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maplefoxs
查看: 3834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能源 PSU & Cases] ROG BTF 背插旗艦登場 !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 ROG Hyperion GR701 ...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aplefoxs 發表於 2024-4-29 10:24:2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ROG 推出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主機板與搭載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GC_HPWR)的 ROG RTX 4090 BTF EDITION 顯示卡,以及改良後支援背插的 Hyperion GR701 創世神機殼,挾帶頂級效能與「無線化」的外型設計,打造迄今最旗艦的背插全家桶。

背插旗艦登場 ! ROG BTF 進階背插簡介

當 ROG 在年初 CES 電子展宣布推出 BTF 背插系列時立刻成為全場焦點,原因無他,現在市面上所有的背插產品都是針對主流或入門用戶所設計,這是品牌為了保障利潤與符合研發成本的情況下,在銷售量更高的中低階產品試水溫顯然是更保險的作法,而 ROG 宣布推出 BTF 代表華碩宣示背插系列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是會成為常態的系列。

本次開箱的主機板、顯示卡與機殼都是基於此前推出過的產品,經過部分修改成背插型式,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來自於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主機板,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將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的 PCB 增加 PCIe High-Power 供電金手指(GC_HPWR),外觀幾乎一樣,而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則是增加背插開孔與細節調整,價格方面官方定價與「普通版」一致,看來華碩自行吸收了背插的研發成本,讓用戶不必為了選擇背插產品而增加預算。


▲華碩已推出的 BTF 背插產品列表。

全覆蓋裝甲、5 M.2、WIFI 7 |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主機板開箱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第 12、13、14 代 Intel Core、Pentium Gold 與 Celeron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700
CPU 供電相:Teamed 20+1+2 相 90A Power Stage
晶片組:Intel Z790
BIOS:1 x 256Mb ROM、UEFI AMI
記憶體:4 x DIMM, MAX 192GB, DDR5 8000+(OC)
顯示輸出:HDMI 2.1、2 x Thunderbolt 4 Type-C(DisplayPort 1.4 內顯輸出)
Thunderbolt:2 x Thunderbolt 4 Type-C(PCIe、USB)
擴充插槽:1 x PCIe 5.0 x16、1 x PCIe 4.0 x4、少一組 PCIe 5.0 x16
儲存埠:4 x SATA 6Gb/s、M.2_1 CPU PCIe 5.0 x4、M.2_2 CPU PCIe 4.0 x4、M.2_3 PCIe 4.0 x4、M.2_4 PCIe 4.0 x4、M.2_5 PCIe 4.0 x4
網路:Intel I226-V 2.5GbE、ASUS LANGuard
無線:Intel BE200 802.11be Wi-Fi 7 2×2、BT 5.2
音訊:ROG SupremeFX 7.1 ALC4082、ESS ES9218 QUAD DAC
USB 埠:1 x USB 20Gbps Type C(前置擴充、無 PD 充電)、2 x USB 2.0 headers for 4 USB 2.0 ports (前置擴充)、2 x USB 3.0 headers for 4 USB 3.0 ports (前置擴充)、2 x Thunderbolt 4、6 x USB 10Gbps ( 5 x Type-A + 1 x Type-C)、4 x USB Type-A 5Gbps
RGB:3 x ARGB 4-1pin、1 x RGB 4pin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4 x 4-pin Chassis、1 x W_PUMP+
*紅字對比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規格。

目前華碩一共推出兩款支援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GC_HPWR)的「進階背插」主機板,一張是先前已經為各位開箱過中階定位的 TUF GAMING Z790-BTF WIFI,以及本次開箱的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則是市面上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背插的旗艦主機板,也可以視為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的背插版本。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沿用了 DARK HERO 的設計語彙,不過細節有不小區別,Z790 HERO BTF 的金屬裝甲除了 CPU 周圍幾乎覆蓋整張主機板,取消了第二槽 PCIe 5.0 x16 讓下半部裝甲更為完整,右側增加飾蓋遮蔽本來屬於主機板 24Pin 與 USB 等插座,並保留內建開機按鈕與 FLEXKEY 自定義按鈕,上方也增加了金屬飾條遮蓋原本的 CPU 供電插座讓視覺一體性更強烈。左側主機板供電上方浮誇的 RGB 燈板承襲自 Z790 HERO 的設計,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尊貴的 HERO 主機板。


▲ROG 一貫的紅黑外盒。


▲背面則是重點強調了背插設計、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


▲主機板背面墊著一塊高密度泡棉避免針腳損壞。


▲ROG 必備的豐富配件。


▲記憶體風扇支架,支援 40~60mm 風扇幫助記憶體降溫。


▲信仰隨身碟。


▲集成開機跳線,不過背插主機板不太需要。


▲簡易說明書、信仰卡片與貼紙。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支援 Intel Core12/13/14 代處理器,擁有 8 層 PCB、20+1+2 相的旗艦級供電,配備 4 槽 DDR5 記憶體最大容量 192GB,雙槽頻率可達 8000+ MT/s,提供 1 條 PCIe 5.0 x16 與 1 條 PCIe 4.0 x4 插槽,比起 DARK HERO 少了一條 PCIe 5.0 x16,M.2 則是維持 5 個,其中最上方 M.2_1 為 PCIe 5.0 x4,與 PCIe 5.0 x16 插槽共用通道 (當 M.2_1 安裝 SSD 時,插槽降為 x8) 。

前後 I/O 部分與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幾乎一樣,前置擴充 1 個 USB-C 20Gbps,2 個 USB 19pin 擴充 4 個 USB 3.0,2 個 USB 9pin 擴充 4 個 USB 2.0,後方則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4、6 個 USB 10Gbps (5 x Type-A+1 x Type-C)、4 個 USB-A 5Gbps,顯示輸出為 1 個 HDMI 2.1 最高輸出 4K60Hz,有線網路提供 1 個 2.5GbE RJ45 網口,音效部分也有 5 個 3.5mm+1 個 S/PDIF 光纖給好給滿。整體來說相較 DARK HERO 只少了前置 USB-C 60W PD 充電的功能,如果真的需要充電也可以使用後方 Thunderbolt 4。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Intel LGA1700 插座、4 DIMM DDR5。


▲POLYMO 燈光效果


▲5 M.2、PCIe 5.0 x16、PCIe 4.0 x4。


▲M.2_1、M.2_2、M.2_3 配備雙面導熱貼,M.2_4 與 M.2_5 配備單面導熱貼。


▲後方一體式擋板。



ROG 非常重視 DIY 便利性,DARK HERO 上的 Q-CODE 數位除錯碼、Q-LED、開機鍵與 FLEXKEY 自定義按鈕都有保留,I/O 檔板也提供 Clear CMOS 與 BIOS FLASHBACK (免 CPU 更新 BIOS 功能)的按鈕。


▲Q-CODE、Q-LED、開機鍵與 FLEXKEY 自定義按鈕。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搭載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將原本的顯卡供電線材轉移到主機板上,再透過金手指進行供電,達到正面「無線」的效果,在安裝時同樣需要注意主機板背面的線材不能過度彎折。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



此外 ROG 在這張主機板上首次採用 PCIe Slot Q-Release Slim,只要將顯卡從檔板一端拿起,PCIe 插槽就會自動釋放顯示卡,不需要按任何按鈕,這個功能編輯體驗下來認為是好用,但違反人性,一開始很難適應,總覺得會把顯示卡扯壞,特別是對於一張接近七萬元的顯示卡,不過試過一兩次就能感覺到拆卸需要的力道,正常拆卸會很清脆的彈開,不需要太用力。


▲PCIe Slot Q-Release Slim。


▲主機板出廠時就有使用說明貼紙。


▲如果拔不出來也是可以用老方法 : 拿一字起字戳卡扣,力道自已把握。



在 Z790 後期推出的 Wi-Fi Q-ANTENNA 功能更是發揮懶人精神,過去安裝天線需要手擰幾圈,而 Q-ANTENNA 只需要一插一拔就能拆裝,超級方便。


▲Q-ANTENNA。


▲Wi-Fi 天線。



背面的插座是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的重頭戲,整體來說和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差不多,拿掉了全覆蓋金屬背板,少了為前置 USB-C 60W 充電的 PCIe 6Pin,增加了 PCIe High-Power 供電的 12VHPWR (PCIe 16Pin) 接頭,沒有像 TUF GAMING Z790-BTF WIFI 一樣給到 12VHPWR 和 3 個傳統 PCIe 8Pin,推測是沒空間放了,此外 CPU_FAN 的插座放在主機板正面右上方,如果不使用必須進 BIOS 關閉 CPU 風扇失效警告。


▲背插式主機板。


▲雙 CPU 8Pin 供電。


▲主機板 24Pin、USB 19Pin、USB-C 插座。


▲12VHPWR 與 4 個 SATA 3 接頭。


▲底部插座針腳。

20+1+2 向旗艦供電 |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拆解分析

作為一張背插式旗艦主機板在規格上雖然與 DARK HERO 相似,但在佈線上有很大的不同,可惜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的線路基本上隱藏在多層板之中,從外觀看不出端倪,不過還是將主機板裝甲拆下與各位分享一些小細節。


▲主機板散熱裝甲。


▲CPU 使用 Teamed 20+1+2 相 90A Power Stage 供電,每相使用 Renesas ISL99390 SPS。


▲CPU PWM 控制器 RAA229131。


▲Intel JHL8540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


▲Intel 2.5GbE 網路晶片。


▲ASM1074 USB 3.0 HUB。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 音效晶片、ESS ES9218 QUAD DAC 與音效電容。


▲ASUS TPU 晶片負責 AI 超頻。


▲NUVOTON NCT6798D 環控晶片。


▲前置 ASM1074 USB 3.0 HUB。


▲Intel Z790 晶片組。


▲背面 JYS13008 PCIe 5.0 Redriver 切換器。


▲Intel BE200 網卡支援 802.11be Wi-Fi 7 2×2、BT 5.2。

「無線供電」!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顯示卡開箱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規格:
圖像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90
CUDA 核心:16384
記憶體:24GB GDDR6X
記憶體介面:384-bit
核心時脈:Boost 2640 MHz (超頻模式)
記憶體時脈:21 Gbps
PCI Express:4.0 x16
輸出接口:3 x DisplayPort 1.4a、2 x HDMI 2.1
HDCP 支援:2.3
供電接口:1 x 16-pin
建議電源瓦數:1000W
尺寸:357.6 x 149.3 x 70.1 mm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是華碩推出的第二張「進階 BTF」顯示卡,必須搭配支援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的主機板才能使用,在其他硬體規格方面與標準的 ROG Strix RTX 4090 可以說一模一樣,散熱器部分也大致相同,當然用戶只能看到表面,實際上將 12VHPWR 轉換成金手指供電需要相當研發時間,這也是進階 BTF 現在才正式上市的原因。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長寬尺寸為 357.6 x 149.3,厚度達 3.5 槽比磚頭還大,搭載三顆 104mm 的軸向式風扇,中間風扇與左右兩顆風扇轉向不同以減少亂流增加散熱效率,龐大的散熱鰭片之中埋藏 4 根 8mm 粗熱管與 3 根 6mm 輔助熱管,在相同噪音下比表現已經相當不錯的 TUF GAMING 系列提升 23% 風量與 19% 風壓,官方宣稱解熱功耗達 600W。


▲ROG 風格的外盒,購買時請認明 BTF EDITION。


▲背面則是 RTX 40 系的特色介紹。


▲說明文件、信仰貼紙。


▲顯卡千斤頂、魔鬼氈束帶。


▲ROG RTX 4090 BTF EDITION。


▲外觀上與普通版本幾乎一樣。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


▲原本 12VHPWR 接頭的位置被一塊印有 ROG 標誌的飾蓋遮住。


▲提供 3 個 DP 1.4 與 2 個 HDMI 2.1 顯示輸出。


▲直立安裝。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拆解開箱

相信各位已經對 RTX4090 相當熟悉了這邊還是簡單介紹,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採用 AD102-400-A1 核心、12 顆美光 384-bit GDDR6X 2GB 記憶體,在供電部分採用 24+4 相數位電源、Super Alloy Power II 頂級鋁合金電感搭配 15K 電容器,規格用料與標準版 ROG 一致。


▲PCB 大致佈局與普通版 ROG RTX 4090 一致。


▲PCB 背面。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


▲原本 12VHPWR 接頭的位置裝了一塊飾蓋。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效能測試

本次效能測試處理器使用 Intel Core i9-13900K、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 24GBx2 記憶體與 360mm 一體式水冷,BIOS 版本為最新的 1102,開啟 XMP 與解鎖功耗牆,確保效能完全發揮(未開啟 AI 超頻),顯示卡部分維持出廠預設 OC Mode。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 24GBx2
顯示卡: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儲存:CORSAIR MP600 PRO LPX 1TB + CORSAIR MP400 4TB(遊戲碟)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I 360 ARGB
電源供應器:ROG Strix 1000W AURA EDITION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3H2

使用 CPU-Z 檢視處理器資訊,Intel i9-13900K,主機板 BIOS 版本為 1102,記憶體為 7200MHz 雙通道,CPU Bench 單執行緒 903,多執行緒 16750。


▲CPU-Z。



透過 GPU-Z 查看 GPU 資訊,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採用 AD102 核心,384-bit GDDR6X 24576MB 顯示記憶體,基礎頻率 2235 MHz,Boost 頻率 2610MHz,運作在 PCIe 4.0 x 16,TGP 則是 500W。


▲GPU-Z。



MAXON 推出最新的 Cinebench 2024,採用 Cinema 4D 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進行測試,可以測試 CPU 與 GPU 的渲染效能,與 Cinebench R23 相比,該軟體的記憶體佔用量增加了三倍,可以滿足現代項目的記憶體密集型需求。此外,計算工作量和更新指令集的利用率增加了六倍,確保了與當代創意項目的複雜性和復雜性產生共鳴的測試。

Intel i9-13900K 在 Cinebench 2024 單核心得分 128,多核心 2166,RTX 4090 得分則是 34169 分;Cinebench R23 單核心得分 2149,多核心得分 39603。


▲CINEBENCH R23(左)、2024(右)。



使用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 24GBx2 記憶體讀取達到 104.61GB/s、寫入 91997 MB/s、複製 96537 MB/s、延遲 71.5ns。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



3DMark 是最有代表性的遊戲跑分軟體,項目涵蓋各種 API、不同畫質、光線追蹤和 FSR 功能。

3DMark Fire Strike 使用 DirectX 11 API,三種測試項目包括 CPU、GPU 與混合測試,並且進行 1080P、2K(Extreme)、4K(Ultra) 三種解析度測試,ROG RTX 4090 BTF 在 Fire Strike(1080P) 圖形性能方面得分 66685 分,Fire Strike Extreme (2K) 圖形性能得分 46385 分,Fire Strike Ultra (4K) 圖形性能得分 25357。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Extreme。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代表 DirectX 12 API 的遊戲性能測試,解析度為 2K,ROG RTX 4090 BTF 的 Time Spy 顯卡得分為 38211 分。


▲Time Spy。



遊戲測試部分測試 7 款主流遊戲測試包括時下熱門的《APEX 英雄》、《使命召喚 : 現代戰爭 2_Call of Duty : Modean Warfare II》、《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_Rainbow Six Siege》與具有代表性的 AAA 大作《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_Assassin’s Creed Valhalla》、《地平線:期待黎明 _Horizon Zero Dawn》、《戰神 _God of War》、《古墓奇兵 : 暗影 _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在 4K 解析度下,ROG RTX 4090 BTF 都可以以 4K 144FPS 的高畫質高幀率遊戲遊玩,競技類遊戲都能超過 200 幀運行,即便沒有 DLSS 遊戲也能流暢順跑。


▲7 款主流遊戲測試。



ROG RTX 4090 BTF 搭載第三代 RT core,相比 30 系列顯示卡光線追蹤性能提升許多,遊戲測試部分選擇光追代表性遊戲《電馭叛客 2077_Cyberpunk 2077》、很吃效能的《看門狗:自由軍團 _Watch Dogs: Legion》、《極地戰嚎 6_Far Cry 6》、《阿凡達:潘朵拉邊境 _Avatar: Frontiers of Pandora》、《極限競速地平線 5_FORZA HORIZON 5》、《巫師 3:狂獵 _ The Witcher 3: Wild Hunt》、《F1 : 23》與《霍格華茲的傳承¬_Hogwarts Legacy》,同樣都將特效調至最高並開啟 DLSS 功能。

測試的光追遊戲在 4K 解析度則是都超過 100 幀輕鬆運行,總之這就是目前最好的遊戲顯卡,如果跑不動也沒辦法了,一句話總結 RTX 4090 的性能就是很強,也很貴。


▲光追遊戲測試。

背插旗艦、霸氣創世神 |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開箱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規格 :
顏色:黑色
尺寸:659 x 639 x 268 mm
重量:20.8kg
材質:鋁材、鋼化玻璃、ABS 塑膠
主機板:E-ATX(12”x10.9)/ATX/M-ATX/ITX
PCIE 擴充:9(可旋轉安裝垂直顯卡)
儲存:2 x 2.5”or 3.5”、5 x 2.5”
顯卡長度限制:460mm
CPU 散熱器高度限制:190mm
電源供應器:ATX(240mm 以下)
風扇支援:
前方:3 x 120mm / 3 x 140mm(預裝 3 顆 140mm 風扇)
上方:3 x 120mm / 3 x 140mm
後部:1 x 120mm / 1 x 140mm (預裝 1 顆 140mm 風扇)
側面:3 x 120mm
水冷支援:
前方:420mm / 360mm / 280mm / 240mm / 140mm / 120mm
上方:420mm / 360mm / 280mm / 240mm / 140mm / 120mm
側面:360mm / 240mm / 120mm
機殼 IO:4 x USB 3.0、2 x USB-C、1 x 3.5mm Audio、燈光鍵、開機鍵

ROG Hyperion GR701 是華碩去年推出的全塔旗艦機殼,以極其霸氣的 X 型框架貫穿機身設計,搭配雙側開玻璃與大量髮絲紋鋁質面板堆疊出強大的氣場,其充裕的內部空間經過簡單的修改支援 BTF 背插式主機板,也是 ROG 進階 BTF 最合適的伸展台。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目前只推出黑色版,與普通版除了背插開孔之外,唯一的差別就是背面的遮線板從壓克力換成鋼板,質感更好的同時也有足夠的壓力阻擋雜亂的線材,普通版在去年首發時就已經為各位詳細介紹過,本篇會簡單介紹一下 Hyperion 的特點。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雙側開玻璃面板。


▲鋁質 X 型框架。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的機殼 I/O 非常豐富,擁有 2 組 USB-C 20Gbps 支援 60W PD 充電*,4 組 USB3.0,3.5mm 音頻孔與開機、重啟、燈光按鈕,目前能全部用完的主機板相當稀少,但 ROG 不管你用不用得到全部給滿。
*需主機板支援。


▲機殼 I/O。


▲內建線材數量驚人,SATA 供電就需要 3 個。


▲鋁飾板通電後會透露出 RGB 燈光。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兩側採用無打孔鋼化玻璃,磁吸+轉軸側開的方式,向上提起後輕鬆拆下,玻璃本身的顏色較深,如果不打光其實看不太到內部零件。


▲深色玻璃。


▲轉軸上短下長,安裝時更容易。


▲下方轉軸較長。



防塵網是這個等級不能缺少的配備,不過 Hyperion 採用半開放式設計,玻璃與機殼中間還有不小的縫隙,就當作是帥的代價吧。


▲底部前抽式濾網。


▲X 型前面板兩側配備異形濾網。


▲頂部內側有不可拆卸防塵網。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支援最大 E-ATX(12”x10.9)、9 槽 PCIe、460mm 顯示卡與 190mm CPU 散熱器高度,輕鬆裝下旗艦配置,水冷排則是支援前方與上方 420mm,側面還可以加裝 360mm,對分體式水冷支援度相當高,至於一體式水冷就更不用說了。


▲Hyperion 內部配置。


▲支援 M-ATX/ATX 背插主機板。


▲內建前 3 後 1 140mm PWM 風扇。


▲9 槽 PCIe、下置電源供應器。


▲背面遮線板從壓克力更換成金屬材質。


▲出廠已預先整線。



由於機殼尺寸非常大,電源艙前段還有相當多空間,Hyperion 在此設計了隱藏收納空間,放些私房錢不成問題。


▲電源艙印著 ROG 標誌。


▲電源艙收納空間。


▲安裝電源供應器需要將收納空間、電源艙遮罩拆除。


▲電源供應器支援最長 240mm。



Hyperion 一大賣點就是大面積燈板,除了具有裝飾用途,該空間還能安裝風扇、冷排或 SSD,多樣功能任君挑選,拆下來的燈板還有支架可以成為桌面搭配的一部分,物盡其用。


▲ROG 燈板。


▲內建腳架。


▲可安裝 3 顆 2.5 吋 SSD。


▲可安裝 3 顆 120mm 或 360mm 冷排。



硬碟位除了前述安裝於側面,電源艙部分支援 2 顆 3.5 吋硬碟,背板還可安裝 1 顆 2.5 吋,3.5 吋硬碟架還別出心裁使用魔鬼氈裝飾。


▲3.5 吋硬碟架。


▲2.5 吋 SSD 托盤。



配件部分除了基本的螺絲、說明書之外,還有一把十字螺絲起子、顯示卡直立插槽、2 條 CPU 8Pin 延長線。


▲配件一覽。

雙 420mm 水冷、內建 4 顆風扇 |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安裝實測

本次安裝實測使用前面開箱的 ROG BTF 套裝與 ROG LC III 360 ARGB、ROG Strix 1000W AURA EDTION 組成 ROG 全家桶。


▲安裝主機板。


▲將水冷安裝於支架。


▲安裝上置水冷。



ROG Hyperion GR701 BTF EDITION 提供顯示卡直立插槽配件,PCIe 延長線需要另外購買,值得一提的是機殼內建的顯示卡支架無論標準橫置或直立都能使用。


▲直立插槽配件。


▲建議先將配件固定於顯示卡上再裝進機殼,否則會不好鎖螺絲。


▲顯示卡直立安裝示意。


▲顯示卡支架。


▲超級乾淨。


▲背面理線部分空間很大。


▲主機板背面到遮線板距離達 46mm,是目前測試過最充裕的背插機殼。


▲蓋上遮線板眼不見為淨。


▲組裝完成。


▲燈效展示。


▲燈效展示。


▲燈效展示。


▲燈效展示。


▲燈效展示。


▲燈效展示。

總結

ROG 進階 BTF 所呈現的視覺衝擊放在幾年前都是無法想像的,在機殼正面看不到任何線材 (除了水冷) 帶來極其整潔的外觀,更別說背插帶來的安裝便利性和後續維護的方便性,並且這套方案已經成熟到不必有任何效能和使用體驗的妥協。

編輯認為目前背插產品的關鍵不再於產品本身是否足夠優秀 (因為已經夠優秀),而是背插生態,機殼、主機板與進階背插的顯示卡在選擇上仍有限制,以背插機殼來說今後將如雨後春筍推出,主機板以華碩來說目前有四款覆蓋入門到旗艦對多數人來說也算夠用,顯示卡則是比較尷尬的地方,畢竟進階 BTF 顯示卡只有搭配搭載 PCIe High-Power 供電介面 (GC_HPWR) 才能使用,對於後續升級或是故障汰換都比較麻煩,現階段打算入手背插顯卡的玩家要有整套綁定的心理準備,隨著背插產品越出越多選擇就會更多,就有點像 ITX 產品,ITX 機殼、SFX 電源供應器在剛推出時選項也是很少,如今也是自成一派。

來源: ROG BTF 背插旗艦登場 !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EDITION + ROG Hyperion GR701 ...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1 17:09 , Processed in 0.115412 second(s), 6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