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6260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UP-01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SUP-01緊湊佈局,“直”而強大(Compact Power, Redefined Layout) ...

Micron Crucial T705 Gen5 SSD 玩家開箱體

挑戰極限 再創顛峰無懼的速度正等著您 我們最快的變得更快了無懼的速 ...

A3-mATX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簡約時尚設計 26.3L 微型機箱 [*]側板和頂板採用鋼網設計 [*]可 ...

PURE WINGS 3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PURE WINGS 3卓越效能,安靜散熱 Pure Wings 3 是 be quiet! 的主流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極地衝刺」COUGAR Uniface RGB 機殼開箱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4-5-17 12:16:5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上一次接觸到美洲獅的機殼,開箱的是高階的 MX600 RGB,整體給我的感覺是相當不錯,不過在價格上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小貴,真要比較起 CP 值的話還差了點意思!

這次 COUGAR 最近新推出的中塔機殼:Uniface RGB,第一次看到消息的時候我還一臉懵,怎麼有人機殼命名叫做程式語言呀 XD

主打的是一個高效通風、清涼暢快並且零件相容性相當優秀的光害主機!同時還強調了卓越的性價比,這對於我在年末想要做一期有關於 2024 Best PC Case 有很大的興趣~ 想來跟大家一起好好深入探討一下,關於美洲獅 COUGAR 推出的新機殼,它的表現會不會合乎大家的胃口呢~


▲先來看一眼外觀,經典的牛皮紙箱搭配上彩色貼紙,用於辨別款式顏色,本次開箱的是白色版本~


▲從內箱取出來後的第一印象是還挺高大的!有個小小可惜的地方是,採用的是保麗龍而非珍珠棉~


▲前面板的造型,總感覺有點熟悉,嗯?原來是跟前段時間推出過的 Duoface 相似呀!不過在兩側多了一些彎折,整體看起來的線條感比較重了一些~


▲常見的下置式電源布局,後方可支援到 14 公分風扇,主機板安裝位有做內縮設計,比較特別的地方還是在 PCIe 檔板,做了模塊化設計,可以旋轉後直立安裝顯卡~


▲後方電源下面有一個抽拉式防塵濾網;硬碟架給予兩段調整設計,由手轉螺絲固定;底部腳墊均有配合色系的白色止滑墊,相當細節!


▲上方附有磁吸式防塵濾網,減少機殼內部從上方孔洞的落塵量,IO 設置在了頂部右側,USB 接口內做了橘色的小點綴,給人一種活潑可愛的感覺~


▲右邊側蓋在靠前的位置有做了打孔網版,協助進氣或排氣


▲內部還附贈了一片防塵濾網,對應著主機板右側的風扇位開孔,建議採用進風,若是考慮到美觀的話可以選購反向扇葉類型~


▲背後理線深度約 2.3 公分,中間預裝三組魔鬼氈協助理線,主機板後方有兩塊 2.5” 硬碟架,左下則是 3.5” 硬碟架,附件盒塞在這裡~


▲側蓋與內部整體鋼構板材厚度為 0.8mm,架構上還算是挺厚實堅固的~

▲附件盒內給了束帶、長形銅柱、機殼安裝說明書以及一整包未分類的螺絲,均配合了白色機殼採用銀色螺絲~


▲不過要是願意給螺絲分類盒的話就更好了,這邊我又偷拿了阿嬤藥盒來做個簡單整理,順便對應說明書內的螺絲種類核對數量!


▲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機殼背部,稍微有點突兀的就是這組集線器,給的是六組的 ARGB 與 PWM 風扇控制器,但是風扇卻是採用 3Pin DC 控制,如此不匹配的做法是否會導致機殼風扇無法控制呢?後續實測會再來揭曉!


▲在控制器的線材部分沒有跟著一起白化,小小可惜但無傷大雅,反而更容易判斷出這就是控制器連接出來的線材,主要是必接的 SATA 供電,可以連接主機板跟著軟體同步的 5V 3Pin ARGB 以及建議連接主機的風扇轉速控制線~


▲IO 線材有搭配白色機殼做了白化設計,前置 F_PANEL 設計成集成式一體接口,不用再去一條一條看著針腳定義去接,不過少了重開鍵,因為挪過去給集線器做燈光切換使用


▲電源安裝空間預設約為 27.5 公分,若要安裝前置 420 水冷的話則需要調整硬碟架位置,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別移動


▲將硬碟架靠後,電源安裝位置稍微受限,縮小至約 24.5 公分,略為影響到線材藏匿空間,不過對於主流級別的 14 公分電源依然還相當充足,不用擔心~


▲側透玻璃的前後下都有金屬包邊,在上方也貼有泡棉緩衝,整體做的防護性做得很到位~


▲所以即便厚度是略低於標準的 4mm,也依然不太影響安全性,不過還是小心為上~


▲下方的分艙平台上做了蜂巢開孔,並且留有 12 公分風扇安裝鎖點,不過依照過往經驗,在此處安裝風扇對於整機風流與溫度改善非常有限!


▲前方若要安裝水冷排,厚度最大能夠支援 60 mm


▲在主機板右側可安裝 240 水冷或是兩個 12 公分風扇,不過若是安裝比 ATX 更大的主機板,就會犧牲掉此處空間!


▲後方預先安裝 12 公分 ARGB 風扇,能支援到 14 公分風扇,頂部挑高約 55mm,對於普通厚度的水冷排 27mm + 常規 25mm 風扇基本足夠,對於主機板上的散熱片不會有衝突~


▲後方的 PCIe 檔板為重複式,採用模塊化設計,透過兩個固定螺絲即可做 90 度的翻轉,變成直立式顯示卡安裝方式,僅需要 PCIe 延長線即可實現垂直顯卡安裝~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PCIe 延長線的鎖孔間距為 125mm,如過長或過短都無法固定,但是這部分的參數,在選購 PCIe 延長線時其實都不太會特別被標示出來,真的很難去確認!


▲以我手邊的 Montech 白色 PCIe 延長線,在間距上剛剛好可以安裝,當作給大家的一個參考~


▲前面板採用金屬網孔,兩側內折,中間收束,多了幾分線條感,利用下方卡榫搭配上方的磁鐵吸附,拆裝清潔相當方便~


▲許多人可能會介意品牌 Logo 大大的印在前面板,而 COUGAR 選擇低調地放在右上角~


▲內部還搭配了一層緻密的磁吸防塵濾網,在清潔部份十分省時省力~


▲預先安裝了三個 12 公分 ARGB 風扇,能支援到三個 14 公分風扇,與後方排風扇相同型號(JR120-W),官方標稱轉速為 1200±10% RPM


▲如果有想要自行更換風扇的話,前面板當然也可以整組拔出來!不過由於鎖點在裡面,想換扇的話要先換好,若是已經安裝好零件了,要再來更換就會很困難!

外觀規格參數介紹至此,接下來進入到實際安裝測試環節!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8 度,濕度 50% 左右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散熱膏:Arctic MX-4 20g 導熱係數 8.5
散熱器:利民 Frozen Warframe 360 BLACK ARGB 寒冰裝甲
主機板:Msi MEG B550 Unify-X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皇家戟 DDR4-3600 MT/s
顯示卡:ROG Strix RTX 3080 White OC Edition
電源供應器:ROG Strix 850w White Edition(搭配額外訂製模組線材)


▲首先就是在安裝好後,未開機狀態時,環境底噪約為 35.5 分貝左右,以此基準作為後續噪音參考值~


▲開機後,顯卡與電源風扇在待機時停轉,也將水冷風扇調整至停轉,僅憑前三後一的預裝風扇,測得約 43 分貝


▲採用 HWiNFO64 來監測數據,將機殼內預裝連接在控制器上的風扇,改接到主機板上,並且進入到 BIOS 內將風扇調控策略改成 DC 模式,透過 FanControl 來調控轉速,在滿速狀態下,四個風扇的轉速區間為 1248 ~ 1359 RPM

而我所關心的控制部分的確沒有效果!將預裝的風扇接回集線器,無論 BIOS 內是選擇 DC 還是 PWM 模式,都無法自由調整風扇的轉速!而改接上水冷的 PWM 風扇則可以正常調整轉速,由此可知並非集線器故障!帶有 4Pin PWM 的集線器若搭配 3Pin DC 風扇,則是全速運轉,無法調整!

以目前生產水準,PWM 與 DC 風扇的製造成本應該不會差特別多,我還特地回去複習了 MX600 的開箱文,預裝的風扇是願意給 PWM 的,詩人並不太喜歡廠商為了去區分產品定位而將去劃分預裝風扇是 DC 與 PWM,真心希望能夠都統一採用 PWM 風扇!

不然就是別做事只做半套!要省成本就省到底,乾脆別給集線器了,給個一分四的 3Pin DC 分接線,在把風扇 ARGB 接口改成可串聯式的也能解決,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弄得如此尷尬 並不是想特別抱怨有多吵,1200 RPM 左右的機殼風扇以 43 分貝左右,我想多數人應該都還算能夠接受,不過一想到某些大 4Pin 的風扇都能夠有兩段轉速可以切換了,卻因為原廠在搭配上的疏失變得無法調整轉速,顯得很不專業!


▲使用 3DMark 進行 Speed Way 壓力測試,在顯卡與電源以及水冷的風扇轉動加入之後,整機噪音略為上升到 45 分貝左右


▲想了解一下機殼的散熱表現如何,所以將前面板與側透玻璃拆除,再跑一次 Speed Way 壓力測試,來比較一下之間的溫度差距!


▲主機板側邊的這個風扇位,沒有裝的話好像覺得有點空,而且也有些零散線材暴露在外,看起來不太美觀,不如就再補個兩顆,也順便再多一個測試場景,幫大家看看有沒有必要補上這兩個風扇!


▲要裝的時候才發現,一般橫插顯卡模式下的話,顯卡距離風扇安裝位的距離僅有剛剛好能容納常規風扇的 25mm,所以我手上這個高顏值 D30-120 反而無法安裝!必須要將顯卡改成直立模式才能裝得下,同時也意味著想要在側邊安裝 240 水冷的話,也必須將顯卡改成直立模式!


▲在安裝直立顯卡模式時,發現了前面提到的,PCIe 延長線鎖孔間距萬一不符合的話,那其實不裝也不太影響!只不過在受力部分就比較仰賴檔板的部分,這時候也可以墊一下適當高度的小物,例如橡皮擦之類的東西來分散應力~


▲對於直立式顯卡的安裝模式下加上側邊補上風扇,來讓大家做個參考!噪音部分我也盡量控制在 45 分貝左右~


▲成績揭曉!綜觀來看其實都差不多,在直立顯卡模式下,搭配上側邊風扇的加持,溫度會稍微好一些,但也就這麼一些,更多取決因素還是在外觀上~


▲黑白搭配的零件選擇還請大家稍微見諒一下!關於利民的寒冰裝甲,帶有小螢幕的水冷還在努力製作中,希望不用過太久的時間就能跟各位分享!


▲關於機殼的詳細參數我整理成了表格給大家做個參考!順帶一提可以同時安裝前置與上置雙360水冷,而非前置420+上置360水冷呦!可別搞錯了~


「總結」


白色機殼採用銀白色螺絲,附件內給的束帶也不是黑色,風扇與 IO 線材也都是採用白色,比較小可惜一點點的是風扇集線器的線材還是黑色,但整體來說影響不大,細節層面做得相當不錯~

防塵面做的很足,無論是頂部散熱器、底部電源、側面風扇位還是前面板都附有防塵濾網,在散熱測試上的表現也很不錯,對於較差的使用環境能起到不錯的防護效果~

模塊化的 PCIe 檔板,可以透過旋轉後來達到直立式安裝顯卡的效果,並且距離側透玻璃有一定空間,不僅在外觀上更具性格,也在散熱上能有不錯的表現!

分艙平台上有特別為顯卡設計一個走線孔,不過這個孔感覺有點太偏向前側了,在視覺上不是很協調,對於接口比較靠近中間的顯示卡,走這個孔反而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給予 PWM 風扇集線器立意良善,但可惜預裝風扇是採用 3Pin DC 方案,導致無法互相匹配,轉速只能一直維持在最大轉速運行,雖然 1200 RPM 的風扇不算太吵,但對於想要追求日常使用下,較低噪音的用戶,這體驗真的稱不上友好!

機殼內部的開孔都沒有用上橡膠圈,側邊若沒有安裝風扇的化更是容易直接看到裸露的線材,在這部分的外觀細節小小吃虧了一些~

背部理線空間充裕,不太需要特別認真整理,僅仰賴預設的魔鬼氈即可簡單完成理線,很輕鬆地就能蓋上側板~

在三千有找的價格上,還算是可以接受,但真的要說有卓越的性價比似乎還有點差強人意!畢竟現在的機殼真的一個比一個還要有誠意了,在設計架構上我還沒有發現只有 Uniface 做得到,其他殼做不到的地方!

我覺得大家可以把目光放在 COUGAR 準備要推出的新海景房機殼,我相信那一咖才能夠真正驚艷到大家~

以上就是我對 【「極地衝刺」COUGAR Uniface RGB 機殼】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6-7 02:01 , Processed in 0.080711 second(s), 35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