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2112
回復: 2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MSI首款WiFi 7 Mesh系統登場-Roamii BE Lite Mesh System。Roami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桌機筆電 Desktop & Notebook] ASUS ROG Strix GL12 電競主機測試報告 9 代 8 核力扛 RTX 光追 AI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隨著 Intel 9 代與 NVIDIA RTX-20 的更新,華碩 ROG Strix 亦更新旗下「GL12」電競主機,新款 GL12CX 不僅搭載 Intel Core i9-9900K 與頂規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顯示卡,更換上 AIO 一體式散熱與 ROG DIMM.2 設計,讓追求 9 代 8 核力扛 RTX 光追、AI 運算的玩家,有著新一代強悍品牌電競主飢可選。

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晶片組:Intel Z390
記憶體:2 x 16GB DDR4 2666MHz、2 個插槽 (Max 32GB)
顯示卡: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擴充插槽:1 x PCIe x16(安裝顯示卡)、1 x PCIe x1、1 x M.2 NVMe SSD、1 x M.2 NVMe, SATA、1 x M.2 Wi-Fi
儲存裝置:1 x M.2 512GB NVMe SSD、1 x 2.5”1TB HDD、1 x 2.5”快裝槽、1 x 9nn 光碟機
I/O 前:2 x USB 3.1 Gen1 Type A、2 x USB 2.0、1 x 耳機 / 麥克風、1 x SD 讀卡機
I/O 後:2 x USB 2.0、2 x USB 3.1 Gen2 Type-A、4 x USB 3.1 Gen1、5 x Audio jacks、1 x S/PDIF、1 x RJ45、1 x HDMI、2 x DisplayPort
音效:Realtek ALC1150
網路:802.11ac 2x2 + BT5.0、Intel 219-V 1GbE LAN
電源供應器:700W
尺寸:17.9 x 40 x 45.6 cm
重量:11 kg


冷酷外觀 ASUS ROG Strix GL12CX 開箱 / 隨附壓克力側透

ROG Strix GL12CX 外觀維持著沈著霧黑的設計,並以非對稱的線條與盔甲般的散熱開孔點綴,其 mATX 尺寸的緊湊機身,比起一般 DIY PC 在小巧一些,並具備著 AURA 燈光,於主機前方畫出兩刀俐落的 RGB 燈光,而左側可更換為壓克力側透,展現內部高階零組件的獨特氣息。

GL12CX 規格上至 i9-9900K 與 i7-9700K 兩款超頻處理器,而顯示卡則有 RTX 2080 Ti、RTX 2080 的新一代選擇,並採用 Intel Z390 晶片,允許玩家通過 Armoury Crate 進行處理器與顯示卡的超頻設定。

這一代亦將處理器散熱升級為 AIO 120mm 一體式水冷(由 Cooler Master 代工),確保處理器有著足夠的散熱效能,而顯示卡則是 ASUS 自家的 Turbo 鼓風扇系列;此外主機板亦採用 DIMM.2 設計,將 SSD 垂直安裝於主機板上,並附帶大型散熱片,確保 SSD 可維持在高效能運作。

其餘規格、功能與上一代 GL12 無異,接著先從外觀到內部散熱、擴充來與各位報告 GL12CX 的魅力。


↑ ROG Strix GL12CX 外箱。


↑ 取出主機之後,內部還有壓克力側板、配件盒。


外觀方面,ROG Strix GL12CX 維持著低調沈穩的設計,並有著盔甲般的線條散熱開孔,搭配著鏡面黑的可拆飾版,勾勒出獨一無二的 ROG 氣息。

機殼前方 I/O 提供基本的 2 組 USB 2.0、2 組 USB 3.1 Gen1,以及 SD 讀卡機和 3.5mm 耳麥連接孔;而主機的電源按鍵,則在右側側邊上方。


↑ ROG Strix GL12CX 低調沈穩的霧黑質感。


↑ 前 I/O。


↑ 電源按鈕。


而 GL12 前面板上方,有快可拆式的磁吸面板,其後方隱藏著光碟機與前置 2.5” 快裝拖盤。光碟機採用 9mm 薄形的 DVD-ROM RW,保有光碟機功能亦可節省空間。

至於 2.5” 快裝拖盤,讓玩家可直接安裝 SSD 或 HDD 來擴充空間,亦可當作資料交換碟來使用,這功能主要設計給 IEM、ROG 電競賽事當中,要求選手將設定儲存在 SSD 當中。

這應用時在讓人費解,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就當作讓玩家方便擴充 2.5” 裝置的貼心設計吧!


↑ 帥氣的飾版隱藏著既有功能。


↑ 移除飾版,則可使用光碟機與 2.5” 快裝拖盤。


↑ 雖說拖盤本身可鉤住 SSD / HDD,因此並無提供螺絲,這….。


前面板中下方,則有著 ROG 的 Logo,以及線條狀的開孔,這亦是主機前方的散熱進風處。


↑ ROG Logo。


↑ 前側進風處。


同樣,機殼上方於後半亦有著線條開孔,做為 CPU 散熱出風使用。


↑ 機殼上方設計與散熱。


由於品牌主機出廠必須整機接受安規測試,因此並無法預先安裝整面的側透面板,因此以配件的方式讓玩家自行更換。而 GL12 左側留有散熱開孔的側板,而右側則是整面金屬側板,並壓印 ROG Logo。


↑ 左側側板留有散熱開孔。


↑ 右側整面金屬側板壓印 ROG Logo。


玩家可在配件盒中,找到側板使用的螺絲與螺母,先將螺母鎖在機殼側邊,接著闔上壓克力側透後,再把固定螺絲鎖上,即可完成側板的更換動作。


↑ 側板固定螺母。


↑ 更換壓克力側板後,就可見內部的硬體空間。


接著機殼後方,主機板後 I/O 提供 2 組 USB 2.0、2 組 USB 3.1 Gen2 Type-A、4 組 USB 3.1 Gen1、5 組 Audio jacks、1 組 S/PDIF 與 1 組 RJ45 連接埠;主機板並無設計 iGPU 內顯輸出功能。

而顯示卡則提供基本的 1 組 HDMI 與 2 組 DisplayPort 輸出。


↑ 機殼後 I/O 與下置電源。


↑ 顯示輸出。


分區散熱 顯卡支架 還可擴充

緊接著打開側板來討論 GL12 的散熱設計,內部與目前主流的機殼相似,有著電源分艙空間規劃,電源供應器為下置、下吸、後出風的配置。

此外,機殼從前方底部進風,GPU 則透過本身的鼓風扇吸納冷風,將廢熱直接排出主機之外;至於 CPU處則比較特別,從後方 90mm 風扇進風,通過上置的 120mm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再將冷排的廢熱帶出主機之外。

這散熱配置本身無太大問題,但可能會遇到一個環境例外,那就是玩家的電腦桌為 ㄇ 字形,以及將主機擺放太過於接近牆面,這有可能造成 GPU 排出的熱風,被後方的風扇再帶回內部,造成 CPU 散熱不佳的問題。


↑ GL12 散熱配置圖。


先從主機板上方看起,於右上角有著 9mm 光碟機與前置 2.5” 拖盤的空間;而處理器使用 120mm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組為 Cooler Master 代工並有著 ROG Logo。

主機板為 mATX 尺寸,在 CPU 供電模組處亦有安裝散熱片;因為加入 DIMM.2 的設計,因此記憶體僅做 2 DIMM 插槽。


↑ 9mm 光碟機與 2.5” 前置安裝托架。


↑ 120mm AIO 水冷散熱器。


所謂 DIMM.2 是從 ROG 主機板而來,主要是借用記憶體插槽的針腳,設計給 M.2 使用的子卡,一來可讓 SSD 垂直安裝,並通過散熱片獲得最好的散熱,二來也可節省主機板的空間。

而 DIMM.2 的散熱片內部,則有導熱焦條替 SSD 的控制器進行散熱。


↑ 帶著散熱片的 DIMM.2。


↑ DIMM.2 內部。


至於顯示卡則以支架固定,確保主機在運送時的牢固性;機殼下分艙則隔開電源供應器的空間,並有著 ROG STRIX GL12 字樣。


↑ 顯卡固定支架與電源分艙。


取出顯示卡,則是 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系列,顯卡前端鎖著固定架,可與上圖中間的支架固定,藉此確保顯示卡安裝的牢固性。


↑ 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 顯卡前方的固定支架。


↑ 支架後方則有 ARGB 燈條。


接著主機板下半部,則可見到 M.2 Wi-Fi 卡,並採內置天線的設計,以及還有 1 組 PCIe x1 擴充;主機板的 Z390 晶片組,則有著散熱片覆蓋。


↑ 主機板下半部。


↑ 機殼前方的進風扇。


機殼後方有著基本的整線,只不過使用的電源供應器是康舒 iPower 90 700W,並非特製款式,因此有著過長的線材留於主機之內,使得玩家若想安裝第二顆 3.5” HDD 時,需要自行整線挪出空間。

此外,這價位的主機若不搭模組化或編織線材實在有點可惜。


↑ 主機後方空間。


↑ 第二顆 3.5” HDD 空間。


側透 AURA RGB 燈光秀

玩家可通過 Armoury Crate 軟體來調整主機的燈光設定與 AURA Sync 等功能,而 CL12 燈光於前面板的 入 字形 ARGB 燈光、ROG Logo,以及側面的 CPU 散熱器、DIMM.2 與顯卡支架處,都有著燈光點亮機殼內部。


↑ GL12 燈效。


↑ 前面板的 ARGB 燈光。


↑ 側面燈光效果。


↑ CPU 燈效。


↑ CPU 燈效。


↑ CPU 燈效。


Armoury Crate 超頻監控軟體

軟體方面交由 Armoury Crate 來進行控制,首頁提供著電腦運作模式:Windows、平衡、Turbo 與自訂,而右手邊則有 CPU、GPU、記憶體、儲存空間、風扇等監控資訊。

而 GL12CX 預設是「平衡」模式,這模式 i9-9900K 會依照 Intel 設定的 Turbo 時脈(全核 4.7GHz),而切換為 Turbo 後則會讓全核心提升到 4.8GHz,此外玩家亦可通過手動來進行 CPU 與 GPU 的超頻。

自訂預設是雙核心 5.1GHz、全核心 4.8GHz 的設定,而 GPU 時脈則是 NVIDIA 參考規格,GPU 基準時脈 1515 MHz、Boost 1710 MHz。

考量到處理器散熱僅 120mm AIO 水冷,倘若啟用全核 5GHz 可能會讓機器風扇持續高轉,相對的噪音也較高。


↑ Armoury Crate 可切換 GL12CX 的運行模式。


↑ 自訂處理器超頻設定,可針對每個啟用的核心進行時脈調整。


↑ 亦可調整 CPU 風扇,以及替 GPU 基準時脈、記憶體超頻並控制風扇。


↑ AURA 特效,並提供 AURA SYNC 功能。


ASUS ROG Strix GL12CX 效能測試

測試方面以 Armoury Crate 設定自訂模式,採雙核 5.1GHz、全核 4.8GHz 設定進行測試,而手邊的 GL12CX 主要規格為 i9-9900K、DDR4-2666 16GB*2、RTX 2080 Turbo。

CPU-Z 檢視 i9-9900K 完整資訊,為 14nm 製程的 8 核心 8 線程可超頻處理器,但測試後不見單核最高 5.1GHz 的記錄,反而是全核 4.8GHz 為主;而主機板使用的是 Z390 晶片組;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4 16GB*2 2666。


↑ CPU-Z 資訊。


GPU-Z 資訊,檢視 ASUS RTX 2080 Turbo 資訊,核心為 TU104,有著 2944 組 CUDA 核心,以及 368 組 Tensor Core 與 46 組 RT Core,可分別對於 AI 運算與光線追蹤進行加速。GPU 時脈為 NVIDIA 官方參考值,預設 1515 MHz、Boost 1710 MHz。


↑ GPU-Z 資訊。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單核心方面 i9-9900K 獲得 852 分。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針對多核心 CPU 測試,i9-9900K 有著 2053 cb 的成績而單核心則獲得 210 cb。對比一般 DIY PC 來說,這成績已有一定的水準。


↑ CINEBENCH R15。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以及 GPU 渲染圖像的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需時 1 分 02 秒,而 RTX 2080 則需要 1 分 10 秒。


↑ V-Ray Benchmark。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在標準 2666 記憶體時脈下,記憶體讀取 39117 MB/s、寫入 40878 MB/s、延遲 60.7 ns,表現中規中矩。


↑ AIDA64。


日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測試,GL12CX 有著 25,458 KB/s 的壓縮性能;而另一套 7zip 則較吃眾多核心效能,壓縮 55638 MIPS、解壓縮 85467 MIPS,整體性能表現出色。


↑ WinRAR。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9-9900K 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以及高全核時脈,在 X264 編碼下有著 61.7 fps 的高性能,而 X265 編碼下亦有 42.4 fps 的性能。倘若主力都在 X264 編碼上,這顆性能非常夠用。


↑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系統碟使用 M.2 512GB NVMe SSD,其循序讀取 3373 MB/s、寫入 1693 MB/s,在 4KQ1T1 隨機讀寫上也有著 44.9 MB/s、98 MB/s 的性能。而 HDD 性能則提供給各位參考。


↑ M.2 512GB NVMe SSD。


↑ 3.5” SATA HDD。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但是 GL12CX 在執行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測試時,會莫名導致測試程式關閉,因此無法完成測試,改以 Express 測試獲得 5680 分。


↑ PCMark 10 Express。


↑ PCMark 10 完整測試但遇到程式相容問題導致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終止。


3DMark Fire Strike 可快速衡量平台的遊戲繪圖效能,亦是目前顯示卡最常使用的測試軟體。Fire Strike 鎖定 AAA 等級 DX11 API 的高效能測試,在預設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中,RTX 2080 獲得 23,014 分。

而 1440p 解析度的 Extreme 則有著 12,242 分,至於 4K Ultra 測試則有著 6,338 分。換句話說,GL12CX 可確保各位玩家在 1080p、1440p 解析度下,獲得 AAA 遊戲特效全開的穩定性能,但若是 4K 解析度,則要針對遊戲稍微調設定才可保有穩定順暢的遊戲體驗。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新的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 AAA 遊戲測試。在 108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獲得 10,498 分、1440p 的 Extreme 也有著 4,863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SUS ROG Strix GL12CX 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則以近期的 AAA 大作,當然包含著唯一有著即時光線追蹤 DXR 技術的《戰地風雲 5》,以及美女冒險的《古墓奇兵:暗影》,以及 CAPCOM 大作《魔物獵人:世界》,在開放世界探索、冒險與狩獵,還有更吃資源(優化不好)的《刺客教條:奧德賽》,以及很夯的大逃殺遊戲《絕地求生 PUBG》。

測試分別以 1080p 與 2160p 進行測試,並以遊戲預設最高特效設定進行 fps 平均值測試。

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GL12CX 面對各種 AAA 遊戲,都可有著相當高的性能,像是《魔物獵人:世界》平均 107 fps、使用 DirectX 12 的《古墓奇兵:暗影》平均 117 fps、《刺客教條:奧德賽》平均 72 fps,就連《戰地風雲 5》開啟 DXR 最高設定下,光追遊戲體驗亦可有著平均 69 fps 的性能表現。

但是 2160p 方面,普遍僅射擊類的《絕地求生 PUBG》可保有平均 67 fps 的性能,其餘遊戲皆跌至平均 40 fps 左右;換句話說 GL12CX 可滿足 1080p、1440p 玩家特效全開的需求,但若要使用 4K 2160p 解析度,則要針對遊戲降低特效,才可保有穩定且順暢的遊戲體驗。


↑ GL12CX 遊戲測試。

《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使用 In Game Benchmark。
《魔物獵人:世界》:於古代樹森林狩獵大凶豺狼,記錄 3 分鐘 fps。
《絕地求生 PUBG》:人少地區跳傘後邊拾荒邊移動,記錄 3 分鐘 fps。
《戰地風雲 5》:單人戰役中「步兵團」的一開始任務,從下車攻上高處的據點為止。


ASUS ROG Strix GL12CX 溫度與功耗

溫度測試方面,分別使用 AIDA64 測試電腦散熱,而 GPU 則透過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進行模擬遊戲的壓力測試,並針對 GL12CX 的平衡、Turbo 與手動模式分別測試。

待機時 CPU 與 GPU 溫度都在 30°C 左右,而通過 AID64 壓力測試時,CPU 溫度最高來到 90°C 左右;至於模擬遊戲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時,CPU 溫度最高在 65°C,而 GPU 溫度則提升到 85°C,遊戲時的散熱表現屬於尚可。


↑ GL12CX 溫度測試。


功耗方面,待機時電腦耗電在 49W 左右,而在 AIDA64 壓力測試下達 250W 左右,至於 Prime95 壓力測試可達到 400W 之高,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模擬遊戲測試下功耗則在 320W。


↑ GL12CX 功耗測試。


總結

ASUS ROG Strix GL12CX 延續著霧黑沈穩的低調外觀,換上第 9 代 Intel Core i9-9900K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遊戲顯示卡,給予玩家更強悍的電競桌機新選擇。

性能上,GL12CX 可滿足 1080p 解析度的 AAA 玩家特效全開的需求,即便在 1440p 也是游刃有餘,但在 2160p 4K 解析度之下,則要針對遊戲來調整特效設定,才能達到穩定的遊戲性能。

散熱方面,若是平時遊戲使用並無任何問題,但隨著遊戲時間增長也會漸漸提升風扇轉速,只不過另一個惱人的是,在 GPU 高負載(遊戲時)狀態下會發出高頻音。

整體來看,GL12CX 有著帥氣造型與強悍性能,可讓遊戲玩家獲得新一代即時光線追蹤、AI 運算加速的遊戲體驗。

來源: ASUS ROG Strix GL12 電競主機測試報告 9 代 8 核力扛 RTX 光追 AI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far1981 發表於 2019-1-26 10:14:44 | 只看該作者
ROG系列真心性能无敌啊
3#
 樓主|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9-1-27 22:12:38 | 只看該作者
far1981 發表於 2019-1-26 10:14
ROG系列真心性能无敌啊

還行還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8 11:35 , Processed in 0.819786 second(s), 6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