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shadowsfall
查看: 26241
回復: 9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REVENGER PRO 4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極致電競滑鼠 體驗無與倫比的精準與操控力,Revenger Pro 4K為追求卓越 ...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NVIDIA v.s. AMD] I7-3960X + 7970 VS GTX580之地表上最強的對決!!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近期顯卡的大事件,不用說當然就是AMD RADEON HD7970的發表,採用了AMD最新的GCN架構,以及台積電的28nm製程威力加持下,相信網路上已經有不少HD7970測試可以交叉驗證其實力,直接空降單卡單核最速寶座。

而最近筆者也透過關係借到了憾訊HD7970,不過這次由於因緣際會之下,同時入手了GTX580,而且應該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大的GTX580-ASUS ROG GTX580 MATRIX。

也由於580在手上時間有限的緣故,決定不照先前的測試步調介紹HD7970本身的特色與效能。直接安插了兩張不同陣營目前的單核心卡王來個頂上對決!!而之後關於HD7970的詳細介紹就讓我們之後再來慢慢介紹測試。

對決主角:ROG GTX580與公版設計的HD7970。目前用料最好最強悍的GTX580,為雙PCI-E 8PIN供電。HD7970則是6+8 pin。
13271431352TC4chm4Qzm4h5vn.gif


關於這次的平台,既然是頂上對決場地當然也是要夠好,於是我們將測試平台改換為X79與I7-3960X超頻,屏除CPU瓶頸帶來的失準。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7-3960X@4.6GHZ
主機板:X79-EX9
記憶體:Gskill RIPJAWS-Z 2133 4G*4
顯示卡:HD7970/ASUS GTX580 MATRIX
散熱器:Corsair H100
電源:THORTECH Thunderbolt 800W 金牌
硬碟:WD 500AAKS 500G
作業系統:Windows7 &Cayalyst 11.12 for HD7970/ForceWare 285.62
環境溫度:22度


測試的排列方式為每一項測試交錯擺放,GTX580成績在前、HD7970在後。
以3DMARK為例,在看完580在3DMARK各代的表現之後,便會後接HD7970的結果,在文末會依慣例配上文字形的圖表以供參考。


GPU-Z,GTX580:由於物主已經自行做過調校,因此時脈比一般的580 MATRIX更高,也幾乎等於是GTX580公版超頻過兩次,來到核心時脈906MHz。



GPU-Z,HD7970:完全公版設定,核心時脈925MHz。


GTX580,3DMARK06:33764分


GTX580,3DMARK VANTAGE P模式:取GPU SCORE,29094分


GTX580,3Dmark 11 P模式:7866分


GTX580,3Dmark 11 X模式:2473分


HD7970,3DMARK06:33817分


HD7970,3DMARK VANTAGE P模式:取GPU SCORE,33962分


HD7970,3Dmark 11 P模式:8180分


HD7970,3Dmark 11 X模式:2758分



接下來用Unigine,設定如下:只使用DX10/11與0AA/8AA共四種組合。


GTX580,DirectX 10、0AA:65.8FPS


GTX580,DirectX 10、8AA:45.4FPS


GTX580,DirectX 11、0AA:56.0FPS


GTX580,DirectX 11、8AA:37.5FPS




HD7970,DirectX 10、0AA:79.6FPS


HD7970,DirectX 10、8AA:58.9FPS


HD7970,DirectX 11、0AA:64.3FPS


HD7970,DirectX 11、8AA:47.8FPS



接下來改測試燒機溫度與耗瓦,方法如下:
用Furmak開啟Xtreme Bruning燒機十分鐘,同時擷取溫度。耗瓦的部分,則與先前相同,同時擷取電源監控面板的直流耗瓦,再減去當下偵測到的CPU耗瓦。這樣的方法雖然會連硬碟、主版、風扇的耗電都歸到顯卡,不過因為裝備皆相同,而且盡量精簡過裝置,因此還是可以有一定的參考性質。

GTX580,溫度:98度


GTX580,待機耗瓦:77瓦


GTX580,燒機耗瓦:488瓦


不過前面提到這張卡已經被再度超頻,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將BIOS回復到ASUS原廠狀態重新再做一次。
GTX580,溫度:81度


GTX580,待機耗瓦:66瓦


GTX580,燒機耗瓦:344瓦



HD7970,溫度:83度


HD7970,待機耗瓦:65瓦


HD7970,燒機耗瓦:288瓦



接下來就是轉進遊戲了,首先是Crysis與Crysis2,都用自動化工具測試,會列在後面圖表之中。
GTX580,Crysis:


HD7970,Crysis:


GTX580,Crysis2:


HD7970,Crysis2:



Lost Planet2,設定如下:只測試DX9/DX11的差別。




GTX580,DX9、TESTA:109.2FPS


GTX580,DX9、TESTB:88.8FPS


GTX580,DX11、TESTA:88.0FPS


GTX580,DX11、TESTB:72.0FPS





HD7970,DX9、TESTA:140.1FPS


HD7970,DX9、TESTB:95.1FPS


HD7970,DX11、TESTA:86.3FPS


HD7970,DX11、TESTB:77.2FPS




METRO2033:結果如下。

GTX580:45.33FPS


HD7970:51.33FPS


Dirt3:設定如下。



GTX580:86.55FPS



HD7970:87.70FPS




最後是最近熱門的指標性遊戲,戰地風雲三,由於沒有自動化Benchmark,因此用FRAPS直接紀錄相同場景玩一段時間後的平均,與相同場景當下的FPS顯示截圖。設定如下:採用ULTRA PRESET。



GTX580:57.118FPS



HD7970:58.962FPS



整理成圖表:



看到這邊似乎也不用多說什麼了…XD。HD7970受助於GCN新架構與新製程,在效能上有著全面性的領先,只有兩樣效能測試落後在2%以內,我想這可能與目前驅動都還沒有一個正式發布的版本有些關係,之後穩定下來的優化效能應該是更可以期待。
而28NM製程溫度與功耗表現上更是讚嘆,不過GTX580 MARTIX卡王級的散熱器讓公版的散熱器在待機溫度吃了點苦頭也是無可厚非。

GTX580算是很強,ASUS ROG GTX580 MATRIX更是眾多580中的佼佼者,不過就算是二度超頻後的GTX580對上純公版的HD7970只能做困獸之鬥而已,還是要敗下陣來。
若是之後有廠商針對7970做更強化效能的版本,效能應該領先更多。在NV的KEPLER有更進一步的動靜之前,AMD將在這最新一輪的VGA爭霸之中將可以坐穩寶座一段時間。

簡單測試至此,謝謝收看
2#
csh791204 發表於 2012-1-20 15:54:45 | 只看該作者
7970 只要288W  真的是厲害(雖然我是N家粉絲)
3#
j081257 發表於 2012-1-20 16:38:13 | 只看該作者
卡王寶座換人坐坐看
4#
xoutw08i99cu 發表於 2012-1-20 16:38:46 | 只看該作者
詳細的比對介紹  感謝分享
5#
Heypon 發表於 2012-1-20 16:54:23 | 只看該作者
卡王降臨, 果然氣勢不凡.....

全速功耗的表現真的很讓人驚豔.....
6#
msn004 發表於 2012-1-20 18:09:35 | 只看該作者
光 全速耗電就很棒了~

謝謝分享 ^^
7#
x61055t 發表於 2012-1-20 22:50:15 | 只看該作者
史上最貴平台...
8#
devilvsgod 發表於 2012-1-21 19:37:46 | 只看該作者
7970真不快是28MM
9#
1a383reu 發表於 2012-1-22 23:03:04 | 只看該作者
7970在DX11中感覺差距更明顯還有功耗跟發熱控制非常不錯
10#
comtomegod 發表於 2012-1-23 22:52:44 | 只看該作者
高級貨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9 16:53 , Processed in 0.183592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