Q 評測
由 NVIDIA 主導的 G-Sync 技術,在競爭對手們陸續更新自家規格,還有電競市場崛起的背景時空,終於從配角角色一系之間躍居成為閃耀新星。當然這些原因只是其中之一,推動 G-Sync 技術成功上位的還有面板進步,還有價格持續下探的策略。不過 G-Sync 技術到底差別在哪裡,或許許多人不甚理解,就讓本篇文章靠著 ASUS Swift PG279Q 一探究竟。
各種角度,一次看完
既然是電競螢幕,讓玩家們調整最舒服觀看的角度則是理所當然的首要任務,因此 ASUS 在高階產品中,絕大多數均具備多角度腳架的搭配。包含升降 120mm、仰俯角 +20~-5 度,左右擺幅均為 60 度,與目前各大品牌均具備的 90 度垂直旋轉,各種角度一應俱全。要實作角度旋轉其實並不難,不過若要做的好轉,甚至是單手調整,這可就得花下許多時間心力。除了阻尼需要調教的恰到好處,在使用順暢度方面也需要設計經驗的累積,隨著 ASUS 多代產品推出下來,在這部份經驗相當豐富,也就創造了這款相當滑順好用的 PG/PA 系列專屬腳架(PB 腳架與之不同)。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8.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1.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2.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5.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6.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7.jpg
對於轉軸設計部分,ASUS 在下了相當大的苦工,在一開始推出之際,就採用了相當粗勇的類型,對於市面中一票主打美型市場中,無疑是相當大的一種嘗試。當然粗勇的外表下的內部調教,則盡可能做到單手稍微施力即可轉動,鬆開後又不再次位移這點則需要進行相當冗長的測試,才有辦法達到這種動靜自如的境界。坊間有許多腳架外表相當亮麗美型,但實際用起來則是相當糟糕的使用經驗,如腳架轉軸處支撐力強度不足,稍有動靜就造成螢幕連帶顫動,或者是阻尼固定性或阻力太大,造成垂頭或者需要雙手扳動的問題。(註解:ASUS PG279Q 採用無段阻尼,相較之下 DELL U2412HM 在 90 度垂直旋轉部分則是有段,需要施力稍大才可旋轉。對於結果來看,兩種方式均可以達到 90 度垂直旋轉的目的,不過小細節處的調教功力,不難看出兩者間對於產品的態度差距。)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9.jpg
對於原廠貨不滿意,或者是有壁掛需求使用者,可能看到這種背面不工整的機種徹底打敗。原因不外乎不能上標準 VESA 壁掛架,或是存在干涉問題,造成無法使用的狀況。不過倒不需要擔心 PG279Q 無法滿足需求,具備標準 VESA 壁掛孔的鎖孔,可以相容於目前市面上所有產品。
不過由於背蓋部分為稜角設計,該位置為凹陷處,需要相當貼合牆壁的玩家們,可能會在此遇到一些小問題。另外原廠腳架具有畫面對應的功能,藉由軟體設定搭配腳架內藏的金屬接點,可以在螢幕 90 度垂直旋轉後,自動將畫面轉正,不再需要自行進入控制台中調整螢幕畫面,相當方便的功能。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0.jpg
為了維持背蓋美觀,ASUS 在 PG 系列中,都是將安規與型號貼紙,貼在機身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畢竟安規貼紙並無法不貼,花下時間設計過的背蓋敗給這種瑕疵實在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因此直接將貼紙位置考慮在其中,將之隱藏又可通過政府機關稽核,不僅好看又符合法規,皆大歡喜。(部分產品或廠牌,擁有漂亮美背卻偶有醜陋貼紙在一隅,雖使用中看不到,但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20.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3.jpg
針對線材部分則是提供了集線孔,所有線材均可以通過該孔收納,不過效果並不算最佳的一款產品。畢竟從圖片中,可以發現實作中只考慮到螢幕角度固定後的收納,並未思量到螢幕旋轉後,額外需要的線材長度。在螢幕旋轉時,就會發生線材不足長造成干涉拉扯的問題。
那麼是否有解決方法?以這個模式來看,並沒有其它出路可以解決該問題。畢竟,連接器內建於面板背後,加上可旋轉的腳架,想要透過延長的方式將所有連接器放置於底下不動的底盤,不僅困難也會額外造成因線材而無法靠緊牆壁的問題。兩相衍生出的問題,比較之下 ASUS 選擇的作法雖不完美,但已經是利害關係之下最好的選擇之一。加上目標客群為電競玩家,頻繁使用腳架功能者為小眾,畢竟該腳架功能實際上為開發給建構三螢幕垂直畫面使用。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9.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4.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5.jpg
底座為了維持最佳止滑,在周圍處全數貼滿了止滑泡綿,最大化確保螢幕即便是在非水平的平面上仍然可正確發揮止滑效果。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6.jpg
針對螢幕各項硬體調整按鍵,全數為隱藏式設計,在正面處僅有相當不起眼的圖示說明對應按鈕的相對位置。按鍵面積相當大,甚至相較於以前的 PA 系列機種要大上不少,且按壓靈敏度有更上一層樓表現。
為何不做在正面,其實邊框給了我們答案,窄邊框的設計,讓你即便想要做,也只能擁有相當狹小的按鈕。既然死活都要有按鍵,將之置於背面,按鈕做更大,觸壓更靈敏,勢必在使用體驗中會得到更好的評價。針對 OSD 選單,除了一般選擇按鍵之外,另外搭配了一顆五軸方向鍵,提供更簡單且直覺的操作方式。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4.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2.jpg
整機唯一可以識別該螢幕支援 NVIDIA G-Sync 技術的象徵只有一塊小貼紙,這方面相當不顯眼之外,針對螢幕型號部分,ASUS 也未刻意使用識別度較高的代號作為簡易識別途徑,這方面理應可更好,不過顯然 ASUS 在早期導入 G-Sync 時並未全盤規劃,甚至可能沒有意料到 G-Sync 技術會走的如此長久。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03.jpg
相較於其它 ASUS 或者競品間採用內建變壓器的作法,ASUS 選擇外部變壓器,也是本次評測中被列為不足的項目。畢竟端從 PG279Q 的背部體積來判斷,想要塞入適當且合用的變壓器子板未必是件遙不可及的問題。不過外部變壓器未必均為缺點,除了占空間與前述卡線問題之外,故障後透過其餘變壓器可自行簡易故障排除,甚至好購買替代品的優點,均為外部變壓器的優勢。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7.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Swift PG279Q/018.jpg
從各方面來看,作為一款電競螢幕,PG279Q 其實算是主流中的中規中矩產品。搭配 NVIDIA G-Sync 技術除了可以消除畫面撕裂問題之外,也一改之前 G-Sync 技術只有 TN 面板單一選項的缺點。相較於前幾代產品,PG279Q 融合原先的 MG 系列加上 PA 系列的各項優點,確實是款相當不錯的電競螢幕。
但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解析度僅 2K 是個問題,不過反過來想,4K 螢幕雖然終端售價已經相當接近甜蜜點,不過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單一顯示卡性能無法順暢的問題。在對應的平價顯示卡出爐之前,提前入場 4K 未必是明智之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