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伊月夜
查看: 2671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顯示卡器 Graphics card & Monitor] 24+4 相供電,重量級登場~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顯示卡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伊月夜 發表於 2022-11-2 13:10:5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次在 NVIDIA 推出新世代 RTX 40 系列顯卡,華碩也少不了的推出了旗艦的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顯示卡,為了迎接新的高階核心 RTX 4090,這次新設計的散熱器有著更大的尺寸,而 Boost 時脈在調教下達到 2640 MHz,為玩家盡可能的榨出更多性能。

規格:
圖像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90
CUDA 核心:16384
記憶體:24GB GDDR6X
記憶體介面:384-bit
核心時脈:Boost - 2640 MHz (超頻模式)
記憶體時脈:21 Gbps
PCI Express:4.0 x16
輸出接口:3 x DisplayPort 1.4a、2 x HDMI 2.1
HDCP 支援:2.3
供電接口:1 x 16-pin
建議電源供應:850W
尺寸:357.6 x 149.3 x 70.1 mm


ROG Strix RTX 4090 OC 開箱

這一次 ROG Strix 系列在 RTX 40 系顯卡換上了全新的外觀設計,當然在首發推出的 ROG Strix RTX 4090 OC 上就可以看到這次整體尺寸都大上一圈,長度近 36 公分,厚度則是來到 3.5 槽,更有著 2.5 公斤左右的重量,在這次一眾 RTX 4090 中,可以算是重量級的款式。

而這次除了散熱方面有升級,在核心部分使用新一代 Ada Lovelace 架構,具備 128 組 SM 單元,其中包含 512 個第四代 Tensor 核心及 176 個第三代 RT 核心,並可以支援新的,而在核心 Boost 時脈部分出廠預設即超頻至 2610 MHz,在 GPU Tweak III 軟體中開啟超頻模式,還可以再將 Boost 時脈提升至 2640 MHz。


→ ROG Strix RTX 4090 OC 包裝外觀。


→ ROG Strix 全新內盒。


→配件一覽,魔鬼氈理線帶、電源轉接線、兩用顯卡支架、收藏卡、手作手機架。


首先來看到配件部分,這次新的 RTX 4090 都採用了 16-Pin 的 12VHPWR 供電接口,因此配件中也少不了 16-Pin 對 4 個 8-Pin 的供電轉接線,讓玩家在沒有升級 ATX 3.0 規範的電源供應器,也能為 RTX 4090 顯卡供電。


→ 16-Pin 對 4 個 8-Pin 的供電轉接線。


→ 16-Pin 接頭。


→ 4 個 8-Pin 接頭。


由於考量到多數玩家應該都會使用 16-Pin 對 4 個 8-Pin 的供電轉接線,因此配件中的 ROG 信仰魔鬼氈理線帶,就能在整線上起到作用,另外由於設計上為長條的設計,因此在不同的方向使用下,就可以秀出不同的圖案。


→魔鬼氈理線帶左側圖樣。


→魔鬼氈理線帶右側圖樣。


另外配件中也有 TUF Gaming 配件中同款兩用顯卡支撐架,由於這次 RTX 4090 系列顯卡都超過 3 卡槽厚,這個金屬支撐架在尺寸上也就比較短,不過除了顯卡支撐架的功能,將中間支架取出後反向安裝,就可以變成一個簡單的小螺絲起子。


→可調高度的顯卡支撐架。


→支架可取出反向安裝,轉換為螺絲起子。


3.5 槽、正逆轉軸向式風扇、7 熱導管

這次正面在外觀上設計就沒有上一代那麼科技風格,不過新的設計下可以在正面看到超大的 ROG Logo,視覺上可以說是相當霸氣。在風扇部分這次使用了 7 葉的軸向式風扇,並採正、逆轉交錯排列,讓風流可以效果可以最大化。


→ ROG Strix RTX 4090 OC 顯卡外觀一覽。


→正面右半邊有超大紅藍漸層的 ROG Logo。


→中間為反轉軸向式風扇、兩側為正轉的軸向式風扇。


這次在側邊部分為了要滿足散熱需求,因此側邊就沒有看到燈 Bar,僅留有發光 RGB Logo。在側邊靠前的部分,可以看到雙 Bios 模式的切換開關,另外金屬背板上可以看到「P mode」及「Q mode」的方向標示,預設為「P mode」,可以獲得較好的性能,而「Q mode」模式下會比較安靜。


→顯卡側邊外觀一覽。


→側邊僅有 Republic of Gamers 發光 Logo。


→這次由於金屬背板包覆比較完整,雙 Bios 模式切換開關要從側邊才看的到。


→ 16-Pin 12VHPWR 供電接口。


再來看到顯卡背面,一樣可以看到 ROG 字樣以及 ROG Logo,比較特別的是再靠尾端區域與用了斜向條文開孔,讓 Logo 有 Glitch 的視覺效果外,也能同時讓這區的風流可以直接通過背板,達到更高效的散熱表現。


→金屬背板外觀一覽。


→背板尾端有斜向的通風開口。


在顯卡尾端可以看到這次有獨特的環形燈包覆,而中間則是橫條狀金屬框架,比較特別的是這次在設計上將 2 個 4-Pin PWM 風扇接頭位置改到這一面,方便玩家在使用上能較好的整線。


→顯卡尾端這次有金屬框架全包設計。


→尾端可以看到 2 個 4-Pin PWM 風扇接頭。


→尾端 360 度燈效一覽。


在另一側則是可以看到熟悉的 304 不鏽鋼 2 槽擋板,在顯示輸出則是給到 2 個 HDMI 2.1 及 3 個 DisplayPort 1.4a,最多可同時輸出 4 個畫面。


→顯示輸出一覽。


在散熱部分,將散熱器拆開後可以看到散熱器與核心接觸的部分,這次改用全新的均溫熱導板,針對核心即記憶體區域的廢熱進行更有效的排出,而在散熱鰭片中則是搭配 7 根熱管貫穿整組散熱器,讓廢熱可以更快速的擴散到整個鰭片,並再由風扇將廢熱帶走。


→散熱器拆解一覽。


→散熱器採用均溫熱導板與核心直觸。


→金屬背板也有導熱貼在供電原件區域。


PCB 中央可以看到為代號 AD102-300-A1 的 RTX 4090 核心晶片,一旁則是 12 顆代號 D8BZC 的 2GB 的美光記憶體顆粒,在供電部分採用 24+4 相數位電源、Super Alloy Power II 頂級鋁合金電感搭配 15K 電容器。


→ PCB 正面一覽。


→ PCB 背面一覽。


→核心與供電設計一覽。


→美光記憶體顆粒。


GPU Tweak III 軟體

GPU Tweak III 是華碩的顯卡監控與超頻的軟體,在軟體中有提供三個不同性能模式讓玩家可以快速調整模式,當然也可以進行手動超頻,在風扇設定上 ROG Strix RTX 4090 OC 預設開啟風扇自動停轉,而華碩在軟體有針對 RTX 40 系列顯卡優化風扇調教,讓這一代的顯卡能夠有最佳的散熱效果即噪音表現。


→ GPU Tweak III 軟體首頁。


→監控頁面一覽。


→OSD 設定頁面。


→軟體快速開啟頁面。


→軟體內建 GPU-Z。


基本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主機板: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16GBx2
顯示卡: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在 GPU-Z 中,可以看到核心部分採用 Ada Lovelace 架構的 AD102 核心晶片,製程為 4 nm,並有著 16384 個 Cuda 核心,記憶體則為 Micron GDDR6X 384-Bit 24576 MB(24GB),核心時脈為 2265 MHz、Boost 時脈為 2610 MHz、記憶體時脈為 1313 MHz(21Gps),這次測試在 GPU Tweak III 中開啟超頻模式,因此測試時實際 Boost 時脈為 2640 MHz。


→ GPU-Z。


3DMark 為模擬 3A 級遊戲繪圖運算的效能測試軟體,其中 Fire Strike 系列是模擬 DX11 遊戲運行的情況,在 FHD 解析度的 Fire Strike 測試中,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的顯卡分數獲得了 83,368 分;2K 解析度的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的顯卡分數獲得了 47,768 分;4K 解析度的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的顯卡分數獲得了 25,904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DX12 API 測試一樣使用 3DMark 進行,Time Spy 系列則主要是測試 DX12 下的遊戲表現,預設解析度為 2K,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獲得顯卡分數 37,777 分,而 4K 畫質的 Extreme 測試,獲得顯卡分數 20,048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光追部分,Port Royal 為加入光線追蹤技術的遊戲模擬測試,預設測試解析度為 1440p,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通過測試並獲得顯卡分數 26,494 分,另外在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項目中,這次使用 Beta 測試版有包含新的 DLSS 3 測試,在測試中可以發現 DLSS 3 確實能比 DLSS 2 有更好的表現,而根據測試結果顯示,解析度越高,DLSS 3 在幀數方面提升越明顯。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遊戲性能測試

在遊戲測試部分,選擇《電馭叛客 2077》、《看門狗:自由軍團》、《極地戰嚎6》、《戰慄深邃:流亡》、《刺客教條:維京紀元》、《虹彩六號:撤離禁區》及《極限競速: 地平線5》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使用 1440p 及 2160p 讓玩家做參考。

在 AAA 遊戲部分,由於 RTX 4090 這次性能比 RTX 3090 還要高出 1 倍以上,因此 AAA 大作在 2160p 下特效全開,都可以輕鬆達到平均 60 幀以上的表現,比較不吃性能的競技類射擊遊戲,則可以有超過 2160p 144 幀的表現。


→ AAA 大作遊戲測試。


光追測試部分以《電馭叛客 2077》、《看門狗:自由軍團》、《極地戰嚎6》、《戰慄深邃:流亡》 4 款遊戲進行測試。

光追遊戲在測試下,測試的 4 款遊戲不開 DLSS 或 FSR,其實都有不錯的幀數表現,其中只有《電馭叛客 2077》幀率表現比較低,而在開啟 DLSS 功能後,在 DLSS 2 模式下,就能有破百幀的表現,另外這次也使用了 Beta 版《電馭叛客 2077》實測 DLSS 3,在實測下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幀數,1440p 下約有 2 倍提升,2160p 下更能達到 3.5 倍性能提升。


→光追遊戲測試。


→光追遊戲開啟 DLSS/FSR 測試。


溫度功耗

溫度與功耗測試以整平台最高數值為主,搭配的是 i9-12900k 處理器,透過 FurMark、Time Spy Stress Test、GPU-Z,模擬高負載、DX12 遊戲及待機等情況下的溫度及功耗。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待機時溫度為 40 度,整平台功耗 110 W;Time Spy Stress Test 運行時的溫度則為 64 度,整平台功耗 557 W;FurMark 4xMSAA 運行時的溫度則為 66 度,整平台功耗 543 W。


→溫度實測。


→功耗實測。


ROG Strix RTX 4090 OC 總結



這次 RTX 4090 的更新帶來強勁的性能表現, 隨之而來也就是更大的顯卡尺寸,這次 ROG Strix RTX 4090 OC 全新設計的散熱器,雖然尺寸來到 3.5 卡槽、 35 公分長,但在散熱方面可以讓顯卡溫度壓制在 65 度上下,等於是用更大的尺寸換來更好的散熱表現,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機殼尺寸是否夠大,還有如果配件中的顯卡支架不適合你的機箱,可能也需要為這張顯卡準備一個合適的顯卡支架。

而這次在性能調教上,Boost 時脈預超頻至 2640 MHz 基本在一眾 RTX 4090 中也算是前段班,如果玩家想要一次攻頂新一代最強顯卡,ROG Strix RTX 4090 OC 是個你可以考慮的好選擇。

來源: 24+4 相供電,重量級登場~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顯示卡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3 17:21 , Processed in 0.123627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