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於今日公佈獲獎名單,包含首獎一隊、優等獎三隊及特別獎五隊,首獎由「跨時空災害防衛隊」獲得。
聯發科技舉辦的「智在家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社會創新競賽,今年第四屆參賽團隊數伍高達 455隊,參加人數超過 1,800 位,更遍佈超過 200個鄉鎮,皆是歷年參賽新高。各隊伍關切地方所觸及的領域也更為廣泛,包括環境生態、運動發展、醫療保健、地方創生、災害預防、高齡友善及智慧農業等。
在所有參賽對伍中,最後評選入圍的 21組,橫跨 11種領域,正反映社會創新多元發展且跨領域的樣貌。各團隊也洞察到家鄉所碰到的問題,評審團認為本屆內容都具相當水準,且有更多長期深耕地方的團隊,讓「智在家鄉」賽事更接近地方事物。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指出,過去為了鼓勵參賽者付諸行動,我們提供專業輔導或獎勵金的落地計畫。展望未來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下一屆(第五屆)智在家鄉,希望能吸引更多團隊以創新方式提出「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相關的提案,讓愛鄉的有志之士能與具更多技術的科技人才積極合作,以創新提案及科技工具減少碳排,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本屆參賽隊伍提出許多創新解決方案,像以手機快速檢測水中鉛含量或是利用人工智慧協助瓦斯運送與訂購
聯發科技第四屆「智在家鄉」入圍隊伍的涵蓋十一大主題,包括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民生…等等。擁有眾多信眾的松山奉天宮,本次以「科技光明燈」提案並列特別獎。提案內容以環保信仰結合社群 app,開發出「線上點燈」服務,導入互動與分享功能,不僅滿足心靈需求還能增加親子關係,估算比傳統作法節省 30%的電費。
「字在家鄉」、「Researchain學術區塊鏈」與「峽茗遠播行動派」三組團隊獲得優等獎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是新北市平溪區老人送餐團隊,為了解決志工人力等問題,開發 app 管理平台,讓志工能順利進場,串接有意推動 ESG 的企業、營養師、學習課程學生與餐飲、輔具業者等,解決老人送餐在人力、飲食品質與作業流程的困境。
優等獎之一的「字在家鄉」是由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醫生組成的團隊,以兒童學習障礙治療目標,開發「書寫學障 AI 快篩普篩系統」,將學童筆跡上傳雲端後,透過長期累積的大數據資料庫分析,便可提供中文書寫障礙的精準鑑別診斷與早療建議,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家庭有極大助益。
Researchain學術區塊鏈
並列優等獎來自新竹市的「Researchain學術區塊鏈」團隊則對目前學術發表平台提出革命性想法,希望解決現今在國際學術出版平台上發表論文必須無償放棄版權,少數出版商壟斷的問題,團隊以「去中心化的出版平台」構想,建立審稿媒合平台,申請國際認證,建立友善而公平的學術環境,目前已進入試營運階段。
峽茗遠播行動派
同樣獲得優等獎的「峽茗遠播行動派」是由新北市三峽茶農、社區文化工作者與學校共同組成,由於三峽過去出名的青心柑仔種茶葉,受到其他地區強勢茶種的擠壓以及茶農高齡化的問題而逐漸凋零,因此團隊利用科技工具結合在地產業、學校、公部門、企業組織等夥伴長期推動三峽茶文化,是有良好成果的地方創生運動範例。
以新北泰山為基地的「Basepara 棒球學校」團隊結合國家隊教練、運動數據團隊、AIOT儀器商,駐點在泰山閒置運動場,可逐步打造完整的城市棒球運動生態系,協助各級基層棒球隊進行科學化培訓的,達到科學化的訓練成效與運動表現。
基隆的「BlueTrend 藍色脈動」團隊由學者及潛水教練等組成,為了海洋保育開發海洋生物資料庫平台並導入區塊鏈技術建立管理機制,透過眾多的潛水攝影愛好共用募集水底照片建立海洋生物多樣性證據,推動海洋永續教育。
來自部落的「Subatuan黑色冷艷石板屋隊」成員計畫利用 AR 與 VR 技術,在花蓮縣卓溪鄉建立「虛擬原鄉」,重現佳心石板屋與八通關古道的祖居地歷史場景,同時保留耆老的知識,提供兼具旅遊與文化教育的虛實整合行程,讓遊客擁有更多的臨場感並對部落歷史有更深的體驗。
「愛逛市場的年輕人」團隊想要解決台南市傳統市場新設選址與營運轉型的發展問題,計畫開發AI 選址系統和行動服務車,目前已與台南市政府市場處合作,規劃短期協助傳統市場遷移選址,並打造偏鄉行動服務車,希望深化消費者與業者的互動,協助傳統市場於都市中再發展。
跨時空災害防衛隊獲得首獎
獲得本屆首獎的「跨時空災害防衛隊」,團隊由新北市烏來社區的學者、部落族人、鄉公所等組成,透過整合雷達衛星對地觀測系統、IoT 環境感測器及災害觀測 APP,並結合在地原住民長期累積的傳統災害經驗與知識,協助政府蒐集烏來地表變化資訊,打造災害資訊整合平台,進行災害潛勢評估,達到更有效的災害防治效果,展現成熟的公私協力模式。
「跨時空災害防衛隊」深入觀察家鄉在地需求與問題,運用科技與自身專業設計可行性高的解決方案,未來發展性高。團隊目前正積極完善災害資訊平台,期望未來可以提升部落抗災能力、落實科技防災教育並保護家鄉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