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yuntop
查看: 2779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開箱評測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yuntop 發表於 2023-11-3 12:30:0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LIAN LI O11 VISION 跟 Galahad II LCD 360 首次現身於 COMPUTEX 2023 之中,就藉由各自本身的產品特色產生了討論度,三面玻璃與無立柱設計的 O11 VISION 機殼,有著相當不錯硬體安裝相容性且更有黑白兩色可選擇。使用 Asetek 八代方案的 Galahad II LCD 是目前台灣市場中,同方案產品類別內最便宜的選擇!對比競品有最佳的性價比但散熱性能與外觀展示性也不容馬虎,本次的開箱評測中搭配 i9 13900K 進行實測給玩家們參考。

本文章同步發表於無廣告開箱評測網站 PC Unboxing 上,請參考超連結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規格:
尺寸:480(長)x 304(寬)x 464.5(高)mm
顏色:黑、白
材質:鋼材、4.0 mm 鋼化玻璃、3.0 mm 鋼化玻璃、鋁
主機板:E-ATX(寬 280 mm 以下)、ATX、Micro-ATX、Mini-ITX
CPU風冷:最高 167 mm
顯示卡:455 mm
電源供應器:ATX 220 mm
風扇安裝位(側+底+後):140 mm 3+3+0 個、120 mm 3+3+2 個
水冷排支援性:側面 360 / 280 mm、底部 360 / 280 mm、後方 240/120 mm
機殼 I/O 埠:2x USB 3.0、USB 3.2 Gen2 Type-C、HD AUDIO
硬碟與儲存槽:三個 2.5 吋、兩個 2.5 / 3.5 吋複合式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開箱
筆者首次看到 O11 VISION 機殼是在今年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當時 LIAN LI 在現場就有展出這款機殼的實體,但筆者當時以為這只是概念展示品又或是明年才會正式推出的新品,畢竟前一款新品 O11 Dynamic EVO XL 就讓大家等了很久呢。O11 VISION 最讓人有記憶點的兩個產品特色就是「無立柱展示」與「三面玻璃」,前者 LIAN LI 也推出過兩款機殼有類似的設計這裡筆者就不再特別贅述,「三面玻璃」則是 O11 VISION 最大的產品特色,他實際的效果與展示性如何呢?我們後面慢慢講解...

同樣為 LIAN LI 旗下大紅牌“O11”系列,這次的 O11 VISION 自然也是使用了雙艙安裝結構,本體尺寸為 480 x 304 x 531.9 mm,實際大小感覺跟原版 O11 Dynamic(O11D) 差不多量級,拿出外盒之後就可以看到 O11 VISION 的三面玻璃了,筆者更建議在拆箱的過程中配戴手套比較不容易刮傷玻璃或是沾上指紋。

O11 VISION 這次同樣也推出黑白兩色,白色款的話是新台幣 4299 元;黑色則是 3999 元,剛好處於 O11 Dynamic 與 O11 Dynamic EVO 的中間,價差都只有幾百塊而已,所以就看每一款機殼的設計有哪些是你喜歡,再去做選擇就好了。


∆ LIAN LI O11 VISION 白色機殼。


O11 VISION 的三面玻璃設置在機殼前方、側面、上方,為了維持整個機殼的物理結構性,在三面玻璃的銜接處設有一個磁吸式穩固結構,這個結構能夠提供 35 kg 的結構力,而這個結構就藏在白灰漸層的圖案後方。


∆ 機殼左上方的漸層圖案。


∆ 磁吸式結構可以增強物理結構強度,但安裝上還是要小心。


前面板與側面都是全透度的玻璃側板,即便是沒有通電的情況下都可以直視內部細節,對於喜歡欣賞硬體外觀設計的玩家來說,O11 VISION 確實在「展示性」這個部分又往新的層級更進一步。


∆ 前面板視角。


∆ 前面板由多個螺絲固定,一般裝機過程「不需要」移除前面板,如果要拆除需要卸除總共九個螺絲。


∆ 全透度玻璃側板。


∆ 上蓋與側透使用手轉螺絲固定。


機殼 I/O 埠設置於前面板底下,但這次就並未提供模組化可變動設計了,所以更建議使用者將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放置於桌面上來使用,會更好插拔 USB 或是音源孔。

∆ HD AUDIO、USB 3.2 Gen2 Type-C、2x USB 3.0。

∆ 開機跟重啟鍵藏在右柱。

O11 VISION 與過往其他的 O11 系列機殼最大的差異點,便是機殼頂部上蓋移除了風扇安裝支架,採用展示性取向的全透度玻璃板,雖然能更好看但相對的使用上要更加小心。


∆ 從頂部往下看的視覺效果。

機殼後方在預設「高位模式」時,後方支援 120 mm 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並設有七個可重複拆裝擋板的 PCIe 安裝位置。左半部則是硬碟籠的手轉固定螺絲,以及外擴的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


∆預設的高位模式支援後方 12 cm 水冷排 / 風扇安裝,採用 o11 系列經典的雙艙安裝結構。


∆ 硬碟籠手轉固定螺絲。


∆ 向外擴充 15 mm 的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能讓內部的電源藏線空間更多,同時側邊也可以用來幫助機殼後方線材整線。


如果仔細看後方的話可以發現,O11 VISION 內部核心硬體安裝架構同樣也是模組化可調整,但是可玩性相對較少只有高位和低位兩種模式可調,兩個模式最直接的差距,就是低位模式在後方風扇安裝位置可以安裝到 240 mm 水冷排及風扇。

低位模式是把整個主機板安裝位置稍微下調,底部就變成只能裝風扇,不能裝水冷排了(可能會跟 ATX / E-ATX 主機板底部相衝)。


∆ 可拆式設計,可以先將主機板跟顯示卡安裝好再裝回去。


∆ 後方風扇安裝位置就可以擴充到 240 mm,還能裝水冷排歐!


機殼後方鋼材側板同樣此用大面積網孔排列設置,提供側邊風扇及電源供應器有足夠進氣或是散熱空間。

∆ 大面積網孔排列。


∆ 內部沒有額外防塵濾網。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核心硬體安裝空間

O11 VISION 最大支援 E-ATX 主機板安裝,最長可相容 455 mm 的顯示卡安裝空間,以及最高 167 mm 的風冷塔散安裝高度。現在是以低位模式呈現整個內部安裝空間,筆者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更建議調整成「低位模式」來使用。

因為比起預設模式來說,主機板上方能獲得更多空間走線部分會比較好調整,同時後方也能安裝到比較長的 240 mm 風扇及水冷排,唯一犧牲的就是底下只能裝風扇;無法安裝水冷排。但除非是要安裝分體式水冷,不然大多數人不會在底部安裝水冷排。


∆ E-ATX 主機板、455 mm 顯示卡、167 mm 風冷塔散安裝空間。


∆ 露出更多走線孔方便走線規劃。


∆ 第一槽的擋板下有額外的隱藏擋板,如果想安裝後方 240 mm 水冷的話,就需要調整這個隱藏擋板。


∆ 隱藏擋板旋轉之後就能夠安裝 240 水冷,但第一槽 PCIe 位置就被占用,等同於 ITX 與部分 M-ATX 主機板不能直插顯示卡。


機殼側邊支援 360 / 280 mm 的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且延續了這幾年的風扇支架概念,這個風扇支架同樣為可拆式可調整的模組化設計,且拆裝過程比其他 lancool、o11 系列機殼的還方便一些(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整線空間面的上方設有一個固定把手,外拉之後就能輕鬆取出,簡單直覺的外拉方向相當符合邏輯且簡單,這個支架可以調整為正反向雙模式,可以讓風扇支架到顯示卡的距離有 75 mm 和 116.5 mm 兩種選擇,根據需要去調整。


∆ 側邊風扇安裝支架,可以安裝 360 / 280 mm 的風扇及水冷排。


∆ 旁邊有走線孔可以搭配使用。


∆ 外拉把手,相當好用。


∆ 把手向外拉出,就能先將風扇安裝上支架。


預設模式下機殼底部同樣也支援 360 / 280 mm 的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但如果使用低位模式就只能夠安裝 360 / 280 mm 的風扇,無法安裝水冷排。

∆ 底部風扇安裝支架。


∆ 同樣為可拆式,由兩個螺絲固定。


∆ 底部設有磁吸式防塵濾網可以用。


O11 VISION 的後方整線空間,同時還容納了硬碟籠與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中間同樣設有絞鍊結構的可翻裝擋板,除了可以遮住線材以外還能安裝三個 2.5 吋硬碟。


∆ 後方空間一覽。


∆ 遮線擋板可以裝三個 2.5 吋硬碟,這次的 O11 VISION 是 LIAN LI 與 PC Master Race(PCMR) 聯合推出。


∆ 遮線擋板翻裝之後可以磁吸式固定了,這部分相當讚,不然一直在那邊晃很影響裝機過程。


∆ 最深有著 9 cm 藏線空間。


後方的硬碟籠可以安裝兩個 2.5 或是 3.5 吋硬碟,並由機殼後方手轉螺絲個別固定著可以依照狀況拆裝。下方的電源供應器空間可以容納最大 220 mm,但筆者建議抓 200 mm 的電源在整線上會比較好處理。


∆ 硬碟籠可以裝兩個 2.5 或 3.5 吋硬碟。


∆ 電源供應器最大可以相容 220 mm。


∆ 機殼 I/O 線材一覽。


∆ 機殼配件一覽,標配這幾年常見的顯示卡支撐架。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開箱


使用 Asetek 八代水泵方案的 Galahad II LCD 一體式水冷,搭載 2.88 吋的 IPS 顯示螢幕解析度為 480 x480。同時推出 280 及 360 mm 規格很明顯就是要主打高階 PC 市場,讓使用著發熱量較高的 Intel i9、AMD R9 處理器能夠穩定不過熱。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規格
Intel 腳位:LGA 1150/1151/1155/1156/1200/1700/
AMD 腳位:AM5/AM4
水泵轉速:3600 RPM
水冷頭尺寸:72.15 x 73.05 x 61.98 mm
水冷頭接觸面:銅
水冷排尺寸:399.5 x 120 x 30 mm
水冷排材質:鋁
風扇尺寸:123 x 120 x 25 mm
風扇轉速:300~2450 RPM ± 10%
最大風量:79.9 CFM
最大風壓:3.26 mmH₂O
冷頭及風扇供電:水冷頭 4-Pin /風扇 PWM 4-Pin、SM Type
保固:六年


這次的 LIAN LI Galahad II LCD 有搭載高壓風扇的普通版本,以及使用積木串接風扇的“Galahad II LCD SL-INF”,Galahad II LCD SL-INF 只有推出黑白兩色的 360 mm 兩個型號,而筆者今天上手開箱的 LIAN LI Galahad II LCD 則是黑白雙色各自有 280 / 360 mm,總計四種型號。


∆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GA II LCD 360) 白色款,使用 Asetek 八代方案並有著六年保固。


∆ 產品規格提供給大家參考。


∆ 產品特色。


∆ 風扇預裝完畢,懶人小福音。


筆者在 COMPUTEX 2023 時第一次見到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就相當有興趣,第一:他有水冷頭小螢幕,很酷!第二:這是 LIAN LI 第一款使用 Asetek 八代方案的水冷。

目前 2023 年即將接近尾聲了,台灣市場已經「正式販售」的 Asetek 八代方案一體式水冷只有四款,ROG RYUJIN III 360、ROG RYUO III 360、Phanteks Glacier One T30 V2(目前長期缺貨中),以及今天的主角 LIAN LI Galahad II LCD。

四款之中,其他的三款 ROG RYUJIN III 360、ROG RYUO III 360 跟 Phanteks Glacier One T30 V2 都至少要價八千以上左右,而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則是瞄準與 7199 這個級距市場進攻,成為目前台灣市場中最便宜的 Asetek 八代方案的一體式水冷。


∆ 風扇預裝為排風向,編織外層包裹的水冷管長 385 mm。


Galahad II LCD 360 硬生生比同樣有著小螢幕的 ROG RYUJIN III 360 ARGB(白)便宜了 4291 元,如果你只需要水冷本身的散熱性能,那我實在想不到選擇 ROG RYUJIN III 龍神三的理由(但龍神三有 VRM 小風扇)。

水冷頭上搭載 2.88 英寸的 IPS 小螢幕,詳細規格為:解析度 480x480 像素、最大 500 nit 亮度、24-bit Full Color,這個小螢幕可以透過 LIAN LI 自家的 L-Connect 3 軟體進行自訂義設定,後面會分享給各位觀眾。

水冷頭本身的尺寸為 72.15 × 73.05 × 61.98 mm,整個水冷頭是固定在一起無法分離的,外殼由磨砂陽極表面處理這經常在 LIAN LI 的一體式水冷上看到,例如前一代的 Galahad AIO。


∆ 外殼不可拆的水冷頭由 4-Pin PWM 供電。


∆ 如果想要水冷有燈光效果就要將相關線材接上旁邊的插槽。


∆ 預塗散熱膏。


45° 傾斜可旋轉的水冷管能根據不同安裝方向隨機應變,但筆者實際側置安裝時覺得似乎沒有太多體驗加成,稍微玩弄了一下覺得上置安裝或許會是體驗改變最多的方式,但這只是個貼心小細節並不是明顯影響散熱性能的設計,每個人感受不同提供給大家參考。


∆ 45° 可旋轉水冷管。


∆ 風扇加水冷排會用到 55 mm,Galahad II LCD 使用 30 mm 厚排。


∆ 單波散熱鰭片。


Galahad II LCD 360 預裝三個 ARGB 風扇,最大可達 2450 RPM、3.26 mmH2O 的風壓、79.9 CFM 的風壓,已經預裝好的風扇也同樣串接好了,只需要單個接頭轉接成 PWM 及 SM Type 就好相當方便。


∆ 預裝的三個 12 cm 風扇。


∆ 串接風扇使用特規接頭需要使用配件線材轉接。


水冷配件部分分成線材跟扣具等展示給各位玩家們看。


∆ 一組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會有四條線材。


∆ USB 2.0 to USB Type-C,用於連接主機板插槽跟水冷頭來自定義設定小螢幕顯示效果。


∆ 風扇轉接線材,可以轉成 PWM 4-Pin 跟 SM type 連接主機板或是其他 LIAN LI 控制器。


∆ 水冷頭同步線材需要一個 SATA 供電,可以將串接風扇線材連接水冷頭,統一透過 L-Connect 3 軟體設定轉速或是燈光效果。


∆ SM type 轉 5V 3-Pin ARGB 公頭,用來同步其他裝置的燈光效果用。


扣具組有一部分是我覺得 Asetek 八代水泵方案一個很不錯的產品特色,那就是大幅度減少扣具的數量,前一代為了相容不同腳位搞出太多的扣具跟強化背板了,在安裝過程中的分類實在有點繁瑣,這次則是很乾脆的依照 Intel 與 AMD 分成兩種。而且水冷頭上的扣具還不用換!只要安裝或更換主機板端的底座及強化背板就好了。


∆ 扣具相關的配件一覽。


∆ 左邊:AMD 替換座;右邊:Intel 強化背板。


∆ 備用散熱膏跟抹刀,大概還能用重塗兩三次吧。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實際安裝、燈光效果展示
接著實際安裝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並且通電給大家看一下實際燈光效果。


∆ 開機階段只要有插好就會亮燈。


∆ 側邊有兩條 ARGB 燈條。


∆ 只要你沒有到 L-Connect 3 進行設定,小螢幕預設就是顯示 LIAN LI 標誌。


∆ 風扇燈光效果展示。


在進入到系統之後就可以下載 L-Connect 3 進行設定了,但 L-Connect 3 剛為了 Galahad II LCD 系列水冷進行一次大更新,新版本的 L-Connect 3 在更新上需要用一點時間,而且剛更新好的時候有點卡需要給一些軟體優化時間,期待之後隨著更新這部分能慢慢變好。

另外提醒一下想要使用 L-Connect 3 進行設定,就要接上水冷頭的 USB Type-C to USB 2.0 線材,而且水冷頭上的 USB Type-C 插槽是二階段式卡榫,所以要確定整個  Type-C 是完全插進去的,不然進系統之後整個水冷都不會亮。


∆ 水冷頭小螢幕有多種效果可以設定,而且可以根據右側圖層去調整多層變化。


∆ 也可以直接透過水冷頭連接來對風扇調整轉速。


∆ 圖片匯入可以截圖,這邊使用電腦硬體開箱網站 PC Unboxing 的圖片展示。


∆ 擷取完畢還可以進一步調整圖片,整個流程體系還算完善。


∆ 實際效果展示。


∆ 側面視角。


這次筆者對於這款水冷特別有興趣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地方,那就是 L-Connect 3 有新增畫面錄製功能,讓玩家可以進行畫面錄製-剪輯-上傳至水冷頭小螢幕上做展示,筆者這邊截取使用了實況主 Alpha 阿法上傳的《憂鬱的星期一 來點療癒小廢片|歐門日記》實況精華片段來展示。

∆ 畫面錄製可以自己調整截取大小跟位置,但是長寬比例都 1:1。



以下分享實機畫面錄製的效果,使用手機錄影水冷頭小螢幕效果給大家看一下。我在測試水冷時所有風扇都會調整成全速(包括主機板 VRM 小風扇),所以會有點吵請見諒。

展示完水冷本身的效果之後,接著跟大家分享一下實際安裝心得,LIAN LI 建議水冷管朝下安裝會有最佳的散熱性能,所以筆者也直接聽從 LIAN LI 的建議直接這樣裝,即便搭配實際安裝 MSI MEG Z690I UNIFY 主機板,水冷管也不會跟主機板的散熱片有所衝突,這部分是很多水冷廠商不一定會注意到的小細節。

但為了讓水冷頭小螢幕能夠顯示自訂義畫面,而必須要跟主機板連接的 USB 線材及風扇訊號線材,這些線材在安裝上就相當吃主機板的布局了,如果你是使用像筆者這種 ITX 主機板的話就會去遮擋到記憶體;但大多數的 ATX、M-ATX 主機板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 水冷管出管處相當收斂。


∆ 如果是搭配 ITX 板子安裝,USB Type-C 就要朝上安裝,另外提醒要插到這個程度才能正常辨識訊號歐。


∆ 傳輸線材會擋到記憶體 RGB。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散熱性能測試


這次將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安裝在裸測平台上,搭配 Intel Core i9 13900K 處理器與 MSI MEG Z690I UNIFY 主機板,在測試過程中於軟體內將 Galahad II LCD 360 一體式水冷的 PUMP 和風扇轉速設定於全速運轉,測試情境為 24 °C 密閉冷氣房內進行實際測試,測試軟體我們使用 AIDA64 FPU、R23 多核心測試,來模擬極限狀態下的溫度數據,另外會使用 3DMark 中的 Fire strike 模擬遊戲運行狀況,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NFO64 收集並紀錄 CPU  Packge 的最高溫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 13900K(QS) / Game Boots_on
散熱器: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全速)
主機板:MSI MEG Z690I UNIFY (BIOS 版本:7D29v1D)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6000 MT/s 16GBx2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1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遊戲碟:Intel 670P 2TB M.2 2280 PCIe SSD (Solidigm)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36.99


跟大家補充幾件事情,第一個是筆者將 MSI MEG Z690I UNIFY 的 BIOS 版本更新至當下最新 7D29v1D 版本,第二個是 MSI MEG Z690I UNIFY 預設的 PL1 / PL2 為 288 W,筆者並沒有額外解開上限而是以原廠預設形式進行測試,其餘設定:Game Boots_on、XMP_on、水冷風扇與 PUMP_全速。

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成績為何如此怪異,3DMark Fire strike 筆者是從 Steam 啟動後重置 HWiNFO64 來收集溫度,所以在系統讀檔開啟 3DMark Fire strike 運行時的溫度也記錄下來,而系統啟動遊戲也算是遊戲運作的一環,所以筆者還是將 3DMark Fire strike 整個運作過程中最高的 CPU  Packge 給放上來。

至於 R23 多核心測試項目的溫度為何比起 AIDA64 FPU 還低,是因為 R23 筆者僅運行一次的短時間渲染測試便收集相關資訊,AIDA64 FPU 則是測試了 30 分鐘長時間壓力測試,因此在短時間瞬間解熱情境下的 R23 溫度會稍微低一些。


∆ 散熱性能測試圖表。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實際裝機展示

接著就把相同平台安裝到 O11 VISION 機殼內吧!讓大家稍微看一下究竟三面玻璃的展示效果如何~


∆ 無立柱的視覺效果確實很棒!


∆ 全透度玻璃測透可以清楚看到 RGB 以及零件的外觀細節,也可以從頂部玻璃的反射看到另一種角度呈現。


∆ LIAN LI Galahad II LCD 360 側置安裝展示。


∆ 水冷頭小螢幕也相當清楚。


∆ 有些顯示卡在強化背板上會設有發光標誌,從 O11 VISION 上方俯視就可以清楚看見!


∆ 前面板視角,我的七草薺因為底部沒裝風扇要倒下啦!


接著也實際對機殼進行散熱性能測試,「但是」因為筆者最近真的很忙,所以我偷懶沒有加裝風扇,所以這次的機殼散熱性能測試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就好,總結部分會建議大家如何規劃風道。

軟體使用 AIDA64 CPU+Furmark,來模擬高負載壓力狀態下的溫度數據,另外會使用 3DMark 中的 Fire strike 模擬 1080P 畫質遊戲運行情境,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FO64 收集並紀錄最高溫度與功耗。

可以看到 CPU 因為我風道規劃的關係,吃了顯示卡的廢熱導致溫度在 AIDA64 CPU 項目中,比起裸測平台稍微提升了 4 °C。


∆ 機殼散熱性能測試圖表。


總結與心得




LIAN LI O11 VISION 機殼我覺得相當適合「極度外觀取向」的玩家裝機,尤其是那種裝了機就擺在桌面上火力展示而且不會再去動 PC 的人,有著三面玻璃及無立柱在外觀展示性這個部分綜觀整個機殼市場也是「無人匹敵」!但有三面玻璃相對的就需要在外觀保養更加呵護了。其內部有相當充足的硬體安裝空間,較貴的白色版本也才新台幣 4299 元,剛好處於會選購高階電腦硬體消費者對於機殼的預算級距之中,優秀的整線設計、裝機體驗、新維度展示確實值得讓人給予肯定。

但上方使用玻璃也帶來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散熱風道規劃,如果你是安裝風冷塔散或是現在常見的一體式水冷安裝方式,那筆者會建議下進、側進、後排風的方式安裝。讓散熱器跟顯示卡都有獨立且足夠散熱風流能使用,盡可能避免像今天這種偷懶安裝吃到廢熱。另外這個機殼也很適合搭配一體式水冷顯示卡安裝歐,畢竟後方可以安裝 240 mm 水冷排(雖說這代的水冷卡好像都慢慢擴充到 360 mm 了)。

這次的開箱評測因為時間上很趕,所以很多細節只能用照片帶過,還請大家見諒。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7 10:21 , Processed in 0.154388 second(s), 62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