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35364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電] GIGABYTE AERO 17 HDR 創作筆電測試報告 / 4K Pantone 校色 Studio 效能優化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隨著新十代處理器與 Super 繪圖晶片更新,技嘉創作係、跨界效能的 AERO 筆電也同樣有了更新,從 AERO 15 到 AERO 17 包含著電競效能款、4K UHD HDR / OLED 等高解析頂級螢幕,再通過 X-Rite Pantone 校色,達到色準 Delta E < 1 與 100% Adobe RGB 色域表現,給予創作者一台強大的行動創作筆電揮灑創意;本篇以 AERO 17 HDR XB 搭載 Intel Core i7-10875H 與 RTX 2070 Super Max-Q 獨立顯示晶片進行測試,一窺創作效能的全貌。

AERO 17 HDR XB 規格
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處理器:Intel Core i7-10875H 8C16T 2.3GHz / 5.1GHz 45W
記憶體:2 x SO-DIMM DDR4 8GB 2933
晶片組:Intel HM470
繪圖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Max-Q 8GB GDDR6、Intel UHD Graphics 630
顯示器:17.3" 窄邊框 UHD 3840*2160 IPS霧面、HDR400、100% Adobe RGB、X-Rite Pantone
儲存系統:1 x SAMSUNG 512GB NVMe SSD、1 x M.2 2280(PCIe & SATA)
I/O 連接埠:3 x USB 3.2 Gen1、Thunderbolt 3 Type-C、HDMI 2.0、mini DP 1.4、3.5mm耳麥、3.5mm 麥克風輸入、UHS-II SD讀卡機、RJ-45、DC In
音效:2 x 2W 揚聲器、Nahimic 3
網路:Killer Ethernet E2600、Killer Wi-Fi 6 AX1650 BT5.0
電池:94.24Wh、6200mAh
變壓器:230W, 19.5V, 11.8A
尺寸:396 x 270 x 21.4 mm
重量:2.5 kg

技嘉 AERO 17 HDR 開箱 / 大尺寸、高解析、高效能

技嘉以薄形化設計的 AERO 做為效能、電競與創作的跨界筆電,而從筆者觀點來看,電競與創作都需要的是「效能」支撐,除此之外能區分兩者的不外乎機身設計、時尚感、簡約風格,而在規格上兩者追求大有不同的即是「螢幕」。

電競筆電主流是使用 FHD 解析度搭配高更新率 120Hz 以上的面板,並且需要支援著 Adaptive Sync 或 G-Sync 顯示技術做為主要首選;而創作者多半搭配高解析度 4K、60Hz 面板,並主打出廠校色與高色域的表現,像是 AERO HDR 與 OLED 兩系即是為此而設。

手上測試的 AERO 17 HDR XB 採用 Intel Core i7-10875H 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最大單核超頻可達 5.1GHz,TDP 45W 可變動設計;而獨立顯示晶片使用 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並安裝 Studio 驅動,替創作應用進行驅動層優化。

除此之外,雙 SO-DIMM 記憶體插槽,記憶體時脈提升至 DDR4-2933;並有著雙 M.2 插槽,預裝 1 根 SAMSUNG 512GB NVMe SSD 並留有額外儲存擴充能力;連接埠則有著 3 個 USB 3.2 Gen1、1 個 Thunderbolt 3 Type-C 的高速 I/O 能力,此外具備 HDMI、mini DP、讀卡機、RJ-45 與 3.5mm 耳麥 / Mic In 等充足連接功能。


↑ AERO 17 HDR 贈送的 17 吋筆電包與無線滑鼠。


這代 AERO 17 同樣採全鋁機身打造,那冰涼的觸感真讓人著迷,但特別眷念指紋的痕跡,也讓人又愛又恨;筆電表面(A 件),以霧面搭配髮絲紋的雙處理表面,再以鏡面線條點綴,中央以 AERO 富有設計感的 Logo 點出這台的特色,機身下方的 AERO 車牌也具有畫車點牌的效果。

AERO 17 HDR 看似大尺寸的機身(396 x 270mm),厚度達 21.4mm 的設計,視覺上介於纖薄與厚片之間,但礙於 17 吋的大尺寸與全鋁機身,使得機身重量達 2.5kg,這也是大尺寸筆電的必要之惡,。


↑ 筆電表面以霧黑、髮絲紋呈現,中間的 AERO 設計標誌也具備著背光效果。


↑ 開機後透過螢幕背光點亮 AERO 字樣。


↑ AERO 標誌。


↑ 髮絲紋處理。


↑ 底部的 AERO 車牌。


筆電配件除了開箱的背包與滑鼠外,變壓器則是 230W, 19.5V, 11.8A 輸出;並有著保固卡、說明書等文件,並額外提供 1 組 M.2 導熱膠,若有 DIY 擴充 M.2 SSD 時可以使用。


↑ 230W, 19.5V, 11.8A 變壓器。


↑ 保固卡與 M.2 導熱膠。


極窄邊 4K UHD HDR 400 與 Rite Pantone 預先校色

AERO 17 HDR 這一系都採用 17.3" UHD 3840*2160 解析度的 IPS 霧面面板,並具備著 VESA Display HDR 400 認證,除了可開啟 HDR 模式外最大亮度可達 400 nits,並經由 X-Rite Pantone 出廠預先校色,可有著 100% Adobe RGB色域表現與 Delta E < 1 的色彩精準度。

最早由技嘉 AERO 所帶來的預先校色,讓筆電出廠時作業系統有著專屬色彩設定檔,給予創作者或需要精準色彩的行動用戶,可在筆電上完成創作工作而無須擔心色彩問題;這設計也確實讓其他筆電廠跟進,如今 Windows 筆電螢幕色彩也相當準確。


↑ 17.3" 3840*2160


↑ 另一方面,AERO 採三邊 3mm 窄邊設計,也是目前筆電論邊框窄度數一數二的窄。


玩家可在顯示器設定中,找到已套用的色彩設定檔 GGG_AUO329B.icc,除了 X-Rite Pantone 校色外,在 Control Center 軟體中,也可調回一般色溫控制的功能。

而 AERO 17 HDR 在一般色彩模式下為 3840 x 216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8-bit 色深,不過在開啟 HDR 模式後色深會提升到 10-bit;若用戶需要啟動 HDR 功能,同樣需在顯示設定中將「播放 HDR 遊戲和應用程式」給開啟,即可切換至 HDR 顯示模式。


↑ 預先搭載色彩校正。


↑ SDR 模式。


↑ HDR 模式。


通過 X-Rite Pantone 校色,讓 AERO 17 HDR 有相當準確的顏色呈現,可做為邊修照片與影片調色的基礎,這功能也對創作者來說格外重要;另一方面,這台支援 VESA Display HDR 400 標準,可用來觀看具備 HDR 的影片或遊戲,但開啟 HDR 前後僅 400 亮度的差異不高,此外這還看中動態背光區域數這參數,但對筆電來說就是比較亮的面板。


↑ 4K 桌面翻拍。


↑ 4K 桌面翻拍。


↑ 4K 桌面翻拍。


↑ HDR 影片。


↑ HDR 影片。


孤島式 RGB Fusion 2.0 鍵盤與觸控板指紋辨識

接著來到筆電鍵盤(C 件)整個畫風一轉,右下角有著台灣美學的規格重點貼紙,左側則有 Intel 與 NVIDIA 的標誌外,Made In Taiwan 的風骨依然存在於 AERO 心中;不過這麼多貼紙無法統一風格下這衝突的美學跟創作搭 RGB Fusion 2.0 也算是一搭一唱的速配。


↑ AERO 17 HDR 筆電鍵盤 C 件。


筆電鍵盤上方有著圓形電源開關,並有著物理鏡頭蓋與隱藏的 HD 視訊鏡頭和陣列麥克風;至於鍵盤上方這排空間,也多少流了些散熱開孔讓風扇可有更多的入風處。


↑ 電源開關與視訊鏡頭。


鍵盤採全尺寸、三區無間隔的緊湊配置,按鍵面積接近一般桌上型鍵盤,手感也相當明確,只不過孤島式設計,按壓按鍵時會下沈至機身當中,可讓薄行鍵盤保有一定的行程,但若是按壓過於邊角或指甲過長,則會稍微卡手。


↑ 孤島式鍵盤。


AERO 17 HDR 也具備指紋辨識功能,不過是整合在觸控板的左上角,可通過 Windows Hello 登入電腦,而觸控板的左右鍵則是按壓形式,並提供多指操作功能。


↑ 觸控板與指紋辨識。


↑ Windows 新增指紋辨識登入。


↑ RGB Fusion 2.0。


↑ RGB Fusion 2.0。


雙 2W 揚聲器與 Nahimic 3 音效環繞

筆電揚聲器方面也因為 17 吋機身,在單體尺寸與音箱上都有提升,配置 2 顆 2W 揚聲器,並通過 Nahimic 3 軟體強化音效與環繞效果。

啟用 Nahimic 3 後,整體音效有著不錯的表現,聆聽音樂、追劇或視訊通話等體驗都相當不錯,但若論音效的飽滿與紮實還是有進步空間,聲音偏冷的調性,加上朝底出聲的配置,不如正面揚升來的直接,但整體來說也是夠用了。


↑ Nahimic 音效可開啟環繞、提升清晰度、增強低音與高音等功能。


↑ 並針對麥克風收音也有著幫助。


完整創作 I/O 擴充 Thunderbolt 3 與額外 Mic In

大尺寸的筆電加上創作取向,也讓 AERO 17 HDR 有著不錯的 I/O 便利性,筆電左側有著 RJ-45 網路、UHS-II SD讀卡機、2 個 USB 3.2 Gen1 與 3.5mm耳麥和 3.5mm 麥克風輸入;右側則還有 1 個 USB 3.2 Gen1、Thunderbolt 3 Type-C、mini DP 1.4、HDMI 2.0 與 DC In。

從配置來看相當充裕,但稍嫌可惜是顯示輸出、DC In 與 TB3 C 都設置在筆電右側,多少都會佔用滑鼠使用空間,倘若桌面不大的情況下就有點卡手;而 2 個 3.5mm 音源,分別是 3.5mm耳麥 TRRS(3環)與 3.5mm 麥克風 TRS(2環),讓創作者在麥克風連接上更便利。

這台包辦 Thunderbolt 3 Type-C 給予筆電 40Gbps 的外接高頻寬,可輕鬆擴充 TB3 的 DAS、Dock 甚至是 10GbE、PCIe 卡等設備,而這台至多 3 螢幕 4K 輸出(TB3 Type-C、mini DP 1.4、HDMI 2.0),也讓筆電外出時可行動創作,在室內辦公時也可媲美桌機的 I/O 便利性。


↑ 機器左側 I/O。


↑ 機器右側 I/O。


↑ 實際測試透過 TB3 連接 AKiTiO Thunder3 Dock Pro 與 Node,都可達到 40Gbps 的高速外接 I/O。


Windforce Infinity 雙 71 扇葉風扇與 4 熱導管組合

翻至筆電底部(D 件),同樣有著縮身的線條讓三側視覺上顯得纖瘦,而底部除了在風扇下有著大散熱開孔外,也透過腳座墊高了些高度,讓筆電可從下方吸入氣流替內部熱導管與鰭片進行散熱。


↑ 筆電底部大面積的散熱開孔與腳墊。


筆電內部配置,改以大尺寸的 Windforce Infinity 雙風扇,縝密的 71 片扇葉帶動散熱器流吹拂 4 組散熱鰭片,而 CPU 與 GPU 共用 2 根熱導管外,再各自擁有 1 根熱導管,總計 4 熱導管的散熱配置。


↑ Windforce Infinity 雙風扇、4 熱導管、4 散熱鰭片配置。


↑ 此外,在 SSD 位置上也貼有導熱膠至底部增加散熱。


↑ CPU + GPU 共用 2 根熱導管。


↑ 左側 GPU 散熱在獨自有著 1 根熱導管。


↑ 右側 CPU 散熱同樣也有獨立 1 根熱導管。


規格上,AERO 17 HDR 有著 2 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並使用 2 條 Micro DDR4-3200 8GB 記憶體,只不過筆電還是依照 Intel 規格運行在 DDR4-2933 的標準時脈,因此統一規格表示上都是 8GB*2 DDR4-2933。


↑ 2 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旁邊是晶片組)。


左下方這邊,留有一個 M.2 2280 插槽,並支持 NVMe 或 SATA 的 SSD 擴充;而筆電電池則使用 94.24Wh、6200mAh 的大電池。


↑ M.2 擴充與電池。


↑ 右側這邊則加大揚聲器的空間。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術

技嘉所推廣的 Microsoft Azure AI 最聰明的動態能源管理,主要透過微軟 Azure AI 雲端,記錄下不同應用程式對於 CPU、GPU 的效能(功耗)需求,並自動調節電腦的 CPU 與 GPU 功耗、風扇轉速、電源模式等,讓用戶無須自行切換效能或風扇的運作模式。

新版本,有著 Edge AI、Azure AI 與 AI Disable 等選擇,簡單來說 Edge AI 以本機所搭載的 AI 模型運行,不會連網同步或更新資料,只能依靠日後的程式更新獲取最新的管理設定,而 Azure AI 則是連上雲端,透過匿名只分享應用程式與 CPU、GPU 的效能狀態為主,並會自動更新最新的管理設定功能。


↑ Microsoft Azure AI 模式切換。


若切換到 AI Disable 狀態,玩家則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軟體中的 Smart Dashboard 調整 Device Information 下的 CPU、GPU 效能檔位,而在 Device Setting 則可切換風扇的運作模式。

此外,當為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取代成筆電基本的:Balance、Battery Saving、Performance 三模式,這時建議使用 Balance 或 Battery Saving 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行力。


↑ 未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


筆電控制軟體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對於筆電的硬體監控、功能開關、校色、鍵盤背光等設定都集中在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軟體當中,而上述設定 AI Disable 後即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來控制筆電效能,而在 Smart Dashboard 當中可監控電腦的使用資源,包含 CPU、GPU、記憶體與磁碟使用率。

其中較特別的是 Device Information,CPU 有著 0-4 段、GPU 有 0-1 段的調整,這會直接影響 CPU 與 GPU 的效能,也就是 CPU 在第 4 段有著最好的效能,而 GPU 則設定在第 1 段,若各位本身有啟用 AI 功能是不需要調整這設定,但若關閉 AI 功能則可自行調節段數來獲得更好的效能。


↑ Smart Dashboard 可控制 CPU、GPU 效能。


Manager 頁面中,則有筆電所有的控制功能,包含著音量、螢幕亮度、Wi-Fi、藍牙、電源模式、顯示切換、充電原則、Pantone 校色、色溫控制、Win Key 鎖、Killer 優化與計算機等。


↑ 筆電功能設定。


RGB 設定頁面,除了可單點控制按鍵的 RGB 燈光之外,還有著呼吸、波浪、霓虹等多種燈效;此外,每顆按鍵都可自訂巨集、快捷鍵或啟動應用,也就是全鍵可自訂的設計。


↑ 鍵盤背光模式設定。


↑ 錄製巨集。


Device Setting 當中,則可調整風扇的運行模式包含靜音、一般與遊戲等模式,此外還可透過深度控制模式,通過 14 個節點來控制風扇與溫度的曲線;若各位有啟動 AI 功能,則會依據 AI 來切換不同的風扇模式。


↑ 風扇模式設定。


最後 Smart Utilities 頁面,則會列出系統所有需要安裝驅動的裝置與程式,並會檢查是否有最新版本可更新。


↑ 檢查筆電驅動是否需要更新。


AERO 17 HDR XB 影片轉檔 RAW 輸出

考量到創作需求,加上 AERO 17 HDR XB 的 4K 解析度與 X-Rite Pantone 校色,可讓用戶藉由筆電進行照片邊修與簡單影片剪輯等工作,而最後更考量效能表現的「輸出」工作,則是相對好量化的測試數據。

影片方面,以 Premiere Pro(13.1.0)進行測試,專案 1 為公司拍攝的 Spotlight 影片片長約 11 分鐘,來源都是 1080p60 的影像,主要在影片剪輯並加入額外的音效與文字;另外,使用 NVIDIA 提供的 FinalAdjusted_MPE,這支 3 分片長、2160p30 的音樂 MV 影片,並套用 Scaled video、luma curve adjustment、fast blur, noise、tint、RGB curves、black & white effect、image blending 與 video overlay 等特效。

Spotlight 影片輸出 H.264 Youtube 1080p,實際運算時 iGPU 使用率最高接近 100%、接著是 CPU 最後才是 dGPU,可見一般影像剪輯還是以 CPU 與 iGPU 為主,這隻影片花費 6 分 26 秒(386 秒)才完成檔案輸出。

FinalAdjusted_MPE 先輸出 H.264 Youtube 2160p,因為套用了較多的特效,實際運算時以 dGPU 使用率最高、接著是 iGPU 反而 CPU 佔用小,這隻影片花費 2 分 40 秒(160 秒)才完成檔案輸出。

另外改為 HEVC(H.265)輸出 4K UHD 設定,這時 iGPU 使用率大於 dGPU,同樣 CPU 使用率最小,更換編碼後這隻影片則需要 3 分 24 秒(222 秒)才能完成檔案輸出。


↑ AERO 17 HDR XB Premiere Pro 測試。


↑ 1080p60 開箱 - H.264 Youtube 1080p 轉檔過程使用率。


↑ FinalAdjusted_MPE - H.264 Youtube 2160p 轉檔過程使用率。


↑ FinalAdjusted_MPE - H.265 4K UHD 轉檔過程使用率。


照片轉檔則以 Lightroom Classic CC(8.2.1)版本測試,對 100 張 D750 拍攝的 RAW 檔進行自動白平衡、自動設定、鏡頭校正等步驟後,輸出 2048 長、300 DPI 的 jpg 影像並加註浮水印等操作。

而 AERO 17 HDR XB 僅花費 2 分 55 秒的時間就完成 100 張照片的轉檔工作,輸出工作主要以 CPU 進行運算,這也展現出 8 核心筆電的威力。


↑ Lightroom Classic 照片輸出約 2 分 55 秒。


AERO 17 HDR XB 筆電效能測試

此次測試時都將 AERO 17 HDR XB 設定為 AI Edge 模式,而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i7-10875H、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 8GB 與雙通道 8GB*2 DDR4 2933 記憶體、512GB NVMe SSD。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7-10875H 處理器資訊、代號 Comet Lake,為 14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行動處理器,CPU 時脈落在 2.3GHz / 5.1GHz、熱功耗為 45W TDP(可變動),記憶體為雙通道 16GB 2933。


↑ CPU-Z 資訊。


GPU-Z 目前還無法正確判讀 iGPU 與新的 Super GPU,不過完整規格各家都已公布。內顯 iGPU 為 Intel UHD Graphics;而獨顯 dGPU 則採用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Max-Q 顯示晶片,具備著 2560 個 CUDA 核心、8GB GDDR6 視訊記憶體,Boost 時脈則在 1155MHz。


↑ G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7-10875H 運行測試時,單核心最高在 4.7GHz,效能可達 808 分的單核性能;但看來要達到 5GHz 的單核超頻限制實在太多。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7-10875H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643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亦有著 CPU 3595 cb 的成績。


↑ CINEBENCH R15 與 R20。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而測試,則以 Gooseberry Benchmark 進行渲染工作測試。

再使用 GPU 運算下,bmw27 渲染 1m4s、classroom 3m27s 等表現,也可幫助創作者在居家工作時,藉由 GPU 獲得不錯的渲染效能。


↑ Blender。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7-10875H 需要 134 秒的渲染時間。


↑ Corona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7-10875H 可達到 3139.34 PPS 的效能,花費 83.5 秒的計算時間。


↑ POV-Ray。


V-Ray Next Benchmark 同樣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每秒可處理的 sample 速為基準,性能越高越好。

i7-10875H 可達到 V-Ray 10581 Ksamples 性能,GPU 則可達到 221 mpaths。


↑ V-Ray Next Benchmark。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筆電使用 DDR4-2933 8GB*2 記憶體進行測試,讀取 39372 MB/s、寫入 40740 MB/s、延遲 58.7ns。


↑ AIDA64。


WinRAR 壓縮效能,對於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時脈高與記憶體性能好的平台,因此 i7-10875H 可達到 24373 KB/s 的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相對可妥善利用多核心的性能,i7-10875H 壓縮 54525 MIPS、解壓縮 75528 MIPS。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在 X264 編碼下,i7-10875H 有著 44.4 FPS 的效能,而 X265 則有著 29.6 FPS 的效能。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儲存效能面,以做為系統碟的 SAMSUNG MZVLB512HBJQ 進行測試,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下,循序讀寫 Seq1M Q8T1 有著讀寫 3083.6 MB/s、2987.7 MB/s 的高效能。


↑ CrystalDiskMark。


測試電腦整體性能 PCMark 10 可說是代表性的工具,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試。

AERO 17 HDR 在 PCMark 10 測試獲得 6410 分的成績,不僅在 Essentials 有著好成績外,生產力 Productivity 成績也相當出色,而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的測試也相當好;測試時 CPU 最高時脈絡在 4.9GHz,實際使用離 5GHz 只差一步之遙。


↑ PCMark 10。


此外,PCMark 10 Applications 測試,則是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的測試,而這項目也獲得 10,289 分的高成績,文書工作也絕對沒問題。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 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AERO 17 HDR 獲得 17,649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9,339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4,894 分。

這性能表示 AERO 17 HDR,可以勝任 1080p 與 1440p 的 AAA 遊戲效能,但若是 4K 解析度就有點難了;若想用這台筆電玩遊戲,只要把解析度稍微降下來一樣可獲得不錯的效能。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AERO 17 HDR 獲得 7,325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3,462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ERO 17 HDR XB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則同樣以「AI Edge」模式進行測試,並分別測試待機、AIDA64(CPU)、Fire Strike Stress Test(GPU)與 Premiere Pro 1080p60 輸出時的壓力測試。

AERO 17 HDR XB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46°C、42°C,而在 AIDA64 壓力測試 20 分鐘,CPU 溫度來到 76°C 左右,最高都壓在 90°C 以下,但也讓 GPU 溫度稍微上升至 57°C。

在模擬遊戲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下,CPU 溫度提升至 85°C、GPU 溫度來到 81°C,而 Premiere Pro 1080p60 輸出時,則是 CPU 提升到 88°C,但變動同樣壓在 90°C 左右,而 GPU 溫度也提升至 79°C。


↑ 溫度測試。


整體來看在 AI Edge 下,針對各種壓力測試有著不錯的風扇控制與功耗調節,讓這次 AERO 17 HDR XB 的溫度表現相當不錯,測試時以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運行第二次時測量 C 件表面溫度,最高溫僅在中央電源鍵 50°C 與鍵盤中央 40°C。

測試時風扇噪音壓在 55 dB 以下表現,播放音樂或配戴耳機時可忽略,整體散熱、功耗表現在這代確實有著不錯的提升。


↑ 鍵盤表面溫度。


AERO 17 HDR XB 續行力測試

針對筆電的續行力測試,則使用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Applications 與 Video 等情境。

Modem Office 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而 Applications 則是換成使用微軟 Office 軟體做為測試程式;至於 Video則是以播放影片來測試筆電續行力。

測試時,筆電設定:省電模式、50% 螢幕亮度、鍵盤背光關閉、開啟 Wi-Fi 並關閉藍牙。

AERO 17 HDR 在 Modem Office 測試有著 3 小時 22 分的續行力、Applications 測試相似 2 小時 37 分,而 Video 影片播放則有 5 小時 14 分;續行表現算是有達到基本門檻,但若一整天出外工作時,還是建議帶著變壓器同行喔!


↑ Modem Office。


↑ Applications。


↑ Video。


總結

GIGABYTE AERO 17 HDR 以薄形化的設計帶著創作效能,以及 X-Rite Pantone 校色的高色準與 100% Adobe RGB 色域表現,不論在室內使用或外出工作上,都能滿足創作者所需的精準色彩與出色效能。

這一代更新,換上 Intel Core i7-10875H 八核心處理器與 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 獨立顯示晶片,整體效能與 9 代 8 核相當;但 AERO 這代對於功耗控制、風扇噪音與溫度表現等方面,都比上一代產品來的更出色,即便 Premiere Pro 轉檔也能保持著安靜、高速的體驗。

技嘉 AERO 跨界筆電從 15 吋電競到 17 吋創作,滿足需要高效能筆電的用戶族群,而目前新一代 AERO 也正在預購當中,首波還祭出贈送電競椅、Xbox Game Pass 與 Adobe 免費 3 個月的諸多優惠,有興趣的創作玩家可參考。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4 15:25 , Processed in 0.222238 second(s), 49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