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微軟Edge瀏覽器官微宣布IE瀏覽器6月16日正式退役,這個生於1995年的瀏覽器最終還是被淘汰了,引發網友熱議。
IE瀏覽器當年能夠擊敗網景瀏覽器,成為瀏覽器一哥,巔峰時份額高達95%,為什麼多年後淪落到如此境地,《廣州日報》今天也發表了評論文章,點評了微軟最失敗之處,從IE6瀏覽器時代就注定這樣的結局了。
報導表示,與無數曾身處巔峰者相似,微軟也誤判了市場。在更新到第六代之後,微軟認為IE瀏覽器自身已十分完善了,沒有繼續更新的必要了,於是刻意放緩了更新和優化的速度。
這在如今看來無異於自毀長城的行為,卻在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這也是IE走向沒落的重要轉折點。
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市場中,任何故步自封的做法,都會讓之前被壓得喘不過氣的競爭者“笑開了花”。如今在市場上活躍的一眾瀏覽器產品,無一不是在這時冒頭,慢慢蠶食IE原本的市場份額。
而當微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為時已晚。因更新滯後帶來糟糕的用戶體驗,讓IE瀏覽器的口碑一瀉千里。
此外,IE安全性差的漏洞,更讓它成為不少流氓插件與病毒的“宿主”,以至於當時的安全軟件需要專門設計IE修復工具,為其補坑。
競爭者後來居上,自身反應過慢,又未抓住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機遇,IE的頹勢難以挽回。
有調查數據顯示,IE瀏覽器如今的全球市場份額已下滑至2%以下,形同雞肋,微軟才不得不“另起爐灶”。
從最受歡迎的瀏覽器到黯淡離場,IE的謝幕,恰恰也說明了市場上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沒有任何人能永處於不敗之地。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不斷創新突破,且堅持用戶體驗至上,才能永葆產品的生命力。
IE的教訓,望繼任者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能好好鑑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