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35190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電] GIGABYTE AERO 17 HDR 創作筆電測試報告 / 4K Pantone 校色 Studio 效能優化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隨著新十代處理器與 Super 繪圖晶片更新,技嘉創作係、跨界效能的 AERO 筆電也同樣有了更新,從 AERO 15 到 AERO 17 包含著電競效能款、4K UHD HDR / OLED 等高解析頂級螢幕,再通過 X-Rite Pantone 校色,達到色準 Delta E < 1 與 100% Adobe RGB 色域表現,給予創作者一台強大的行動創作筆電揮灑創意;本篇以 AERO 17 HDR XB 搭載 Intel Core i7-10875H 與 RTX 2070 Super Max-Q 獨立顯示晶片進行測試,一窺創作效能的全貌。

AERO 17 HDR XB 規格
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處理器:Intel Core i7-10875H 8C16T 2.3GHz / 5.1GHz 45W
記憶體:2 x SO-DIMM DDR4 8GB 2933
晶片組:Intel HM470
繪圖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Max-Q 8GB GDDR6、Intel UHD Graphics 630
顯示器:17.3" 窄邊框 UHD 3840*2160 IPS霧面、HDR400、100% Adobe RGB、X-Rite Pantone
儲存系統:1 x SAMSUNG 512GB NVMe SSD、1 x M.2 2280(PCIe & SATA)
I/O 連接埠:3 x USB 3.2 Gen1、Thunderbolt 3 Type-C、HDMI 2.0、mini DP 1.4、3.5mm耳麥、3.5mm 麥克風輸入、UHS-II SD讀卡機、RJ-45、DC In
音效:2 x 2W 揚聲器、Nahimic 3
網路:Killer Ethernet E2600、Killer Wi-Fi 6 AX1650 BT5.0
電池:94.24Wh、6200mAh
變壓器:230W, 19.5V, 11.8A
尺寸:396 x 270 x 21.4 mm
重量:2.5 kg

技嘉 AERO 17 HDR 開箱 / 大尺寸、高解析、高效能

技嘉以薄形化設計的 AERO 做為效能、電競與創作的跨界筆電,而從筆者觀點來看,電競與創作都需要的是「效能」支撐,除此之外能區分兩者的不外乎機身設計、時尚感、簡約風格,而在規格上兩者追求大有不同的即是「螢幕」。

電競筆電主流是使用 FHD 解析度搭配高更新率 120Hz 以上的面板,並且需要支援著 Adaptive Sync 或 G-Sync 顯示技術做為主要首選;而創作者多半搭配高解析度 4K、60Hz 面板,並主打出廠校色與高色域的表現,像是 AERO HDR 與 OLED 兩系即是為此而設。

手上測試的 AERO 17 HDR XB 採用 Intel Core i7-10875H 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最大單核超頻可達 5.1GHz,TDP 45W 可變動設計;而獨立顯示晶片使用 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並安裝 Studio 驅動,替創作應用進行驅動層優化。

除此之外,雙 SO-DIMM 記憶體插槽,記憶體時脈提升至 DDR4-2933;並有著雙 M.2 插槽,預裝 1 根 SAMSUNG 512GB NVMe SSD 並留有額外儲存擴充能力;連接埠則有著 3 個 USB 3.2 Gen1、1 個 Thunderbolt 3 Type-C 的高速 I/O 能力,此外具備 HDMI、mini DP、讀卡機、RJ-45 與 3.5mm 耳麥 / Mic In 等充足連接功能。


↑ AERO 17 HDR 贈送的 17 吋筆電包與無線滑鼠。


這代 AERO 17 同樣採全鋁機身打造,那冰涼的觸感真讓人著迷,但特別眷念指紋的痕跡,也讓人又愛又恨;筆電表面(A 件),以霧面搭配髮絲紋的雙處理表面,再以鏡面線條點綴,中央以 AERO 富有設計感的 Logo 點出這台的特色,機身下方的 AERO 車牌也具有畫車點牌的效果。

AERO 17 HDR 看似大尺寸的機身(396 x 270mm),厚度達 21.4mm 的設計,視覺上介於纖薄與厚片之間,但礙於 17 吋的大尺寸與全鋁機身,使得機身重量達 2.5kg,這也是大尺寸筆電的必要之惡,。


↑ 筆電表面以霧黑、髮絲紋呈現,中間的 AERO 設計標誌也具備著背光效果。


↑ 開機後透過螢幕背光點亮 AERO 字樣。


↑ AERO 標誌。


↑ 髮絲紋處理。


↑ 底部的 AERO 車牌。


筆電配件除了開箱的背包與滑鼠外,變壓器則是 230W, 19.5V, 11.8A 輸出;並有著保固卡、說明書等文件,並額外提供 1 組 M.2 導熱膠,若有 DIY 擴充 M.2 SSD 時可以使用。


↑ 230W, 19.5V, 11.8A 變壓器。


↑ 保固卡與 M.2 導熱膠。


極窄邊 4K UHD HDR 400 與 Rite Pantone 預先校色

AERO 17 HDR 這一系都採用 17.3" UHD 3840*2160 解析度的 IPS 霧面面板,並具備著 VESA Display HDR 400 認證,除了可開啟 HDR 模式外最大亮度可達 400 nits,並經由 X-Rite Pantone 出廠預先校色,可有著 100% Adobe RGB色域表現與 Delta E < 1 的色彩精準度。

最早由技嘉 AERO 所帶來的預先校色,讓筆電出廠時作業系統有著專屬色彩設定檔,給予創作者或需要精準色彩的行動用戶,可在筆電上完成創作工作而無須擔心色彩問題;這設計也確實讓其他筆電廠跟進,如今 Windows 筆電螢幕色彩也相當準確。


↑ 17.3" 3840*2160


↑ 另一方面,AERO 採三邊 3mm 窄邊設計,也是目前筆電論邊框窄度數一數二的窄。


玩家可在顯示器設定中,找到已套用的色彩設定檔 GGG_AUO329B.icc,除了 X-Rite Pantone 校色外,在 Control Center 軟體中,也可調回一般色溫控制的功能。

而 AERO 17 HDR 在一般色彩模式下為 3840 x 216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8-bit 色深,不過在開啟 HDR 模式後色深會提升到 10-bit;若用戶需要啟動 HDR 功能,同樣需在顯示設定中將「播放 HDR 遊戲和應用程式」給開啟,即可切換至 HDR 顯示模式。


↑ 預先搭載色彩校正。


↑ SDR 模式。


↑ HDR 模式。


通過 X-Rite Pantone 校色,讓 AERO 17 HDR 有相當準確的顏色呈現,可做為邊修照片與影片調色的基礎,這功能也對創作者來說格外重要;另一方面,這台支援 VESA Display HDR 400 標準,可用來觀看具備 HDR 的影片或遊戲,但開啟 HDR 前後僅 400 亮度的差異不高,此外這還看中動態背光區域數這參數,但對筆電來說就是比較亮的面板。


↑ 4K 桌面翻拍。


↑ 4K 桌面翻拍。


↑ 4K 桌面翻拍。


↑ HDR 影片。


↑ HDR 影片。


孤島式 RGB Fusion 2.0 鍵盤與觸控板指紋辨識

接著來到筆電鍵盤(C 件)整個畫風一轉,右下角有著台灣美學的規格重點貼紙,左側則有 Intel 與 NVIDIA 的標誌外,Made In Taiwan 的風骨依然存在於 AERO 心中;不過這麼多貼紙無法統一風格下這衝突的美學跟創作搭 RGB Fusion 2.0 也算是一搭一唱的速配。


↑ AERO 17 HDR 筆電鍵盤 C 件。


筆電鍵盤上方有著圓形電源開關,並有著物理鏡頭蓋與隱藏的 HD 視訊鏡頭和陣列麥克風;至於鍵盤上方這排空間,也多少流了些散熱開孔讓風扇可有更多的入風處。


↑ 電源開關與視訊鏡頭。


鍵盤採全尺寸、三區無間隔的緊湊配置,按鍵面積接近一般桌上型鍵盤,手感也相當明確,只不過孤島式設計,按壓按鍵時會下沈至機身當中,可讓薄行鍵盤保有一定的行程,但若是按壓過於邊角或指甲過長,則會稍微卡手。


↑ 孤島式鍵盤。


AERO 17 HDR 也具備指紋辨識功能,不過是整合在觸控板的左上角,可通過 Windows Hello 登入電腦,而觸控板的左右鍵則是按壓形式,並提供多指操作功能。


↑ 觸控板與指紋辨識。


↑ Windows 新增指紋辨識登入。


↑ RGB Fusion 2.0。


↑ RGB Fusion 2.0。


雙 2W 揚聲器與 Nahimic 3 音效環繞

筆電揚聲器方面也因為 17 吋機身,在單體尺寸與音箱上都有提升,配置 2 顆 2W 揚聲器,並通過 Nahimic 3 軟體強化音效與環繞效果。

啟用 Nahimic 3 後,整體音效有著不錯的表現,聆聽音樂、追劇或視訊通話等體驗都相當不錯,但若論音效的飽滿與紮實還是有進步空間,聲音偏冷的調性,加上朝底出聲的配置,不如正面揚升來的直接,但整體來說也是夠用了。


↑ Nahimic 音效可開啟環繞、提升清晰度、增強低音與高音等功能。


↑ 並針對麥克風收音也有著幫助。


完整創作 I/O 擴充 Thunderbolt 3 與額外 Mic In

大尺寸的筆電加上創作取向,也讓 AERO 17 HDR 有著不錯的 I/O 便利性,筆電左側有著 RJ-45 網路、UHS-II SD讀卡機、2 個 USB 3.2 Gen1 與 3.5mm耳麥和 3.5mm 麥克風輸入;右側則還有 1 個 USB 3.2 Gen1、Thunderbolt 3 Type-C、mini DP 1.4、HDMI 2.0 與 DC In。

從配置來看相當充裕,但稍嫌可惜是顯示輸出、DC In 與 TB3 C 都設置在筆電右側,多少都會佔用滑鼠使用空間,倘若桌面不大的情況下就有點卡手;而 2 個 3.5mm 音源,分別是 3.5mm耳麥 TRRS(3環)與 3.5mm 麥克風 TRS(2環),讓創作者在麥克風連接上更便利。

這台包辦 Thunderbolt 3 Type-C 給予筆電 40Gbps 的外接高頻寬,可輕鬆擴充 TB3 的 DAS、Dock 甚至是 10GbE、PCIe 卡等設備,而這台至多 3 螢幕 4K 輸出(TB3 Type-C、mini DP 1.4、HDMI 2.0),也讓筆電外出時可行動創作,在室內辦公時也可媲美桌機的 I/O 便利性。


↑ 機器左側 I/O。


↑ 機器右側 I/O。


↑ 實際測試透過 TB3 連接 AKiTiO Thunder3 Dock Pro 與 Node,都可達到 40Gbps 的高速外接 I/O。


Windforce Infinity 雙 71 扇葉風扇與 4 熱導管組合

翻至筆電底部(D 件),同樣有著縮身的線條讓三側視覺上顯得纖瘦,而底部除了在風扇下有著大散熱開孔外,也透過腳座墊高了些高度,讓筆電可從下方吸入氣流替內部熱導管與鰭片進行散熱。


↑ 筆電底部大面積的散熱開孔與腳墊。


筆電內部配置,改以大尺寸的 Windforce Infinity 雙風扇,縝密的 71 片扇葉帶動散熱器流吹拂 4 組散熱鰭片,而 CPU 與 GPU 共用 2 根熱導管外,再各自擁有 1 根熱導管,總計 4 熱導管的散熱配置。


↑ Windforce Infinity 雙風扇、4 熱導管、4 散熱鰭片配置。


↑ 此外,在 SSD 位置上也貼有導熱膠至底部增加散熱。


↑ CPU + GPU 共用 2 根熱導管。


↑ 左側 GPU 散熱在獨自有著 1 根熱導管。


↑ 右側 CPU 散熱同樣也有獨立 1 根熱導管。


規格上,AERO 17 HDR 有著 2 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並使用 2 條 Micro DDR4-3200 8GB 記憶體,只不過筆電還是依照 Intel 規格運行在 DDR4-2933 的標準時脈,因此統一規格表示上都是 8GB*2 DDR4-2933。


↑ 2 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旁邊是晶片組)。


左下方這邊,留有一個 M.2 2280 插槽,並支持 NVMe 或 SATA 的 SSD 擴充;而筆電電池則使用 94.24Wh、6200mAh 的大電池。


↑ M.2 擴充與電池。


↑ 右側這邊則加大揚聲器的空間。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術

技嘉所推廣的 Microsoft Azure AI 最聰明的動態能源管理,主要透過微軟 Azure AI 雲端,記錄下不同應用程式對於 CPU、GPU 的效能(功耗)需求,並自動調節電腦的 CPU 與 GPU 功耗、風扇轉速、電源模式等,讓用戶無須自行切換效能或風扇的運作模式。

新版本,有著 Edge AI、Azure AI 與 AI Disable 等選擇,簡單來說 Edge AI 以本機所搭載的 AI 模型運行,不會連網同步或更新資料,只能依靠日後的程式更新獲取最新的管理設定,而 Azure AI 則是連上雲端,透過匿名只分享應用程式與 CPU、GPU 的效能狀態為主,並會自動更新最新的管理設定功能。


↑ Microsoft Azure AI 模式切換。


若切換到 AI Disable 狀態,玩家則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軟體中的 Smart Dashboard 調整 Device Information 下的 CPU、GPU 效能檔位,而在 Device Setting 則可切換風扇的運作模式。

此外,當為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取代成筆電基本的:Balance、Battery Saving、Performance 三模式,這時建議使用 Balance 或 Battery Saving 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行力。


↑ 未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


筆電控制軟體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對於筆電的硬體監控、功能開關、校色、鍵盤背光等設定都集中在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軟體當中,而上述設定 AI Disable 後即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來控制筆電效能,而在 Smart Dashboard 當中可監控電腦的使用資源,包含 CPU、GPU、記憶體與磁碟使用率。

其中較特別的是 Device Information,CPU 有著 0-4 段、GPU 有 0-1 段的調整,這會直接影響 CPU 與 GPU 的效能,也就是 CPU 在第 4 段有著最好的效能,而 GPU 則設定在第 1 段,若各位本身有啟用 AI 功能是不需要調整這設定,但若關閉 AI 功能則可自行調節段數來獲得更好的效能。


↑ Smart Dashboard 可控制 CPU、GPU 效能。


Manager 頁面中,則有筆電所有的控制功能,包含著音量、螢幕亮度、Wi-Fi、藍牙、電源模式、顯示切換、充電原則、Pantone 校色、色溫控制、Win Key 鎖、Killer 優化與計算機等。


↑ 筆電功能設定。


RGB 設定頁面,除了可單點控制按鍵的 RGB 燈光之外,還有著呼吸、波浪、霓虹等多種燈效;此外,每顆按鍵都可自訂巨集、快捷鍵或啟動應用,也就是全鍵可自訂的設計。


↑ 鍵盤背光模式設定。


↑ 錄製巨集。


Device Setting 當中,則可調整風扇的運行模式包含靜音、一般與遊戲等模式,此外還可透過深度控制模式,通過 14 個節點來控制風扇與溫度的曲線;若各位有啟動 AI 功能,則會依據 AI 來切換不同的風扇模式。


↑ 風扇模式設定。


最後 Smart Utilities 頁面,則會列出系統所有需要安裝驅動的裝置與程式,並會檢查是否有最新版本可更新。


↑ 檢查筆電驅動是否需要更新。


AERO 17 HDR XB 影片轉檔 RAW 輸出

考量到創作需求,加上 AERO 17 HDR XB 的 4K 解析度與 X-Rite Pantone 校色,可讓用戶藉由筆電進行照片邊修與簡單影片剪輯等工作,而最後更考量效能表現的「輸出」工作,則是相對好量化的測試數據。

影片方面,以 Premiere Pro(13.1.0)進行測試,專案 1 為公司拍攝的 Spotlight 影片片長約 11 分鐘,來源都是 1080p60 的影像,主要在影片剪輯並加入額外的音效與文字;另外,使用 NVIDIA 提供的 FinalAdjusted_MPE,這支 3 分片長、2160p30 的音樂 MV 影片,並套用 Scaled video、luma curve adjustment、fast blur, noise、tint、RGB curves、black & white effect、image blending 與 video overlay 等特效。

Spotlight 影片輸出 H.264 Youtube 1080p,實際運算時 iGPU 使用率最高接近 100%、接著是 CPU 最後才是 dGPU,可見一般影像剪輯還是以 CPU 與 iGPU 為主,這隻影片花費 6 分 26 秒(386 秒)才完成檔案輸出。

FinalAdjusted_MPE 先輸出 H.264 Youtube 2160p,因為套用了較多的特效,實際運算時以 dGPU 使用率最高、接著是 iGPU 反而 CPU 佔用小,這隻影片花費 2 分 40 秒(160 秒)才完成檔案輸出。

另外改為 HEVC(H.265)輸出 4K UHD 設定,這時 iGPU 使用率大於 dGPU,同樣 CPU 使用率最小,更換編碼後這隻影片則需要 3 分 24 秒(222 秒)才能完成檔案輸出。


↑ AERO 17 HDR XB Premiere Pro 測試。


↑ 1080p60 開箱 - H.264 Youtube 1080p 轉檔過程使用率。


↑ FinalAdjusted_MPE - H.264 Youtube 2160p 轉檔過程使用率。


↑ FinalAdjusted_MPE - H.265 4K UHD 轉檔過程使用率。


照片轉檔則以 Lightroom Classic CC(8.2.1)版本測試,對 100 張 D750 拍攝的 RAW 檔進行自動白平衡、自動設定、鏡頭校正等步驟後,輸出 2048 長、300 DPI 的 jpg 影像並加註浮水印等操作。

而 AERO 17 HDR XB 僅花費 2 分 55 秒的時間就完成 100 張照片的轉檔工作,輸出工作主要以 CPU 進行運算,這也展現出 8 核心筆電的威力。


↑ Lightroom Classic 照片輸出約 2 分 55 秒。


AERO 17 HDR XB 筆電效能測試

此次測試時都將 AERO 17 HDR XB 設定為 AI Edge 模式,而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i7-10875H、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 8GB 與雙通道 8GB*2 DDR4 2933 記憶體、512GB NVMe SSD。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7-10875H 處理器資訊、代號 Comet Lake,為 14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行動處理器,CPU 時脈落在 2.3GHz / 5.1GHz、熱功耗為 45W TDP(可變動),記憶體為雙通道 16GB 2933。


↑ CPU-Z 資訊。


GPU-Z 目前還無法正確判讀 iGPU 與新的 Super GPU,不過完整規格各家都已公布。內顯 iGPU 為 Intel UHD Graphics;而獨顯 dGPU 則採用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Max-Q 顯示晶片,具備著 2560 個 CUDA 核心、8GB GDDR6 視訊記憶體,Boost 時脈則在 1155MHz。


↑ G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7-10875H 運行測試時,單核心最高在 4.7GHz,效能可達 808 分的單核性能;但看來要達到 5GHz 的單核超頻限制實在太多。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7-10875H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643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亦有著 CPU 3595 cb 的成績。


↑ CINEBENCH R15 與 R20。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而測試,則以 Gooseberry Benchmark 進行渲染工作測試。

再使用 GPU 運算下,bmw27 渲染 1m4s、classroom 3m27s 等表現,也可幫助創作者在居家工作時,藉由 GPU 獲得不錯的渲染效能。


↑ Blender。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7-10875H 需要 134 秒的渲染時間。


↑ Corona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7-10875H 可達到 3139.34 PPS 的效能,花費 83.5 秒的計算時間。


↑ POV-Ray。


V-Ray Next Benchmark 同樣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每秒可處理的 sample 速為基準,性能越高越好。

i7-10875H 可達到 V-Ray 10581 Ksamples 性能,GPU 則可達到 221 mpaths。


↑ V-Ray Next Benchmark。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筆電使用 DDR4-2933 8GB*2 記憶體進行測試,讀取 39372 MB/s、寫入 40740 MB/s、延遲 58.7ns。


↑ AIDA64。


WinRAR 壓縮效能,對於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時脈高與記憶體性能好的平台,因此 i7-10875H 可達到 24373 KB/s 的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相對可妥善利用多核心的性能,i7-10875H 壓縮 54525 MIPS、解壓縮 75528 MIPS。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在 X264 編碼下,i7-10875H 有著 44.4 FPS 的效能,而 X265 則有著 29.6 FPS 的效能。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儲存效能面,以做為系統碟的 SAMSUNG MZVLB512HBJQ 進行測試,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下,循序讀寫 Seq1M Q8T1 有著讀寫 3083.6 MB/s、2987.7 MB/s 的高效能。


↑ CrystalDiskMark。


測試電腦整體性能 PCMark 10 可說是代表性的工具,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試。

AERO 17 HDR 在 PCMark 10 測試獲得 6410 分的成績,不僅在 Essentials 有著好成績外,生產力 Productivity 成績也相當出色,而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的測試也相當好;測試時 CPU 最高時脈絡在 4.9GHz,實際使用離 5GHz 只差一步之遙。


↑ PCMark 10。


此外,PCMark 10 Applications 測試,則是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的測試,而這項目也獲得 10,289 分的高成績,文書工作也絕對沒問題。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 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AERO 17 HDR 獲得 17,649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9,339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4,894 分。

這性能表示 AERO 17 HDR,可以勝任 1080p 與 1440p 的 AAA 遊戲效能,但若是 4K 解析度就有點難了;若想用這台筆電玩遊戲,只要把解析度稍微降下來一樣可獲得不錯的效能。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AERO 17 HDR 獲得 7,325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3,462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ERO 17 HDR XB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則同樣以「AI Edge」模式進行測試,並分別測試待機、AIDA64(CPU)、Fire Strike Stress Test(GPU)與 Premiere Pro 1080p60 輸出時的壓力測試。

AERO 17 HDR XB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46°C、42°C,而在 AIDA64 壓力測試 20 分鐘,CPU 溫度來到 76°C 左右,最高都壓在 90°C 以下,但也讓 GPU 溫度稍微上升至 57°C。

在模擬遊戲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下,CPU 溫度提升至 85°C、GPU 溫度來到 81°C,而 Premiere Pro 1080p60 輸出時,則是 CPU 提升到 88°C,但變動同樣壓在 90°C 左右,而 GPU 溫度也提升至 79°C。


↑ 溫度測試。


整體來看在 AI Edge 下,針對各種壓力測試有著不錯的風扇控制與功耗調節,讓這次 AERO 17 HDR XB 的溫度表現相當不錯,測試時以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運行第二次時測量 C 件表面溫度,最高溫僅在中央電源鍵 50°C 與鍵盤中央 40°C。

測試時風扇噪音壓在 55 dB 以下表現,播放音樂或配戴耳機時可忽略,整體散熱、功耗表現在這代確實有著不錯的提升。


↑ 鍵盤表面溫度。


AERO 17 HDR XB 續行力測試

針對筆電的續行力測試,則使用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Applications 與 Video 等情境。

Modem Office 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而 Applications 則是換成使用微軟 Office 軟體做為測試程式;至於 Video則是以播放影片來測試筆電續行力。

測試時,筆電設定:省電模式、50% 螢幕亮度、鍵盤背光關閉、開啟 Wi-Fi 並關閉藍牙。

AERO 17 HDR 在 Modem Office 測試有著 3 小時 22 分的續行力、Applications 測試相似 2 小時 37 分,而 Video 影片播放則有 5 小時 14 分;續行表現算是有達到基本門檻,但若一整天出外工作時,還是建議帶著變壓器同行喔!


↑ Modem Office。


↑ Applications。


↑ Video。


總結

GIGABYTE AERO 17 HDR 以薄形化的設計帶著創作效能,以及 X-Rite Pantone 校色的高色準與 100% Adobe RGB 色域表現,不論在室內使用或外出工作上,都能滿足創作者所需的精準色彩與出色效能。

這一代更新,換上 Intel Core i7-10875H 八核心處理器與 NVIDIA RTX 2070 Super Max-Q 獨立顯示晶片,整體效能與 9 代 8 核相當;但 AERO 這代對於功耗控制、風扇噪音與溫度表現等方面,都比上一代產品來的更出色,即便 Premiere Pro 轉檔也能保持著安靜、高速的體驗。

技嘉 AERO 跨界筆電從 15 吋電競到 17 吋創作,滿足需要高效能筆電的用戶族群,而目前新一代 AERO 也正在預購當中,首波還祭出贈送電競椅、Xbox Game Pass 與 Adobe 免費 3 個月的諸多優惠,有興趣的創作玩家可參考。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4 15:17 , Processed in 0.150215 second(s), 55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