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26478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REVENGER PRO 4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極致電競滑鼠 體驗無與倫比的精準與操控力,Revenger Pro 4K為追求卓越 ...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心得】神機妙算 - LIAN LI 聯力 O11 Dynamic EVO 改造經典,神機再現(下)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2-1-18 09:35:3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ufu 於 2022-1-18 22:01 編輯

點我回顧上集


▲重複式PCIE擋板之間沒有間隔,不用擔心有公差問題去卡到顯卡的後方連接埠

▲側面風扇位提供正反面兩種選擇,在安裝上能有更大彈性~

▲配件裡面有附個隱藏式的顯示卡支撐架,透過銅柱固定在主機板上面,但看起來有點醜 橡膠墊片來緩衝L鐵跟顯卡的支撐面

▲透過L鐵固定在支架上,在與顯卡接觸面上貼上橡膠墊

▲以技嘉這張GTX 1070 三風扇風之力作為範例,在實際安裝上,橡膠墊片會輕微卡到風扇,雖然立意良善,但在我的使用體驗上並不算太友好

▲最大支援到E-ATX,手邊只有這張C6E的老戰友陪我征戰每個夜晚,即便裝上大板子,側邊的風扇位在視覺上與走線上的影響並不大!

▲E-ATX比起ATX所多出的這一塊約24.7 mm

▲側邊理線槽的深度約49 mm

▲側面風扇架正面安裝離主機板約87.2 mm
  
▲側面風扇架反面安裝離主機板約48 mm

▲風扇架正面安裝離背板約49 mm
  
▲上方風扇架距離主機板約83 mm,相當充裕

▲透過附件內的減震膠圈來安裝硬碟,HDD與SSD的螺牙略有不同需要注意一下!

▲安裝好螺絲與減震膠圈後配合硬碟架上的開孔,滑入卡住後可再轉緊螺絲固定

▲將硬碟架滑入硬碟籠裡,並且硬碟籠外還能在加裝一個SSD

▲記憶體採用美光的紅色DDR4-3600 8GX4 給他插好插滿

▲將IO模塊預設在前板下方改到側透玻璃下方,使用上比較順手一點~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機殼本身是沒有附上任何一個風扇的~在不購買任何配件的情況下,整機最大能裝到十個風扇!我選擇了全部裝上台達AK-12B白色版本給他裝好裝滿!
  
▲側邊的風扇支架上方有設計開口,裝水冷排時上方可以輕鬆兼容水冷管的走線

▲冷排與風扇中間需要用風扇架隔開安裝,同一側安裝在背面會蓋不上背板!

▲如果同一側裝在正面,風扇會稍微影響到側面走線空間!

▲如果是E-ATX的話則不建議將水冷安裝在側邊,ATX的話則不影響太多

▲上方風扇支架的螺絲孔位的設計深得我心,可以左右調整的空間相當多!

▲裝上水冷還沒裝風扇時,距離主機板約55 mm,要裝T30的厚風扇也沒問題,不會影響到主機板上方散熱片



▲裝上標準的25mm厚的風扇,距離主機板還有30mm,如此大的空間在此時接CPU供電線也是非常輕鬆,即便是水冷排要夾漢堡也沒問題~

▲下方風扇位我打算裝三個12公分風扇,彼此之間都還有一些空隙可以調整走線!

▲下方裝上標準風扇,厚度也不會影響到主機板下方IO連接!設計的很到位,好評~

▲從側面角度看也是留有一定空間讓風扇不會卡到線材!設計相當貼心~

▲側邊我打算裝風扇進風,將水冷安裝在上方,裝滿三個風扇依然還是有可以彈性調整的空間,還可以留給側邊IO走線~

▲其實線材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整理,只是把線塞進理線槽而已,多虧了理線槽扣,整線體驗非常舒服~

▲蓋上擋線板像是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看起來相當乾淨~

▲蓋上背板後,隱隱約約可以看的到內部的零件,但如果是考慮到會發光的SSD,是不是整個背板都做成網孔會比較好?中間有理線板擋住線材,也能讓SSD若隱若現~

▲整機完成安裝後點亮!即便是黑色機殼搭配上白色風扇,在視覺上也相當舒服~

▲參考零件配置

▲散熱測試:單烤FPU,功耗約140w左右燒機20分鐘,平均溫度約85.2度

▲加入FurMark進行雙烤,顯卡功耗約180W左右,燒機20分鐘後顯卡平均溫度64.2度/最高熱點75.6度/CPU平均溫度84度

▲3D MARK Time Spy 分數 6560分 / 顯卡6060分 / CPU12335分

▲使用Time Spy 循環20次壓力測試,模擬平時日常遊戲溫度
GPU僅65度 / CPU約50度,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

▲十顆台達AK-12B全部調成滿速2500 RPM狀態
此時風噪約65分貝,這種性能的聲音聽久了也蠻過癮的!

▲Time Spy 壓力測試時的風扇噪音僅46分貝左右,日常使用上並不會吵
【總結】
  • 這次我開箱的版本是黑色的,並沒有再額外購買任何配件,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演示了一種最平常,也是我看了覺得最順眼的方式!顏色除了基本的黑白兩色還有比較特別的灰色,二月初才會陸續開賣,提供各位參考~
  • 除了機殼底座有給防塵濾網以外,頂蓋與背板僅採用大面積的網孔並沒有濾網,這可能會讓人有些不習慣甚至是誤解了偷工減料?我對於這樣設計的理解是,誰說一定要有防塵濾網的?如果我把風扇位都設計成跟防塵網一樣細緻且可拆卸式的蓋板,那還有需要多此一舉嗎?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設計,不僅能讓外觀更加簡潔俐落也同樣起到了方便清洗的效果!
  • 在過往選擇聯力機殼的經驗之下,加上到實體店面看過也摸過白色的款式之後,我會建議選擇黑色版本,在整體的質感我認為是更好的,如果不是白色控,搭配上其他零件,即便選擇白色風扇,顏色也比較不那麼跳痛!
  • 原本預設的IO模塊在前方,我認為把它調整到側面玻璃位置是比較方便且順眼的位置!
  • 電源與硬碟架位置雖然可以互換,但我認為把電源放在下方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一來方便交流電線的走線佈局,二來是整體配重會比較平均一點,更穩重一些!
  • 水冷我會建議裝在上方,側面排熱風出去可能會影響到電源散熱,側面進風會將部分廢熱吹給顯卡,也怪怪的,因此比起側面裝水冷我更傾向於裝在上方!
  • 這是市面上少有,可以支持左右手擺放的機殼,拆裝幾個螺絲換個底座面板,就能更換方向,操作上相當輕鬆~
  • 內部結構方面,塔散的限制高度是167mm,要裝上貓頭鷹NH-D15S的巨型塔散也沒問題!但比起風冷這咖機殼更適合水冷~
  • 顯卡的限制長度是422mm,基本上沒有什麼卡是放不下的!
  • IO模塊是耳麥複合孔、Type-C、USB3.0兩孔,但是加購的IO配件是沒有音源複合孔的,正常主機板是沒有辦法完美容納兩個模塊的所有功能,不過在一些頂規主機板上能夠用上,讓擴充性再進化!
  • 如果你是使用頂板還嫌IO接口不夠,機殼底部有預留的孔位,總共有三個位置可以選擇,可以加裝/替換或是改裝在上面,模塊一組零售價是570元;頂部也可以改成一個IO套件,一塊有開口的小檔板,零售價是390元,適合給將機殼放在桌面下的玩家!
  • 這兩個配件對正常玩家來說用處並不大,頂部更改配件適合給將機殼放在腳邊的位置,但如果你是放在這個位置,我相信你不會選擇這咖機殼的才對!都說了是兩面測透玻璃組成的海景房,難道經常彎腰欣賞?
  • 前面板的玻璃可以替換成一個需要單獨購買的網版與風扇支架,多了一個可以安裝360水冷的位置,風道設置進風能讓整體溫度再降低一些,零售價格約600元,是最推薦也最划算的DLC了,甚至我認為是必買的DLC!但很遺憾的是,直到台灣聯力發布購買通路到今天我測評完發文為止,還是沒看到哪個通路正在販售!但據我所知的消息是預計二月初陸續開賣,有需求的朋友們就在稍等一下囉~
  • 所以比起前面板預設鋼化玻璃觀景窗,我更希望預設是前網版搭配風扇支架,將加價購的網版與支架和玻璃板立場對調!甚至是預設出廠就給吊裝支架,顯示卡延長線的部分,如果自己有的就能繼續沿用或是另外選購即可!
  • 更希望在選購時也可以讓玩家自由選擇PCIE 3.0或4.0的版本,這些感受對玩家來說會更加友善許多~
  • 如果你想要顯卡吊裝,擁有最獨特,最好看(?)的方案,很簡單~只要加錢就行!只要約2700元就有一個吊裝支架與約40公分長的PCIE4.0延長線,但此時的顯卡長度就被限制在320mm,也一定程度限制到EATX主機板的24Pin走現空間,最最嚴重的問題是顯示卡延長線的連接方式會很醜!
  •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直立支架,約2400元,也是一樣約40公分長的PCIE4.0延長線,說實話,這兩個支架的價格我還真沒辦法接受..雖然PCIE4.0延長線本身就貴,但希望能有PCIE3.0的親民選擇!
  • 在不考慮價格的前提之下,這是我2022年目前為止,心目中最完美的中塔機箱!有太多地方看似不起眼的小設計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使用體驗,在裝機過程中都能夠感受到當初設計者的用心之處,不過當然還是有能夠再更進步的地方,例如說螺絲分類盒..
  • 對了!還沒提到價格,這款黑色版售價$4700,白色/灰色版$5000,且這只是基本標配還沒算進其他配件!
  • 我知道廠商立意良善,推出各種加購DLC套件來提供玩家們選擇,不希望消費者花錢購買到你用不到的配件,這種方式反而多了庫存的成本與壓力,但我感受不到太完整的體驗,這款EVO進化版的設計精隨我認為主要是他的DLC加購配件,突然想起了某款遊戲的DLC比原本的還好玩!
  • 我的感受甚至是如果你不打算加購DLC配件的話,那你還是別買了吧~作為一款量產機箱,我認為他真的太貴了!如果機殼與全部配件都買齊全的話總花費就要大約12K(當然也不會是全買),已經比一顆12700還貴了!並且還得考慮到自行添加風扇的預算..比ROG的太陽神還貴!不選擇加購配件的話,價格也接近FD的TORRENT且自帶PWM風扇,當然直接拿中塔跟全塔來比較顯得有些不公平,並且也並不是所有的DLC配件都要全買!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想要完完全全去感受EVO進化版的完整DIY體驗就得要加錢購買DLC配件,否則他與原本O11-Dynamic的外觀與裝機感受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也許是原版就已經足夠優秀!進化版反而更著重於配件上與其他細節的改良~


以上是小弟我對 Lian Li聯力 O11-Dynamic EVO 的開箱使用體驗心得報告~
感謝大家的收看~未來有機會的話,會再將這次的開箱評測製作成影片的形式來給大家觀賞!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8 14:34 , Processed in 0.127599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