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22755
回復: 2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處理器區 Processors] 主流最強!AMD Ryzen 9 395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16 核心虐翻主流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MD-Ryzen-9-3950X_774x300.jpg


AMD 第 3 代 Ryzen 處理器憑著 7nm 製程與 Zen2 架構優化,再精進 Chiplet 設計的 CCD 與 cIOD 晶片,讓主流 AM4 腳位的 Ryzen 處理器,可有著最高 16 核心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得以在 X570 平台中推出,這也讓主流平台的核心數暴增,而在 11/25 號正式販售前,就先來揭曉 3950X 驚人的多核效能,甚至可與 2 年前的 18 核心處理器相互較勁。


TR 下放主流推至 16 核心 Ryzen 9 3950X

就不花太多時間講這代 Ryzen 的 7nm、Zen2 與 Chiplet 等技術,但從之前 2 代產品的規劃到 3 代的改變,Ryzen 9 3900X 與 3950X 原屬於 Ryzen Threadripper 的高核心範疇,但因為 Chiplet 設計的改變,讓 AM4 腳位可在一個處理器上以兩顆 7nm CCD 晶片搭配一顆 12nm cIOD 晶片,讓主流平台有著最高 16 核心的處理器可選。


↑ 第 3 代 Ryzen 規格表。


換個角度想,主流的 X570 可搭配 12 核心、16 核心的處理器,維持雙通道 DDR4 記憶體、24 條 PCIe 4.0 通道的基本配置,無疑是讓一般需要多核心但不用到四通道記憶體或誇張的 72 條 PCIe 4.0 通道的用戶,相對有著較經濟實惠的多核心 DIY 選擇;雖然目前 Ryzen 9 3950X 的定價高於比較的 i9-9920X,但就效能來看 3950X 依然保有優勢,就看之後 AMD 是否會佛心再現、再香一波。


↑ 2 顆 8 核心 7nm CCD、1 顆 12nm cIOD。


Ryzen 9 3950X 開箱搭配 ASRock X570 AQUA

雖然 Ryzen 9 3950X 正式上市時間是 11/25 號,不過效能解禁定的時間比較早,先拿到的「Ryzen 9 3950X」測試盒裝,這顆並沒有贈送 RGB 信仰風扇,此外 AMD 還建議 3950X 的用戶,請搭配使用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散熱器。

可見要讓 3950X 正常發揮,散熱可不能馬虎,而因為沒有含散熱器的關係,處理器盒裝就縮小許多。


↑ AMD Ryzen 9 3950X 盒裝。


↑ Ryzen 9 3950X 與 3900X 盒裝差異。


↑ 內部就是處理器與說明文件,剩下都是泡棉。


↑ AMD 提供搭配測試的 NZXT Kraken X62 280mm 水冷散熱器。


說到水冷 XF 可是相當多(通常都懶得搬出來),這次 Ryzen 9 3950X 測試,搭配使用 ASRock X570 AQUA 水冷主機板,採用全覆蓋水冷幫助 CPU、VRM 與 PCH 散熱,並包含 2 根 M.2 散熱片。

用料上更是 8 層 Server 等級 Low-Loss PCB、14 相 IR 60A PowlRStage MOSFET 的旗艦規格,肯定能好好伺候 3950X 所需的供電與散熱。


↑ Ryzen 9 3950 配 ASRock X570 AQUA。


↑ 塵封已久的 360mm 厚排 + 3 顆高轉速風扇與水泵。


↑ 準備好就開測囉。


AMD Ryzen 9 3950X 處理器效能測試

各位玩家在意的效能測試,由於時間較短的關係,僅以 Ryzen 9 3950X、Ryzen 9 3900X 與 i9-9900KS 相互比較,此外再加上 1 顆 18 核心的 i9-7980XE 做為本次的測試比較參考。

但是,考量 i9-7980XE 實在有點年紀了(手邊也無 i9-9920X 或 i9-9940X 可比較),若採主機板預設 Auto 測試,效能確實會被碾過去,因此禮遇 i9-7980XE 使用 4 通道 DDR4-3200 8GB*4 記憶體,以及主機板設定 AI Optimized,由主機板針對不同核心使用數進行超頻,全核心最高達 4.4GHz,來進行比較。

測試平台如下圖所示,在提醒一遍 i9-7980XE 使用 AI Optimized 進行超頻,才能讓分數稍微贏過 3950X。而 3950X 則使用 X570 AQUA 水冷主機板,搭配 DIY 360mm AIO 水冷散熱器。


↑ 測試平台。


CPU-Z 檢視 AMD Ryzen 9 3950X 處理器資訊,具備 16 核心 32 執行緒的 7nm 製程 Matisse 處理器,搭配 ASRock X570 AQUA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P1.60、AGESA 1.0.0.4,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4-3200 8GB*2。


↑ CPU-Z。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這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多核心運算性能,最常見也快速的測試軟體。

多核心效能 3950X 奪得 4127 cb 的成績,相比 3900X 則提升了 29% 的效能,對於 8 核心的 i9-9900KS 則是 89% 的性能提升;至於禮遇超頻的 i9-7980XE 則幾乎持平。

單核心方面,想當然以 i9-9900KS 的 5GHz 效能最高,但相去無幾。


↑ CINEBENCH R15,分數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0,新版本採用更複雜的測試場景,其所需的渲染運算效能是 R15 的 8 倍,對於記憶體的使用量也是以往的 4 倍,因 此新版本的 R20 分數並無法與 R15 進行比較,但相對 R20 也更適合用來測試 8 核心以上的處理器。

多核心效能 3950X 獲得 9370 cb 的成績,相比 3900X 同樣提升了 29% 的效能,不過這測試 i9-7980XE 則達到 9653 cb 的性能,與之相比 3950X 性能低於 i9-7980XE 約 2.9%。這還是 3950X 採預設 Auto 的測試成績,倘若全核心開到 4.2GHz 就穩贏了。


↑ CINEBENCH R20,分數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進行測試,比較處理器的渲染速度與 Rays/s 的效能,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這測試相對核心越多就越強,因此 i9-7980XE 最快 47 秒,而只差 2 顆核心的 3950X 緊追在後 56 秒。


↑ Corona Benchmark,秒數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出自 Chaos Group,其打造 V-Ray 基於物理渲染和模擬軟體,而這性能測試則可測試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這測試結果與 Corona 相似,核心越多就越強 i9-7980XE 最快 34 秒,而只差 2 顆核心的 3950X 緊追在後 36 秒,差距明顯縮短許多。


↑ V-Ray Benchmark,秒數越短越好。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這測試反而是 3950X 有著 8082 PPS 的運算能力,贏過 i9-7980XE 的 7780 PPS,比起 3900X 性能提升了 28%。


↑ POV-Ray,性能越高越好。


WinRAR 壓縮效能,這款本來就對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時脈高與記憶體性能好的平台,但沒想到 3950X 在這項還輸給 3900X,反覆跑了幾遍都一樣的結果,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 WinRAR,性能越高越好。


另一套 7-Zip 壓縮測試則相反,可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3950X 在解壓縮效能下獲得最快的處理速度,但可惜在壓縮性能上與 3900X 相當,因此整體略輸於 i9-7980XE。


↑ 7-Zip,性能越高越好。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在 X264 編碼下,3950X 以 70.7 FPS 小輸 i9-7980XE 的 72.8 FPS,性能比起 3900X 則有 8% 的提升;而 X265 編碼下性能提升更多,3950X 以 74.8 FPS 性能贏過 i9-7980XE 的 66.3 FPS,相較於 3900X 則提升了 26% 的轉檔性能。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性能越高越好。


Ryzen 9 3950X 電腦系統效能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從 PCMark 10 總分來看,3950X 有著 7,786 分、3900X 7,474 分,紛紛贏過 i9-9900KS 與 i9-7980XE,而在 Essentials 與 Productivity 測試老實說一般實際使用相對難明顯分辨出差異,但在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上 3950X 有著更強的性能,提供給各位參考。


↑ PCMark 10,分數越高越好。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則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測試電腦生產力效能。這項目同樣是 3950X 最高 11713 分、3900X 11559 分,並都贏過 i9-9900KS 與 i9-7980XE,但老實說就一般文書工作來說,這 4 顆都相當夠力才對。


↑ PCMark 10 Application,分數越高越好。


至於 SYSmark 2018 則是較多企業、OEM 與公家機關,在購買電腦時會參考的測試成績之一,但相對一般用戶相對少接觸這套測試軟體。SYSmark 2018 採用實際應用進行測試,分為 Productivity、Creativity 與 Responsiveness 三類。

使用的程式包含 Acrobat、FileZilla、Excel、PowerPoint、Word、Lightroom、Photoshop 與 PowerDirector 等,並以多程式開啟的狀態下進行視窗切換,來測試系統的反應速度,測試相對嚴謹但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測試時間。

而這測試結果反而是 i9-9900KS 最高 2096 分、i9-7980XE 2020 分,相較於 3950X 與 3900X 獲得相當接近的成績 1950 分左右;但細項比較,可見 Productivity 效能相當,僅 KS 因為時脈高較為突出,但在 Creativity 測試則被甩開差距,而 Responsiveness 反應測試下也略輸。

同樣都是電腦系統效能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 SYSmark 2018,分數越高越好。


Ryzen 9 3950X 遊戲性能測試

遊戲效能先以 3DMark 進行測試,這也是目前相當主流的遊戲繪圖性能測試工具,顯示卡使用 RTX 2080 Ti 來比較不同 CPU 對於遊戲繪圖性能的差異。

主流 AAA 等級 DX11 的 Fire Strike 測試下,3950X 總分獲得 29,552 分,並在 Fire Strike Physics 物理運算上拿下 32942 分的成績;而在 DX12 的 Time Spy 測試中,四個 CPU 總分處在相同的分數。

跑分測試主要是快速的展示效能差異,但對於遊戲來說 CPU 僅只是發號施令,實際還是 Sup 輔助 GPU 的角色,因此實際看遊戲效能也是一個衡量指標。


↑ 3DMark。分數越高越好。


遊戲測試加入最新的 AAA 大作《碧血狂殺 2》,以及《全軍破敵:三國》、《邊緣境地 3》與《全境封鎖 2》等四款遊戲。其中,《全軍破敵:三國》使用 DirectX 11 API、《碧血狂殺 2》預設使用 Vulkan API,而《邊緣境地 3》與《全境封鎖 2》則使用DirectX 12 API 進行測試;遊戲設定為 1080p、預設特效最高設定。

從測試結果來看,i9-9900KS 平均下遊戲性能還是最高,但即便最高與 3900X 或 3950X 的差距,幾乎都在 10 FPS 以內,而且也是有輸有贏的局面;此外,還要稱讚 AMD 一番,畢竟當時 1 代、2 代 Ryzen 高核心的處理器,還要開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如今在架構、系統優化下,已可給予玩家足夠的多核運算與遊戲效能。


↑ 遊戲測試。


Ryzen 9 3950X 溫度與功耗測試

溫度壓力測試,除了 3950X 使用 DIY 360mm 水冷外,其餘都使用 Corsair H100i Pro 240mm 水冷散熱器,但是 AMD 採用 Precision Boost 2 的自動超頻機制,尤其在 3900X、3950X 多核心的壓力測試下,會自動大幅降低時脈,因此在溫度、功耗表現上較低,

在 AIDA64 壓力測試下,3950X 最高來到 86°C,相較 i9-9900KS 與超頻的 i9-7980XE 的溫度還要低,而在 Prime95 v28 與 v29 的 Small FFT 測試下,因為自動調整時脈的關係,3950X 溫度反而比 AIDA64 測試還低,主要原因是 Precision Boost 2 的自動超頻機制所致。

功耗下亦同,3950X 壓力測試全核普遍都在 4GHz 或更低的時脈,因此功耗相對低許多。但若全核下去與 Intel 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 3950X 溫度測試。


↑ 3950X 功耗測試。


手動超頻 Ryzen 9 3950X 全核 4.4GHz

手動全核心超頻方面,手上這顆 3950X 與之前測的 3900X 相同,全核心都可達到 4.4GHz,只不過 3950X 核心電壓要提升到 1.425v,才可順利通過 Cinebench R15 與 R20 測試。

3950X 在全核心 4.4GHz 下,Cinebench R15 獲得 4506 cb、Cinebench R20 獲得 10242 cb,性能比起預設則提升了 9% 之多,但相對單核心效能則降低。


↑ 3950X 全核心 4.4GHz。


總結

AMD Ryzen 9 3950X 以 16 核心 32 緒的強大多核心運算效能,制霸主流 PC 平台,甚至可上打對手 HEDT 的處理器,讓需要多核心的用戶,亦可在主流平臺下獲得所需的效能,無需上至 4 通道記憶體、多 PCIe 通道的 HEDT 平台;但相對的也讓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最低僅 24 核心的 3960X 可選擇,變向的增加進入 Threadripper 平台的門檻。

而這顆 3950X 將與對手 i9-10940X 相互較勁,但這勝負可能以盡在不言之中。16 核心的 3950X 定價 $749 美元,對上只有 14 核心的 i9-10940X 定價 $784 美元,可預期 AMD 依舊在接近價位下,以更多的核心取得運算優勢,再藉由多方優化讓時脈變化更迅速、系統多核資源分配更完善,一般生產工具、遊戲表現上也可緊隨其右。

超頻方面,3950X 與 3900X 相當,全核心 4.4GHz 但相對電壓也較高,因此建議玩家至少選擇 240mm 或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散熱器,才能發揮處理器該有的多核心性能,此外機殼內部氣流也要顧,以免主板 VRM 供電模組過燙導致效能不穩定的狀況。

即便 Core X 的價格調整,也難撼動 3 代 Ryzen 的性價優勢,若想在主流平台上至 12、16 核心,那目前 Ryzen 9 3900X 與 Ryzen 9 3950X 可是各位僅有的選擇;隨後還有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的效能測試,將再次提升 HEDT 平台效能,各位玩家敬請拭目以待。

來源: 主流最強!AMD Ryzen 9 395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16 核心虐翻主流
2#
gao 發表於 2020-1-1 20:43:59 | 只看該作者
這麼大一盒..............剩下都是泡棉
3#
 樓主| lin.sinchen 發表於 2020-1-2 13:14:09 | 只看該作者
gao 發表於 2020-1-1 20:43
這麼大一盒..............剩下都是泡棉

哈哈,這樣才氣勢十足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5 14:47 , Processed in 0.725955 second(s), 5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