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yyyfly
查看: 11092
回復: 0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SUS 華碩] ASUS Power User Focus Group 一月份會後心得整理!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yyyfly 發表於 2010-1-30 17:0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2010 01 23參加ASUS Power User Focus Group的研討會
    深入探討研究了一些新技術!而我是遠古的電腦愛好者對於電腦的想法也是遠古時代的想法。
    再演變快速的電腦上,我以前對於內建顯示的觀念也需要重整一下。
    會後自己有了一點心得也去查詢了一些資料,在此整理起來,把重整起來的概念在這裡小小的筆記一下。
    也許這篇文就是這樣沉入大海。但是還是要稍微寫註一下
    共分兩個部分
    1. I5 I3 內建GPU心得
    2. USB 3.0 & SATA 6G架構的思考!
    1.
    部分大致上是CPU內建GPU的一些規格,以及列出主機板晶片組選項以及CPU選項。
    而也列出內建GPU的效能大致參考!
    2.
    在新一代的USB 3.0跟SATA 6G傳輸介面中,某些廠商的架構上為什麼會影響到VGA有做到圖解分析。
    (蝦!USB 3.0跟SATA 6G會影響到VGA? 是的!你沒看錯!)
    ▼會場大廳,這些旗子一面展開有種氣勢!
     <font color="#000000"><b>I5 I3 內建GPU心得:</b></font>
    相信會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大部分應該都知道Intel在新的一代處理器上有三樣特殊的能力分別是:
    一 Intel® Turbo Boost 技術◊1
    二 Intel® 超執行緒 (HT) 技術◊2
    三 Intel® HD 圖形解決方案◊3
    前面兩個都是讓電腦更快更美好的技術 一是超頻CPU核心 一是可以說是再多增加一點多功能力,
    但是第三點開始不一樣了,是讓CPU內放入顯示能力!但是這需要晶片組跟主機板的搭配。
    既然要搭配Intel當然也同時有了相對應的晶片組產品,打頭陣由H55 H57兩款處理器晶片領軍,
    所以要讓Intel處理器發揮內建的HD圖形處理功能
    目前主機板須要選擇H55 H57 晶片組,當然未來會有其他版本的晶片組,例如:Q57
    而目前能買到的晶片組主機板的主要差異如下:
    H55  6 PCI Express* 2.0 x1 ports、USB2.0 12組  
    H57  8 PCI Express* 2.0 x1 ports、USB2.0 14組、支援RAID (RAID 0,1,5,10四種模式)
    CPU方面則要使用有內建圖形處理器的版本,目前的型號有
    i5 670 661 660 650
    i3 540 530
    Pentium G6950
    ▼進入DDR3世代 RAM買這家的好像就對了。
    Intel所使用的i5處理器搭配上最新的H55 H57晶片組就能開啟處理器內建的GPU功能。
    但是哪一款處理器內有內建GPU在官方中文網站內目前查詢不到更詳細的資料!
    所以跑到了英文版終於看到了官方有內建顯示版本的CPU整理
    這下好玩了,原來內建的GPU也有速度等級上的差異!
    最高階的時脈900最低階的時脈為533,兩者的差異為1.7倍左右!
    ▼頂級的CPU內建GPU效能差異不可思議的大。最高可是有1.7背的差異!
    但是乍看下來,看來最高階的再CPU時脈上差異不大,但是GPU差異倒是不小!
    INTEL優良的製程來看,內建的GPU在體質上的差異應該不大。所以這表示內建GPU超頻的空間不小。
    到這時才了解,研討會中ASUS開發的GPU Boost的用意。GPU Boost是一款超頻i5 i7內建GPU的功能。
    當然這邊指的超頻,是指能穩定的日常運作下再多壓榨出來的效能,不是指超越紀錄的極限超頻。
    而已Intel以往的習慣,高階規格的處理器跟中低版本的處理器價格差異很大,這方面看來,超頻
    內建GPU倒是一個拉近低階中階距離的方法。
    <font color="#FF0000">不過重點是CPU跟主機板的挑選,請注意啊!如果挑錯CPU,可是會沒有顯視輸出的!</font>
    ▼我也想要這樣的平台啊!!!!!XD
     <font color="#FF0000"><b>USB 3.0 & SATA 6G架構的思考!:</b></font>
    USB 3.0我估計在未來這一年,將是火熱的話題,相關的產品以及運用也會慢慢充斥在各位電腦愛好
    的身邊。而就目前Intel的產品路線圖來看,晶片組內建USB 3.0的晶片組,最快也要一年半後才會跟
    大家見面,而實際的主機板可能還需要兩年才能出現。
    SATA 6的出現以及慢慢成熟後,SSD最大直接受惠者。而SSD是目前少數電腦部分未來成長倍數可期的
    產品,所以放眼一看主機板產對於SATA 6G的解決方案,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相對於像我這種窮人來
    說SATA 6G對於傳統碟片式硬碟並不是沒有幫助,只是相對於較小。
    GOD,那USB3.0會等Intel新的晶片組上市?我想不太可能,畢竟USB3.0是目前少數可以舊設備無痛
    升級的規格改進。所以各家廠商都有獨自的解決方法跟設計。
    ▼最近這幾年,很少看到革新的規格在一瞬間爆發出來。不過POWER這單純的東西變化也不少啊。
    目前主機板廠最常採用也是最穩定的是Marvell SATA 6Gbps/NEC USB3.0控制晶片,而ASUS是把晶片組
    上的PCI-E線路透過PEX PLX8613 PCI-E橋接晶片通道合併為上下行頻寬500MB/s的資料通道提供給
    Marvell/NEC控制晶片。這樣的做法成本比較高線路也較為複雜。
    有廠商直接把I7 I5 I3內PCI-E線路直接拉給Marvell/NEC控制晶片,這樣的成本較低,線路也較為簡單
    ,但是卻會造成開啟SATA 6Gb/s/USB 3.0功能的時候SLI/CF雙顯卡功能將無法使用問題。這樣可真是尷
    尬的問題。
    所以這真是一個需要注意仔細比較的問題,要不然買回去一片含SATA 6Gb/s/USB 3.0的主機板,卻造成
    跑CF時無法使用SATA 6Gb/s/USB 3.0的話,那樣可真的是很囧。
    ===============================================
    參考資料:
    Intel® Turbo Boost 技術◊1
    當您的電腦需要更多的運算動力時,此技術會自動提高處理器的效能 --
    這就是相輔相成的智慧效能和運算速度。內含全新 2010 Intel® Core™ i5 處理器的系統,可選擇搭
    配此產品功能。
    Intel® 超執行緒 (HT) 技術◊2
    內建 4 向的多工作業處理技術,讓處理器的每一個核心都可以同時處理兩項作業,以智慧的多工作業
    能力使整體系統效能更上一層樓。無論您同時開啟多少個應用程式,都不會再造成電腦作業效率或生
    產力的瓶頸。
    Intel® HD 圖形解決方案◊3
    Intel® HD 圖形解決方案有超強的視覺運算效能,可以展現更清晰的影像品質、更豔麗的色彩畫面,
    以及栩栩如生的音效和視訊。 您可以享受高畫質影片和網路視訊的視覺饗宴,玩最熱門的電玩遊戲
    ,以及全面駕馭 Microsoft Windows* 7 的新功能。而且這些功能都已內建;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視訊
    介面卡。
    晶片組資料來源
    H55晶片組資料:
    H57晶片組資料:
    處理器資料來源
    I3中文官方網站聯結:
    I5中文官方網站聯結:
    目前CPU內建GPU時脈聯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3 22:01 , Processed in 0.720518 second(s), 6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