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ay_Night
查看: 41167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固態硬碟 SSD] 【開箱簡測】Axisplus PCIe Gen4 x4 M.2 NVMe 1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ay_Night 發表於 2022-4-17 10:37:3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逛逛幾家留意的SSD品牌網站,發現好像變動不大。突然間看到常
    用的Axisplus(亞思科技)也推出了PCIe Gen4 x4 SSD,強調相容於時下
    流行的PS5。



    雖然我沒有PS5,但好奇它的產品。經詢問店家表示目前有1TB及2TB版容
    量可以選購,不過因為目前剛上市加上疫情關係,還沒有正式包裝。老
    闆十分地寬容同意先給我借測試用,等到可以開賣時再通知我下單。


    官方規格說明書,目前還僅止於此數據,期待未來彩盒包裝有更完整的
    說明。



    看到了主控型號,突然想起了以前測試過它牌的經驗是一好一壞,這樣
    算是第三次測試同型號主控的SSD。


    先回顧一下InnoGrit(英韌科技)主控的產品線,其實這真的是一家算新
    的SSD主控廠,公司發展背景可自行查詢。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這間公
    司短短幾年已發展這麼多主控,甚至於連PCIe Gen5的主控規格都已開
    出,開發速度不比其它大廠慢。



    Rainier IG5236內部代號為Rainier ,採用 TSMC 12nm FinFET CMOS
    工藝製造,是PCIe Gen4 x4、NVMe 1.4 規格的SSD 控制器,硬體參數
    是32-bit ARM Cortex R5四核處理器 667MHz運算速度。

    IG5236 支援具有32/16位寬匯流排的DDR3或者DDR4 SDRAM,支援8個NAND
    通道,也支援 MLC、TLC和QLC以及ONFI 4.1 或 Toggle 2.0/3.0/4.0。
    該主控實現了InnoGrit專有的4kB LDPC ECC,點到點數據保護甚至RAID
    引擎,以確保可靠性和數據完整性,支援最大容量高達 16TB。

    糾錯方面,使用4kB LDPC,數據耐用性和保留率大大增強,可為SSD解
    決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性能。

    功耗方面,在L1.2睡眠狀態下功耗僅為2mW。安全方面,IG5236具有多
    種數據加密和保護方案,包括 AES、SM2/3/4(中國國家密鑰)、SHA、
    RSA、ECC、CRC 和端到端數據保護。



    主要的規格競爭對手瞄準的就是Phison E18系列。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因為屬於借測產品,尚無外包裝,僅僅在SSD的上方貼著一張容量標籤。
    1TB容量版本採雙面配置NAND方式,未採取單面設計。



    移除標籤後可以看到SSD上方主控、DRAM、NAND的陳列。官方文件為採
    用Micron NAND單顆256G,每面配置2顆組合而成1TB容量。



    背面同樣配置兩顆256G Micron NAND及DRAM快取。



    與早期其它採IG5236CAA主控SSD不同的是這回基板改成黑色系,配色得
    以趨於一致性。



    採單顆512MB DDR記憶體快取及Micron NAND。







    額外介紹原廠提供的散熱器,包覆在海綿緩衝盒。



    配件附有固定螺絲及兩片標準厚度的散熱墊,據悉原廠另賣薄一點的散熱墊。



    散熱器頂部採鋁擠多邊型設計,增加被動式散熱面積,公司LOGO置中。



    側邊看也可以看到整個散熱機制的設計,有別於傳統多彎折溝槽式設計。



    散熱器底部有保護膜包覆,使用前需先移除才能獲得最佳散熱效果。



    不論是散熱器本體或是SSD安裝底部都算平整。



    這次安裝的1TB版SSD為雙面NAND設計,若將SSD雙面黏上散熱器附的標
    準1mm散熱墊會過厚,因此SSD底部不黏上散熱墊,或是可以跟原廠買
    0.5mm的薄墊置於底部。



    SSD上方鋪上散熱墊。



    側邊用原廠螺絲固定,完美。比靠扣夾式固定的機制會讓熱更均勻傳導,



    裝在主機板上時,除了有足夠識別度,也不會太高或太寬擋到其它周邊。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BIOS 3904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200 8G*2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Axisplus IG5236 PCIe Gen4 x4 M.2 NVMe 1TB SSD (CPU專屬通道M.2插槽)
    Case: Corsair Carbide 678C (Black)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Diskinfo,標示規格為NVMe Express 1.4,傳輸模式為PCIe
    4.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5度。因為是借測品,非全新品。



    密閉機殼內透落連續高度負載測試,搭配廠商提供的散熱器,最高溫度
    為攝氏62度,比起其它家同採IG5236主控的SSD略低溫些。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5599~6118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規律性小波動,平均讀取速率6145MB/s;線性寫入曲線在
    容量值25%前算平穩,約莫在5400MB/s傳輸率附近,容量值25%後下滑,
    之後大多在大區間內波動,這部分應該是X570的問題,平均寫入速率
    2836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略有小抖動,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6114MB/s;隨
    機寫入曲線抖動幅度放大,平均寫入速率5070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5471~5669MB/s、寫入速率4552~4786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
    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不論是那個模式,沒有太大差異。

    Compress 0Fill 模式。






    Compress 100% 模式。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891及5323 MB/s,4K-64Thrd讀取512996 iops,
    4K-64Thrd寫入497403 iops。




    10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887及5044 MB/s,4K-64Thrd讀取527994 iops,
    4K-64Thrd寫入493809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ISO讀取速率1887MB/s、程式載入速率317MB/s。


    10GB容量,ISO讀取速率1892MB/s、程式載入速率280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略有不穩定。


    10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陡動幅度比1GB略大些。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
    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7.02GB/s、寫
    入速率最快5.11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沒有掉速。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31GB/s、寫入速
    率最快5.04GB/s。檔案為32GB時,寫入速率略降。


    Random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31GB/s、寫入速率最快5.07GB/s。檔案為
    32GB時,寫入速率略降。



    CrystalDisk v8.0.4,選取NVMe SSD測試,採Default及0Fill兩種模式
    分別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Default (Random)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422~7475MB/s、
    寫入速率5355~5435MB/s。4K Q1T1讀取速率82~83MB/s、寫入速率
    223~228MB/s。


    0Fill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419~7465MB/s、寫入速率5347~
    5437MB/s。4K Q1T1讀取速率82~83MB/s、寫入速率226~228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2.42GB/s、寫入速率1.51GB/s。



    eZIOmeter選取空碟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7165MB/s、平均寫入速率
    約5203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523369.5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
    378076.7 IOPS。



    eZIOmeter設為部分使用的髒碟環境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7120MB/s、
    平均寫入速率約5207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536286.2 IOPS、隨
    機寫入最快為3924383.8 IOPS。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6113MB/s;寫入
    曲線驗220G前都還算穩定,之後降速,到了後三分之一容量時速度又再
    低些,平均寫入速率2211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別測試Zero及Mixed資料型態。因為X570平
    台對這個軟體測試項目存在嚴重相容性問題,僅此項目改採用Z590平台。

    Mixed型態結果。


    Zero型態結果。


    將檔案設為250GB,200GB以前的寫入曲線平穩無掉速,推論其SLC
    快取應該是設定在此,SLC快取耗盡後傳輸率會降至約1200MB/s。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49MB/s、平均寫入速率2225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92MB/s、平均寫入速率2593MB/s。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5879MB/s、循序寫入速率5350MB/s。



    Parkdale v3.04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PCMark 8測試:分數5077,頻寬為657MB/s。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2682、頻寬為425MB/s。


    資料碟分數為4239、頻寬634MB/s。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隨機模式









    TxBench的全碟讀寫測試,讀取速率為6950MB/s、寫入速率1224MB/s。





    官方的保固條件雖沒有設定TBW,大方地提供5年保固。測試寫入約11TB
    時,健康度才會掉1%,總耐寫度不會太差或許可以超過1100TBW。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X570平台上的循序讀/寫效能,若以1TB容量算是前段班的表現。
    2. 4K讀寫與原廠主控的標示差異不大。
    3. 官方提供五年保,雖沒標示TBW保固值,算是保固條件很大器的台廠商。
    4. 搭配原廠的散熱器,溫度可以壓制在合理範圍可不掉速運作。


    缺點
    1. 沒有提供Toolbox,有點反潮流,希望能儘快提供類似的工具軟體。
    2. 雙面SSD設計,若搭散熱器時需留意散熱墊的厚度。
    3. 與大廠相比的知名度略低些,多為網路購買取得。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2 19:12 , Processed in 0.087593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