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5349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主機板區 MOBOs] ASRock Z490 AQUA 水冷主機板開箱測試 / 水神再臨 OLED 顯示 強襲散熱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QUA 水神再臨!原以為只出一張的水冷主機板,沒想到 ASRock 順著這次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更新,順勢推出「ASRock Z490 AQUA」水冷主機板,同樣以鋁製裝甲包覆,金屬洗鍊的線條帶著科技與神秘感的造型,以及上至 8 層 PCB、16 相 Digi Power 供電設計,以及未來 PCIe 4.0 Ready、Thunderbolt 3、3 x M.2、10GbE + 2.5GbE 與 Wi-Fi 6 等超狂規格,這代更導入 OLED 狀態顯示,讓水神再刷一波高效能。

規格
尺寸:E-ATX(30.5cm x 26.7cm)
處理器支援:Intel Core、Pentium Gold、Celeron
處理器腳位:LGA 1200
CPU 供電相:Digi Power 16 Phase
晶片組:Intel Z490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DDR4 4700(OC)/2933 MHz
內顯輸出:HDMI 1.4
擴充插槽:2 x PCIe 3.0 x16(x16, x8/x8;PCIe 4.0 Ready)、1 x PCIe 3.0 x16(x4)2 x PCIe 3.0 x1
多卡支援:AMD 3-Way CrossFire、NVIDIA SLI
Thunderbolt:Intel JHL7540、2 x Thunderbolt 3 Type C(40Gbps、PD 3.0 27W、DP)
儲存埠:6 x SATA 6Gb/s、2 x SATA 6Gbps(ASM1061)、1 x Ultra M.2(M2_1)Key M 2280(PCIe Gen3 x4)、1 x Ultra M.2(M2_2)Key M 2280(SATA / PCIe Gen3 x4)、1 x Ultra M.2(M2_3)Key M 22110(SATA / PCIe Gen3 x4)、1 x Ultra M.2(RKL_M2)Key M 2280(PCIe Gen4 x4)
網路:AQUANTIA AQC107 10GbE、Dragon RTL8125BG 2.5GbE
無線:Intel 802.11ax Wi-Fi 6、BT 5.1
音訊:Realtek ALC1220、ESS SABRE9218 DAC
USB埠:1 x USB 3.2 Gen 2 Type E(前置擴充)、2 x USB 3.2 Gen2(Thunderbolt 3)、4 x USB 3.2 Gen2(3A1C)、8 x USB 3.2 Gen1(4 個需擴充)、2 x USB 2.0(2 個需擴充)


ASRock Z490 AQUA主機板開箱 / 頂規 Z490 水冷散熱、OLED 顯示一應俱全

同樣限量推出的 Z490 AQUA 水神主機板,這代因為 Z490 晶片組本身溫度不高的狀況下,水冷頭設計則著重 CPU 與 VRM 散熱為主,而 PCH 與 M.2 則以散熱片覆蓋提升被動散熱效果;這代同樣有著金屬鋁製裝甲的高顏值,以及新導入的 OLED 顯示器,可顯示電腦的時脈、電壓、溫度與風扇轉速等資訊。

Z490 AQUA 採用 E-ATX 尺寸、支援第十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提供 4 DIMM DDR4 雙通ㄉ傲插槽,最大 128GB 容量與 4700OC+ 的記憶體超頻能力;並留有 1 個 HDMI 1.4 的內顯輸出功能;PCIe 則提供 2 根 PCIe 3.0 x16,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與 PCIe 4.0 Ready 功能,此外還有 1 根 x4 與 2 根 x1 插槽擴充。

儲存面一樣原生 6 個 SATA 外加 2 個 SATA 連接埠,以及目前可用的 3 個 Ultra M.2 並都支援 SATA 與 PCIe SSD;此外,ASRock 獨家設計下還有著一根 RKL_M2 插槽,支援未來 CPU 提供的額外 PCIe 4.0 x4 功能,但目前搭配 10 代處理器時,這個 RKL_M2 插槽還無法使用。

這麼滿的儲存擴充,一定有著 M.2、SATA 與 PCIe 共用通道的情況,詳細的共用說明請參考下表:

  
M.2 佔用線路共享
  
M.2_1
SATA
SATA3_0、SATA3_1
PCIe
M.2_2
SATA
SATA3_4、SATA3_5
PCIe
M.2_3
SATA
PCIe5、SATA3_3
PCIe
RKL_M2
PCIe 4.0
未來 CPU 支援


網路方面,也升上 AQUANTIA AQC107 10GbE 加 Dragon RTL8125BG 2.5GbE 的組合,並搭配 Intel 802.11ax Wi-Fi 6 無線網卡;音效則是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ESS SABRE9218 DAC 與 Nahimic 音效強化軟體。

此外,要規格全滿則麼能少了 Thunderbolt 3,採用 Intel JHL7540 控制器,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3 Type C 連接埠,具備最高 40Gbps 傳輸能力,更支援 USB PD 3.0 9V/3A 27W、5V/3A 15W 供電,顯示能力則以 2 個 Mini Displayport 1.4 輸入埠,完整設計 TB3 所包辦的 PCIe、USB、PD 與 DP 等功能。

最後,USB 則是給滿後 I/O,包含前置 USB 3.2 Gen 2 Type E、6 個 USB 3.2 Gen2、8 個 USB 3.2 Gen1,而 2 個 USB 2.0 則需要透過內接擴充;超狂的規格毫無疑問擠進 Z490 最高殿堂。


↑ 與水神相當的華麗盒裝。


↑ 背面則有產品規格與素描圖。


Meet The Aqua 高級盒裝,掀開後內有著感謝信與 AQUA 序號證明卡;盒子採兩層設計,第一層採精緻切割泡棉保護主機板,第二層則是分格擺放配件,而這次配件則多送整套水冷硬管接頭、堵頭與止水閥等。


↑ Meet The Aqua。


↑ 感謝信與證明卡。


↑ 第二層配件。


ASRock Z490 AQUA 維持著鋁製裝甲,金屬洗鍊的線條、冷冽的表面質感,CPU 與 VRM 透過大面積水冷頭覆蓋,帶來強勁的散熱效能,而 PCH 與 M.2 則有著鋁製散熱片提升被動散熱效果,整張主機板也包含著金屬背板,宛如金屬裝甲披甲上陣。


↑ Z490 AQUA 鋁製裝甲造型。


↑ CPU 水冷頭,左側則是 OLED 顯示器。


↑ PCH 採用鏡面散熱片。


↑ 金屬背板。


主機板右上角這區,由於是 E-ATX 尺寸所以空間比較大,除了 4 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外,主要的 ATX 24-pin 供電插座,以及電源按鈕、Reset 按鈕、Safe Boot 按鈕與 Retry 按鈕,而供電插座左邊則有前置 USB 3.2 Gen 2 Type C 與 USB 3.2 Gen 1 擴充埠等;RGB 擴充則給予 4-pin RGB 與 3-pin ARGB 針腳。


↑ 主機板右上角。


CPU 出廠時已經預裝好水冷頭,相對玩家 DIY 時要先拆下才能安裝 CPU;水冷頭採入水壓縮直衝微水道,接著水冷液在往左流經 VRM 區域後出水的設計;CPU 則以 8+8 pin 供電。


↑ CPU 水冷頭。


↑ CPU 8+8 pin 供電。


↑ 拆開水冷頭之後,所需的散熱墊、墊片都已經預裝好,只需安裝 CPU、撕開保護膜,再塗上散熱膏之後就能鎖上冷頭了。


主機板右側有著造型切割設計,而 8 個 SATA 連接埠則依序排在這側。


↑ SATA 連接埠。


主機板 PCIe 插槽,有著 2 根 PCIe 3.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 與雙卡 x8 連接,並有著金屬外殼強化插槽的耐壓與抗扯性,當然也支援未來 CPU 提供的 PCIe 4.0 功能,此外還有 x4 與 x1 的插槽可擴充。


↑ PCIe 插槽。


M.2 則有專屬散熱片覆蓋,移除後右邊由上至下分別是 M2_1、M2_2 與 M2_3,而左手邊僅 1 個的插槽則是 RKL_M2。

M2_1、M2_2 與 M2_3 都支援 SATA 與 PCIe SSD,不過有線路共用狀況,而 RKL_M2 則是對未來 CPU 支援所保留的 PCIe 4.0 x4 插槽,目前還無法使用。


↑ M.2 插槽。


主機板後 I/O 同樣預裝檔板,並上滿了所有連接埠,有著 CLR CMOS 按鈕、BIOS Flashback 按鈕、天線、HDMI 1.4、3.5mm 與 S/PDIF 音效輸出,4 個 USB 3.2 Gen1、4 個 USB 3.2 Gen 2,以及 2 個 Thunderbolt 3 Type C 與 Mini DPin。


↑ 主機板後 I/O。


ASRock Z490 AQUA 主機板用料 / 滿料 8 層板、PCIe 4.0 Ready

介紹完主機板的外觀、規格與功能後,其實還有一些主機板的設計細節、用料可與大家分享,接著就把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拆解,來檢視完整的電路板設計。

而在拆解背板時,也針對 VRM 背面黏貼導熱膠,提升被動散熱效果。


↑ 背板替 VRM 背面散熱。


↑ 主機板完整外觀。


↑ 主機板背面。


↑ 記憶體採用 uP1674P 控制 2 相供電。


↑ CPU VRM 控制器 ISL69269 輸出 PWM 訊號。


↑ CPU 供電每相使用 ISL99390 整合型 90A Dr.MOS,並採倍相設計提供 16 相供電能力。


↑ ASM1074 USB 3.0 HUB。


↑ AQUANTIA AQC107 10GbE 網路晶片。


↑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ESS SABRE9218 DAC 與音效電容。


↑ CPU SA、I/O 供電。


↑ 2 根 PCIe 3.0 x16 插槽,使用 4 顆 P13EQX 16 Redrive 與 P13DBS Switch 處理 PCIe 通道交換。


↑ NUVOTON NCT6683D-T 環控晶片。


↑ IDT6V4 時脈產生器,並支援 PCIe 4.0 規格。


↑ ASM1074 USB 3.0 HUB。


↑ 前置 USB 3.2 Gen2 Type E 連接埠使用 P13EQX 強化訊號。


↑ ASM1060 SATA 擴充晶片。


↑ Intel Z490 晶片組。


↑ Dragon RTL8125BG 2.5GbE 網路晶片。


↑ BIOS Flashback 晶片。


↑ CPU 水冷頭與所有散熱片裝甲。


ASRock Z490 AQUA 主機板配件 / DIY 水冷硬管接頭

主機板配件則是基本貼紙、說明書、驅動光碟、SATA 線、M.2 螺絲與銅柱等,這張也包含天線與 SLI 橋。

而水冷頭所需的螺絲、墊片、導熱膠與散熱膏,都額外多給一份讓玩家使用,此外還有一整套 DIY 水冷硬管接頭。


↑ 主機板所有配件。


附贈的 DIY 水冷硬管接頭,包含 6 個管接頭、2 個 90° 接頭與 2 個 90° 管接頭,並有著堵頭與止水閥。


↑ DIY 水冷接頭。


ASRock Z490 AQUA BIOS 預設超頻 5GHz 起

EZ MODE BIOS 可一覽主機板、CPU、記憶體等資訊與規格,也可檢查儲存裝置、風扇與開機順序等電腦基本功能都可在這個頁面搞定。


↑ EZ MODE。


↑ 進階模式摘要。


OC Tweaker 當中,針對 CPU 超頻提供了預設優化 OC 設定檔,簡單就是 Turbo 5.0 - 5.3GHz,不過預設 AVX2 4.9GHz 相對比較安全的設定。


↑ CPU 預設超頻。


針對 CPU 設定,也可選擇 All Core、Per Core 與 Specific Per Core 等設定,對於 Intel 平台會建議以 Per Core 設定為主,例如設定 2 核使用 5.3GHz、4 核 5.0GHz 與以上 4.9GHz 的 Turbo 設定,反而可確保 CPU 的單核效能,以及在全核心負載下維持穩定的時脈運行。


↑ CPU 超頻設定。


而在 CPU 設定最下方,則有針對 Dual Tau Boost、Long / Short Duration Power Limit 與 Long Duration Maintained 設定,全部設為最大值即可關閉 Intel 建議的功耗限制,讓 Z490 AQUA 發揮出 10 核心威力。


↑ CPU 功耗限制。


針對記憶體超頻,除了載入 XMP 之外,也提供 DRAM 預設參數,主要針對 SAMSUNG B Die 進行優化參數等設定。


↑ 記憶體超頻。


↑ 超頻電壓設定。


進階設定中則包含一些板子功能、SATA、NVMe、TB3 等設定;此外 Tool 頁面中則有 ASRock Polychrome RGB 設定、OLED 設定與 BIOS 更新等功能。


↑ 進階設定。


↑ TB3 設定。


↑ 工具設定。


ASRock OLED 設定,則可選擇 AQUA 的 OLED 顯示器輪流顯示哪些資訊,像是 CPU、DRAM 時脈、電壓、溫度等都可自行調整。


↑ OLED 顯示資訊。


↑ OLED 顯示資訊。


↑ ASRock Polychrome RGB。


↑ 監控頁面包含風扇設定。


↑ 開機選單。


ASRock Polychrome Sync 與 App Shop 軟體

Z490 AQUA 的燈效主要在 CPU 水冷頭、PCH 散熱片兩處,玩家可透過 Polychrome Sync 來調整燈效模式與燈色,以及同步的元件、RGB 針腳等。


↑ AQUA 正面燈效。


↑ AQUA 正面燈效。


↑ AQUA 燈效。


↑ AQUA 燈效。


↑ Polychrome Sync 同步。


↑ Polychrome Sync 燈效調整。


Dragon 2.5G LAN Utility 透過軟體自動優化應用程式的網路優先權,並具備監控網路等功能。


↑ Dragon 2.5G LAN Utility。


新加入的 Nahimic 音效軟體,主要提供音效強化功能,並有著虛擬環繞、語音清晰、低音增強與高音增強等 EQ 調整功能;並也提供麥克風收音清晰、噪聲抑制等功能。


↑ Nahimic 音效強化。


↑ 麥克風強化。


↑ App Shop 可快速幫玩家安裝驅動與更新。


ASRock Z490 AQUA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i9-10900K、G.Skills DDR4 4000 8GB*2 與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設定上採用主機板全核超頻 5.2GHz、1.485V 電壓、AVX2 Offset 0,並將功耗限制關閉確保 10 核完整效能得以發揮,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 All Core 5.2GHz / 1.485V
主機板:ASRock Z490 AQUA
記憶體:G.Skills DDR4 4000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X 12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0900K 處理器資訊,具備 10 核心 20 執行緒的 14nm 製程 Comet Lake 處理器,搭配 ASRock B460 Steel Legend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P1.60,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4-4000 8GB*4。


↑ C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9-10900K 在 Auto 設定下單核效能有著 930 分的成績。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10900K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2795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更達到 CPU 6514 cb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有著 228 cb、543 cb 的效能。


↑ CINEBENCH R15、R20。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10900K 完成運算需花費 71 秒的時間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k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i9-10900K 完成運算獲得 19003 ksamples 的效能。


↑ V-Ray Benchmark。


POV-Ray 則是另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運算能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10900K 完成運算獲得 5787.61 PPS 的效能。


↑ POV-Ray。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此測試雖支援多執行緒,但不見得能呈現在效能上,反而偏好時脈高的處理器,因此 i9-10900K 有著 41,007 KB/s 的處理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i9-10900K 壓縮評等為 69329 MIPS,解壓縮 115416 MIPS 的性能表現。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9-10900K 於 X.264 編碼有著 76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則有著 56.3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G.Skills DDR4 4000 8GB*2,搭配 Z490 AQUA 有著記憶體讀取 56836 MB/s、寫入 56798 MB/s、複製 52674 MB/s、延遲 40.6 ns 的表現。


↑ AIDA64。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10900K 搭配 RTX 2080 Ti 獲得了 8365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1242 分,生產力則有 10288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3733 分的高成績。


↑ PCMark 10。


遊戲效能測試,搭配 RTX 2080 Ti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30064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3130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Thunderbolt 3 Type C 包辦 40Gbps、USB PD 27W 與 DP 功能

至於 Z490 AQUA 的 Thunderbolt 3(TB3)設計就有點特殊了,ASRock 採用 2 塊子板與 2 個 M.2 Key M 插槽擴充 TB3 的電路板。

Thunderbolt 3 使用 Intel JHL7540 控制器,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3 Type C 輸出,支援最高 40Gbps 的 PCIe 外接傳輸,以及 USB 3.2 Gen2、USB PD 與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功能。

USB 供電規格為 PD 3.0 最高 27W 9V3A 與 5V/3A 15W 兩種快充規格;而 TB3 顯示輸出,則需要透過 2 個 Mini DisplayPort 1.4 Input 輸入(需自行準備連接線),將獨立顯示卡的 DP 訊號過給 TB3 使用,讓用戶可方便透過 TB3 快速串接顯示等裝置。


↑ TB3 電路板,採兩塊子板對接,並使用 2 個 M.2 Key M 插槽連接主機板。


↑ Intel JHL7540 控制器。


初次使用 Thunderbolt 3 裝置,會跳出詢問視窗只要設定為「永遠連接」即可,而 TB3 可快速幫玩家擴充各種連接 I/O,但對於 PC 來說已經應有盡有,因此 TB3 的高傳輸便利性,莫過於連接 DAS 做為外接儲存之便。


↑ 初次使用時需設定永遠連接或每次詢問。


TB3 裝置連接後,即可在管理介面中觀看裝置資訊,使用手邊 HP 的外接 TB3 500GB SSD 進行測試,循序讀寫可達到 2825 MB/s、1206 MB/s 的效能,對於一般外接 SSD 來說有達到 TB3 的效能要求。


↑ TB3 SSD 連接速度。


此外,這 2 個 TB3 連接埠支援 PD 3.0 最高 27W 9V3A 與 5V/3A 15W 兩種快充規格,實際測試用這 TB3 Type C 連接 MacBook Air 進行充電,可達到 8.9V/2.5A 22W 的快充規格,這也是少數內建 Thunderbolt 有顧到 PD 快充規格。


↑ TB3 USB PD 3.0 快充 8.9V/2.5A 22W。


總結

ASRock Z490 AQUA 再次擠進這一代 Z490 水冷主機板的最高殿堂,鋁製裝甲與 CPU 水冷頭的搭配,洗鍊有質感的冷冽風格,搭配著 DIY 水冷替 i9-10900K 帶來強勁散熱效能,更兼具替 VRM 解熱的重要工作,效能與散熱一張完備。

測試上 Z490 AQUA 搭配 i9-10900K 可在全核心 5.2GHz 下通過上述測試,若各位手上的 CPU 體質更好上 5.3GHz 也不成問題,不過 XF 手中這顆算是平均值的中段班;而這水冷頭壓制全核 5.0GHz 也不成問題,但一般使用狀況下會比較建議以 Per Core 設定為主。

功能上,Z490 AQUA 具備各位所需的 PCIe、SATA 與 M.2 擴充,更對未來 CPU 支援,不論是 2 根 PCIe 3.0 x16 插槽或者 RKL_M2 插槽,都支援未來 CPU 的 PCIe 4.0 Ready;至於 10GbE + 2.5GbE 與 Wi-Fi 6 的網路攻頂,再算上 Thunderbolt 3 的一線 40Gbps 的擴充性,這張板子囊括了現今 PC 該有的最高規格。

而限量的 ASRock Z490 AQUA 應該是走客訂路線,或者有興趣的玩家不妨直接詢問店家是否可下訂,一張當代最頂的 Z490 AQUA 水神主機板。

來源: ASRock Z490 AQUA 水冷主機板開箱測試 / 水神再臨 OLED 顯示 強襲散熱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0 23:25 , Processed in 0.921617 second(s), 55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