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51961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REVENGER PRO 4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極致電競滑鼠 體驗無與倫比的精準與操控力,Revenger Pro 4K為追求卓越 ...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NVIDIA]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顯卡測試 / 主流 2K 升級 入門 4K 也行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NVIDIA 新一代 Ampere 架構有著全新 SM、第二代 RT Core 與第三代 Tensor Core,已在 RTX 3080 展示制霸 4K 解析度的強悍效能,而第二波解禁的 RTX 3070 則鎖定在 2K 主力以及小打 4K 的定位,而技嘉首波推出相對主流款的「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顯示卡,以風之力正逆轉三扇、預設 Boost 超頻給予玩家主流 2K 升級選。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3070
匯流排規格:PCIe 4.0 x16
GPU 時脈:Boost 1815 MHz
CUDA 核心數:5888
記憶體:GDDR6 8GB
記憶體時脈:1750 MHz
記憶體介面:256-bit
輸出介面:2 x DisplayPort 1.4a、2 x HDMI 2.1
電源輸入:1 x 8-pin + 1 x 6-pin
建議電供:650W up
尺寸:288 x 115 x 51 mm、> 2 slot
保固:5 年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開箱

技嘉新卡首波都先以主流性價的 GAMING OC 為主打,新一代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維持著風之力正逆轉三扇配置,並具備預設超頻 Boost 1815 MHz 時脈,以及 GDDR6 8GB 記憶體配置。

顯卡輸出則優於創始給予 2 個 DisplayPort 1.4a 與 2 個 HDMI 2.1,在建立多螢幕環境時多 1 個 HDMI 可說是相當便利;而顯卡長 28.8cm、寬 11.5cm、厚 51mm,換句話說約佔用 2.2 個插槽的厚度。

至於 RTX 3070 顯卡 TGP 為 220W,也因此建議電供選擇 650W 即可,而 RTX 3070 GAMING OC 需要 PCIe 8+6 pin 供電。


↑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顯卡外盒。


↑ 背面則強調三扇正逆轉、銅管直觸與金屬背板開孔等設計。


↑ 配件包含說明與保固文件。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顯卡,造型上以俐落的線條搭配不同表面處理,整體視覺上相當有形,而正面 3 顆獨特刀鋒扇葉風扇,左右兩顆以逆時針旋轉、中央風扇順時針旋轉,藉此降低三扇擾流,帶給散熱器更多的散熱氣流。


↑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 正逆轉刀鋒風扇。


顯卡上方側面則有著 GEFORCE RTX 字樣,而 GIGABYTE 字樣與底線則具備 RGB Fusion 功能;顯卡供電埠設置於前方,需要 PCIe 8-pin 與 6-pin 供電。


↑ 顯卡上方側面。


↑ PCIe 8+6 pin 供電。


↑ 顯卡右前方相對較高。


顯卡背面一樣有著金屬背板強化,並在右側設有開孔讓氣流可穿過顯卡;而顯卡同樣有著雙 BIOS 切換功能,預設為 OC 版本玩家可自行切換至 SILENT 模式,獲得更安靜的使用體驗,但相對遊戲效能會弱於 OC 模式。


↑ 顯卡金屬背板。


↑ 背板開孔讓氣流通過。


↑ 雙 BIOS 切換開關。


顯卡輸出則提供 2 個 HDMI 2.1 與 2 個 DisplayPort 1.4a 連接埠,至多建立 4 螢幕使用環境,比起標準配置多了 1 個 HDMI 連接埠,讓玩家在連接多螢幕時更有彈性,而新的 HDMI 2.1 可支援 4K120Hz、8K60Hz 的高規格輸出。


↑ 顯卡輸出。


RTX 3070 GAMING OC 顯卡長 28.8cm、寬 11.5cm,高度則是佔用 2 slot 多一點 5.1cm 的空間。


↑ 顯卡長 28.8cm。


↑ 佔用 2 slot、5.1cm。


顯卡拆解時可見,RTX 3070 同樣使用短電路板,並透過連接器將電源連接埠移至顯卡前方,相對也省下電路板上的空間;顯卡主要以金屬背板、電路板、散熱器三者相互固定,雖說顯卡重量不大,但若是水平安裝時建議還是使用顯卡支撐架或高科技竹筷撐著。


↑ 延伸至電路板前方的電源連接埠。


↑ 散熱器、電路板、金屬背板。


RTX 3070 使用 GA104-300-A1 GPU,有著 5888 個 CUDA 核心,以及 184 個 Tensor Core 與 46 個 RT Core。

電路板正面配置 8 顆 GDDR6 記憶體,組成 8GB GDDR6 記憶體容量,並採用 256-bit 介面、448GB/s 頻寬。


↑ RTX 3070 GAMING OC 電路板。


↑ 電路板背面。


散熱器則以 4 根熱導管直觸 GPU,並透過鰭片替周圍記憶體與供電項散熱,而熱導管前後貫穿三組散熱鰭片。


↑ 熱導管直觸 GPU。


↑ 4 根熱導管貫穿 3 組散熱鰭片。


AORUS ENGINE 與 RGB Fusion 燈效控制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出廠已將 Boost 時脈超到 1815MHz,讓遊戲效能更強悍之外,玩家也可通過 AORUS Engine 來手動替顯卡超頻,包含增加 Boost 時脈、記憶體頻率、電壓、目標功耗與溫度等操作。

玩家也可自訂風扇轉速,或者使用自動掃描的方式自動替顯卡超頻。


↑ AORUS Engine。


燈效方面則是整合在 RGB Fusion 軟體當中,可個別調整顯卡的燈效與同步,而燈效種類與主機板提供的相同。


↑ RGB Fusion。


↑ 顯卡燈效。


↑ 顯卡燈效。


↑ 顯卡燈效。


RTX 3070 GAMING OC 性能測試

緊接著效能測試,則使用 Intel Core i9-10900K、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與雙通道 DDR4 16GB-3600 記憶體。而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顯示卡,建議電腦電供選擇 650W,主要是希望玩家遊戲時總功耗可在半負載左右,獲得較好的轉換效率,因此搭配 GIGABYTE P850GM 電源測試。


↑ 此次搭配 GIGABYTE P850GM 電源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記憶體:CORSAIR DDR4 8GB*2-3200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P850GM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首先 GPU-Z 檢視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資訊,採用 8nm 製程的 GA104 GPU,有著 5888 個渲染 CUDA 核心,以及 8192 MB GDDR6(Samsung)記憶體,而 GPU 超頻時脈為 1500 MHz、Boost 1815 MHz。


↑ GPU-Z。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鎖定 DirectX 11 API 的 AAA 遊戲性能表現,在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RTX 3070 GAMING OC 拿下 25,991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15,979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8,793 分。

從測試結果來看,RTX 3070 GAMING OC 主力會是在 1080p、1440p 解析度特效全開,當然也可稍微小玩 4K 遊戲,但需要針對各個遊戲微調設定,才能穩定在 4K60 的表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RTX 3070 GAMING OC 獲得 13,954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6,893 分的成績。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針對光線追蹤與 DLSS 2.0 等技術,在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未開啟 DLSS 時執行 Port Royal 測試效能則在 39.2 FPS 左右,而在通過 DLSS 加速 Performance 設定下可達到 94.52 FPS,若是 Quality 設定則有 66.42 FPS。


↑ Performance。


↑ Quality。


RTX 3070 GAMING OC 遊戲效能測試

10 款遊戲平均效能實測,包含基本的 1080p、1440p 解析度,以及主戰場的 2160p 4K 解析度,同樣套用遊戲最高特效設定,這段並不比較 RTX On 功能,單純以主流 AAA 遊戲效能進行比較。

從入門的《絕地求生 PBUG》、《F1 2020》賽車遊戲、《古墓奇兵:暗影、電影遊戲《死亡擱淺》、《戰爭機器 5》、《全境封鎖 2》、《地平線:期待黎明》、《邊緣禁地 3》、《刺客教條:奧德賽》,到吃重效能的《碧血狂殺 2》等遊戲。

從效能來看 RTX 3070,面對 1440p 遊戲解析度,及使是吃資源的 AAA 大作,像是《碧血狂殺 2》平均 78 FPS、《邊緣禁地 3》平均 82 FPS、《刺客教條:奧德賽》平均 75 FPS,都可有著相當不錯的特效全開性能。

RTX 3070 面對 1080p、1440p 遊戲效能也相當足夠,但若要上至 2160p 解析度,可見部分遊戲可獲得平均 60 FPS 以上的效能,但是《邊緣禁地 3》平均 46 FPS、《刺客教條:奧德賽》平均 52 FPS、《碧血狂殺 2》平均 51 FPS 的表現。

可見要上打 4K 遊戲只能說勉強可行,需要針對吃重效能的遊戲微調整設定;因此 RTX 3070 主要是鎖定 2K 與入門 4K 遊戲玩家,倘若要最好的 4K 遊戲體驗則是要靠大哥 RTX 3080 來檔。


↑ RTX 3070 遊戲效能。


RTX 3070 GAMING OC 光追 AI 遊戲測試

除了一般 AAA 大作之外,也針對具備「光追與 DLSS」的 RTX On 遊戲進行測試,主要以《控制》、《戰慄深隧:流亡》,以及 China 獨立開發的《Boundary 边境》與《光明記憶》這兩款目前只有 Benchmark 效能測試的遊戲。

RTX On 的遊戲要求則稍微在高一些,在 1440p 解析度下《控制》平均 68 FPS、《戰慄深隧:流亡》平均 69 FPS 也相當夠檔,但上至 4K RTX On 那就真的沒輒了。


↑ RTX On 遊戲測試。


RTX 3070 GAMING OC 功耗與溫度

功耗與溫度測試則使用 Fire Strike Ultra Stress test 與 FurMark 2160p, 4XMASS 進行。首先 GPU 溫度方面,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裸測時最高來到 67°C 的溫度,待機則只有 36°C 的溫度表現,這散熱在自製卡上以相當不錯。

至於功耗方面,RTX 3070 GAMING OC 平均落在 265W 的功耗,瞬間最高則會到 305W 左右,因此是建議玩家最低配置 650W 的電源供應器,倘若是超過 8 核心的平台則建議抓到 750W 左右的電供,才能確保電供功耗落在半負載。


↑ RTX 3070 GAMING OC 溫度測試。


↑ RTX 3070 GAMING OC 功耗測試。


總結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鎖定在 2K 解析度稍高、主流遊戲玩家,效能上可輕鬆滿足 1080p、1440p 遊戲特效全開,即便是開啟光線追蹤、DLSS 加速的 RTX On!遊戲也不成問題,而這性價還能上至 4K 遊戲,雖無法滿足 AAA 大作 4K60FPS 的要求,但對於遊戲優化較好的遊戲,在 4K 解析度下也可有著穩定的遊戲效能。

這代 RTX 3070 性價絕非上代 RTX 2070 Super 可以比擬,更想到 RTX 3070 還可做為 4K 入門遊戲卡的起點,但若玩家你鎖定的是 4K RTX On!遊戲特效全開,那從上述測試來看還是要上至 RTX 3080 較為適合。

而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預設超頻下有著相當不錯的效能,散熱表現上也壓在自製卡標準線 66°C 的溫度;功耗上單顯卡約在 265W 左右,倘若各位裝機建議電供選擇 650W,才能確保電供運行在半負載的狀況。

總之 RTX 3070 官方建議售價為 NT$ 15,900 元起,這價位可滿足 2K 特效全開的需求,稍微調降特效也可遊玩 4K 遊戲,若預算沒這麼高對 RTX On 大作沒這麼要求,那 RTX 3070 將會是這階段不錯的遊戲卡首選…至於能維持多久就看後續 AMD 的誠意了。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7 23:59 , Processed in 0.121095 second(s), 52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