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ai41990
查看: 93381
回復: 3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電] 「ROG Zephyrus Duo 15 SE 5900HX+3080」 - 頂規筆電微開箱文。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i41990 發表於 2021-7-10 00:12:4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次開箱的玩具是本人開箱經歷中最高單價的產品
他是「ROG Zephyrus Duo 15 SE」
集2021年旗艦級電競筆電的硬體規格大成
開箱之餘不免心中感概,什麼時候我竟然把一台摩托車放在桌上用
規格相當的頂規,而價錢則是頂到肺的那種頂規


「西風之神」相關型號的筆電一直以來都是ASUS華碩品牌的高規筆電型號
而內文會有基本的相關跑分數據、遊戲測試、使用觀感
廢話則是一如既往的多
如有興趣往下閱讀依舊建議先去泡杯咖啡或拆兩袋零食









由於內容物繁雜,且收到筆電時外箱有些破爛
因此直接就「ROG Zephyrus Duo 15 SE」本體進行開箱
根據官網的規格表描述,硬體規格則配置如下:


「ROG Zephyrus Duo 15 SE」
Price:109900
CPU:AMD Ryzen 9 5900HX Processor 3.3 GHz (16M Cache, up to 4.6 GHz)
GPU: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DDR6 1645MHz at 115W
RAM:16GB DDR4 on board + 16GB DDR4-3200 SO-DIMM
SSD:1TB M.2 NVMe PCIe 3.0 x4 SSD x 2
Monitor:15.6” 4K UHD(3840 x 2160) 16:9 120Hz 3ms IPS 400nits FreeSync
Wi-Fi 6(802.11ax)+Bluetooth 5.1
OS:Windows 10 Home


尺寸/重量:36.0 x 26.8 x 2.09 cm / 2.48 Kg
電池:90WHrs 4S1P 4芯鋰離子電池
電源:240W AC / Output:20V DC 12A 240W / Input:100~240V AC 50/60Hz
配件:ROG Chakram Core、FHD 1080P@60FPS External Camera
背包:ROG Ranger BP2701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A面外型偏向低調俐落
雖然是正式開箱的第一段,但我必須直接吐槽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本人的上一台筆電為「ROG Zephyrus M」,是Intel CPU的八代機
論及外觀最大的特色即是使用時A面的ROG標誌會有鮮紅的燈效
極高的辨識度自然是不在話下,放在公司使用時任誰都會多看一眼
對於初見的人也有相當高的詢問度與新鮮感


然而「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正面並沒有任何燈效
低調固然不是壞事,但鮮明搶眼的設計感卻無從展現,著實可惜








然而「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B、C面則堪稱傳奇
獨特的雙螢幕設計,同時最大化C面的空間運用
一如「ROG」品牌系列的細緻思維與大膽想法
充分並且在最大極限內優化C面設計與使用體驗
這部份我個人給予高度的認同


主螢幕為15.6”的4K解析度IPS螢幕,擁有絕佳的彩度表現
具備防眩光功能、更新率達120Hz,反應時間則為3毫秒


副螢幕為14.1”觸控螢幕,解析度為3840 x 1100
同時可實現區塊多工需求、以及專屬的副螢幕觸控功能
於下文中會有詳細介紹









此處放上一張主螢幕的微距攝影
單看縮圖個人覺得沒什麼效果,如果圖片的檢視尺寸再大一些會很有感
如果讀者屬於「專精攝影」或是具備高階微距器材使用經驗的經歷
應該很能理解我想表達的內容


「ROG Zephyrus Duo 15 SE」是15.6”的螢幕
卻有著高達3840 x 2160的4K解析度
要知道,一般桌機的螢幕如果規格為3840 x 2160的解析度
常規而言螢幕尺寸最小也會有26”
然而將4K的規格塞進15.6”的螢幕中
其像素的密集程度在正常的視距中基本上幾乎看不見像素點


曾經在2018年PTT上有一篇讓我很感興趣的討論串,至今依舊印象深刻
標題是「螢幕要怎麼選才有Retina效果」
當時有多數的網友普遍認為的結論是「更高的解析度搭配更小的螢幕」
雖然「Retina」的原理不完全如上述
但套用於攝影人日常揶揄「縮圖無爛鏡」的感受來說非常深刻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螢幕視覺感其佳無比
只能說必定是15.6”螢幕搭配3840 x 2160的4K解析度超高規格後的必然結果
甚至還沒聊到120Hz的高更新率帶來的流暢感
無論在文書使用還是遊戲體驗確實讓人相當的驚艷











副螢幕不僅增加了「ROG Zephyrus Duo 15 SE」C面的實用性
同時還有著增加主動散熱能力的功能性
其副螢幕當主螢幕蓋下時會依著其機構收平
將主螢幕抬起至一定角度後,副螢幕的傾角會緩緩上升
最終以升起13度角的高度,提供使用者方便直觀的視角
順帶一提,副螢幕的解析度為3840 x 1100


對於多螢幕需求使用者來說,免除了操作空間與檢視需求的困擾
上下螢幕的分區可以由使用者自行分配使用
主螢幕遊玩,副螢幕輔助工作使用、查閱資料
主螢幕遊戲實況,副螢幕管理介面使用等
或是主螢幕進行文書處理、圖片編輯,副螢幕常駐檢視資料、圖檔等
就如同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心得用隨心所欲可以完美形容其便利度











鍵盤則具備多數高階電競筆電都有的RGB燈效
一如「ROG」品牌的鍵盤產品
都能以「FN鍵搭配方向鍵」進行快速的燈效切換,亮度微調功能
同時「FN鍵+F1~F4」則可快速調整音量大小、音量靜音、麥克風靜音功能
比較特別的「FN鍵+F5」為「ROG Zephyrus Duo 15 SE」風扇轉速控制
在任何場合都可以迅速的設定風扇至「靜音、效能」等選項


其「ROG Zephyrus」系列的實體數字鍵約在2019年後被整合到滑鼠功能觸控板
因著個人工作需求,我相當重視筆電必須要有數字鍵功能區塊
然而這樣的改動也算是有好有壞
其優點當然是對於幾乎不曾使用的滑鼠觸控板有了新的意義與功能性
而我個人認為的缺點即是因為缺乏實體按鍵,所以任何觸控都會被認定為輸出
關於這個部分喜好偏向見仁見智,我個人屬於贊同多一些的使用者


電源控制鍵則於鍵盤整體右上方,開機時常駐紅光燈效,休眠時則為呼吸燈
數字鍵區右上方同時還有三顆特殊的功能鍵
由右至左分別為「方向鍵與Page Up/Down等功能」切換
再來為副螢幕控制鍵,可單鍵關閉、開啟副螢幕功能
以及「ROG」系列產品都具備的「Armoury Crate」快捷鍵


以個人筆電使用心得來說,筆電C面的配置一直都屬於「玄學」般的存在
常規配置C面通常上方通常為鍵盤、下方配置觸控板,而兩側留白
就現實層面來說相當浪費空間
我會認知筆電B面的重點為視覺感、C面的重點為操作感
而「ROG Zephyrus Duo 15 SE」就相當大膽的在C面上做出多樣規劃
不僅配置了觸控式副螢幕、同時也在有限空間下整合了觸控板與數字鍵區塊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鍵盤配置上還有一點些微的改動
「Print Screen」鍵獨立設置在空白鍵右側,「ALT與CTRL鍵中間」
也是相當大膽並且有實質意義的嘗試改變
伴以現代人無論遊戲或是網頁瀏覽中經常性使用的「螢幕截圖功能」
取代「多餘的右側Win鍵、或是使用頻率偏低的Menu鍵」


以及「ROG」鍵盤產品中部份產品型號的「CAPS LOCK」指示燈直接整合於該鍵
在鎖定時會有白燈亮起,在確認狀態檢視上更加直覺
以上兩項細微的變化與不同是我個人非常贊同且推廣的部分
期待未來幾年內,無論筆電鍵盤或是桌機鍵盤
對於鍵盤的佈局與配置做出符合現代使用習慣的改善
而「ROG」系列產品在我個人的開箱經歷中,勇於創新與實踐的能力讓我高度認同











我其實還是不懂,為什麼「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D面搞的比A面華麗
D面同樣設計為些微的傾角,用以墊高本體以取得更好的進氣與排氣效率
微幅的傾角可以在使用鍵盤時帶來較佳的舒適感


同時在周邊以及中間均有配置相當厚實的止滑墊
確保「ROG Zephyrus Duo 15 SE」在使用時不易滑動的穩定性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排風位置分別在上緣以及左右兩側
D面中間的兩側內部則有配置小風扇,對於快速散熱有不錯的效果
詳細的溫度測試數據會在後面段落中提供參考
而D面螺絲均為「星型」螺絲,一定程度的暗示使用者減少自行拆卸
也剛好我很懶,就順其自然對抽屜內的150支特規螺絲起子頭視而不見











I/O介面則有3組USB 3.2 Gen 2,其中兩組在機身右側,一組在前緣
前緣部分還包含一組HDMI 2.0b,最高可支援4K UHD以及60Hz的外接螢幕更新率
以及具備穩定網路傳輸需求的RJ-45介面


左側則為DCIN接口、四環耳麥接口、MicroSD 4.0讀卡機
右側則為上述兩組USB 3.2 Gen 2 Type-A與一組Type-C
其中Type-C介面可兼任Display Port1.4傳輸
也可以透過Type-C使用行動電源對「ROG Zephyrus Duo 15 SE」進行充電
對於Type-C介面的多類型用途功能整合個人給予高度讚賞


而令人費解的部分是不明白MicroSD 4.0讀卡機最初的配置原因
若有其配置需求,個人認為內建SD介面附帶MicroSD轉卡功能的支援性更佳
其餘部分的I/O配置均相當滿意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標配電源供應器
基本上大的跟磚頭沒兩樣,算是本人使用過的筆電產品中體積跟重量最大的一款
其線徑也相比其他產品來的粗上不少


電池容量為90Wh,如果是基本的文書工作、網頁瀏覽都沒甚麼問題
若是高負載運作需求,還是建議將筆電接上電源
科技不停的在進步,而製程工藝水平也不斷在提升
回首望來反而是電池這部分似乎尚未有什麼突破性或是跨世代的變化
就像我本人長期慣用的「ENELOOP」充電電池
自從三洋上市後來被Panasonic收購,從2005年上市至今仍尚未被取代
我個人也不免好奇何時能有更新穎的技術升級蓄電電池的能力


總之「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電源供應器十分有份量
若不幸在辦公室或使用筆電期間發生爭執或是肢體衝撞
該電源供應器基本上大致都能完美處理,這是我在接上插座時的內心感想









「ROG Zephyrus Duo 15 SE」有附贈一個有趣的配件
是其專屬的「鍵盤手托」,材質是對於止滑效果相當好的橡膠材質
同時印有「Republic Of Gamers」的刻印
對於手腕紓壓或支撐都有著不錯的效果
但屬於較容易沾黏灰塵的表面處理
個人認為該手托在非移動需求的空間中使用較為合適











在個人隱私概念興起的時代,我個人認同將筆電視訊鏡頭獨立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一來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心感
二來也可以減少B面螢幕因配置視訊鏡頭占用螢幕規劃空間


視訊鏡頭的型號為「ROG GC21」
該鏡頭的規格擁有1080P 60FPS的攝影能力
基本上達標市售高規格視訊鏡頭,且同時強於大多數市售產品規格
尚未展開使用時大致為兩隻打火機相疊的大小,十分迷你
使用將其展開即有放置溝槽,如照片中至於螢幕上緣任一處
如不需掛在螢幕上,同時也有獨立的安裝座可以放置於桌面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標配滑鼠則為「ROG Chakram Core」
這幾張照片則是我曾經開箱過的「ROG Chakram」無線三模電競滑鼠
而「Core」則屬於有線版本,功能與外觀大致相同,價位上則便宜許多


說認真的我個人是認為「ROG Zephyrus Duo 15 SE」既然為頂規旗艦產品
標配個頂規等級的滑鼠應該也算合理
所以既然標配縮水了,那麼照片也就順理成章縮個水,因此這是沿用舊照


同時「ROG Chakram」也是個相當別具特色的產品
免工具更換微動、類比搖桿功能、樞軸按鍵結構等
加上舒適的右手工學趴握設計,整體評價我會給予90分左右的水準
消失10分為瞬時切換DPI不夠直覺、以及沒有四向滾輪的功能
除此之外,這是支令人相當難忘的電競滑鼠
有興趣也可以再自行Google相關開箱介紹












「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副觸控螢幕其實有自己的名字
叫做「ROG ScreenPad Plus」同時也有著相當不錯的專屬輔助軟體功能
可以直接設定主、副螢幕的工作群組排列
也擁有手寫板功能的「Handwriting」據我的測試英文的書寫體也能輕易辨認
還有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錯的「Quick Key」快捷鍵功能
以及直接顯示於觸控面板上的「Number Key」小算盤軟體
同時包含直接調整副螢幕亮度、鎖定鍵盤功能等
以及基本的「Armoury Crate」、「Aura Creator」等均有整合於該輔助軟體


其中我特別讚賞的是「Quick Key」這個輔助功能
可以自行設定需求的輔助快捷鍵,基本的組合鍵操作自然不在話下
目前使用的情形了解是可以在單一指令中進行最多四鍵的組合
然而白話來說,這個功能就類似很初步的鍵盤巨集
無論電競遊戲或文書處理,我個人認為巨集功能均不可或缺
希望這個軟體能持續進步,甚至演進到整合巨集的程度










終於來到軟體測試環節,所有設定基本不做任何變動
唯獨在「Armoury Crate」將預設模式變更為「效能」模式
室溫為27度,不採用任何外接輔助散熱的周邊配件
測試軟體為基本常見的「CPU、GPU-Z」、「AIDA64」、「3DMark」等
以及包含幾個我個人偶爾會玩的遊戲項目、以及運作感想
還是大致提醒一下,任何移動型設備基本上都無法跟同級型號的桌上型設備比較
白話來說就是即是筆電、桌機都有「5900」這個型號的處理器
然而「5900X」的效能注定會比「5900HX」來的強悍
其效能落差在單核比較中差距較小,而多核中將會有明顯的落差存在
但能滿足移動使用的需求,這部份是桌機無法與之比擬的方便性
我個人的桌機顯示卡基本上重量就已經快追上「ROG Zephyrus Duo 15 SE」了


「ROG Zephyrus Duo 15 SE」採用的CPU為AMD的筆電高規型號「5900HX」
8C16T,頻率為3.3GHz / 4.6GHz,L2+L3快取20MB,TDP 45W+


RAM的部分為兩條16GB,雙通道3200MHz
一條焊在主板上,而另一條為SO-DIMM,插好插滿省去升級困擾
詳細數據CL、tRCD、tRP、tRAS、CR為22-22-22-52 CR1
數值無法與桌上型超頻記憶體相比,但總不能奢望NB的RAM可以將CL壓在14以內










CINEBENCH R23的多核、單核跑分測試
多核分數為13678、單核分數為1472
順便提供一下本人實測過的桌機型CPU 5950X可以比較
5950X多核分數為27643、單核分數為1605


然後我要本著不動產相關從業強迫症再次分享一下R23這張室內照片的來源
來源最早是於英國雜誌「3D Artist」在2016年的第94頁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Google關鍵字「Cinebench Oberbilk」


以及我從來沒用過的PCMark10
畢竟多數時間我的電腦都是拿來打遊戲,以及簡易的圖片編輯、文書處理









接著是GPU的部分,在這裡首先我要幹譙一下所有當代筆電運作模式
我認為既然有獨立顯示卡的設備存在
理當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要「完全關閉」內顯功能
甚至不讓內顯干預運作,就像桌機設備可以從BIOS內完全關閉內顯
然而筆電設備卻需要在「NVIDIA控制面板」內設定東設定西
雖然可理解為非深度使用者的友善操作環境
但我始終認為該操作選項為必要性存在
因此本文中內顯不會有任何測試數據,因為我個人認為沒必要


「筆電版3080 」與「桌機版3080」
在硬體上比較大的差異分別為筆電版為GDDR6,VRAM 16G
而桌機版已進化到熱到無法無天的GDDR6X,VRAM 10G
但依舊不影響現代3A級遊戲的運作,可以維持良好的效能與順暢度
不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所以接下來是針對筆電版、桌機版的3DMARK比較












3DMARK左側為「筆電版3080」而右側為「桌機版ASUS ROG STRIX RTX 3080 O10G」
記憶體同為32G,而桌機的測試CPU為我的不再年輕鉛銲牙膏i7-9700KF
關於CPU的部分很不意外的被5900HX壓在地上打
然而GPU的部分則大多存在著45~60%左右的分數落差
可見得筆電版顯卡與桌機版仍舊存在著一定的落差


但考量到方便性這回事,即便我的桌機是10L大小的ITX主機
要在戶外囂張的打著3A遊戲也是不可行的狀態
詳細的大致數據我會以遊戲中的監控幀數為主
再來參考一個對比上代高階桌機顯示卡的跑分即可明白








此為對比上代顯卡「ASUS ROG STRIX 2080 O8G」的跑分結果
順便說明一下,我個人認為2K解析度以上已是主流的遊戲機評鑑基本
所以不會跑基本的「Fire Strike、Time Spy」基本一定是以Ultra、Extreme為主
這裡就可以看到「筆電版3080」完勝「桌機版2080」
就算2080風扇轉到主機要起飛了也依舊落敗


若要以當代桌機顯卡來比較
我會認為「筆電版3080」的效能大約為「桌機版3070與3060 Ti之間」
對於執行2K、4K解析度的大作基本上都能順跑沒太大問題








關於SSD的測試數據就加減一下,現在已經步入硬碟讀取體感時間麻痺的時代
「ROG Zephyrus Duo 15 SE」預設為兩條1TB讀PCIe 4.0 SSD
如果不缺容量的話也可以非常瘋狂的組RAID 0瘋一波
不過我想會選擇這樣做的使用者應該還是少數
以規格來說比較接近市售的「Seagate FireCuda 520」型號
雖然寫入速度偏慢,但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還是處於無感的程度












接著附上部分軟體烤機測試的相關數據,室溫27度,無輔助散熱
經AIDA64的30分鐘測試數據大致如下
日常待機是低溫大約落在44度左右,CPU+FPU雙烤下最高溫度為101度
而單烤顯卡以Furmark持續一小時以及基本4K測試最高溫度為68度
對於顯卡溫度的壓制能力算是相當優秀
當下也不意外的風扇轉速較高、風切聲偏大
根據官網的描述在風扇高轉速時的音量約為47dB


然而AIDA64雙烤結束後的降溫速度較為讓我驚艷
大約是一分鐘內溫度就迅速降至55度左右的正常待機溫度
由此可見「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解熱能力確實相當卓越
其輔助原因大致歸納為「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散熱規劃設計
包含了5900HX CPU採用了液態金屬進行導熱
其「液態金屬」採用的品牌為「Thermal Grizzly」
也就是出名的超頻散熱介質品牌「暴力熊」
以及副螢幕下方內藏了兩個28.5mm的進風口,有效吸入較低的室溫進行熱交換






末段放上幾個我比較常玩的遊戲,監控軟體是「FPS Monitor」
解析度基本預設是我個人較為習慣的2560 x 1440 2K解析度
除PUBG因習慣問題,其餘遊戲基本上都會預設在最高畫質


ACE COMBAT 7: SKIES UNKNOWN
出乎意料的是幀數偏低,個人猜測是該遊戲對於AMD的CPU優化不佳
其CPU與GPU的使用率都略為偏低
平均幀數為79,Low 1%為57,整體表現算是平均穩定


「ROG Zephyrus Duo 15 SE」採用「Dolby Atmos」的虛擬環繞技術
聲道模擬為5.1.2聲道,同時也有支援「AI降噪」
對於遊玩這款配樂壯麗如史詩的遊戲算是格外享受







再來是前陣子不慎入坑的Forza Horizon 4
算是我個人最為讚賞的賽車遊戲之一,三更半夜奔馳在英國的鄉間與大街小巷
實在是相當浪漫,雖然偶爾在田裡的時間比在柏油路上還長


實際競速時的平均幀數為117,而1% Low也有79左右的高標準數據
遊玩起來相當振奮,且於攝影畫面中也維持著相當的幀數
對於「ROG Zephyrus Duo 15 SE」來說是相當優異的遊戲體驗
近乎滿足於「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主螢幕120Hz的更新率
高更新率的螢幕展現漂亮的動態模糊,與IPS面板鮮豔的色彩表現
甚至令我陷入猶豫是否將桌機螢幕也更換為IPS面板型號






前段時間深愛的Final Fantasy XV
雖然玩家間評價兩極,但下村陽子的那極高水準的音樂才華確實無可取代
比起Forza Horizon 5,我個人更期待Final Fantasy XVI的推出


不過跑分的部分是稍嫌偏低,甚至不如個人桌機版的2080平均90FPS
CPU使用率也是略偏低,平均幀數仍有88FPS,但1% Low為47幀
這部份我個人是覺得比較可惜
大概就跟遊戲中「艾拉妮亞」無法加入主角隊伍一樣可惜






可能有些看過我開箱時附帶遊戲截圖的讀者會有些好奇
線上射擊大逃殺之類的截圖永遠都是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實際上是畫面呈現屬於我個人比較偏愛的風格
以及個人非常不能接受未來科技感的槍枝類型作為武器
簡言之「近現代武器」是我個人的偏好內容


然後再順便紀念「玩家與礦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典顯卡升級遊戲
運作測試良好,平均幀數達122FPS,Low 1%也是92幀的優秀表現
完全能跑滿「ROG Zephyrus Duo 15 SE」的螢幕更新率


遊戲從2017年上市至今也過了4年
但「玩家與礦工第二次世界大戰」仍在持續中
雖然我個人並沒有缺乏核心硬體的窘境,但仍舊希望玩家們的曙光早日到來






最後一款測試的遊戲是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遊戲表現扣除部分轉場畫面平均幀數為82FPS
畫面算相對的穩定,而1% Low也維持在58幀
雖然我個人不當農夫好一陣子了
坦白說自己感覺是比較喜歡一代那種紐約街頭的末日情境
二代在任務路上跑著跑著總是忍不住想去追路邊的哈士奇







「ROG Zephyrus Duo 15 SE」評測基本告一段落
放上一張我覺得「ROG Zephyrus Duo 15 SE」特別優秀的C面表現紀念


一如文章前段所述
我個人始終認為在筆電的C面配置是種「玄學」概念
而「ROG Zephyrus Duo 15 SE」卻能做到填滿C面的功能性
甚至還增強了散熱方面的效果,無論是遊戲或是文書均能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即便是高功耗的運行也能維持穩定的溫度與可被接受的音量
以及支援性廣泛且滿足使用者需求自訂的副觸控螢幕


雖然「5900HX」與「Laptop 3080」無法與桌上型主機完全抗衡
但以移動型設備來說「ROG Zephyrus Duo 15 SE」仍舊是電競筆電的頂尖水準
近乎用傲視群雄來形容是不為過的,雖然價錢也挺傲視群雄就是


然後最終依然是本人想抱怨的點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把我A面ROG標誌的濺鍍鏡面發光效果還來」








21/07/10,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是個帶著「ROG Zephyrus Duo 15 SE」電源供應器防身的白爛輕熟男。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花小姐姐 發表於 2021-11-10 14:41:28 | 只看該作者
這台看起來也太帥XD
3#
花小姐姐 發表於 2021-11-10 14:41:48 | 只看該作者
真的好帥
4#
酷優化老大 發表於 2022-2-21 17:08:07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時間點了等6000系列的新世代了吧
這一代的沒有獨顯直連,GPU睿頻功耗低且內扣CPU的TDP高
基本上真的已經沒有那個價值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4 10:38 , Processed in 0.091840 second(s), 32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